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经济

搜索文档
跨越山海再互动,中巴携手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新闻网· 2025-05-14 22:21
中巴元首会谈 - 巴西总统卢拉于5月10日至14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2023年以来卢拉第二次访华 [1] - 中巴元首会谈前举行欢迎仪式 双方共同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为中巴命运共同体 [3] - 巴西是首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 建交50多年来两国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前列 [3] 中巴合作成果 - 双方签署发展战略对接 科技 农业 数字经济 金融 检验检疫 媒体等领域20份合作文件 [4] - 联合声明明确深化航空航天 能源转型 人工智能 半导体 生物经济 粮食安全等领域科技创新合作 [4] - 双方将举办"中巴文化年" 加强文化 教育 旅游 媒体 地方等合作 [5] 中巴多边合作 - 中巴将加强在联合国 金砖国家 中拉论坛等多边机制中的协调配合 [5] - 联合声明强调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反对单边主义 保护主义 霸权行径 [6] - 双方发表关于乌克兰危机的联合声明 持续为解决国际热点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6] 中巴关系展望 - 此访推动双边关系发展 为凝聚全球南方共识 引领全球南方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6] - 中巴合作超越双边范畴 为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 - 两国关系进入下一个"黄金50年" 战略互信不断深化 [3][6]
深圳将迎合成生物产业立法 央地协同加速化妆品新原料审评审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14:41
深圳合成生物产业立法 - 《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草案)》于5月12日公布 6月13日前公开征求意见 共30条 采取"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形式 [1] - 立法针对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不足 新原料审评审批周期长 产品应用推广不足等痛点 提出空间 人才 资金等要素供给解决方案 [1] - 全球生物经济规模未来10-20年将达2万亿-4万亿美元 生物改造贡献率将达30%-70% 近3年全国新增合成生物企业40%集聚深圳 [1] - 深圳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2014-2023年年复合增长率达11.3% 逐渐成为经济新引擎 [1] 央地协同加速审评审批 - 我国合成生物产业链下游企业占比88% 覆盖医药健康 化工能源 食品农业 日用化妆等领域 [2] - 化妆品新原料审评审批存在周期长 成本高问题 国家药监局1月发布新规提高审评审批效率 [2] - 深圳立法推动与国家 省药监部门联动 提供化妆品技术审评服务 支持特殊化妆品 新原料注册等技术工作 [2] - 合成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 深圳立法推动建设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合作中心 [3] 全国合成生物产业布局 - 上海发布行动方案 要求2025年孵化10家以上创新企业 吸引5家以上区域总部 新增3-5家企业上市 [4] - 湖南常德合成生物制造相关企业35家 产值达125亿元 产业立法草案已进行二次审议 [5] - 深圳近3年新增合成生物企业占全国40% 其中80%落户光明区 截至去年底光明区汇聚120多家企业 总估值近400亿元 [5] 深圳产业支持措施 - 空间保障:建设专业化合成生物产业园 提供研发 量产空间与配套设施 推动境外产业园开发 [5] - 人才支撑:支持高校开设合成生物学专业 鼓励产学研合作 深圳理工大学4月获批新增合成生物学本科专业 [5] - 资金扶持: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 鼓励产业并购基金 加大初创企业信用担保力度 [6] - 深圳首个合成生物产业私募基金去年4月成立 规模15亿元 光明区与软银中国 松禾资本等建立联动机制 [6] - 推动"合成生物贷" 初创企业授信额度从100万元提升至1000万元 累计贷款额度超亿元 [6]
黔地山珍变产业引擎,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激活贵州杜仲全链条生态经济潜能
金投网· 2025-05-10 09:24
行业动态 - 贵州杜仲晶粉首次出口马来西亚 价值192 87万元 标志着内陆特产进入海外市场 [1] - 杜仲产业契合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在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质替代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2] - 杜仲产业具有生态经济效益 每公顷年固碳量达15吨 远超一般经济林 可实现碳汇交易 [2] 公司业务 - 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构建覆盖种植 加工 金融 贸易的全链条生态经济体系 [1] - 公司采用四中心一平台架构 在铜仁市碧江区整合全产业链资源 使生产成本降低15% 市场响应速度提升40% [3] - 公司正谋划生态产品标准化 跨境交易结算等升级工程 瞄准生物经济万亿级市场 [3] 产品应用 - 杜仲提取物在降血压 护肝等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药理作用 [2] - 杜仲叶粉作为无抗饲料添加剂推动贵州养殖企业绿色转型 [2] - 杜仲胶具有耐高温 抗撕裂特性 应用于航空轮胎 医用导管等高端制造领域 [2] - 未来杜仲胶有望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隔膜 生物基可降解材料领域取得突破 [3] 区域发展 - 杜仲产业成为铜仁市碧江区乡村振兴核心引擎 [3] - 全链协同模式在贵州毕节 黔东南等地复制推广 形成生态经济圈 [3]
第34届“哈洽会”凸显3个“量”点: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中国新闻网· 2025-05-10 00:08
核心观点 - 第三十四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凸显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3个"量"点 [1][3] 含金量 - 展示黑龙江省振兴发展新局面 [3] - 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平台 [3] - 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政府和企业代表团将做精彩展示 [3] - 首次设立泰王国、蒙古国"双主宾国" [3] - 泰国的各种香米、泰国精选认证项目、泰餐厅、泰国食品将亮相 [3] - 现场设有免费试吃和分发等互动项目 [3] 含新量 - 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 - 集中展示人形机器人、AI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数字经济、生物经济、低空经济等科技成果项目 [3] - 展示黑龙江近年来科技创新引领振兴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亮点 [3] - 为参展商、采购商提供对接科技合作与产业转型项目的合作机会 [3] 含绿量 - 坚持绿色、低碳、环保标准 [3] - 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 [3] - 布展设计向"绿"而行,装饰材料向"绿"对标 [3] - 绿色搭建率可达90%以上 [3]
研判2025!中国生物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依托国家政策支持实现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成为产业跃升核心引擎[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30 09:33
行业概述 - 中国生物产业以生物制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为核心板块,依托国家政策支持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产业规模达21.4万亿元,同比增长3.88% [1][8] - 生物技术成为核心引擎,基因编辑(CRISPR-Cas9)、合成生物学(华大基因低成本基因片段量产)、细胞治疗(CAR-T疗法商业化)等领域取得前沿突破 [1][8] - 生物分类涵盖界、门、纲、目、科、属、种,产业链上游包括生物技术、资源及原材料,中游为研发生产,下游应用于医疗、农业、工业等领域 [2][7] 行业发展历程 - **起步阶段(1980s-1990s)**:生物技术以实验室研究为主,1986年“863计划”将生物技术列为重点领域 [3] - **初步发展阶段(1990s-2000s)**:1993年首个基因工程药品诞生,生物医药进入实质性发展 [3] - **快速发展期(2000s-2010)**: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形成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生物经济成为国家战略 [4] - **战略性新兴阶段(2010-2018)**:生物医药从仿制转向创新,2017年加入ICH加速国际化 [5] - **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至今)**:2022年《“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生物技术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5] 细分领域 生物制药 - 2025年3月生物药品制造业PPI指数为95.7,同比下降4.3%,但需求因老龄化、技术创新及政策支持持续增长 [10] - 竞争格局复杂,疫苗(中国生物、智飞生物)、诊断试剂(达安基因)、血液制品(华兰生物)等领域企业集中 [14] 生物能源 - 2024年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599万千瓦,同比增长4.19%,技术突破推动其从补充能源向主力能源转型 [12] - 国能生物(装机超500万千瓦)、马盛生物(年处理量80万吨)为行业代表企业 [15][16] 生物农业 - 隆平高科(杂交水稻)、登海种业(玉米育种)等企业主导,转基因技术获安全证书 [15][16] - 丰乐种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子产销量全国领先 [16]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华兰生物**:2024年营收43.79亿元(同比降18.02%),净利润10.88亿元(同比降26.57%),血液制品和疫苗为核心业务 [18] - **隆平高科**: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8.81亿元(同比增40.73%),净利润-4.75亿元(同比降12.44%),聚焦杂交水稻及转基因技术 [20] - **药明康德**:全球领先生物技术公司,市值超2000亿元,提供全链条药物研发服务 [16] - **恒瑞医药**:创新药领域领军企业,专注化学药与生物药研发 [16]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推动个性化医疗,生物能源效率提升(如超临界气化技术效率达45%) [22][23] - **生物能源发展**:原料多元化(木质纤维素、藻类)、数字化融合(物联网优化流程)加速普及 [23][24] - **生物制造与农业融合**:合成生物学降低生物基材料成本(如生物航煤量产),基因编辑提升作物抗性 [25]
家联科技2024年营收增长35.16% 加速全球化布局释放发展动能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23:3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26亿元,同比增长35.16% [1] - 归母净利润5700.05万元,同比增长25.68% [1] - 塑料制品营收17.44亿元,同比增长34.02% [1] - 生物全降解制品营收2.98亿元,同比增长13.65% [1] 行业地位与产品优势 - 公司是塑料餐饮具制造行业全球领军者,持有全国生物基全降解日用塑料制品单项冠军产品荣誉 [1] - 主要产品覆盖餐饮具、耐用性家居用品,应用于家居、快消、餐饮、航空等多领域 [1] - 深度融合生物全降解材料改性技术与智能制造能力,构建全产业链协同竞争优势 [1] 全球化布局与战略 - 在浙江、广东、广西、美国、泰国等地建成九大智能化生产基地 [2] - 在英国、澳洲、中国香港、美国设立本土化销售服务团队,形成"亚洲研发、全球智造、本地化服务"网络体系 [2] - 业务策略坚持"绿色可持续+高端定制化",依据不同地区法规提供定制化服务 [2] 未来发展方向 - 强化战略执行,优化全球产业布局,加速技术迭代与绿色升级 [2] - 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双碳"战略目标 [2] - 推进"新材料家居用品第一品牌"战略目标,以科技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 [2]
合成生物学+海洋极端微生物!生物经济50人论坛在三亚成功召开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4-22 12:04
论坛概况 - 2025年4月19-20日,生物经济50人论坛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举办,主题为"海洋生物制造:重塑未来产业格局",由华谷研究院主办,招商三亚深海科技城开发有限公司承办 [2] - 论坛汇聚国内200多位"产、学、研、投、用"领域专家,旨在推动生物经济创新发展 [2] - 预热会议生物制造产业联盟第三次理事会召开,50多位代表讨论工信部国家生物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及2024年联盟工作 [2] 论坛核心内容 - 中科院院士徐冠华指出海洋生物制造主题具有战略远见,是海南及中国生物制造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开端 [4] - 华谷研究院发布《2024生物制造产业蓝皮书》,涵盖产品、政策、科技、投融资等,并提出五项战略建议 [4][5] - 成立国家生物技术与经济办公室,统筹资源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 [5] - 组建生物制造国家实验室,实施技术工程专项 [5] - 制定优先采购生物基产品政策,通过新标准替代化工制造 [5] - 推动中国"世界工厂"从高端制造转向与数字技术融合的生物制造3.0 [5] - 将生物制造业培训纳入政府预算,加强人才培养 [5] 行业趋势与展望 - 论坛标志着中国海洋生物制造从技术储备迈向产业化的关键转折点 [5] - 合成生物学与海洋极端微生物结合,自贸港政策对接产业创新,可能重塑全球工业格局 [5] - 三亚有望成为生物经济时代创新策源地,推动中国从"生物制造大国"向"生物经济强国"迈进 [5] 华谷研究院与产业联盟 - 华谷研究院由梅永红倡议,华大集团、凯赛生物等头部企业共同发起,是中国首个生物经济民办非营利组织 [6] - 研究院定位为行业风向标和高端智库,深度参与生物经济全环节 [6] - 生物制造产业联盟由凯赛生物、华大集团等48家单位组成,旨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完整产业链 [7]
生物经济50人论坛(三亚)将于4月20日在三亚崖州湾正式开幕,敬请期待!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4-19 09:22
政府政策与产业方向 - 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重点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3] - 海南省积极响应国家部署,由工信厅、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华谷生物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生物经济50人论坛",主题聚焦"海洋生物制造:重塑未来产业格局" [3] 论坛组织与参与方 - 论坛汇聚国内生物经济领域知名专家、产业龙头、投资机构及政府部门代表,共同探讨涉海生物制造产业发展 [4] - 联合主办方包括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深圳市华谷致远生物科技与产业研究院,承办单位为招商三亚深海科技城开发有限公司 [12] 会议日程与核心议题 - 会议分为两日:4月19日为生物制造产业联盟闭门会议(仅限成员),4月20日为公开论坛 [5] - 主论坛议程涵盖政策解读(科技部、工信部领导致辞)、产业报告(《生物制造蓝皮书》发布)、技术研讨(非粮原料、海洋生物制造)及两场圆桌论坛 [8] - 圆桌论坛一聚焦"创新驱动与海洋生物制造变革",参与方包括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微康益生菌等企业代表 [8] - 圆桌论坛二探讨"生物经济新机遇",清华合成与系统生物中心、安琪酵母、华熙生物等机构分享观点 [8] 技术与企业动态 - 专题演讲涉及生物制造要素(刘修才)、非粮原料趋势(李荣杰)、海洋生物技术(陈国强)等前沿方向 [8] - 企业展示包括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推介、丹纳赫中国事务分享、分子之心技术展示等 [8][8][8] 传播与影响力 - 论坛通过线上直播扩大影响力,特邀嘉宾尹烨参与直播推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