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金龄健康:聚力银发经济 贡献品牌力量
齐鲁晚报· 2025-05-14 05:23
公司概况 - 金龄健康产业投资(山东)有限公司是济南城建集团全资子公司 专注于养老行业品牌建设与创新 荣登"2025山东最具影响力品牌榜" [5] - 公司经营目标为出模式、出标准、出经验、出人才 重点发展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健康医疗、康养旅居、培训教育五大板块 [5] - 公司运营山东济南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始于2018年5月 推动济南养老服务转型升级 获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等称号 [6] 品牌建设 - 公司制定618项服务标准 建立以规范服务为核心的企业标准体系 涵盖服务对象满意度目标 [6] - 通过项目设计咨询、等级评定等业务输出"金龄模式" 参与济南多区养老服务中心设计及临夏州项目运营测算 [7] - 设立普惠区200张床位优先收住低收入失能老人 体现国企社会责任 [7] 业务创新 - 康旅分公司开发"文旅+养老"模式 两项目累计接待200余团 服务游客超11万人次 [8] - 推出"金龄·天鹅湖"民宿一价全包服务 包含景点专线、烧烤等多元化度假体验 [8] - 构建社区品牌"千金要方馆" 开发茶坊、膳坊、药坊系列产品 下沉专业照护服务至社区 [9] 产业链延伸 - 形成"126+N"产业体系:智慧化管理、双轮驱动服务、六大特色体系、多元产品开发 [9][10] - 成立济南市中金龄医院 开设内科、中医科等科室 重点打造医联体特色诊疗服务 [10] - 与3所高校战略合作 设立人才培养基地 校企合作培养本科生89人 共建国家级智慧养老示范基地 [10] 行业趋势 - 全国银发旅游人数占比超20% 公司2022年布局旅居养老市场 [8] -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银发经济 强调消费场景创新 [8] - 国家发布首部养老服务业品牌评价标准 公司将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与品牌价值 [11]
贵州持续推新产品新业态 诚邀海内外游客“惠游贵州”
中国新闻网· 2025-05-13 23:31
贵州文旅产业发展动态 - 贵州在第15个"中国旅游日"推出新产品新业态和系列惠民措施,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吸引海内外游客[1] - 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城市接力活动将在贵阳举行,展示"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旅游形象[3] 文旅融合创新产品 - 推出黄果树夜游《再回西游》"观瀑+赏剧"、丹寨"苗岭·夜嫁"沉浸式夜游、乌江寨"音乐水舞秀+无人机烟花秀"等夜间旅游项目[4] - 开发民族歌剧《弄染之光》《转折·从头越》等文化剧目[4] - 打造"村超""村BA""村马""村歌"等"村"字号特色活动[4] - 推出贵阳低空飞行服务基地、黔东南"景景串飞"等"低空+旅游"场景[4] - 开发酱酒体验馆、"AI酱酒体验中心"等酒旅融合项目[4] 惠民政策措施 - 对6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等特定群体实行国有A级景区门票免费[5] - 推行国有A级景区"一票多日使用制"[5] - 出台《2025年贵州省"引客入黔"奖励办法》,提供"支支串飞"产品系列优惠[5] - 对旅游包车ETC用户给予高速公路通行费五折优惠[5] 服务保障升级 - 开展多彩贵州满意旅游"痛客行"活动优化旅游环境[6] - 推进四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创建[6] - 在龙洞堡国际机场等重点交通场站设立"一站式"游客咨询服务点[6] - 加强导游等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服务水平[6] - 提升重点场所国际化服务和支付便利化[6]
2025泰安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肥城开幕,共绘“泰山+”文旅融合新画卷
齐鲁晚报网· 2025-05-13 22:54
泰安市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泰安市接待国内游客9429.4万人次 旅游收入902.7亿元 分别增长12.3%和13.8% [1] - 2024年一季度接待游客2016.21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190.1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9.47%和10.63% [1] - 泰山+旅游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首批支柱型雁阵集群 [1] 泰安市文旅产业重点项目 - 推出《封禅大典》实景演出升级版 寰聚文旅中心 九女峰童话村等增量项目 [2] - 依托2025央视跨年晚会效应 开展跟着央视游泰安系列活动 [2] - 打造沉浸式演出《桃缘奇遇记》 融合全息投影和VR技术 形成街区+剧场+夜游4.0版文旅综合体 [2] 泰安市文旅产业支持措施 - 青岛银行泰安文旅特色支行揭牌 为文旅企业提供专项金融支持 [2] - 表彰第十八届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金奖得主 2024年度金牌导游 引客入泰获奖企业 [2] - 山东省文旅厅将在政策扶持 项目对接 品牌推广等方面支持泰安文旅发展 [1] 肥城市文旅特色 - 围绕桃美天下 君享肥城主题 从文化 生态 民俗 美食 休闲五大维度展现特色 [2] - 参会嘉宾实地观摩十里桃花·桃源胜境 市民中心 快乐向前冲 泰山桃花源等重点项目 [3]
青岛城发投资集团董事长调整
搜狐财经· 2025-05-13 10:56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城发投资集团公告调整企业负责人 张黎明接任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 原董事长徐德庆因涉嫌违纪违法被调查 [2] - 张黎明1974年出生 拥有政府和企业复合管理经验 历任黄岛区政协 新华锦集团 西海岸文旅集团 融合控股集团等职务 [3] - 管理层变更已完成工商登记手续 由青岛西海岸新区国资管理局批复 [2] 新任董事长背景与战略方向 - 张黎明履历覆盖政务协调 国企管理 企业投资 尤其在文旅和产融结合领域经验丰富 [5] - 其文旅行业背景与公司现有青岛国际牡丹产业园 影视文化投资等业务高度契合 [7] - 在产城融合方面的经验可能推动公司在产业园区 城市更新等业务发展 [7] 公司基本概况与业务布局 - 公司成立于2001年 注册资本30.73亿元 总资产近600亿元 拥有40余家子公司 [5] - 核心业务包括开发运营 产业金融 供应链 涉及地产 文旅 影视文化 基金管理等领域 [5] - 近年来拓展绿色能源 数字化转型 文旅融合等新兴领域 [5][6] 新兴业务发展现状 - 绿色能源领域建成屋顶光伏项目 年发电量16万kW·h 年减排二氧化碳160吨 [5] - 数字化转型方面2024年启动数据平台建设 半年内完成"数字城发"管理平台搭建 [6] - 文旅领域通过牡丹产业园实现"农业+旅游+产业"叠加 并投资《红高粱》等影视作品 [7] 战略转型信号 - 管理层变更可能加速公司在绿色能源 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布局进程 [6] - 新任董事长的复合背景有望推动文旅产业资源整合与产城融合业务突破 [7] - 原董事长被查事件或促使公司强化合规管理 新任领导层有助于稳定运营 [7]
走进“双遗之城”,领略文武风采:沧州何以成文旅新贵
新浪财经· 2025-05-13 10:37
沧州文旅资源概况 - 沧州拥有"双遗之城"称号,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和世界自然遗产南大港候鸟栖息地 [3] - 文化资源丰富,包括武术文化(占全国武术门类40%)、杂技文化(吴桥县为杂技发祥地)、运河文化(京杭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城市)等 [6][8][9] - 2025年目标全年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5%以上,擦亮"河海狮城 文武沧州"品牌 [3] 文旅市场表现 - 2024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404.9万人次(同比+21.34%),旅游总花费29.91亿元(同比+9.24%) [4] - 南川老街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490万人次,单日峰值达10万人次 [15] - 京津冀游客占比显著,"五一"期间京津游客达124.22万人次(占总游客30.68%) [25] 文旅场景开发策略 - 构建"一带两翼"布局:以大运河文化旅游带为中心,渤海滨海休闲带和雄安生态康养带为两翼 [10] - 打造五大主题场景:街头杂技演艺(南川老街)、湿地研学(南大港)、沙滩音乐节(沧海景区)等 [11] - 工业遗存活化案例:沧州大化工业区改造为艺术森林和非遗记忆馆,形成文旅新地标 [16] 创新融合举措 - 文旅+赛事:举办国际武术大赛、大运河音乐节(吸引超1万人)、半程马拉松等 [20] - 数字化应用:大运河非遗馆VR体验、AR还原宋代沧州城、元宇宙杂技剧场等 [23] - 交通联动:开通"沧州号"高铁旅游专列,构建京津冀"5123"出行交通圈(0.5小时达天津) [24][25] 区位与基础设施优势 - 地处京津1-2小时交通圈,被称为"北京后花园" [24] - 大运河中心城区段开通水上公交,串联百狮园等文化地标 [16] - 南大港湿地生态修复形成272种鸟类栖息地,配套建设世界遗产展示中心 [17]
2025“走读中国”中外网络媒体交流项目内蒙古行活动正式启动
环球网· 2025-05-13 10:20
活动概况 - 2025"走读中国"国际媒体交流项目内蒙古行在呼和浩特启动 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和环球网主办 内蒙古自治区网信办承办 [1] - 活动已举办7期 邀请130名外国记者走访中国17个州市 本次聚焦内蒙古文化创新 生态保护 产业转型与区域协同发展 [2] - 来自亚太地区的20国媒体记者将在一周内走访呼和浩特与乌兰察布 [2] 内蒙古产业与资源 - 内蒙古新能源发电量全国第一 拥有全国首屈一指的风能 太阳能 煤炭和稀土资源 [3]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实现5项全球首创技术突破 和林格尔智能算力枢纽服务器装机超150万台 [7] - 风光煤电优势新能源产业与3300万亩生态修复草业中心推动绿色发展 [7] - 冰雪旅游和乡村旅游激活文旅融合发展动能 [7] 企业参访与科技发展 - 记者将走访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 蒙草生态修复基地 七苏木国际物流园区 聚焦智慧牧业 绿色发展 跨境贸易 [9] - 呼和浩特崛起为科技创新中心 大数据 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产业蓬勃发展 [9] 媒体视角与传播 - 环球网以"联接中外 沟通世界"为使命 通过活动向海外解读中国发展 [7] - 蒙古新闻网记者指出内蒙古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象征 引领绿色能源发展 架起跨国贸易桥梁 [9]
新华网文化观察丨百年小洋楼焕发新生机
新华网· 2025-05-13 10:00
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资源盘活 - 天津通过改造原开滦矿务局大楼、五大道废弃大院及梁启超等名人故居,加速盘活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城市更新 [1] - 多地以盘活文化资源存量为手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利用小洋楼等资源为经济注入新动能 [1] 小洋楼活化案例 - 天津意式风情区的曹锟旧居主楼改造为"津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及津派书画展 [2][4][5] - 建筑保留原有石柱与风格,通过"历史文化+国际交流"模式打造文旅融合标杆,吸引市民互动体验 [5][6] - 意式风情区管委会强调"修旧如旧"与创新活化结合,提升游客体验 [7] "洋楼+"业态创新 - 天津市877幢历史风貌建筑中,部分通过"洋楼+"模式发展新业态,如曹禺剧院恢复演出功能,民主剧场引入德云社带动流量 [8][9] - 和平区法国公议局旧址转型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运用AR/VR/AI技术举办敦煌特展等主题展,实现古典建筑与数字艺术融合 [10][14] - 专家指出需结合建筑文化底蕴与市场需求,推进文旅产品、场景、业态三重融合 [12] 可持续盘活路径 - 安里甘艺术中心历经6年修缮,定位为音乐演出场所,强调持续性保护利用与常态化运营 [13][16] - 天津对小洋楼实施分级保护,需科学论证、严格施工及招商审核,避免"盘而不活" [13][15] - 福州、武汉、哈尔滨等地通过政策创新(如古厝"身份证"、三级保护体系、特色业态规划)系统性激活历史建筑 [15] - 地方政府需打通政策堵点,政企协同挖掘资源价值,为经济提供持续动力 [15]
湖南怀化“旅游金三角”激活全域旅游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5-13 09:41
湖南怀化"旅游金三角"战略 - 核心定位为差异化联动发展模式,涵盖洪江市安江农耕文化旅游区、洪江区古商城、洪江市黔阳古城三大国家4A级景区,彼此相距30公里形成互补[1][2] - 以"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为文旅引爆点,打造湖南农耕文化名片,域内拥有300多个旅游景点[1] - 2024年接待游客6442.79万人次,同比增长10.36%[10] 三大景区特色定位 安江农耕文化旅游区 - 以杂交水稻发源地为核心,安江农校纪念园展示袁隆平37年工作场景,高庙遗址博物馆藏有7800年前碳化稻谷粒[2] - 推出"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自驾游线路,配套下坪村黔之橙体验园等周边项目[7][10] 洪江古商城 - 主打商旅融合,380余栋明清窨子屋构成商业生态,通过沉浸式夜游、非遗手作、国风戏曲等业态吸引客流[2][3] - 烟雨洪江街区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一代洪商》取景地杨三凤商行每日演出[9][10] 黔阳古城 - 0.85平方公里古城融合动静体验,五一假期举办哪吒音乐会、十二花神巡游等活动,获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5][10] - 核心亮点包括芙蓉楼(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千里沅江画舫游船等[5][10] 产业协同与基建升级 - 开通"金三角"旅游专线及水上游航线,实现"上午插秧-午间听戏-傍晚泛舟"的一日游闭环[6] - 配套建设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高庙遗址博物馆等数十个项目,三年行动方案明确2023-2025年发展路径[10] - 基础设施投入涵盖道路、停车场、公共卫生设施等,专线配备随车讲解员提升服务[6] 文旅融合创新实践 - 举办安江半程马拉松、高庙文化研讨会等数十项"旅游+"活动,开发多条精品线路[7] - 周边乡村文旅项目蓬勃发展,如沅城村入选世界旅游联盟乡村振兴案例,清江湖露营基地等吸引家庭游客[10]
五一假期文旅市场全面开花:从人潮涌动看消费新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5-13 08:50
交通出行 - 五一假期首日全国高速公路峰值流量达6200万辆,是平日的2.1倍 [2] -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车站机场客流量爆表,铁路和民航系统承受巨大压力 [2] 文旅消费趋势 - 跨市旅游订单占比高达90%,长线游需求旺盛 [4] - 贵州荔波、辽宁本溪等小众目的地订单同比增长50%以上 [4] - 县域旅游订单增长近20%,乡村游增长超40% [13] - 高端民宿和度假套餐预订量翻倍 [10] 演艺经济 - 五一期间共举办63场演唱会及音乐节 [8] - 王力宏、张杰等明星演唱会带动杭州、郑州等二线城市酒店房价上涨200% [8] - 美团"演唱会+旅游"套餐热销 [8] - 宝鸡、滁州等三四线城市因举办音乐节而爆红 [8] 住宿行业 - 成都春熙路、重庆解放碑等核心地段酒店价格翻倍且一房难求 [9] - 青城山高端民宿单价达3000多元且天天满房 [9] - 游客更倾向于选择偏远但品质好的度假酒店 [10] 跨境旅游 - 入境游同比增长141%,上海、广州等城市外国游客明显增多 [11] - 日本、泰国等传统出境游目的地依然受欢迎 [11] 电影市场 - 五一档期国产片《水饺皇后》首日票房达5000万元 [12] - 国产片占据票房前五中的四席 [12] 新兴消费模式 - Z世代愿意为兴趣买单,如专程飞往银川参加音乐节 [16] - 社交平台带动"美食朝圣"现象,年轻人跟随抖音推荐打卡小众餐馆 [15] - 文旅产品需考虑年轻人的拍照需求和社交属性 [16] 文化IP开发 - 博物馆和古迹夜游项目受欢迎,如西安大唐不夜城实景演出、洛阳应天门光影秀 [17] - 文创产品如泰山石刻拓片受到游客青睐 [17] 消费行为变化 - 游客更倾向于"理性出游",5月2日、3日机票价格比首日便宜30-40% [7] - 消费模式从观光转向深度体验,如"看演唱会+品美食+住特色民宿" [13]
县域文旅:因“地”制宜
消费日报网· 2025-05-12 10:37
县域旅游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旅游百强县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人次较上年增长均超三成 [1][2] - 旅游总收入与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平均为68.4%,较上年提高7.0个百分点 [1][2] - 县域旅游通过持续创新吸引游客反复"打卡",部分小众地区知名度显著提升 [1] 县域旅游发展驱动因素 -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为县域旅游创造新机遇 [2] - 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条件改善,中高端酒店加速下沉县域市场 [2] - 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国字号"旅游资源数量稳步增长 [2] "旅游+"模式创新实践 - "旅游+文化"模式通过非遗活态化展示(如湖南雨花非遗馆359个项目)实现文旅深度融合 [2] - "旅游+农业"模式结合农事活动与休闲度假,泰山区"五一"单日游客达2.5万人次,核心村王林坡接待1.2万人次 [3] - "旅游+体育"模式依托赛事活动(如秦皇岛赛车谷、万宁海岸运动)带动消费与产业升级 [3] 县域旅游未来趋势 - 行业朝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方向发展,创新模式持续探索 [3] - 文旅融合政策推动"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形成特色发展路径 [2][3] - 县域旅游有望成为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