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产业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到澜沧江边,听周边交流和声(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8-25 06:40
2025年首届清水河口岸印度洋海鲜啤酒文化节设置缅甸、 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多国特色商品展销区,为游 客打造"一站式"跨境购物体验。 耿马县委宣传部供图 缅甸姑娘德信娇(中)正在与中国学生一起学习交流。 张朝华摄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相湿地公园广场泼水节活动现场。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摄 本报记者在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缅甸大学生创业园采访雪 兵伟(左)。 张朝华摄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县城俯瞰。 贾贵红摄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民众共跳泼水舞曲《赛嗨》。 耿马县委宣传部供图 视频报道请看人民日报国际微信公众号 云南临沧市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发生在这里的"洋坚果"变"土特产"的新奇事,也很有名:1991年,第 一株澳洲坚果引种到临沧,仅仅30年间,这里就成为全球最大澳洲坚果种植基地,占全球种植面积的 40%,有人干脆改称"临沧坚果"。 临沧所辖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近几年也有出了名的新奇事:泼水节"最火神曲"爆款出圈。2023年的 《UP 耿马》更是火到境外,吸引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网友争相传唱模仿。今年泼水节主题歌舞 《赛嗨》,以傣族民乐和西方交响乐巧妙融合,再次将延续千年的泼水祝福推向国际舞台。"民族曲"唱 出 ...
勇担新的文化使命 激扬振兴精神力量
辽宁日报· 2025-08-14 17:45
文化强省建设 -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 加大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力度 提高文化原创力 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2] - 深入推进文体旅高质量融合发展 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锚定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任务 [2] - 深入挖掘辽宁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内涵 推出更多优秀文化作品 推动文化资源线上线下直达基层 [3] - 将文学 文艺 文博 文创等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为全面振兴注入持久深厚的文化力量 [3] - 积极探索文化产业新模式 将戏剧与新兴科技 多元业态相融合 为戏剧事业注入新活力 [3] - 坚持以文化思想为指引 着力构建体育+商业+文化产业生态链 做优做强文化 体育 旅游三大主业 [4] - 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创新宣传方式 挖掘海洋文化内涵 提升游客体验 [4] - 借鉴浙江经验 让文化惠民工程走深走实 挖掘本土特色文化 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6] - 推动文化资源下沉 组织文艺轻骑兵深入企业 社区 乡村开展演出和培训 孵化基层文艺队伍 [6] - 全面提升红山文化遗址保护水平 系统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完善安全防范体系和运营管理模式 [6] - 科学宣传和利用红山文化研究成果 全力推动红山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6] - 举办爱国主义活动月等活动 将爱国情 强国志 报国行深植学生心中 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 [6] - 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坚定文化自信 [6]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贡献青年力量 [7] 红色文化传承 - 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 激发红色动能 汇聚奋进力量 通过举办系列展览和主题讲解等活动 [2] - 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 指引方向 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 凝聚力量 [2] - 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 让红色血脉永远赓续 [2] 艺术创新发展 - 扎根辽宁大地 讲好辽宁故事 深入挖掘时代精神内涵 以有灵魂 有深度的作品展现人民精神风貌 [3] - 扎根中华文化沃土 汲取传统美学养分 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艺术语言 [3] - 以舞传情 以艺载道 让芭蕾成为讲述中国故事 传递文化自信的桥梁 [3] 生态环境保护 - 坚决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推动辽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8] - 完成废弃矿山复绿治理43.7万亩总目标 实现全省治理任务全清零 [8] - 加强绿色矿山建设 推进全省绿色矿山占比达到75%以上 [8] -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 [8] - 推动森林水库 钱库 粮库 碳库四库联动 厚植生态根基和绿色家底 [8] - 全力维护森林生态安全 依托林业资源优势 科学发展林下经济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8] - 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核心 加快电网协调发展 全过程贯彻节能环保理念 [8] - 改造高耗能设备 强化生态保护 为东北绿水青山注入电网力量 [8] -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深度融合 打造绿色发展新样板 [9]
去年江苏文化产业营收再创新高
新华日报· 2025-07-29 05:05
江苏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概况 - 2024年江苏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2546亿元,同比增长12.8%,创历史新高 [1] - 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文化服务业分别实现营收8083亿元、5483亿元和8980亿元,同比增长8.3%、37.8%和5.2% [1] - 三大行业占文化产业总营收比重分别为35.9%、24.3%和39.8%,对营收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4.1%、58.6%和17.3% [1] 文化产业细分行业表现 - 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消费终端生产、新闻信息服务、文化投资运营4个行业营收同比分别增长44.1%、28.3%、19.0%和9.4% [1] - 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创意设计服务4个行业营收分别增长7.0%、6.7%、4.8%和4.5% [1] - 文化产业9大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全面增长 [1] 区域发展情况 - 苏中、苏北地区规上文化产业分别实现营收1961亿元、2364亿元,同比增长31.5%、32.7% [1] - 苏南5市收入11761亿元,增长12.8% [1] 资产与研发投入 - 2024年末江苏省文化产业资产总计57949亿元,同比增加4630亿元,增长8.7% [2] - 2024年规上文化企业投入R&D经费435.3亿元,同比增长3.5% [2] - 规上文化企业R&D人员12.5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1.9% [2]
创新高!2024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超19万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6-27 14:42
文化产业总体表现 - 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23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 1% [1] - 文化服务业营收109134亿元占比57 0%同比提升0 1个百分点贡献率59 1% [1] - 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批发零售业营收分别为49609亿元和32679亿元增速7 1%和6 2% [1] 资产与盈利能力 - 2024年末文化产业总资产343987亿元同比增长5 0%增量16276亿元 [1] - 文化核心领域资产贡献率达76 4% [1] - 全行业利润总额17737亿元同比增长7 9%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利润13192亿元增速10 2% [1] 固定资产投资 - 2024年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 9% [2] - 文化消费终端生产(16 3%)、新闻信息服务(11 8%)、文化传播渠道(10 2%)、创意设计服务(10 0%)四大行业投资增速超10% [2]
国家统计局: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23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快讯· 2025-06-27 09:36
文化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23亿元 创历史新高 比上年增长7 1% [1] - 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109134亿元 同比增长7 4% 占文化产业总营收57 0% 比重提升0 1个百分点 [1] - 文化服务业对文化产业营收增长贡献率达59 1% [1] 细分行业表现 - 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49609亿元 同比增长7 1% [1] - 文化批发和零售业营业收入32679亿元 同比增长6 2% [1] 产业结构优化 - 文化服务业引领作用突出 增速高于整体文化产业水平 [1] - 文化服务业占比持续提升 显示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1]
上城助力“一支麦”找“新家”
杭州日报· 2025-06-17 11:19
公司发展 - "一支麦"喜剧剧场自去年入驻杭州上城湖滨in77后月均演出50余场,累计吸引观众超5万人次 [3] - 现有场地容量已无法满足持续满座的观众和公司发展需要,急需更大更优的新场地 [3] - 公司提出三重需求:空间足够大、交通便利、周边人流量大 [4] - 最终选定"运河映巷"作为新场地,因其配套2个剧院且毗邻地铁口,完美契合需求 [4] - 上城区文创发展中心向公司介绍各项扶持政策,助力其在新场地轻装上阵 [5] 行业动态 - 湖滨商圈凭借强大"天然流量"成为杭州脱口秀核心阵地,工联CC商场内扎堆开设3家脱口秀俱乐部 [4] - 上城区锚定大视听、文娱体两大主赛道,推进传统业态提质扩能并加速引进新型业态如脱口秀、沉浸式演艺等 [6] - 上城区出台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支持文娱大视听产业发展,最高给予不超过500万元一次性扶持 [7] - 政策鼓励文化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科技和交互手段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消费模式 [7] - 上城区计划打造地方文化内容IP地标,与"一支麦"探讨政企联动举办杭州喜剧节 [6]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在深圳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5-27 14:07
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 - 黑龙江省在深圳举办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 重点推介文化创意 文化旅游 特色产业等领域的6个项目 [1] - 14组项目现场签约 涵盖传媒合作 文旅开发 创意设计等多个领域 [1][2] - 推介会由黑龙江省文化改革发展促进会等5家单位联合主办 集中展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成果与市场潜力 [1] 黑龙江文化产业优势与政策支持 - 黑龙江兼具农业大省地位与生态资源优势 冰雪经济及文旅产业潜力巨大 [1] - 多元文化底蕴深厚 民族风情与红色精神交相辉映 [1] - 省级财政每年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 投向人才培养 企业孵化 市场开拓等关键环节 [1] 重点推介项目 - 文化创意方面:牡丹江市网络文学IP动漫化开发 赫哲族非遗资源通过"神偶吉祥物IP"和数字技术实现创新转化 [2] - 文旅板块:哈药六文旅小镇招商项目 黑龙江省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2] - 特色产业:火岩瓷项目以火山岩为载体 构建"地质禀赋+人文表达+功能创新"三维价值体系 [2] 文博会展示内容 - 黑龙江省以"创意让我们与众不同"为主题设立300平方米展区 划分四大主题空间 [3] - 精选百余件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的创意设计精品 [3] - 采用"展销一体 虚实联动"模式 特设创意直播营销区 每日进行非遗活态展演 [3] 龙粤合作成果 - 哈尔滨新区代表团展示龙粤合作创新成果 包括冰雪文化文创产品 工业设计科技产品 创意包装农产品等 [3]
骨干文化企业迸发新活力 ——“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述评
经济日报· 2025-05-27 06:01
文化产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939亿元 同比增长6 2% 实现利润总额2744亿元 同比增长29 1% [1] - 2025年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合计净资产6952亿元 合计主营业务收入6398亿元 首次突破6000亿元 [1] - 30强企业研发费用平均增长率超40% 显示行业创新投入力度加大 [3] 龙头企业示范效应 -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志愿军:存亡之战》获国庆档票房冠军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发行的《封神第一部》《长空之王》等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 [2] -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年出版图书2 1万种 零售市场占有率全国首位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数字经济收入超32亿元 数字平台用户超2200万 [2] -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261 78亿元(+6 59亿元) 利润总额12 05亿元 通过龙舟大赛等赛事运营强化体育文化IP [3] 技术创新与业态融合 - 中国电影股份自主研发全球唯一获DCI认证的CINITY LED放映系统 突破4K/120帧高格式技术 [3] - 喜马拉雅通过科技赋能文化产品创新 爱奇艺运用VR/AI技术扩展IP线下体验场景 快手以"短视频+直播"构建数字社区生态 [3] 文化出海与国际影响力 - 浙江华策影视建立600多个海外账号矩阵 海外订阅用户达4500万人 推动《下一站是幸福》泰国版等IP本土化改编 [4] - 爱奇艺国际版覆盖191个国家地区 支持12种语言 上线电影超3900部 累计服务全球超1亿用户 [4]
创意点亮生活,齐心集团V'mo指纹锁保温杯入围“2025文博会礼物”
搜狐网· 2025-05-23 12:20
文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主题为"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 [1] - 文博会是中国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也是唯一获得UFI认证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1] - 本届文博会共有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 [1] 主会场展示亮点 - 主会场坪山展区以"艺术盒子"为主题,核心理念为"无限可能 无限精彩",呈现坪山文化、体育与旅游资源 [1] - 坪山携手辖区优质文化企业展示文化创新成果,齐心集团展示多款热门IP文创产品及旗下Compera和V'mo品牌新品 [2] 齐心集团产品展示 - 展示产品包括吾皇猫、神烦鸟、小狗蛇、山海经等多款热门IP文创产品 [2] - Compera品牌推出大小手正姿自动铅笔新品,针对儿童手型差异设计短杆和长杆两款,采用三点持握、五点正姿设计 [2] - V'mo品牌推出指纹锁儿童保温杯新品,关注儿童饮水安全与健康,入围"我心目中的文博会礼物"大赛 [2] - V'mo指纹锁包袋曾斩获2025德国iF设计奖,展现中国品牌设计创新力 [2] 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 文化品牌与创意产品正成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助力 [3] - 文博会打造文化开放与出海超级贸易平台,助力参展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3]
首站在上海 是最好的选择 西九文化周走出香港 期待进一步深化沪港文化交流合作
解放日报· 2025-05-21 09:57
沪港合作历史与现状 - 唐翔千家族被视为"沪港合资第一人",投资改革开放后第一家沪港合作企业 [1] - 唐英年任职香港特区政府期间推动建立沪港经贸合作会议机制 [1] - 西九文化周首次在香港以外地区举办,首站选择上海 [2] 文化交流与市场潜力 - 西九文化周选择上海因其开放、多元和包容特性 [2] - 粤语音乐剧《大状王》在上海预售达70%,考虑加场 [2] - 上海故事《繁花》在香港市场表现火爆 [2] - 草间弥生展览吸引150万人次参观,创造可观经济收益 [3] 文化产业与经济联动 - 文化活动多样性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3] - 文化产业可作为要素撬动经济金融发展 [3] - IP和知识产权开发是文化产业发展关键 [3] 沪港协同发展前景 - 两地互补优势明显,避免零和博弈 [5] - 内地人才赴港与港人赴沪形成双向流动趋势 [5] - 建议政府牵头推动沪港文化合作"走出去",如"一带一路"沿线 [5] - 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可带动区域与香港深度合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