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

搜索文档
世名科技:共拓低碳技术新边界 共筑涂料行业可持续未来
中证网· 2025-06-27 10:33
行业动态 - 2025中国涂料工业未来技术发展大会在苏州召开,主题为"前沿引领,数字赋能",深入探讨涂料技术创新发展、新型智能涂层及特种功能性涂料、新型绿色低碳涂料的应用研究、AI技术赋能涂料工业前沿探索等相关前沿技术及未来科研创新发展议题 [1] - 会议旨在落实国家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涂料行业科技创新的要求,推动涂料行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涂料相关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速涂料行业"人工智能+"行动 [1] - 会议深化产学研用对接交流,深化产学研用结合,以数字赋能推动发展涂料行业新质生产力 [1] 技术趋势 - 未来电池涂料、电动汽车涂料、光伏涂层等新能源涂料领域将有爆发性市场增长 [2] - 多功能集成涂层是发展方向,低碳涂料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环保性能×政策合规×循环生态=可持续市场渗透" [2] - 企业应锚定水性、粉末涂料普及、生物基材料创新、纳米功能化发展,提前布局ESPR、CBAM、REEAM等国际认证要求 [2] - 行业需形成从原材料(秸秆、微藻)到回收(可降解包装)的全链路减碳的生态闭环 [2] 公司战略 - 世名科技加速布局电子化学品、可再生材料等新兴领域,构建了从原材料研发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减碳生态 [2] - 公司锚定国家"双碳"目标,深化"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以色彩科技为主体、以电子化学品和循环经济为两翼 [2] - 公司持续加码核心技术攻关,打造覆盖研发、生产、回收的绿色闭环体系 [2] - 公司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携手科研院校及行业产业链同仁,共拓低碳技术新边界,共筑行业可持续未来 [2]
国投招商领投朗高科技 新能源驱动电机龙头获战略注资加速全球化布局 |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6-27 09:56
公司融资与战略布局 - 公司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由国投招商领投,元禾重元、天凯汇朗、致道资本、创元创投、东吴创投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跟投 [1] - 融资资金将重点支持技术创新、产能扩张及全球化市场布局,巩固新能源商用车和工程机械驱动电机领域的领军地位 [1] - 融资投向三大方向:研发创新(新能源汽车、智能工程机械电驱动系统)、产能提升(智能化生产基地建设)、全球化布局(国际化研发和营销网络) [4] 公司技术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注于永磁同步电机及控制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3] - 持有200余项核心技术专利,覆盖新能源商用车、工程机械、风力发电、工业节能、现代农机等领域 [3] - 深度服务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中国重汽、宇通客车等头部客户,产品远销欧美等10余个国家 [3] 行业前景与投资逻辑 - 双碳目标驱动下,商用车及工程机械电动化进程显著提速,对驱动电机的高可靠性、定制化及快速迭代能力要求严苛 [4] - 2025年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预计突破20%,带动核心零部件市场超千亿规模 [4] - 电池成本持续下探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商用车电动化迎来爆发式增长 [4] 行业动态 - 新能源商用车领域近期动态包括:欧辉客车出口马达加斯加312辆、纯电动公交车招标项目中标11辆、前5月新能源轻客销量近10万辆等 [8] - 纯电续航280公里的增程重卡市场前景及155辆新能源公交车招标(总金额近1.2亿)等事件反映行业活跃度 [8]
齐鲁石化多举措节能降碳绿色转型
新华网· 2025-06-27 09:43
绿色发展成效 - 1-5月落实62项节能优化措施,降本增效6000余万元 [1] - 3月份全部能效指标优于行业能耗限额要求,聚乙烯和腈纶纤维装置能耗达同类工况历史最好水平 [4] - 炼油板块1-5月综合能耗同比下降9.93%,单因能耗同比下降11.73%,实现"双达标" [6] - 化工板块在总部节能评比中连续3个月获红旗,1-5月合计节约蒸汽4.5万吨,每小时节电67万千瓦 [7] 节能技术与管理 - 建立重点用能装置模型,通过优化用能结构每月节约低压蒸汽3.7万吨 [4] - 实施"一厂一策"策略,包括丁辛醇装置操作优化、蒸汽梯级利用等创新措施 [7] - 自主研发"液体产品零损耗及节能控制工艺"获"中国好技术"称号,获1项发明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 [10] - 应用高效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间热联合等节能技术改造 [11] CCUS项目进展 - CCUS装置能耗较开车初期降低约20%,累计外送二氧化碳超170万吨 [10] - 减排量相当于植树1530万棵或近百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 [10] - 接待国内外百余家企业参观,成为展示降碳减排成果的"绿色地标" [14] 绿色文化建设 - 通过电子宣传资料、节能建议征集等方式提升全员节能意识 [13] - 开展"走进齐鲁,共建共享"公众开放日活动,展示污水处理等环保成果 [13] - 举办"探秘智慧能源,共创绿色未来"系列活动传播节能理念 [14] 新能源项目布局 - 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投用 [3] - 加速打造以CCUS、氢气充装为代表的新赛道项目 [10] - 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 [11]
华电新能启动招股:五大投资亮点构建新能源旗舰版图
证券时报网· 2025-06-27 09:36
公司概况 - 华电新能是国内最大新能源公司,中国华电唯一新能源整合平台,资产遍布31个省区市,具备五大投资亮点(平台、规模与布局、质量与效益、可持续发展、专业化优势)[2] - 公司是中国华电旗下唯一风光电业务整合平台,2020年起注入超2,000万千瓦风光电资产,在央企发电集团中率先完成专业化整合[3] - 公司控股装机容量6,862万千瓦(截至2024年底),全部为风电(3,202万千瓦,占全国6%)和太阳能发电(3,659万千瓦,占全国4%)[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从247亿元增至340亿元,2024年净利润率27.91%,扣非净资产收益率10.16%[5] - 2025Q1营业收入96亿元(同比+16.19%),扣非归母净利润28.88亿元(同比+6.32%)[6] 业务布局 - 拥有9个募投风光大基地项目(合计525万千瓦),并取得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清洁能源基地开发权(规划总装机近6,000万千瓦)[7] - 除风光电外,公司参股核电并布局"新能源+储能"、"新能源+氢能"业务[4] 资本市场动作 - 计划募集180亿元全部投入风光发电项目,战略配售规模占基础发行量50%,设置不超过15%超额配售选择权[2] - 将于2025年7月2日初步询价,7月7日启动申购,拟登陆上交所主板[2] 竞争优势 - 母公司中国华电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及人才支持,覆盖全国的资产布局形成系统性支撑[3] - 专业化管理体系行业领先,推动数字化与管理制度结合,具备首单项目落地经验和技术引领能力[8] - 风光电装机规模行业前列,大基地开发能力突出,与国家双碳战略深度协同[4][7]
研判2025!中国热工装备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竞争梯队及未来前景展望:高端应用需求日益增长,国产热工装备发展迅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7 09:18
行业概况 - 热工装备是通过热加工技术改变材料性能的专业设备,涵盖机械、电气、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技术[1][2] - 行业应用领域从金属材料拓展到非金属材料,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下游行业高速发展[1][7] - 2024年市场规模达1275.1亿元,较2020年增长6.85%,预计2025年将超1300亿元[1][7]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包括耐热钢、耐火砖、碳纤维、真空泵、PLC等[3] - 中游为制造环节,代表企业包括楚江新材、力聚热能、顶立科技、晶升股份等[3] - 下游应用覆盖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材料等九大领域[3] 产品与技术 - 主要产品包括锅炉、汽轮机、热交换器,2024年热交换器市场规模达929.3亿元(占总量72.9%)[9] - 高端装备如碳纤维热工装备国产化率突破50%,但2300℃以上超高温设备仍与国际存在差距[6][7] - 关键技术突破包括超大型智能化碳纤维装备,打破西方封锁[7] 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企业超1000家,规上企业仅100余家,年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约10家[11] - 高端市场由外资主导,国内仅北方华创、顶立科技等少数企业具备竞争力[13] - 外资代表包括法国ECM(晶体生长炉)、德国易普森(真空炉)、日本岛津(烧结炉)[14] 重点企业表现 - 力聚热能2024年营收10.65亿元(同比-11.6%),主营真空相变锅炉[14] - 晶升股份2024年营收4.25亿元(同比+4.78%),专注半导体级单晶硅炉/碳化硅炉[16] 发展趋势 - 智能化:AI算法、物联网技术应用使能耗降低18-23%,数字孪生技术普及[18] - 绿色化: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工业余热回收技术加速商业化[19] - 高端定制化:大尺寸/高真空设备需求增长,企业向系统解决方案商转型[20]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棕刚玉行业产业链图谱、产量、进出口及未来前景展望:海外需求回暖拉动出口量上升,国内棕刚玉产量恢复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7 09:18
行业概况 - 棕刚玉又名金刚砂,以铝矾土、焦碳为主要原料制成,化学成分AL2O3含量95%-97%,具有磨削性能好、适用范围广、价格便宜等特点,是最基本的磨料 [2] - 产业链上游为铝矾土、焦碳等原材料及电弧炉设备,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下游应用于磨料磨具、耐火材料、铸造、水处理等领域 [3] 生产端 - 2024年全国棕刚玉产量89万吨,同比增长20.27%,主要增产来自贵州(+25%)、山西(+13.33%)、重庆(+92.31%)、广西(+250%)四大产区 [1][5] - 2024年棕刚玉价格受铝矾土供应紧张推动上涨,块料均价4600-4800元/吨(2023年为4200-4400元/吨),段砂均价5100-5300元/吨(2023年为4750-4950元/吨) [5] - 产区格局变化显著:河南占比从2020年51.2%降至2024年28.09%,重庆同期占比从10.89%升至28.09%,与河南并列第一产区,主因产业链配套完善及长江航运优势 [7] 进出口 - 2024年进口依存度不足0.1%,出口量47.38万吨(占产量53.24%),同比增长10.68% [9] - 出口均价4901.80元/吨,同比下滑28.33%,导致出口额23.23亿元,同比减少20.68% [11] 企业格局 - 行业集中度低(CR3<15%),头部企业包括博赛矿业、贵州固鑫、焦作嘉兴科技等,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 [13] - 焦作嘉兴科技年产能13万吨,开发纳米改性棕刚玉使出口单价提升30% [13][15] - 博赛集团棕刚玉年产能13万吨,出口规模亚洲第一,全球第二 [18][20] 发展趋势 - 产能集中度提升,2024年龙头集群产能占比超60%,环保技术升级使能耗降低30%,预计2030年绿色产能占比超70% [21] - 新兴应用领域拓展,光伏行业需求年增25%,航空航天特种磨料订单排至2025Q2 [22] - 2024年出口占比65.77%,东南亚市场同比增长24%,博赛矿业在东南亚布局10万吨年产能项目预计2025年投产 [23]
研判2025!中国报废汽车回收行业发展历程、行业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以旧换新”政策的出台,为报废汽车回收行业注入新动能[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7 09:12
报废汽车回收行业概述 - 报废汽车指达到国家报废标准或经检验不符合安全技术/排放标准的机动车 核心处理流程包括回收、拆解、再制造和破碎 目的是抽取废油并回收可利用零部件及材料[1][3][7] - 行业资源价值显著 每台报废车常规材料回收率达97% 其中钢铁占72% 塑料11% 橡胶8% 有色金属6%[21]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2023-2025年密集出台《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文件 明确将完善回收体系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11][13] - 以旧换新政策直接刺激需求 2024年对报废国三及以下燃油车购买新能源车补贴2万元 2025年将补贴范围扩大至国四标准车 截至2025年5月补贴申请量达103.5万份[14][15] - 汽车保有量自然报废周期来临 2009-2010年"汽车下乡"政策推动的购车潮对应车辆已进入10-15年报废期 2014年1.54亿辆保有量为行业提供持续增量[17] 行业发展现状 - 回收量高速增长 2024年全国报废汽车回收787.2万辆 同比增70.7% 2025年Q1达195.5万辆 同比增58.6%[19] - 市场规模约638.3亿元 按正规拆解均价3000元/辆计算 但仅35%-38%车辆进入正规渠道 约33%流入非法拆解点[23] - 企业数量激增 资质企业从2019年755家增至2025年6月超1800家 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河南等地 行业竞争白热化[25] 行业挑战与趋势 - 非法拆解扰乱市场 "小作坊"通过高价回收形成黑产链 与正规企业争抢货源[25] - 未来将加速洗牌 政策催化下行业向多元化、精细化、产业链延伸方向发展 数字化追溯和绿色技术应用将重塑生态[27]
恒丰银行:绿色金融赋能 书写“节能增效 焕新引领”实践答卷
齐鲁晚报· 2025-06-26 23:16
绿色金融战略布局 - 恒丰银行将绿色金融作为核心战略,致力于打造绿色金融品牌银行和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 [1] - 公司聚焦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领域,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 [1] - 战略方向包括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环境、绿色建筑及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 [12]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 针对绿色基建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公司通过多元化融资工具和长期资金优势破解瓶颈 [2] - 在山东枣庄支持分布式储能项目,提供4.5亿元10年期固定资产贷款,配置494台500KW/1MWh储能装置,总规模494MWh [4] - 项目采用"储能设备抵押+电费收益权监管+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预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0% [4] 产业绿色升级服务 - 通过"一企一策"定制方案推动传统行业低碳化、智能化转型 [5] - 在江苏泰兴投放2亿元贷款支持企业从园林绿化转型为智算平台,规划算力规模580.8PFlops [7] - 智算平台采用算力租赁模式,预计运营前两年出租率80%-90%,远期实现100% [7] 固废处理与资源循环 - 在常熟投放1亿元专项贷款支持环保企业布局有机固废处理、危废处置、再生资源循环全产业链 [10] - 企业已建成583公里污水主次管网和3630公里支管网,年分拣再生资源5460吨 [10] - 采用专利技术实现12万吨飞灰安全处置,资金支持推动"点废成金"能力提升 [10] 能源结构优化项目 - 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阜宁段项目提供2亿元10年期贷款,支持4.68亿元分输站及管道建设 [11] - 项目将扩大燃气管网覆盖,缓解煤炭/燃油依赖带来的环境压力 [11] - 在苏州承销10亿元可持续挂钩债券(PPN),其中承销5000万元并投资1亿元,绑定"天然气管网总长度"为KPI [12] - 债券目标达成后预计年增输气量0.69亿方,替代燃煤921.14吨,减排二氧化碳699.37吨 [12]
华电新能(600930) - 华电新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意向书
2025-06-26 22:03
发行相关 - 公司拟初始公开发行股票496,894.4214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约12.13%(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16] - 若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发行总股数将扩大至571,428.5714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约13.70%[16] - 发行后总股本为4,096,894.4214万股(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4,171,428.5714万股(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后)[16] - 保荐费用270万元,承销费用=募集资金总额*0.76%-300万元,审计及验资费用8,031.75万元等[60] 业绩数据 - 2022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46.73亿元、295.80亿元、339.68亿元[90] - 2022 - 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90.32亿元、101.38亿元、94.80亿元[90] - 2024年风力发电业务收入2,274,128.15万元,占比67.52%;太阳能发电业务收入1,093,872.96万元,占比32.48%[74][75] - 2025年1 - 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2811.9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19%[101] 未来展望 - 公司计划通过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拓宽融资渠道,为业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9] - 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入约180亿元用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108] 市场扩张与并购 - 2023 - 2024年公司向实际控制人下属企业新增收购多家企业控制权[52][53] - 2024年收购中船相关公司装机容量90.44万千瓦,交易金额11.34亿元等[173] 其他 - 公司冲减收入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总计9.35亿元,其中冲减收入5.87亿元,计提减值损失3.48亿元[38] - 公司报告期内弃风率分别为4.78%、4.03%及4.89%;弃光率分别为3.11%、4.77%及7.42%[41]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公司自有土地办证率为95.83%,自有房产办证率为80.25%[47]
业界热议纺织行业向“绿”发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6-26 18:31
行业绿色转型趋势 - 纺织行业正从传统"高耗能、不环保"标签转向绿色发展,采用先进解聚技术、化学回收技术和生物转化技术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 [1] - 新材料发展减少对传统石化原料依赖,行业绿色发展进入"精算时代",涵盖碳足迹和水足迹等维度 [1] - 2005-2022年行业碳排放强度下降超60%,近两年继续下降14%,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 [2] 战略意义与行业共识 - 纺织行业绿色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战略意义,中国纺织业以创新和明确减排路径成为碳中和关键力量 [1] - 可持续发展成为全行业共识,既是社会责任履行,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2] - 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通过科技、时尚、绿色、健康创新,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2] 未来发展方向与举措 - 需完善绿色治理体系、打造协同创新生态、推进全球合作优化产业布局 [3] - 建议推进能源结构优化、生物基与循环技术创新、建立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体系,并加强跨行业合作 [3] - 企业将加强绿色技术研发、实施原材料全生命周期追溯、开发碳核算品牌,构建绿色消费体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