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立足岗位做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效能治理的践行者
郑州日报· 2025-05-26 08:50
农业高质量发展 - 聚焦"农业强",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2] - 聚焦"农村美",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以"一谷三区"建设为引领,持续提升乡村发展建设治理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 - 聚焦"农民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方位增加农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 [2] - 聚焦"改革活",持续深化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2] 县域经济发展 - 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全面提升现代食品、装备智造、生物医药"两主一新"产业现代化水平 [3] - 充分发挥驻地25所大中专院校、30万名在校师生优势,加快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区,促进科研成果更好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3] - 坚定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郑韩文化等历史文化瑰宝,全力推进黄帝故里5A级景区创建,开创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 [3] 水利系统建设 - 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两手硬,严防旱涝急转,做好各类水利工程和水源优化调度、合理配置 [4] - 聚焦河道、水库、南水北调、山洪灾害防御等防御重点,全面部署、精心准备,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 [4] 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 - 持之以恒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5] - 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深入推进集体林权改革,积极培育林下经济新业态 [5] - 全力推进林业工作全面融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巩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果 [6]
绘就更加美好的生态画卷
河南日报· 2025-05-26 07:41
生态战略地位 - 河南地处中原核心,拥有太行、伏牛、大别三大山脉,横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生态地位重要[1]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此首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位于河南[1]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需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1] 黄河治理成效 - 河南黄河段通过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及配套工程,防洪标准从60年一遇提升至近1000年一遇[4] - 2021年黄河中下游秋汛期间,通过水库联合调度实现洪水平安过境[4] - 黄河干流(河南段)水质连续达到Ⅱ类,2024年流域城市优良天数较2020年增加12天[6] 生态修复成果 - 2019年以来河南黄河流域14市完成造林645.38万亩、森林抚育885.60万亩、修复湿地2.78万亩[6] - 小秦岭矿区治理实现"金山变青山",民权林场6.9万亩林地形成绿色屏障[6] - 黄河流域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8种、二级保护鸟类64种,三门峡越冬白天鹅达1.5万只[6] 南水北调保障 - 丹江口水库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及以上,部分达Ⅰ类标准[11] - 南阳市关闭重污染企业800多家,淅川县减少入库泥沙200多万吨/年[13] - 河南率先出台水源地保护条例,建立河湖长制,受益人口达3500万[15] 绿色经济转型 - 光山县油茶产业从荒坡发展为综合产值预计2025年达10亿元的产业链[17] - 栾川从"钼都"转型为生态旅游强县,泌阳通过矿山治理发展循环经济[17][18] - 河南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覆盖率85.6%,新增绿色工厂301家、绿色工业园区21个[21] 环境质量改善 - 2024年全省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86.1%,生态质量等级升至二类[22] - 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发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21] - 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创建"无废细胞"3014个[22]
5年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84万平方千米
河南日报· 2025-05-26 07:41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总体进展 - 5年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84万平方千米,减幅6.96%,截至2024年底水土流失面积24.58万平方千米 [1] - 2024年黄河流域植被面积54.13万平方千米,水土保持率69.07%,较1990年的41.5%提升27.57个百分点 [1] - 淤地坝数量达5.83万座,水力侵蚀面积减少1.30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减少0.54万平方千米 [1] - 水土保持率增加2.32个百分点,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和水蚀风蚀"双减少" [1] 河南省水土流失治理成效 - 河南省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从2021年7499平方千米降至2024年7123平方千米,水土保持率升至80.3% [2] - 省级水土保持厅际协调机制推动各部门协同,形成"双下降"态势 [2] - 规划到2035年水土保持率达到91.55%,防治水土流失面积1.03万平方千米 [2] 治理措施与政策规划 - 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重点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等工程 [1] - 河南省以黄河中下游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为重点,推进一体化治理 [2] - 河南省水利厅发布专项规划,明确2035年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目标 [2]
走在前 挑大梁丨听!保护与发展的潮声在黄河入海口共鸣
齐鲁晚报· 2025-05-24 19:00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沿黄九省区协同推进大保护和大治理 [1] - 2024年山东GDP达9 86万亿元 黄河干流山东段水质连续9年保持Ⅱ类 [1][28] - 山东成为沿黄经济出海口 2024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居全国首位 [1][33] 生态保护成效 - 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增加188平方公里 现有685种种子植物和1633种野生动物 [5] - 2024年山东PM2 5平均浓度35 5微克/立方米创监测记录最好水平 Ⅴ类及以下水体连续4年动态清零 [7] - 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1个 [7][27] 朱鹮保护成果 - 2022年20只朱鹮从陕西迁至黄河三角洲 2024年成功孵化20只幼鸟 [5] - 2025年3月黄河口朱鹮产下首批3枚卵 产卵时间恢复至全国平均水平 [5] - 保护区实施退耕还湿、退养还滩等工程 构建"河—陆—滩—海"良性循环 [5] 产业绿色转型 - 日照钢铁ESP生产线将炼钢流程从3小时缩短至7分钟 生产线长度从1000米压缩至190米 [8] - 2024年山东压减焦化产能450万吨、炼油产能200万吨 粗钢产能沿海占比突破53% [8] - "两高"行业能效标杆产能比例达35% 超过"十四五"目标5个百分点 [8] 新兴产业发展 - 山东聚焦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八大未来产业 省级以上产业集群达42个规模3 5万亿元 [11] - 15个未来产业集群产值超3200亿元 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近20% [11] - 2024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 15亿千瓦 占比历史性超过煤电 [31] 区域协同发展 - 山东与沿黄省区共建"西煤东矿"绿色通道 物流成本降低超70% [12] - 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推动生态、能源、产业等领域合作 内陆港达51个 [12][13] -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挥龙头作用 联动济南、青岛、郑州都市圈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 [23] 技术创新案例 - 山钢股份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油罐钢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 [9] - 比亚迪济南基地1分钟下线1辆新能源车 带动近400家供应商形成千亿级集群 [9] - 国网东营供电公司研发"小红伞"防鸟罩 在500多个鸟巢实现电网与鸟类共生 [16][18]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乘势而上 谱写四川民营经济腾飞新篇章
中国发展网· 2025-05-22 16:03
民营经济发展态势 - 一季度四川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425.6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高于全省经济水平 [1] - 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达18149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比重93% [3] - 2024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超20%(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核技术应用等),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4% [4] 政策支持与战略机遇 - 国家战略叠加释放红利:"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政策交汇 [2] - 省级专项支持:成立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及营商环境优化处 [2] - 千亿级"基金雁阵"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推动产学研合作(共建高水平科研院校、产业创新中心) [3] 产业优势与创新布局 - 四川省拥有41个工业门类,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能源化工、食品轻纺),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2] -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05个,国家大科学装置10个(全国第3),西部唯一国家实验室 [2] - 支持民营企业培育未来产业: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 [4] 企业转型与竞争力提升 - 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大技改投入 [5] - 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经营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5] - 民营企业承担国省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整合高校及企业实验室资源输出专利技术 [3] 市场环境与内需激发 - 深化"五个专项治理"(市场准入门槛、拖欠账款、产权侵害等),破除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 [6] - 基础设施REITs常态化发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 [7] -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四川省推动地方立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 [7]
“东强”战略策源城市跃升,中建雲啟鳳華打造白泉生态低密住区
齐鲁晚报· 2025-05-22 08:22
济南"东强"战略规划 - 济南"东强"战略自2020年发布,目标是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代表性区域、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及双循环战略枢纽 [1][2] - 战略定位为"强省会"建设的关键引擎,东部发展高度决定济南全市发展高度,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龙头引领 [2] - 八大重点板块中,CBD奥体中心区为首要建设区域,定位为城市新中心,奥体中轴串联市政府、中央商务区和高新区,成为东部发展"脊梁" [3] 交通与生态基础设施 - 奥体中路2009年通车,2022-2023年完成北延段及跨小清河桥工程,实现南北贯通(北起小清河北路,南至经十路) [3] - 华山-白泉景观廊道面积约90公顷,长7.5公里,串联白泉湿地公园、东站商业中心等,形成东西主轴 [4] - 地铁3/6/7/9号线以CBD奥体中心区为核心辐射全域,3号线连接高铁东站与奥体核,6号线串联古城与商埠文化区 [5] 中建城发项目布局 - 中建城发2024年在"东强"核心腹地获取12宗低密度土地,项目位于华山-白泉景观廊道与小汉峪河交汇处,占据双生态资源 [6] - 项目设计融合宋式建筑风格(参考《营造法式》)与《千里江山图》景观元素,打造"百米立体山水画卷",并引入泉水资源 [6] - 团队历时30余轮方案论证,对标杭州、南京等地高端低密项目,定位为济南主城白泉生态低密住区标杆 [6] 战略活动 - 5月23日举办"济南'东强'战略区域发展峰会暨中建·雲啟鳳華产品发布会",解读战略价值与产品设计 [7]
清流毓秀 万物欣荣
河南日报· 2025-05-22 07:33
黄河生态保护与治理 - 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累计绿化荒山8000多亩,种植各类树木400多万棵,森林覆盖率90%以上 [4] - 五年来邙山提灌站累计供水6.71亿立方米,水源地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黄河水含沙量显著降低 [6] - 郑州市建成数字化生态保护监测平台,整治1800多个黄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四乱"动态清零 [6] - 系统推进邙岭森林生态、低滩湿地生态、中高滩休闲生态"三大工程",基本实现邙岭森林化等"四化"目标 [6] - 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野生鸟类增至290多种,生态改善吸引大鸨、灰鹤等珍稀鸟类栖息 [7] 黄河文旅融合发展 - 黄河文化公园开发"何以炎黄""从河说起"等研学课程,年接待游客接近100万人次 [8] - 园区整合黄河地质博物馆、碑林等40余处景点,形成生态与文化展示线路 [8] - 黄河滩地公园建成27条彩色慢行步道和3个观景点,成为生态旅游热门地 [7] 南水北调水源保护 - 南阳汇水区累计造林1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0%,建立豫鄂陕三省五市协作保护机制 [12] - 推行"河长+警长+检察长"机制,实施"互联网+护水"实时监测,解决安全隐患146项 [12][13] - 渠首中心建成21个水质监测点位和14个自动监测站,实现24小时动态监测 [14] - 水生态实验室收集58种鱼类标本,证实丹江口水库生物多样性高、水质为优 [15]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陕西日报· 2025-05-21 08:25
发展新质生产力 - 强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原创的生物质资源体系,面向农业、食品、新材料、生态修复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2] - 通过人社干部、惠企政策、信息平台、高效服务"四进园区",完善产业园区需求、服务、措施"三张清单",为企业纾困解难 [1] - 探索农村建厂增效、群众增收、集体增益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实现群众就近就业、持续增收 [1] 生态环境保护 - 加快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推动工业、交通、城乡、农业、生态等5个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2] - 加强水源调度,建立"日调度、周会商"机制,科学高效引水保障农业灌溉,实施河库渠联合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 [3] 就业支持与基层治理 - 强化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从岗位推送、渠道拓展、见习培训、困难帮扶等方面协同发力 [1] - 推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建成5070个暖'新'驿站,吸纳新就业群体为基层治理观察员 [2] - 强化党建引领、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党组织统筹协调、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2] - 深化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三年行动,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2]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
河南日报· 2025-05-21 08:06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制造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 强调保持合理比重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3] - 河南省将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三大路径实现产业升级 [3] - 计划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 同时提升现代服务业 目标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全链条 [3] - 实施产业园区集群培育工程 提升标准化建设与专业化管理能力 强化载体支撑作用 [3] 农业强省战略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7%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7% 科技成为现代农业核心驱动力 [4] - 强化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 通过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农业人口市民化机制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 [4] - 目标实现粮食安全巩固、农民增收与农业竞争力提升的多元协同发展 [4] 社会治理创新 - 河南省加强新兴领域党建 提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及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质效 [6] - 基层治理强调资源下沉 通过网格员与志愿者协同开展环境治理、安全隐患排查 提升社区服务效能 [7] - 打造"15分钟法律服务圈" 运用"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一线化解 强化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保障作用 [8] 生态环境保护 - 河南省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 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维护 [9] - 黄淮实验室聚焦三大方向:突破新污染物溯源技术、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范式、推动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应用 [10] - 生态环境技术研究采用"边研究边应用"模式 直接对接地方生态保护需求 [10] 文旅融合发展 - 河南省定位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 计划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与文旅产业链群建设三年行动 [11] - 打造"三门峡-安阳"世界级大遗址公园走廊 强化"老家河南""华夏古都"等文化IP影响力 [11] - 已完成700余项文物保护工程 建立石窟寺数字化信息库 推动文物资源转化为文化富矿 [12] 水利与应急管理 - 针对旱情实施精细化水源调度 通过水库、泵站等工程保障城乡供水与农业灌溉需求 [14] - 防汛工作强调预案完善与要素保障 构建扁平化指挥体系以提升抢险救灾能力 [14]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 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 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快讯· 2025-05-20 15:26
高质量发展战略 - 河南需落实党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 [1] -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1] - 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 [1] 社会治理与民生改善 - 着力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治理 [1]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 -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1] 中国式现代化推进 - 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1] - 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