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搜索文档
机器人产业ETF(159551)涨超1.3%,高端装备与自动化需求驱动逻辑获市场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14:21
机械设备行业 - 长距离深埋引水隧洞工程带动钻爆设备、盾构机、硬岩掘进机等专业设备需求显著高于传统水电项目 [1] - 高原复杂地质条件对设备掘进效率、智能化水平及高寒适应性提出更高要求,有望驱动高端国产设备技术验证与放量 [1] - 固态电池设备产业化进程加速,半固态电池实现GWh级别出货,全固态电池进入中试验证阶段 [1] 机器人产业 - 机器人产业ETF(159551)跟踪机器人指数(H30590),聚焦机器人及自动化相关产业 [1] - 机器人指数选取从事机器人研发、生产及应用的企业证券作为样本,反映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上市公司证券整体表现 [1] - 该指数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和成长性特征,能较好体现相关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动向 [1] 基金产品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机器人ETF发起联接A(020289)和国泰中证机器人ETF发起联接C(020290) [1]
科创板系列指数飘红,科创综指ETF易方达(589800)、科创板50ETF(588080)等助力布局科技创新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14:08
科创板指数表现 - 上证科创板成长指数上涨1 8% [1] - 科创100指数上涨1 1% [1] - 科创综指上涨0 7% [1] - 上证科创板50成分指数上涨0 1% [1] 科创板50ETF - 跟踪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 由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组成 "硬科技"龙头特征显著 [2] - 半导体占比超60% 与医疗器械、软件开发、光伏设备行业合计占比超75% [2] - 截至午间收盘该指数上涨0 1% 市盈率146 1倍 自2020年发布以来估值分位99 5% [2] 科创100ETF易方达 - 跟踪上证科创板100指数 由科创板中市值中等且流动性较好的100只股票组成 聚焦中小科创企业 [2] - 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计算机行业合计占比超80% 其中电子、医药生物行业占比较高 [2] - 截至午间收盘该指数上涨1 1% 市盈率244 1倍 发布于2023年8月7日 [2] 科创综指ETF易方达 - 跟踪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 由科创板全市场证券组成 全面覆盖大、中、小盘风格 [2] - 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创新药等核心前沿产业 覆盖科创板上市的全部17个一级行业 [2] - 截至午间收盘该指数上涨0 7% 市盈率234 5倍 发布于2025年1月20日 [2] 科创成长50ETF - 跟踪上证科创板成长指数 由科创板中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等业绩指标增长率较高的50只股票组成 [2] - 成长风格突出 业绩高增长行业占比高 电子、医药生物行业合计占比近75% [2] - 截至午间收盘该指数上涨1 8% 市盈率234 9倍 自2022年发布以来估值分位99 8% [2]
九大券商首席解读政治局会议:释放强信号,看好股市长牛行情
天天基金网· 2025-07-31 13:45
点击链接→《 百万体验金狂送!本周,再抽888元! 》,在文章评论区参与互动,有机会赢888 元红包!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会议中"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 力""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等重磅表述尤为引人 注目,多位卖方研究领域专业人士就此发表深入解读。 在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 看来,本次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给予积极评价,我国经 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同 时,会议也指出当前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仍存在结构性矛盾, 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把握好巩固回升态势与推进结构调整之间的平衡。 国泰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 称,总的来看,本次会议有三个特征,一是对内外部形 势的判断相较4月政治局会议更加积极;二是强调政策连续性,下半年有望迎来"适时加力"的 窗口期;三是适逢"十五五"规划起草在即,政策兼顾短期稳增长和长期促改革。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 表示,"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一则是对资本市场功能性的 重视;二则是对"924"以来市场定 ...
政治局会议定调全面深化改革 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与包容性
环球网· 2025-07-31 11:37
资本市场改革方向 - 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巩固回稳向好势头 [1] - 围绕"稳"与"活"综合发力 聚焦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优化"长钱长投"生态 增强科技创新制度包容性 [1] - 2025年以来市场韧性增强 资产价格稳定纳入货币政策视野 中央汇金发挥平准基金作用 [1] 市场运行机制 - "稳"的机制完善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中资本市场分量加重 [1] - "活"的基础扎实 投资端改革推进 包括促长钱长投 加强市值管理 公募基金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1] - 市场逻辑转向业绩驱动和制度变革驱动 [1]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监管部门持续壮大优质上市公司群体 强化回报投资者意识 [4] - 提高上市公司运用注销式回购 增持 并购重组等市值管理手段便利度 [4] - 加强从严监管 完善打击财务造假的市场化监督体系 严防并购中的利益输送 [4] 长期资金生态优化 - 长期资金是市场"稳定器" 推进"长钱长投"是改革亮点 [4] - 推动长钱入市方案落地 优化投资机构激励约束机制 实施长周期考核 [4] - 拓宽长钱入市通道 丰富适合长钱投资品种 [4] 科技创新支持 - 资本市场需构建适配科技创新规律的新型制度体系 [5] - 监管部门推动科创板改革落地 将出台创业板改革举措 [5] - 突破传统估值和上市标准 增强对轻资产 高投入 长周期科技企业的制度包容性 [5] 市场环境与趋势 - 经济基本面稳进 宏观调控积极有为 改革举措稳步落地支撑市场稳定性 [5] - 科技变革大潮下 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质效成为下一阶段改革重点 [2]
厚植科学城科创沃土 共创“光明”新未来
证券时报· 2025-07-31 11:08
光明科学城发展概况 - 深圳市光明区加速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投资创业的新热土,提供最优政策、最好服务、最强保障 [1] - 光明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承载区("一城三区") [1] - 已集中布局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包括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三大科学设施 [1] - 深圳医学科学院(颜宁院士领衔)和深圳湾实验室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加速建设 [1] - 全区集聚59名国内外院士、超3000名高层次人才、近19万名各类人才 [1] 产业与创新生态 - 重点发展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方向,构建"3+3+1"产业集群 [2] - 已集聚9家百亿级企业、35家上市公司、1921家规上企业、2287家国高企业、8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光明区连续四年获评全国工业百强区 [2] - 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1] 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 设立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创母基金、全市首只种子基金及4家市级"20+8"产业基金(智能传感器、脑科学、合成生物、超高清显示) [2] - 建成光明科技金融大厦,集聚超30家金融机构,成立光明科学城创投联合会 [2] - 举办光明科技金融大会等活动,建设高水平科技金融示范区 [2] 重点项目与考察活动 - 卫光生命科学园聚焦合成生物、脑科学领域,入驻40余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含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 [5] - 深圳理工大学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定位"小而精、高起点、国际化" [5] - 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近40位嘉宾考察光明科学城,重点关注生物医药、高等教育等领域 [4][5] - 光明区规划展览馆展示"科技+城市"融合发展战略,获考察团高度评价 [6]
赋能新质生产力 勇当科创时代弄潮儿
证券时报· 2025-07-31 11:08
创投行业现状与趋势 - 创投行业逐步走出低谷,呈现显著回暖迹象:募资端机构LP认缴出资额同比提升50%,投资端投融资规模降幅从50%收窄至5%,退出端2025年上半年56%中企上市获VC/PE支持[5] - 行业生态发生深刻变革:优质项目如DeepSeek、宇树科技等崛起,政策推动银行、险资等长线资金入场[5] - 创投行业需发挥科技创新"引擎"作用,聚焦价值发现、产业赋能和生态共建[6][7] 珠三角创投发展 - 广东省出台《进一步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优化政府引导基金考核机制,推动险资入粤,完善退出机制[11] - 珠三角创投四大作用:产业升级"加速器"(聚焦半导体、AI等新兴产业)、创新生态"培育器"(构建全生命周期投资体系)、区域协同"黏合剂"(政策突破消除人才障碍)、"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换器[13][14] - 珠三角创投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国际联动"资金格局,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13] 深交所支持创投发展 - 深交所与创投联动打造"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创业板705家公司获2615家次创投机构投资709.89亿元,注册制改革后218家企业获293亿元投资[19] - 深交所将深化创业板改革,支持AI、量子信息等企业适用差异化上市标准,优化并购重组机制[20] - 完善全周期服务体系,强化股、债、REITs等产品协同,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21] 创投行业政策与优化方向 -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国家设立万亿级创投引导基金,推动保险资金进入股权创投,支持科创债发行[25] - 退出渠道多样化:并购市场升温,S基金规模扩大,促进创投资本良性循环[25] - 行业需加速优化重组:解决"大而不强"问题,提升投后管理能力,适应科技创新需求[26]
期指:会议落地,偏多支撑依旧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7-31 10:12
金 融 期 货 研 究 2025 年 7 月 31 日 期指:会议落地,偏多支撑依旧 毛磊 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号:Z0011222 maolei@gtht.com 【期指期现数据跟踪】 | 期指数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收盘价 | 涨跌幅% | 基 差 | 成交额-亿 | 成交量 | 变 动 | 持仓量 | 变 动 | | 沪深300 | 4151.24 | ↓0.02 | | 4451.7 | | | | | | IF2508 | 4147 | ↑0.04 | -4.24 | 441.6 | 35444 | ↑11217 | 46692 | ↑4803 | | IF2509 | 4136.4 | ↑0.04 | -14.84 | 1018.2 | 81931 | ↑23415 | 162604 | ↑9027 | | IF2512 | 4105.2 | ↑0.08 | -46.04 | 195.7 | 15870 | ↑5044 | 54981 | ↑435 | | IF26 ...
山东能源集团聚力打造新动能“策源地”
中国能源网· 2025-07-31 09:53
科技创新能力 - 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全球能源领域带来新机遇 [1] - 山东能源集团坚持"四个面向"导向,以山东能源科创园为主阵地,加快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1] - 山东能源科创园首期投入10.2亿元,规划五大功能区,全力攻关引领性技术和重大原创技术 [2] 技术研发成果 - 自主研发全球首套固体氧化物电池加压测试系统 [1] - STI微震监测系统实现微震监测全过程自动化、无人化运行,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 -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技术许可收入超10亿元 [2] - 首创短壁高效连采连充技术,构建膏体充填年产能80万吨的绿色开采体系,累计置换煤炭资源7000余万吨 [2] 创新生态建设 - 科创园汇聚十余位院士、百余人研发团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被认定为首批"山东国资科创基地" [3] - 园区累计研发投入2.3亿元,已获得130余项专利 [3] - 实施"三免两减半"租金政策,搭建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4] - 允许重大成果转化盈利项目3至5年内每年最高提取50%净利润奖励核心团队 [4] 产学研合作 - 与山东大学深化校企合作,研发四足巡检机器人实现无人化巡检作业 [6] - 长碳链尼龙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支撑建成国内首条长碳链尼龙连续化生产线 [7] - 电气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百兆瓦级先进储能系统已在东营项目成功应用 [7] 成果转化布局 - 在园区周边、内蒙古、新疆等地布局纤维复合材料、煤化工及高端煤机装备等成果转化基地 [7] - 在上海、西安、苏州、青岛等地布局多个"科创飞地",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 [8] - 多源固废综合利用胶凝材料技术已实现年产10万吨规模,应用于地铁隧道工程 [8] - 自主研发的锚杆(索)拉拔破断力试验装置装备于全国多个矿井检测线 [8]
西牛麻竹笋 “新” 字篇:从“剥皮黄金”到领鲜百亿的新新向荣
南方农村报· 2025-07-31 09:33
行业概况 - 西牛麻竹笋产业从传统农业发展为产值超百亿元的现代农业标杆[5] - 2025年种植面积达100.53万亩,较2022年62万亩增长60.1%[39][40] - 形成124家相关企业、32家规模加工企业、4家"四上"企业的产业格局[40] 种植规模扩张 - 种植面积从60余万亩增至近100万亩,两年新增24万亩[11][19][20] - 推行"五边植竹""全域植竹"模式,盘活荒山和低效林地[22][23][25] - 金融机构发放产业贷款7.2亿元,2024年新增3.5亿元[31] 科技创新应用 - 亩产量从1000斤跃升至3000斤,增幅200%[42] - 采用"航天宝"微生物菌剂防控笋腐病,减少10%-30%产量损失[45][49] - 建立174亩试验基地,开展53次技术培训解决34个种植难题[44][60] 产业链延伸 - 产品形态从初加工拓展至72种精深加工品,包括竹叶茶、护肤品、可降解餐具等[66][68][81] - 加工企业增至34家,生产线从23条扩至54条,深加工食品笋占比超15%[83][84] - 建成全自动化无尘生产线,年加工即食笋产品超5000吨[70] 市场拓展 - 占据日本市场超90%份额,成为柳州螺蛳粉酸笋主要原料[91][92] - 产品首次出口俄罗斯、东南亚及南非市场[114][115] - 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一桌菜体验店",开发东北、西北特色菜品[108][104] 品牌建设 - 通过"清远好风土"品牌活动进军贵阳、成都等8个城市[99][100] - 联合广州酒家等餐饮企业研发多档次麻竹笋菜品[107][108] - 媒体联盟实施"媒体+创意/渠道/品牌"五项赋能行动[35][36]
中金:联合解读政治局会议
中金点睛· 2025-07-31 08:02
宏观政策 - 会议认为"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强调"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政策定调由4月的"外部冲击影响加大"调整为"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3][4] - 财政政策三季度聚焦发挥已有政策效力,四季度不排除加码可能,若经济超预期走弱或通过提前下达债券额度等方式补足财政缺口[5] - 货币政策强调降低融资成本,但未必通过降息实现,更侧重改革性措施与结构性工具,截至2025年5月科技创新债券发行额超2500亿元[7][9] - 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持续推进,2024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使用完毕,2025年1.8万亿元已发行,城投平台市场化转型将限制基建托举能力[6] 消费与产业政策 - 培育服务消费成为新增长点,重点发展文娱休闲和"一老一小"民生领域,近期推出育儿补贴、养老服务消费补贴等政策[8] - "反内卷"政策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聚焦光伏、水泥等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10][15] - 科技创新为中长期主线,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3.3万亿元同比增24%,债券市场"科技板"创新推出[9] 房地产与城市发展 - 城市更新成为工作重点,强调"留改拆"精细化模式,一线城市2025年征迁预算约2500亿元较2024年1800亿元提升[27] - 房地产政策向"人钱房地"匹配的新模式转变,短期刺激政策仍有余地,但会议表述较4月明显淡化[12][24] 资本市场与资金动向 - 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关注制度完善与国际资金引入,沪深300股息率2.9%显著高于国债收益率1.2%[15][17] - A股资金面呈现五大变化:人民币资产相对受益、个人投资者占比提升、居民储蓄转化、筹码结构改善、机构仓位处于低位[16] - 配置建议关注四类机会:AI产业链、券商等市场活跃板块、"反内卷"主题周期股、新质生产力相关高端制造[18] 固收与银行业 - 债券市场受益于货币政策宽松预期,财政支撑力度下半年或减弱,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增4.32万亿元[21][22] - 银行板块在流动性充裕环境下信用风险可控,建议配置高股息国有大行及优质中小行[31] 行业影响 - 服务消费政策利好餐饮文旅板块,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方向受支持[33] - 反内卷改革对工业品价格影响趋弱,更强调市场化治理而非行政干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