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出海
搜索文档
180亿,刘强东买走了
36氪· 2025-07-31 17:13
京东收购CECONOMY交易 - 京东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收购德国消费电子产品集团CECONOMY 估值约2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超180亿元)[1] - 交易若完成将创下中国电商出海欧洲的新纪录[1] - 京东曾于2023年尝试收购CECONOMY但未成功 本次为最终达成[4][5] CECONOMY业务背景 - CECONOMY为德国最大消费电子产品集团 旗下核心品牌MediaMarkt和Saturn在德国市场份额超30%[2][3] - 公司在欧洲12个国家运营超1000家门店 拥有售后服务品牌Deutsche Technikberatung[3]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下降1.6%至52亿欧元 在线销售额增长7.4%达13亿欧元[3] - 公司前身为1979年创立的MediaMarkt 1984年被麦德龙收购 2017年独立分拆上市[2] 京东国际化战略 - 京东国际业务团队超2000人 采用本地化运营模式(本地电商、团队、采购、发货)[6] - 在欧洲通过"超级仓店"模式在荷兰、波兰提供"一小时达"服务[6] - 刘强东强调国际业务是集团未来重点 欧洲基础设施将于2026年正式运营[6] - 国际化路线为"自建+收购+合作" 通过并购快速铺开市场[7] 收购战略价值 - CECONOMY的1000多家门店为京东提供线下流量入口和成熟渠道网络[7] - 门店和仓库可作为京东电商"前置仓" 与国际供应链形成互补[7] - 京东将保留CECONOMY原有管理团队 推动其向全渠道平台转型[3] - 京东可通过技术帮助CECONOMY提升线上销售占比并降低人工成本[7] 电商出海竞争格局 - 拼多多Temu以低价策略全球扩张 近期传闻拟收购欧洲物流公司[8] - SHEIN已成为全球最大快时尚品牌 2025年战略升级为电商平台[8] -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以Lazada、AliExpress、Trendyol三大平台进行轻资产扩张[9] - 京东选择差异化重资产路径 通过"体验+服务"模式避免价格战[9] 消费行业并购趋势 - 2025年消费并购活跃 典型案例包括PE机构围猎星巴克中国业务(超7700家门店)[11] - KKR收购大窑饮品 红杉中国以11亿欧元估值收购Marshall多数股权[12][13] - 德弘资本以130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 博裕资本收购SKP百货[14] - 跨国公司在华业务成为并购焦点 如哈根达斯中国门店和迪卡侬中国30%股权出售[14] - 消费行业因抗周期属性受资本青睐 资产价格便宜促使买方抄底[14]
180亿,刘强东买走了
投资界· 2025-07-31 16:21
京东收购CECONOMY - 京东宣布以22亿欧元(约180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最大消费电子集团CECONOMY,创下中国电商出海欧洲新纪录 [1][3] - CECONOMY旗下拥有MediaMarkt和Saturn两大品牌,在德国市场份额超30%,欧洲12国运营超1000家门店 [4][5] - 2025年一季度CECONOMY销售额52亿欧元(同比降1.6%),但线上销售额增长7.4%至13亿欧元 [5] 京东国际化战略 - 京东计划2026年正式运营欧洲基建,国际业务团队超2000人,采用"本地电商+本地团队+本地供应链"模式 [10] - 通过收购快速获取CECONOMY线下渠道网络,补足线下短板,门店可转化为电商前置仓以解决跨境物流痛点 [11] - 京东国际化路径为"自建+收购+合作",区别于阿里轻资产平台化扩张和拼多多低价策略 [11][13] 消费电子行业格局 - MediaMarkt/Saturn通过开放式陈列和低价策略颠覆传统电器店,2000年成为欧洲最大消费电子零售商 [4][5] - CECONOMY因亚马逊等电商冲击面临挑战,数字化尝试未能完全恢复市场份额优势 [6] - 京东将保留CECONOMY管理团队,推动其向全渠道平台转型,并注入无人仓技术降低欧洲人工成本 [7][11] 中国电商出海竞争 - 拼多多Temu面临增长瓶颈拟收购物流公司,SHEIN转型电商平台并与Temu争夺供应商 [12] -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以Lazada、AliExpress、Trendyol为核心,在东南亚与TikTok Shop激烈竞争 [13] - 京东通过重资产基建+本土并购构建差异化壁垒,避免单纯价格战 [13] 消费并购市场趋势 - 2025年消费并购活跃案例包括PE围猎星巴克中国(7700家门店)、KKR收购大窑饮品、红杉11亿欧元收购Marshall [16][17][19] - 德弘资本130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博裕资本收购SKP,跨国品牌中国业务成并购焦点 [19] - 消费行业抗周期属性吸引资本抄底,PE机构积极寻找兼并收购机会 [19][20]
刘强东出手,超180亿元收购德国零售巨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5:06
这笔交易对CECONOMY的估值将达到约2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超180亿元。若交易成功完成,将创下中国电商出海欧洲的新纪录。 受此影响,美东时间7月30日,CECONOMY股价飙升超16%。 刘强东出手,一个价值180亿元的大动作!如果交易成功,中国电商出海欧洲新纪录就要诞生了。 7月31日,京东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决定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JINGDONG Holding Germany GmbH向欧洲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MediaMarkt及Saturn的母 公司CECONOMY AG所有股东作出自愿公开收购要约,以每股4.60欧元的现金对价收购CECONOMY的所有已发行及流通的不记名股份,并建立战略投资 伙伴关系。 京东近期动作频频。 日前还有消息称,京东拟收购香港佳宝超市,双方4个月前已经完成签约。彼时,刘强东现身香港科技大学,参观人工智能相关项目,他可能直接参与了 并购交易。(→详情) 京东零售布局再落一子,你怎么看? 高价收购 7月24日,CECONOMY曾发布声明称,"针对收购事宜,正与京东展开洽谈"。当时京东开出的收购价就是每股4.6欧元,相较CECONOMY在23日的收盘 价,溢价率高达22. ...
刘强东出手,超180亿元收购德国零售巨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5:03
京东收购CECONOMY交易 - 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JINGDONG Holding Germany GmbH以每股4.60欧元现金对价收购CECONOMY所有股份 估值约2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80亿元) 若完成将创中国电商出海欧洲金额新纪录 [1][2] - 收购报价较CECONOMY 7月23日收盘价溢价22.7% 消息公布后其股价单日飙升超16% [3][5] - CECONOMY为德国消费电子零售商MediaMarkt及Saturn母公司 前身系麦德龙集团电子业务板块 股东包括凯勒哈尔斯家族(27.9%)、汉尼尔家族及施密特家族关联基金 [5][7] 京东近期战略布局 - 公司近期同时推进收购香港佳宝超市 刘强东曾亲自赴港考察人工智能项目 可能直接参与并购谈判 [5] - 此次欧洲收购旨在建立战略投资伙伴关系 显示公司加速国际化扩张步伐 [1]
刘强东加码海外市场,京东拟180亿收购德国零售巨头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31 14:30
近期,京东不断加速布局海外。截至2024年底,京东物流已拥有超100个保税仓库、直邮仓库和海外仓 库,总管理面积超100万平方米,海外仓覆盖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 CECONOMY究竟有何魅力,能吸引京东抛出橄榄枝?这家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德国的企业,前身 是德国零售巨头麦德龙集团旗下的消费电子业务板块,如今已是欧洲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之一。它在 欧洲12个国家运营着超1000家门店,每年接触消费者超22亿次,拥有4300多万忠实客户。 从业绩来看,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CECONOMY半年销售收入达128.2亿欧元,同比增长4%,经 调整息税前利润上升至2.9亿欧元,已连续九年实现可持续增长并提升盈利能力。 事实上,京东对CECONOMY的收购意向由来已久。早在2023年,双方就并购计划展开谈判,但未能如 愿;京东去年还曾考虑过收购英国电子零售商Currys,虽未取得实际结果,但核心诉求都是通过线下网 络推进欧洲扩张。 7月31日,京东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决定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JINGDONG Holding Germany GmbH向欧洲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MediaMarkt及Satu ...
开价超180亿元,刘强东出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11:28
收购要约细节 - 京东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以每股4.6欧元现金对价收购CECONOMY所有已发行及流通的不记名股份 [1] - 交易对CECONOMY估值约2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超180亿元) [2] - 出价方与CECONOMY签订投资协议并建立战略投资伙伴关系 [1][2] 股东协议与承诺 - Convergenta通过不可撤销承诺接受收购要约 将其持股比例从29 16%降至25 35% [2] - 多位股东已作出不可撤销承诺 合计31 7%的股份接受收购要约 [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CECONOMY在欧洲12个国家运营超1000家门店 旗下MediaMarkt与Saturn在德国市场份额超30% [5] - 公司在线销售额逆势增长7 4%至13亿欧元 占总销售额25% [7] 交易影响与战略意义 - 收购消息推动CECONOMY股价单日飙升16% [3] - 交易将帮助京东获取欧洲线下网络和供应链资源 解决海外业务货源与运力问题 [7] - CECONOMY首席执行官称合作将带来全球领先技术、零售专业知识和供应链资源 [7] 财务表现与交易时间表 - CECONOMY 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下降1 6%至52亿欧元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仅1000万欧元 [7] - 交易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 [7]
刘强东185亿豪赌欧洲市场,这步棋能成吗?
搜狐财经· 2025-07-26 17:52
收购标的概况 - 德国消费电子零售商Ceconomy为欧洲电子产品零售龙头企业 旗下拥有MediaMarkt Saturn等品牌 在欧洲开设超过1000家门店 [3] - 年客流量超过22亿人次 拥有4300万忠实客户 并孵化PEAQ KOENIC等高性价比自有品牌 [3] 收购方案细节 - 京东拟以每股4 6欧元发出公开收购要约 对Ceconomy估值22亿欧元(约185亿人民币) [3] - 收购报价较Ceconomy前一日收盘价溢价22 7% 显示强烈收购意愿 [3] 战略意图分析 - 京东通过收购可快速打通欧洲渠道 整合双方资源构建更强大零售网络 [3] - 公司此前已通过ochama仓店拓展24国市场 Joybuy品牌在伦敦试运营 此次收购为欧洲战略关键步骤 [3] 收购挑战因素 - Ceconomy股权结构复杂 前三大股东分别为凯勒哈尔斯家族(27 9%) 汉尼尔家族 Meridian Stiftung基金 [3] - 部分大股东对出让股份持犹豫态度 且跨国收购面临文化差异 政策法规等整合难题 [3] 行业竞争背景 - 国内电商巨头加速出海布局 阿里收购欧洲B2B平台Visable 拼多多Temu以低价策略拓展海外 [3] - 京东此次收购意在抢占中企出海竞争先机 改写中欧零售业格局 [3][4]
中亚电商热:147亿美元市场里的中国玩家
凤凰网财经· 2025-07-18 19:32
中亚电商市场概况 - 中亚电商市场正在快速增长,2024年哈萨克斯坦电商交易额突破3.2万亿坚戈(约合60.13亿美元),同比增长33% [3] - 乌兹别克斯坦电商市场在2021-2024年间保持12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未来几年增速仍将超过40% [3] - 2024年中亚电商市场规模达147亿美元,与沙特电商市场体量相当 [32] 哈萨克斯坦市场特点 -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经济体,人口2030万,人均GDP达13,117美元(2024年),年增长率14.2% [12] - 本土电商平台Kaspi拥有1350万活跃用户,日活占比65%,速卖通、Temu、淘宝等中国平台陆续进入市场 [13] - 当地消费者偏好分期消费,垂直细分品类供给不足,电子产品和智能家居是未来增长点 [17][19] - 物流基础设施完善,淘宝通过与Janapost和哈萨克斯坦邮政合作实现7-15天配送时效 [37] 乌兹别克斯坦市场特点 - 人口3800万,是中亚人口最多国家,但人均GDP仅3093美元,贫富差距显著 [24][25] - 本土平台Uzum注册用户2300万,月活1600万,占全国人口40% [29] - 母婴用品、大包装日用品需求旺盛,电子产品需具备品牌认知度 [28][29] - 现金仍是主流支付方式,物流和支付基础设施仍在建设中 [38] 中国企业出海机遇 - 中亚市场对中国商品接受度高,2024年1-10月哈萨克斯坦来自中国的包裹量同比增长67%至450万件 [5] - 建议选择中高客单价、可复购商品,注意宗教文化禁忌,提供多语言服务 [33][34] - 哈萨克斯坦可作为辐射俄罗斯市场的跳板,受益于欧亚经济联盟政策 [40] - 需避免低价劣质策略,建立品牌认知,华为、小米等品牌已成功打开市场 [28][29] 行业发展趋势 - 中亚电商增长驱动力来自年轻人口红利、消费升级需求和中国供应链优势 [39] - 从Global South向Global Youth转型,需贴合年轻群体消费偏好 [31] - 通胀高企背景下,性价比高的中国电子产品、家居用品和服饰需求旺盛 [39] - 需针对不同国家差异化布局,哈萨克斯坦竞争激烈,乌兹别克斯坦处于增长期 [38]
阿里启动超百亿元融资
华尔街见闻· 2025-07-05 20:59
阿里巴巴融资策略 - 公司计划发行120亿港元2032年到期的零票息可交换债券,交换标的为阿里健康股份,即便全部交换仍保持对阿里健康的控股地位[1] - 此次融资是以阿里健康股权价值为锚的低成本融资方式,反映机构投资者对阿里健康未来股价的看好[1] - 债券主要面向亚洲主权基金、对冲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不会产生定期利息,赎回价格为100%本金[2] 阿里健康表现 - 阿里健康年初至今股价上涨40%,2025财年调整后净利润19.50亿元,同比增长35.6%,调整后净利润率从5.3%提升至6.4%[3][6] - 初始交换比率为每100万港元可交换16.05万股阿里健康股份,每股初始交换价格6.23港元,较公告日收盘价溢价37.83%[6] - 公司目前持有阿里健康约64%股份,强调交换后仍将保持其旗舰医疗健康平台地位[7] 港股市场环境 - 去年9月24日以来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过40%,港股可交换债券发行活跃[1][4] - 百度3月发行157亿港元可交换债券,中国石化5月发行77.5亿港元可交换债券[5] - 港币计价可交换债券基准利率较美元低,融资更具优势[3] 战略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将用于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电商业务发展[11] - 公司宣布未来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云与AI基础设施,阿里云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三位数增长[11] - 国际电商业务2025财年经调整EBITA亏损151.37亿元,预计未来几个季度损益会改善[11] 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季度,公司净现金为3664亿元,负债率在中国头部互联网公司中处于较低水平[9] - 淘宝闪购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在12个月内对消费者和商家进行补贴[9] - 2024年5月完成50亿美元可转债,11月发行26.5亿美元和170亿元人民币债券,主要用于偿还债务和股份回购[10]
阿里启动超百亿元融资
华尔街见闻· 2025-07-04 21:12
阿里发行可交换债券融资 - 公司计划发行120亿港元2032年到期的零票息可交换债券,交换标的为阿里健康股份,初始交换比率为每100万港元可交换16.05万股,每股初始交换价格6.23港元较公告日收盘价溢价37.83% [2][4] - 此次融资为低成本融资方式,反映机构投资者对阿里健康未来股价的看好,港币计价债券基准利率较美元更具优势 [2][3] - 发行完成后公司仍将保持对阿里健康64%的控股地位,并继续将其作为旗舰医疗健康平台和并表子公司 [4][5] 阿里健康业务表现 - 阿里健康2025财年实现调整后净利润19.50亿元,同比增长35.6%,调整后净利润率从5.3%提升至6.4% [4] - 年初至公告日前一天阿里健康股价上涨40%,但公告后连续两日累计跌幅超过9% [2][4] - 公司主营医药电商和医疗健康服务,是阿里在大健康领域的旗舰平台 [4] 港股可交换债券市场 - 2025年以来港股可交换债券发行活跃,此次120亿港元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4] - 此前百度发行20亿美元(约157亿港元)可交换债券,中国石化发行77.5亿港元可交换债券 [4] - 此类债券吸引力取决于投资者对标的股前景的判断 [4] 阿里战略布局与财务状况 - 公司明确将募集资金用于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电商业务发展 [8] - 未来三年计划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云与AI基础设施,阿里云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净现金3664亿元,负债率在头部互联网公司中处于较低水平 [7] 电商业务动态 - 淘宝闪购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未来12个月对消费者和商家进行补贴 [7] - 国际电商业务2025财年经调整EBITA亏损151.37亿元,预计未来几个季度损益将改善 [8] - 公司战略聚焦电商和AI两大核心,电商正加速拓展国际市场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