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观念
搜索文档
第一观察 | 总书记科学指引荒漠化防治工作
新华社· 2025-06-17 15:25
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 - 荒漠化防治事关生态安全、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1] - 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区、少数民族聚居区高度耦合,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2] - 历史教训表明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丝绸之路湮没、敦煌古城毁坏等,需吸取教训 [3] 荒漠化防治的成就与经验 - 1978年启动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启大规模治沙,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4] - 我国走出符合自然规律和国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形成"三北精神"、塞罕坝精神等精神力量 [4] - 三大标志性战役(黄河"几字弯"、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取得实质性进展 [7] 荒漠化防治的战略与方法 - 防沙治沙需长期坚持,具有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需保持战略定力 [5] - 坚持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如乌梁素海和石羊河流域的成功案例 [8][9] - 科学治沙是关键,需合理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选择植被恢复模式,避免盲目改造 [10] 未来发展方向 - 锚定2050年目标,深耕2021至2030年规划,兼顾短期行动与长期战略 [6] - 创造新时代防沙治沙新奇迹需强化系统观念,注重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 [8] - 推广宁夏中卫、内蒙古磴口、新疆柯柯牙等科学治沙模式,实现绿富同兴 [10]
强化“五个导向” 推动“十五五”规划高质量编制
人民网· 2025-06-15 08:50
战略规划 - "十五五"规划是我国实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的承上启下关键节点,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1] -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等目标,需在"十五五"期间加快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等专项规划[2] - 保持战略定力是实施强国战略的关键,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3] 高质量发展 -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需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4] -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十五五"时期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完善相关指标体系、政策体系和考核机制[4] 深化改革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需在2029年前完成300多项重要改革任务[5] - 改革开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需将改革任务有机融入"十五五"规划,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动力支撑[5] 民生导向 - 中国式现代化以民生为核心,需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7]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要求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7] 系统协同 - 编制"十五五"规划需坚持系统观念,加强规划衔接,实现"多规合一"和"一张蓝图干到底"[8] - 需强化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等重要规划的协同,确保各级规划互相联动、形成可操作的科学规划体系[8]
为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经验启示
经济日报· 2025-06-12 06:35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 厦门在1985年至2023年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1%,高出全国和全省同期增速 [1] - 1985年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中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纵跨15年的规划 [1] - 规划包含21个专题,涉及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体制改革、自由港建设、对台交流合作等多个方面 [4] 规划特点 - 人民性:规划提出"使全市人民在投身特区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强调人才开发的重要性 [2] - 前瞻性:80年代率先编制15年规划,提出发展科学技术、增强辐射能力、保护生态环境等理念 [3] - 系统性:内容体系体现高度系统性,21个专题展现全局统筹、协调推进的战略思维 [4] - 务实性:组织100余位专家深入调研,采用统计预测、投入产出等定量分析方法 [5] - 一贯性:实现阶段规划与长期规划、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协调统一 [6] 规划编制方法 - 采取本地和外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扩充信息来源 [5] - 借鉴国际经验,组织召开国际研讨会 [5] - 采用统计预测、投入产出、计量经济模型等先进定量分析方法 [5] 对"十五五"规划的启示 -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造福人民,稳步推动共同富裕 [7] - 在全局中定位,坚持统筹谋划,加强规划衔接 [8] - 从战略上着眼,坚持把握重点,发展新质生产力 [8] - 以调研为基础,坚持实事求是,确保规划科学精准 [9]
打造系统观念,升级科学体重管理
GLP1减重宝典· 2025-06-09 16:07
健康体重管理战略背景 - 人口老龄化加快和慢性病高发导致传统医疗服务模式难以为继 亟需建立以预防为主、医防融合的现代健康治理体系 [5] - 健康体重管理是推动医防融合的重要切入点 也是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的关键举措 [5] - 推动健康体重管理需依托系统思维和多元参与 在健康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大环境下进行战略布局 [5] 行业共识与推进方向 - 健康体重管理应成为全行业共同责任 不局限于营养科或内分泌科 [6] - 打造"政策支持、服务供给、行为引导"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 三大体系协同发力 [6] - 围绕"三覆盖、三提升"布局 覆盖全生命周期、全人群、全过程 提升健康素养、服务精准度和信息化管理能力 [7] - 整合医疗、疾控、营养、运动、心理等多学科资源 搭建"防—筛—管—治"一体化服务平台 [7] 医防协同机制建设 - 哈尔滨市多家医疗机构已设立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和减重中心 形成"营养评估—运动处方—心理干预"三位一体干预流程 [8]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将健康体重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借助健康档案实现动态管理 [9] - 打破体制内外壁垒 推动"医—社—校—企"联动机制 通过社区讲座、校园教育、企业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 [9] 制度创新与模式升级 - 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 如卫生健康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开展"校园健康体重管理计划" [10] - 联合文旅部门举办健走活动 推动企事业单位落实工间操制度 [10] - 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区域性体重动态监测系统 开发个体健康画像 建设数字平台提升服务效率 [10] - 健康体重管理是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核心环节 通过"小切口"撬动"大变革"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10]
经济随笔丨用中国经济的鲜活故事答高考作文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9 09:48
中国经济逐梦发展 - 温州姑娘章华妹成为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梦想是"能堂堂正正在解放北路上做生意" [2] - 宇树科技王兴兴专注于机器人领域,"机器人是我唯一想做的事" [2] - 华为任正非提出梦想"我们为理想而奋斗,我们的梦想是为人类服务" [2] 行业与企业韧性 - 外部经济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增强,部分外贸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承受巨大压力 [4] - 中国企业表现出较强韧性和调整能力,开拓新市场并向上升级转型 [5] - 行业和企业经历"第二次呼吸"现象,越过极点进入新阶段 [4] 区域与所有制协同 - 经济大省挑大梁,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 [7] -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7] - 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 [7] - 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 [7]
耕地保护一亩也不能少
经济日报· 2025-05-26 06:21
耕地保护政策与成效 - 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 将其定位为"国之大者" 强调粮食安全责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1] - 耕地保护面临多重挑战 包括城乡用地需求增长 基础设施欠账 空间分布需优化 [1] - 法治水平持续提升 修订法律法规 建立"长牙齿"工作机制 严查违法占地行为 [1] - 实施党政同责考核机制 每年对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1] 耕地建设进展与现状 - 全国耕地总量连续3年净增加 空间布局从"南减北增"转为"南北双增" [2] - 耕地地力下降趋势得到遏制 但人均耕地少 质量不高 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未变 [2] -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强退化耕地治理 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1] 系统性保护策略 - 实施数量 质量 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严控非农占地 强化占补平衡管理 [2] - 统筹新建与改造高标准农田 调入优质耕地 调出不稳定耕地 提升优质耕地比例 [2] - 将耕地纳入生态治理体系 实行差异化利用(宜耕则耕 宜林则林等) [2] 农民利益保障机制 - 建立"谁保护 谁受益"精准补贴机制 对耕种状态耕地进行补贴 [3] - 加强撂荒地治理 通过代种代耕恢复生产 避免简单"一刀切"损害农民利益 [3] - 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应对成本上涨压力 调动农民积极性 [3] 耕地管理目标 - 坚持"四个一亩"原则:现有耕地不减少 新增耕地不作假 乱占耕地不让步 用途管制不混乱 [3]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闭门会议一丨加强金融安全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8 18:16
金融安全重要性 -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大事 [4] - 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对促进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创新、服务实体经济至关重要,金融不稳定会迅速扩散至实体经济并冲击国家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4] - 必须将加强金融安全作为长期性、系统性工程,筑牢国家经济稳定的压舱石 [4] 当前金融安全形势 - 我国金融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既有传统金融风险的持续累积,也有新型金融风险的不断涌现 [5] - 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双刃剑效应日益凸显,对金融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5] 应对策略 - 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系统观念",构建"多方协同"的金融安全防线 [5] - 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探索创新,持续强化金融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4] 会议成果 - 会议为各方搭建了深入交流、凝聚共识的高端平台,对提升我国金融安全水平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8]
多维攻坚聚势能 浦口城建集团全速冲刺“双过半”目标
新华日报· 2025-05-16 06:51
公司战略与目标 - 南京浦口城建集团召开工作调度会,号召全体员工以"满弓劲发"之势冲刺"双过半"目标,强调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和功成有我的使命感 [1] - 集团提出必须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压实责任,将任务细化到项目、量化到岗位、责任到人头,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 - 聚焦三大关键领域:项目回款、存量资产盘活、增量业务拓展,并通过多重考核手段强化执行 [1] 内部协同与资源调配 - 集团强调"一盘棋"意识,要求部门主动下沉服务,对接子公司需求清单,提供政策解析、合规指导等"点对点"支持 [2] - 子公司需精准提出需求,围绕项目痛点、市场堵点、转型难点,明确资源和技术清单,形成"需求—解决—反馈"闭环 [2] - 设立两个专班作为枢纽,实现集团资源精准输送和市场动态反馈,考核机制将"双过半"目标与服务效能、需求质量捆绑 [2] 风险管理与团队建设 - 集团在冲刺阶段强调底线思维,指出没有安全保障的增速是泡沫,忽视风险的扩张是陷阱 [2] - 需筑牢经营安全防线,包括政策风向预判、市场规律把握、谈判策略优化,强化合同风险预判与履约管控 [2] - 领导干部需以上率下,摒弃"差不多就行"心态,以铁军精神推动团队作风夯实 [2]
努力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中国发展网· 2025-05-13 13:58
营商环境系统化建设 - 营商环境建设秉持系统观念 按照企业全生命周期分为进入市场 要素保障 经营环境 纠纷化解 企业退出5个部分[1] - 进入市场领域着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 再造企业开办流程 优化场所获取方式 提高市政服务效率[2] - 要素保障领域加强金融工具创新 推动就业供需匹配 促进技术要素转化 释放数据要素潜能[2] - 经营环境领域从公平竞争治理 招标采购机制 信用体系建设 监管执法方式 知识产权保护 税费支持政策 电子支付体系 通关模式改革八个方面着力[2] - 纠纷化解领域完善诉讼服务体系 健全多元解纷机制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以维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2] - 企业退出领域健全企业破产机制 优化注销登记流程[2] 制度可预期性提升 - 制度建设贯穿营商环境优化全过程 重点巩固产权保护 市场准入 公平竞争 社会信用四大市场经济基础制度[4] - 法治化建设取得进展 2024年在企业制度 产权保障 交易规则 市场准入 政府权力规范等方面法律制度安排进一步完备[5]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历经3次修订 截至2024年底事项数量缩减至117项 2024年进行第四次修订后进一步缩减至106项[5] 服务精细化改进 - 营商环境建设呈现精细化特征 针对不同规模 行业 发展阶段的企业实施差异化服务[6] - 四川将运输企业和餐饮店开办细分为多种情形 差异化设置办理流程[6] - 上海法院推进现代化数字执行 通过场景建设和数字建模提升工作颗粒度[6] - 2024年全国公平竞争审查中修改调整政策措施7312件 提出审查修改意见近6000条[6] 环境品质多维提升 - 营商环境更贴近企业经营实际 了解企业急难愁盼 在经济活动具体环节细化打磨[6] -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提升服务便捷性[7] - 在支持服务与监管之间把握更均衡关系[8] - 主动作为 想在前 谋划在前 服务前置[8] - 保持政策方向稳定性 持之以恒推进营商环境建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