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

搜索文档
8月9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9 20:41
生态文明建设 - "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 浙江安吉作为发源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1][4] -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最大光伏电站发电突破3亿度 采用"板上发电、板下治沙"生态模式 占地面积超3300亩[15] 经济数据与产业动态 - 7月CPI环比上涨0.4% 核心CPI同比上涨0.8%且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11] - 全国已累计培育超千家特色产业集群 通过产学研合作与政策扶持推动高质量发展[12] - 西部陆海新通道6年累计进出口4.06万亿元 通达127个国家574个港口[14]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汇聚447家科技企业 1.5万余名科研人才[16] 金融与农业 - 6月末全国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94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8.34% 新发放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61个百分点[13] - 全国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5.1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3.5%[13] 文旅产业 - 西藏推动文旅融合带动百姓致富 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9] - 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超82亿元 《南京照相馆》以20亿元领跑 年度总票房突破355亿元[20] 国际贸易与冲突 - 世贸组织预测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0.9% 亚洲继续成为最大增长引擎[26] - 巴西总统誓言保护出口应对美国加征关税 强调不牺牲农业渔业利益[27] - 也门胡塞武装持续袭击以色列目标 包括本-古里安国际机场等[28] 能源与基建 - 新建西宁至成都铁路若尔盖隧道贯通 全长2177米 全线预计2029年通车[17] - 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旅客量突破100万人次 同比增长超45%[18]
产业破局,需求涌动:长三角第四城合肥的消费与住房活力密码
财经网· 2025-08-08 20:36
产业与城市发展 - 产业强则经济兴,经济兴则城市旺,城市旺则人才聚,形成产业与人口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循环" [1] - 安徽GDP同比增长5.6%,合肥GDP同比增长6%,增幅位居万亿GDP城市之首 [1][2] - 合肥已成为长三角第四座"双万"城市(万亿GDP与千万人口),经济活力突出 [1] 产业集群布局 - 合肥打造"6+5+X"产业集群,包括6大主导产业、5大先导产业及若干前沿技术方向 [5] - 6大主导产业涵盖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等,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37.6万辆,全国第二 [5] - 5大先导产业包括量子信息、空天技术等,合肥量子信息领域全球排名第二、全国首位 [6] 工业与新兴产业发展 - 合肥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连续2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长30.8% [7]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2.6%,创近24个月新高 [4] - 引入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等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集聚 [4] 人口与消费市场 - 合肥常住人口达1000.2万人,2020年以来累计增加63.2万人,城镇化率86.38% [2][8] - 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3.25亿元,同比增长4.8%,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8] - 芯片产业从业人员3.2万,新能源汽车领域从业人员超15万,其中研发人员4万 [8] 房地产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4%,住宅投资增长9.7% [10] - 合肥房地产投资吸引力全国排名第11位,房企销售表现稳健,合肥城建销售额35.27亿元居首 [10] - 核心区域土地成交活跃,包河区为成交大户,国央企主导拿地,平均地价1106.29万元/亩 [11] 城市竞争力与未来展望 - 合肥通过产业升级与人才政策形成良性循环,成为"安居乐业"的优选之城 [12] - 前瞻性布局新兴产业如量子信息、低空经济,已集聚60余家低空经济企业 [6] - 工业立市战略成效显著,从2000年GDP 325亿元增长至2024年13507.7亿元,全国排名跃升前20 [2][3]
2024年玉溪市钢铁产业实现产值818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8-08 09:26
云南玉溪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中老铁路沿线的玉溪市大化产业园区仙福钢铁厂铁路 专用线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站"与"厂"的无缝衔接,每年可减少大量短驳运输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同 时,通过铁路运输的低排放优势,能够显著减少碳足迹,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专用线的建 成,不仅能为公司的产品及原材料提供稳定高效的运输保障,更能激活沿线物流网络的联动效应,助力 企业探索面向东南亚市场的合作新路径。 玉溪市因产业而立、因工业而兴。钢铁产业作为玉溪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4年,全市钢铁产业实 现产值81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5.6%。近年来,玉溪市生产的棒线材等建筑用钢占比下降, 中高端板材占比上升,为钢铁产品精深加工、延伸钢材制造产业链提供了原料保障。 资讯编辑:祝蓉 021-66896654 资讯监督:乐卫扬 021-26093827 资讯投诉:陈跃进 021-26093100 自中老铁路通车以来,玉溪钢铁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产业布局和结构持续优化。依托中老铁路研和 站、峨山站、化念站等站点,玉溪市形成以绿色钢铁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有效带动装备制造、物流等配 套产业发展。大化铁路专用线建成通 ...
准万亿产业,驱动“智造名城”加速跑
新华日报· 2025-08-08 07:01
行业规模与增长 - 新能源汽车规上工业企业开票销售超4700亿元 同比增长9.4% [1] - 整车产量达39.1万辆 同比增长42.3% [1] - 新能源产业规模2024年突破8500亿元 整车产量接近80万辆 [7] - 产业集聚度位居全国第三 预计年底明年初跃升为万亿级产业 [7] 产业链协同 - 常州聚集90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 动力电池配套企业超90家 [3] - 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 配套产品可实现1小时内运抵 [3] - 理想汽车"4小时产业圈"集聚500余家零部件企业 [2] - 供应商核心圈半径控制在100公里 实现2小时内高效响应 [7] 企业合作与技术创新 - 优谷科技成为维斯塔斯精密焊接机全球最大零部件供货商 [2] - 优谷科技就地零差价采买配件业务占全年销售15%以上 [2] - 九号公司研发投入8.26亿元 同比增长34.13% [4] - 研发人员占比超32% 主导从需求定义到测试验证全流程 [4] 重点项目与产能 - 华能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二期项目充电一次可储存280万千瓦时电量 [1] - 项目满足10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实现核心设备100%国产化 [4][5] - 屹锂新能源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生产线能量密度提升50% 年产能达30万吨 [6] - 溧阳动力电池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430.5亿元 同比增长21.5% [7] 区域经济影响 - 新能源产业支撑常州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 [1]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6亿元 增长1.8% [1] - 税收增长3.3%位列苏南第一 税收占比84.8%位列全省第一 [1] - 工业用电量增长4.2%位列苏南第一 [1]
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吉林丨吉林产业跃迁:龙头企业领航 工业集群崛起
搜狐财经· 2025-08-07 00:30
中国一汽产业集群发展 - 汽车产业是吉林省第一支柱产业,中国一汽作为核心引擎带动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形成完整汽车产业链条[4] - 吉林世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作为核心供应商,依托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区位优势,与中国一汽合作日益紧密[4] - 富奥智慧能源科技开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运营,储能系统结合光伏应用推进绿电进程[4][5] - 公主岭市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超500亿元,通过"1369"战略深度融入长春汽车产业带[5] - 红旗繁荣厂区焊装车间自动化率达100%,单辆车数据采集量达5-6万条,数字化水平行业领先[21][22] 中车长客轨道交通创新 - 搭建9大产品平台30个主型产品,复兴号动车组成为中国高铁标志性产品[8] - 智能列车配备自动驾驶系统和智能运维系统,实现故障预测和维护成本降低[8] - 供应链管理平台打通近60家企业数据交互,实现上下游协同生产[9] - 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从"制造"向"智造"升级[9][10] 吉林化纤集团新材料突破 - 碳纤维强度达钢的7-9倍,35K规格可拉动4吨重物,实现进口替代[12] - 2006年组建研发团队,2012年实现国产碳纤维原丝规模化生产[12] - 产学研合作平台联合高校开发高性能纤维材料,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13] - 产品应用于风电叶片、无人机螺旋桨等工业领域及体育器材[12][15] 区域产业协同升级 - 长春市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14] - 奥迪一汽新能源工厂焊装自动化率100%,规划年产能超15万辆[22] - 生产基地采用100%绿色能源和废弃物回收,实现近零碳排放[23] - 龙头企业推动吉林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效跃升转型[14][23]
潍坊安丘:厚植沃土育生机 民营经济“乘风破浪”
齐鲁晚报网· 2025-08-05 15:09
政策支持 - 安丘市梳理印发一系列惠企政策,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项目审批和要素保障等全方位支持 [2] - 设立实体化运行的服务企业发展办公室,440余名服务专员联系服务620多家企业,筛选49个重点突破项目 [2] - 通过"一线会战"机制帮助10家企业争取17万吨粮棉关税进口配额,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1.1亿多元 [2] 企业发展 - 怡力精密制造1-6月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7%,其智能穿戴关键零组件数字化车间设备以毫米级精度运转 [1][5] - 宏泰智能制造将筹建两条自动化生产线,预计新增年产值1500万元 [5] - 纳川电子研发的汽车音响、功率音响等高端模块已获专利并与国内知名科技公司签署优先供货协议 [5] 创新驱动 - 精华粉体科技立式冲击破碎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新能源锂电负极设备销量全球三连冠 [3] - 安丘市帮助100余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引进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团队 [3] - 昭文新能源组建新能源材料实验中心,拥有国家级人才2名,博士10余名,研发的SNNMOX启动电池可实现-50℃低温启动 [3] 产业集群 - 健康食品产业吸引中粮面业、今麦郎饮品、中誉宠物食品等20余家龙头企业落户 [4] - 电子信息产业以怡力精密为龙头,带动宏泰智能制造、德丰电子、纳川电子等企业协同发展 [4][5] - 安丘市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沿链精准招商,已入驻7个过亿元项目 [4][5]
《南沙方案》白皮书首次发布 2025年第一阶段任务目标基本完成
证券时报网· 2025-08-05 14:02
科技创新产业合作 - 累计立项19个粤港澳联合科技攻关项目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扎根南沙并加快建设环港科大创新区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7.8% 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5.48% [3] - 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300家 年均增长21.5%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5家 增长近11倍 [3] 重点产业发展成果 - 自动驾驶出行领域实现全国首个全域开放试验场 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2] - 生物医药企业集聚超过400家 形成覆盖细胞与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的产业集群 [2] - 新增上市企业9家 4家企业入选2025全球独角兽榜单 [3] 粤港澳创业生态建设 - 打造以"创享湾"为龙头的15个青创基地 累计孵化企业(项目)2336个 [2] - 港澳青年创业团队达1178个 项目年产值30亿元 带动就业7115人 [2] - 实施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累计减免税额16.2亿元 [3] 国际航运枢纽建设 - 南沙港区建成华南最大综合性枢纽港 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2048.9万标箱 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 [2] - 开辟174条国际班轮航线 通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航线占比超85% [2] 金融创新与市场开放 - 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工业硅、碳酸锂等品种 累计成交额约25万亿元 [2] - 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累计交易金额超500亿美元 [2] - 落地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1.1万个 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及大湾区首单可持续发展债券 [2]
税收数据展现河北民营经济发展强劲势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5 06:36
河北省民营经济总体表现 -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1] - 河北省民营企业新办经营主体数量、采购信息化设备金额、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均大幅增长 [1] 新办民营企业数量增长 - 河北省民营企业新办涉税经营主体数量同比增长35.01% [2] - 沧州市新办民营企业44109家 较去年同期增长近60% [2] - 安平县新办709家民营企业 总营收达6707.2万元 同比增长91.8% [3] - 河北胜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成立4个月销售额突破600万元 [2] - 河北森焱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开业3个月销售收入超190万元 [2] - 河北青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成立2个月实现销售额730多万元 [3] 产业集群优势 - 安平县丝网行业企业达1.3万余家 编织类丝网产销量和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 [2] - 安平县是河北省首个营收破千亿元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 - 产业集群优势为民营企业创业提供"底气"和"靠山" [2] 民营企业设备更新 - 河北省民营企业采购信息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41.63% [4] - 河北净菜(北京)物流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设自动化全程冷链车温度监控系统 [4] - 该系统使保鲜运输流通环节损耗降低50% 利润提升至10%以上 [4] - 公司上半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 享受"两新"相关税费优惠500万元 [4] - 金谷矿业集团投资2000万元智能化改造项目 购进物联网传感设备、5G通信基站等核心信息化装备 [4] - 5G通讯系统实现安全与环境数据实时汇集分析 [5] - 智能管控终端年节约人工成本超百万元 [5] - AI分析平台使设备运行效率提升10% 故障时间缩短80% 每年节电200万千瓦时 [5] - 公司上半年营收超过6400万元 [5] 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 - 河北省民营企业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03% [6] - 珍圭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双轮足直驱型自平衡机器人 [6] - 公司拥有知识产权专利200余项 深耕"互联网+先进制造"领域 [6] - 2024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3363万元 [6] - 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43亿元 [6] -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自主研发异绿原酸钠获批为新饲料添加剂 [7] - 创新提取工艺使主要产品甜菊糖苷产出率提高约15% [7] - 2024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超3000万元 [7] 税务支持措施 - 税务部门推出"新办企业套餐式服务" 一天内完成新办企业涉税事项办理 [2] - 税务部门跟进辅导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 [5] - 税务部门梳理汇编研发费用政策指南 开展全程政策辅导 [6] - 税务部门将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举措 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7]
中新网:武汉举办主题报告会 向全球投资者发出邀约
中国新闻网· 2025-08-04 12:09
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30日电(向智 胡一洲 张婷 覃墨添)7月29日,武汉市举办"建设支 点 当好龙头"系列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投资武汉共赢未来——以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招商 引资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会。该市投资促进局(市政务服务局)局长张智以《招商引资转 型赋能城市跃升共绘支点建设》为题作主旨报告,讲述了武汉正以招商引资的深度转型撬动 城市发展能级的历史性跃升,并向全球投资者发出盛情邀约,与武汉一起迈向3万亿元。中 共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朝安出席。 "回溯武汉招商引资的历程,是一部与时代同频、与改革共振的发展史。"张智介绍,上 世纪80年代,面对GDP排名跌至全国第18位的挑战,武汉以"两通起飞"战略破局,东湖高新 区、武汉经开区等高能级平台应运而生,神龙汽车、可口可乐等项目的落地,让"武汉制 造"重新焕发生机。1991年至2000年,武汉实际利用外资从1亿美元跃升13亿美元,GDP增长 10倍,奠定了工业城市的坚实根基。 步入21世纪,武汉抢抓加入WTO和中部崛起战略机遇,以"项目兴市"激活发展动能。 东风总部迁汉、中韩石化80万吨乙烯、富士康科技等重大项目落地,推动武汉GDP实现年均 17%的高速增长 ...
大利好!海南重磅发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11:33
深海产业高质量发展 - 推进深海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国家重大战略紧迫性需求为牵引 以打造智能制造共享平台为产业化突破口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实现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目标 [1][9] - 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加快海洋油气矿产增储上产 开展重点区域"多气合采 多能利用"潜力评价和深海油气田开发关键技术研发 积极推进重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生产性试采 [1][9] - 做大海洋新能源产业 谋划推进海上风电制氢制醇及加注一体化示范工程 发展特色化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健全深海油气装备测试能力 推动钻井仪 水下采油树与高附加值油服产品本地生产 [1][9] -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打造"智慧海洋"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 测试中试生产性服务平台 到2027年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深海科技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过60亿元 [1][9] 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培育 - 着力培育文昌国际航天城航天产业集群 建设航天重大科创基地 壮大火箭链 卫星链 数据链 [2][10] - 推动商业航天发射场核心能力提升 加快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和配套设施建设 推进卫星超级工厂建设 开工建设卫星部组件制造中心 火箭大部段制造中心等项目 [2][10] - 积极引进商业航天企业布局总装总测能力 推动星 箭 场一体化发展 发挥行业龙头带动作用 依托海南卫星数据与应用研究中心 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和平台开展技术攻关 成果转化应用等 [2][10] - 到2027年 文昌国际航天城航天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 [2][10]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补链延链 - 推进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补链延链 做强芒果 凤梨 文昌鸡 东星斑 冬季瓜菜 咖啡 胡椒 橡胶 沉香等特色产业链 [10] - 培育山兰稻 斑斓 大叶茶等"小而精"特色产业 积极引进 培育 推广"新奇特优"品种 支持渔业园区化 规模化 生态化发展 高标准建设文昌冯家湾等现代渔业产业园 [10][11] - 推动果蔬清洗分拣 预冷保鲜 烘干储藏 产品包装融合发展 强化粮油 肉类 坚果等行业加工增值政策应用 深化品牌建设 依托"海南鲜品"平台培育海南农产品品牌 [11] - 到2027年 海口高端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和定安塔岭热带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 老城科技新城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达140亿元 [11] 旅游业优化与产品供给 - 优化旅游产品供给 深化"X+旅游"融合发展 做优航天旅游 高端康养旅游 热带雨林旅游 黎苗文化旅游 大力发展演艺旅游 体育旅游 银发旅游等新型消费业态 [12] - 谋划高品质旅游项目 主动对接知名国际文旅IP 形成"大项目带动大消费"集聚效应 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载体 深化环岛旅游公路 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产品体系建设 [12] - 积极培育热带滨海世界级旅游度假区 全力打造高水平旅游核心吸引物 支持三亚 陵水打造影视短剧全产业链 [12][13] - 到2027年 三亚海棠湾休闲旅游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 全省入境游客达到230万人次 开通境外航线160条 [13] 临港产业能级提升 - 加力提升临港产业能级 支持洋浦港建设成为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推动洋浦港成为我国面向RCEP国家及链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内外贸网络的重要节点 [13] - 加快琼州海峡通航能力扩能升级 升级琼州海峡老旧船舶 加快洋浦"临港产业集群+临港物流园"协同发展 支持洋浦开展大宗商品"国际集采+加工增值+国内配送"业务 [13] - 研究推进八所港开通对越滚装航线 加快八所港高排港区建设 [13] - 到2027年 洋浦港航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 全省集装箱吞吐量达600万标箱 稳定运行集装箱班轮航线85条 [13] 金融改革与创新 - 开展金融改革先行先试 推动EF账户试点扩容 提升海南自贸港资金跨境流动便利水平 积极争取落地跨境资管政策试点 支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集聚发展 [13] - 加快海南自贸港跨境资金监测平台(二期)建设 精准释放飞机船舶租赁SPV实质性运营认定政策红利 吸引金融租赁 融资租赁公司来琼展业 [13] - 到2027年 三亚中央商务区现代金融产业集群资产管理金额接近6000亿元 [13] 境外消费回流促进 - 做好"三篇境外消费回流文章" 打赢免税购物主动仗 推动优化离岛免税政策 拓宽"即购即提"商品清单目录 [2][14] - 擦亮"留学海南"品牌 持续招引境外优质教育资源 打造"1+3+N"学科专业核心竞争力 力争2027年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师生人数达到18000人 [2][14] - 加快推进境外医疗消费回流 持续推动临床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试点工作走深走实 每年力争2-4个真实世界研究试点产品获批国内上市 争取每年引进国际创新药械不少于40种 [2][14] - 到2027年医疗旅游人数突破150万人次 [2][14] 石化新材料产业升级 - 提质升级石化新材料产业 充分释放原油进口"定企业 定品种 定数量"政策红利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物料互供循环 加快形成"油头-化身-新材料尾"完整产业链条 [14] - 壮大烯烃产业链 谋划外购石脑油 丙烷等原料做大烯烃产业规模 差异化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 稳步发展芳烃产业链 向下游延伸特种聚酯和可降解材料 [14] - 适度发展特种油品 推动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综合利用 锻长天然气化工产业链 [14] - 到2027年 全省石化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 [14]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 做优做强绿色低碳产业 加快建设绿色工厂 绿色园区 提升产品碳足迹竞争力 支持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积极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 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 [15] - 推动临高打造新型建筑"设计-研发-制造-交易"全产业链 到2027年临高新型建筑产业集群产值达60亿元 支持海口围绕新能源汽车 节能环保 禁塑等领域培育绿色制造产业集群 [15] - 依托环岛西线海上风电资源大力发展海上风电 力争到2027年昌江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25亿元 全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超87% [15] 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建设 - 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推动海口复兴城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和海南生态软件园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向创新驱动和应用驱动转型 [15] - 加速布局算力产业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促进数据安全有序流动 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核心竞争力 [15] - 基于区块链 AI 大数据技术推动数字健康 数字文娱 共享平台等业态提升能级 积极布局游戏出海 来数加工 半导体芯片 集成电路等产业 [15] - 以石油化工新材料 现代生物医药 高端食品加工产业和装备制造等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场景推进数实融合发展 到2027年 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200亿元 [15] 重点产业集群培育 - 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聚焦"五向图强"培育特色明显 配套完善 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提升产业集群"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 [16] - 重点支持海上风电 节能环保 低空经济 现代物流 人工智能 生物制造 现代渔业 医疗康养 检验检测 热带食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培育产业集群 [16] - 到2027年 产业集群带动作用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累计培育100亿级及以上重点产业集群30个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