数智融合
搜索文档
君正集团:以技术创新驱动能源化工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6-23 18:25
战略方向与产业布局 - 公司以"循环 低碳 绿色 智能"为战略方向 构建纵向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 涵盖煤电-氯碱化工与煤电-特色冶金双链条[2] - 新增绿色可降解塑料循环产业链 形成"石灰石-电石-煤焦化-甲醇-BDO-PTMEG"一体化布局[2] - 采用"双轮驱动"创新机制 对内实行全员技术创新奖励 对外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2] 技术突破与产能优势 - 实现工业三废减排及高附加值利用 年减排二氧化碳超90万吨[3] - 建成全球首套电石转运自动化控制系统 大型密闭电石炉成为国家产业标准[3] - 装备大型化创新成果显著:BDO采用全球单线最大30万吨/年装置 焦化采用国内最大6.78米捣固焦炉[3] 工艺优化与生产实践 - PTMEG装置攻克-40℃双压缩机共撬运行与高含水导热油净化难题 产品色度下降速度实现跨越式提升[4] - 焦化副产工业盐通过脱碘技术实现100%循环利用[4] - 电石炉电极系统改造将单台改造周期从5天压缩至3天 延长电极寿命并节约检修成本[4] 绿色转型与产业协同 - 乙炔尾气回收系统实现尾气零排放 转化为清洁能源[4] - 针对欧盟法规优化BDO精馏工艺 使重金属含量低于行业标准[6] - 与客户联合开发ETPU中底 生物降解PBS等绿色材料[6] 数字化生态建设 - 与华为合作构建一站式数智平台 接入国家税务乐企平台实现财务自动化[6] - 引进SAP ERP系统建成端到端全链条协同平台 覆盖公司 供应商 承运商及司机[6]
苏州市各地各部门持续深入开展学习教育
苏州日报· 2025-06-18 06:08
作风建设成效 - 苏州市司法局通过"换位跑一次"行动提升法律援助服务 新建7个工作站和53个联络点 村(社区)站点覆盖率达95% [2] - 苏州工业园区推出"数智融合"政务服务新模式 上线40余项智能应用 月均办件量近5000 [3] - 苏州高新区重构药品经营许可审批流程 新设药店许可时限由13个工作日压减至6个工作日 现场办结率达100% [3] 政务服务优化 - 苏州市民政局优化地名审批流程 实现审批结果邮寄送达 确保"最多跑一次" [4] - 苏州市卫健委启动"三大中心"建设 提升市域一体化医疗服务水平 [4] - 张家港市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 涉企检查频次同比减少30% [5] 基层治理创新 - 常熟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推出"先锋引导员"服务 提供不动产登记全流程精准服务 [6] - 吴江区震泽镇创新设立"乡间仲裁"制度 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6] - 吴中区开展动迁安置小区专项监督 排查整改19项共性问题和58项个性问题 [7]
欧亚集团:多措并举驱动盈利增长 为适应市场变化逐步调改
证券时报网· 2025-06-10 18:44
公司业绩与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11亿元,利润总额2.66亿元,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81.68万元 [1] - 公司对部分资产计提减值准备7482.55万元,影响归母净利润6131.37万元 [1] - 公司经营规模稳居全国商业第一方阵,拥有全国11省23市近150家门店,欧亚卖场以60万平方米单体面积成为世界第一大商业综合体 [1] 未来盈利增长策略 - 资产管理方面:加大存量资产管理力度,去库存活化资金,提升资产价值 [2] - 强化经营方面:三大经营系列(欧亚商都、欧亚卖场、欧亚商业连锁)协同发展,提升经营质量 [2] - 自采自营方面:增强头部品牌市场占有率,降低生鲜损耗,提升配送效率,拓展市场份额 [2] - 降本控费方面:全员节能减排,压减经营/管理/财务成本,实现开源节流 [2] - 数业融合方面:推进"一店一单一策一目标"管理策略,优化业财一体化管控 [2] 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 - 持续推进"数智融合",建立全面数字化流程实现"业财一体化" [3] - 推行门店专属"数据测评表",促进高质量个性化运营 [3] - 围绕"欧亚管家"平台推进数字化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 [3] - 物流体系采用自有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协同模式,自有物流主要针对统采统配商品 [3] 公司治理 - 第十一届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长由董事会表决选举产生 [3]
酒商商讯:任晓波调研泸州酒产业;今世缘回应投资者;进口新西兰葡萄酒双增
搜狐财经· 2025-06-10 03:35
白酒行业现状与趋势 - 白酒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但全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总体大局未变,白酒产业特殊属性未变,市场长期缺好酒、老酒的基本逻辑未变 [1] - 泸州产区优势包括得天独厚的酿酒生态、千年传承的酿造技艺、集群成链的产业优势 [1] - 宿迁市酿造(酒)产业2024年产值同比增长6.4%,正朝着千亿级目标稳步迈进,白酒行业产值占江苏近八成、占全国5.8% [3] 企业战略与市场布局 - 泸州市提出要坚定发展信心,坚守品质致胜的"长期主义",工作重心向扩产能与拓市场并重转变,在产能优化、品牌塑造等方面统筹发力 [1] - 今世缘2025年战略聚焦市场精耕、产品升级与渠道创新,省外主攻400-500元价格带,省内深化优势区域 [5] - 光良酒业通过影视IP合作实现品牌曝光量2220万次,抖音搜索指数同比+116.67%,终端客流环比增长超300%,产品销售环比增长超198% [6] 产品与品质管理 - 强调产品品质是企业发展"生命线",需坚守纯粮固态酿造,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体系 [2] - 今世缘巩固四开、对开等成熟单品,培育V3冲击600元高端带,布局V6,百元价格带依托淡雅抢占城乡宴席增量 [5] 渠道与营销创新 - 今世缘优化传统经销体系,试点新零售模式,强化品牌差异化营销,如国缘V9启用胡军代言 [5][6] - 五粮液提出六项酒类物流倡议,包括深化数智融合、打造精准化服务网络、推动绿色转型等 [3] - 奔富与建发酒业深化合作,核心单品销量显著增长,渠道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7] 国际合作与进出口 - 新西兰葡萄酒对华出口量额双增,2025年1-4月进口量128万升(+52.8%),价值1195万美元(+39.5%) [7][8] - 泸州老窖国际与中信建设探讨粮食贸易、保税加工、股权合作等领域合作 [5] 行业活动与社会责任 - 江苏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洋河股份共同发起"江苏青少年梦之蓝基金",开展公益活动 [4][5] - 山东数十家酒类企业通过"山东老字号"复核评审,包括百脉泉、今朝、栈桥等品牌 [8]
智能+安全,发掘档案服务“另一片蓝海”
新华日报· 2025-06-09 14:18
档案,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文明的印记和社会的财富。由于档案防护的特殊性,其存放地往往蒙着一 层"神秘"面纱。在6月9日第十八个"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进由建邺区人才集团投资建设的邺才 数字档案中心,实地探访并揭秘南京首个国企运营的档案中心的建设与使用。 走出地铁7号线新城科技园站1号口,仅需步行2分钟,便抵达邺才数字档案中心。步入中心,根据功能 清晰划分的展厅、收件区、过渡区、整理区、查档区、智慧库房等区域有序分布。在收件区,工作人员 正麻利地处理着新到的档案,打印机高效输出条形码标签,档案被迅速拆袋、分拣、分类整理并录入系 统。步入智慧库房,映入眼帘的是采用垂直存储设计的密集架,存储架组在控制系统指挥下沿轨道灵活 移动,实现了档案文件的快速、精准存取。来到查档室,体验则更为高效便捷,只需在智能检索终端输 入档案名称、年份、类别等关键词,系统便能瞬间从海量档案中精准定位目标,几秒钟内即可呈现详细 信息。 "邺才数字档案中心集参观、存储、阅览等功能于一体,占地700余平方米,其中存储库房面积近300平 方米,可安全承载4万余盒档案的智能管理需求。"江苏众拓人才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档案中心面向社 会和个人推出 ...
潞安化工集团以数字赋能蹚出管理新路
新华财经· 2025-06-04 15:39
数字赋能与智能化转型 - 公司坚定"精益管理+数字化"方向,以数字化引领产业转型和企业管理,持续推动提质增效和动能转换 [2] - 常村煤矿投用"电子围栏"与1757台视频监控设备组成的智能防护网,实现井下危险区域全方位监控,数据接入集团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的安全管理模块 [2] - 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覆盖全集团生产经营全流程,包含17个系统模块,具备经营数据云化连接、实时反馈、自助分析等功能 [2][3] - 已有2万多名班组长及安管人员通过平台进行网格化安全管理 [2]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公司引进清仓机器人,采用液压系统和遥控显示系统,相比人工清理具有工期短、效率高、安全性好的优势 [4] - 集团累计取得专利授权160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0多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和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 [4] -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3项,省级科技创新和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 [4] 管理机制与组织效能 - 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出台多种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微改革和微创新 [5] - 新元公司综掘二队一组建立物资材料领用管和经济核算制度,将节能降耗指标细化到每个岗位,实现显著成效 [5] - 王庄煤矿推行"班组大班制"和"岗位大包制",合并生产班和检修班,实行岗位承包责任制,提升出勤率和工效水平 [5][6] 整体转型成果 - 公司通过"数智融合"重构生产逻辑,结合硬核科技和机制创新,为传统能源企业探索出智改数转的突围之路 [6]
中国能建两月揽海内外大单293亿 年投141亿研发加快“四大转型”
长江商报· 2025-05-30 07:51
重大工程中标 - 公司子公司牵头联合体中标中新建电力兵准园区6×66万千瓦煤电项目(EPC),中标金额145.86亿元,项目总投资约173亿元,规划建设6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年发电量预计达200亿千瓦时 [2][4] - 近两个月公司累计中标3个重大工程项目,总金额293.04亿元,包括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供水项目(96亿元)和威海热电2×66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51.18亿元) [5][6][7] - 截至2024年3月末公司合同负债达911.28亿元,同比增长20.99% [8]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003.71亿元(同比+3.05%),归母净利润16.12亿元(同比+8.83%) [8] -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分别为65.04亿元、78.09亿元、79.86亿元、83.96亿元 [10] - 2024年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业务新签合同额5597.39亿元,占总新签合同39.73%,近3年复合增长率42.27% [10] 新能源与数智化转型 - 公司新能源控股并网项目装机容量1519.55万千瓦(同比+59.7%),新能源业务营收1397.62亿元(同比+13.92%),占总营收32% [10]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分别为104.54亿元、130.41亿元、141.18亿元 [10] - 公司聚焦"AI+能源电力"和"八网融合"战略,创建16个市级以上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深度参与"东数西算"枢纽建设 [9][10] 业务布局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主营业务覆盖勘测设计、工程建设、工业制造、清洁能源等五大板块,在90多个国家设立200多个境外分支机构 [9] - 连续11年入选世界500强,具备"能源+"、"建筑+"、"数智+"等融合示范项目开发能力 [2][9] - 项目总承包能力突出,EPC项目涵盖煤电、热电联产、水务等多元领域,工期控制能力较强(如威海项目26个月) [6]
广州市“五经普”公报出炉 就业规模扩大 产业结构向新
广州日报· 2025-05-30 03:41
经济普查总体情况 - 2023年末广州市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达10419万个 较2018年末增长386% [1] - 全市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7622167亿元 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2997603亿元 [1] 产业结构变化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达1099个 较2018年末增长731% [2]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较2018年末增长356% 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比720% 医药制造业占比144% [2] -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法人单位4898个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和服务业法人单位的236%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物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比近五成 [2] 行业发展特征 - 第二、第三产业单位数量大幅增加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1] - 产业结构呈现向新向好趋势 数智融合发展加快 [1] - 文化产业迅速成长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1]
中国联通光纤到户率超99%
中国经济网· 2025-05-19 10:33
算网融合创新 - 公司构建云、网、端、安一体化能力,充分发挥算力与网络优势 [1] - 云部署方面,借助300个智算云池实现资源下沉,便于就近调用 [1] - 网络层面,光纤到户率超99%,搭配家庭网络服务产品保障高速稳定接入 [1] - 端侧增配算力,提升应用、安防等功能响应敏捷性 [1] - 依托运营商级安全防护体系,为用户提供可靠数字服务 [1] 家庭机器人"智家通通" - 公司发布覆盖家庭全场景的家庭机器人"智家通通",融合算力网络与人工智能 [1] - 产品利用300多个通智一体云池资源、全屋光宽带家庭网络高速接入、端云算力协同服务等能力 [1] - 基于元景大模型整合主流AI技术,构建"通通"智能体 [1] - 围绕家庭和个人生活需求场景,打造便捷、顺畅、丰富的智慧生活体验 [1] 元景大模型与技术突破 - 公司依托元景大模型持续突破生态与技术壁垒,提升复杂任务处理能力 [2] - 通过多模态交互技术为家庭用户提供智能情感陪伴与服务支持 [2] - 目标是将"智家通通"打造为人人必备的智能助手 [2] 华为云协同支持 - 华为坚持端、网、云、用协同,助力打造"智家通通" [2] - 端侧融合家庭终端,实现硬件与智能交互创新融合 [2] - 网侧通过双万兆实力保障极致业务体验 [2] - 云侧创新智能体服务网元,提升智家服务体验 [2] - 用侧以技术赋能生态应用体验,覆盖全场景业务 [2]
成都新津区2025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5-16 19:18
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概况 - 成都市新津区举办2025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近500位嘉宾和行业专家代表参会[1] - 大会发布首批场景创新清单,覆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6大领域23个场景[3] - 集中签约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16家企业参与签约[3] 新希望集团战略布局 -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提出农业"金扁担"理念,坚持农业现代化43年[3] - 集团实施"5+3"产业布局,向人工智能转型并开展数字化专项培训[3] 新津区民营经济现状 - 2024年新津区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6.3%,贡献94.4%的GDP和75.6%的税收[4] - 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6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家[4] - 绿色食品、新能源、轨道交通三大主导产业均突破百亿规模[4] 政策与产业支持措施 - 发布民营企业家"五津"精神(敢闯、善创、坚守、奉献、共生)[3] - 成立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启动"校企联姻"行动[3] - 计划全面清理隐性壁垒,推动资源要素高效配置[4] 产业对接与创新活动 - 举办金融需求和轨道交通供需两场行业对接会[3] - 开展"新质引领·津企链动"轨道交通产业圈链融合专场活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