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机交互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特区报】数字华夏创始人兼CEO沈健:用“有温度”的机器人开启人机交互新时代|创新创业深圳人
搜狐财经· 2025-06-03 07:40
人形机器人行业与数字华夏公司发展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硅基生命",未来有望像碳基人类一样无所不能,但目前技术相当于三四岁孩子的水平[8] - 行业正在解决"有无问题",商业化不必等待技术完美,可先专注单一品类再扩展[11] - 深圳的产业基础、创新基因和创业氛围成为吸引机器人企业的重要因素[9] 公司创始人与战略转型 - 创始人沈健拥有18年计算机行业经验,曾带领企业实现从1亿元到百亿元营收的跨越[9] - 2023年底决定转型人形机器人领域,认为机器人本质是"大号计算机",可复用算力、算法和数据积累[9] - 2024年3月成立数字华夏,定位通用人工智能机器人规模化商用,战略方向为"人形交互机器人"[10] 产品技术与创新 - 女性全脸人形机器人"夏澜"拥有29个电机,能模拟人类41块面部肌肉,表情通过算法实时生成而非预设[10] - 产品具备视觉识别、声源定位和情绪感知能力,可产生共情反馈,实现"有温度"的交互[10] - 产品线包括"夏澜"(全脸)、"夏起"(半脸头盔式)和"星行侠"(轮足可分离式),覆盖导购、陪护、政务等场景[10] 商业化进展与目标 - 成立5个月即发布产品,首年获超4亿元意向订单[11] - 2024年销售额突破数千万元,2025年目标为数亿元[11] - 短期聚焦细分领域专家角色(如银行引导员、养老陪护员),长期目标为家庭全能保姆[11] 市场反馈与行业影响 - "夏澜"在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亮相后引发广泛关注[10] - 交互能力测试显示机器人可对答如流、即兴编笑话,获"出乎意料地好"评价[1] - 公司提出"人因设计"理念,从外形到交互逻辑均追求"有温度",引领交互机器人新模式[10][12]
影石创新IPO,AI眼镜上新,通信设备成为新华出海指数本周最大亮点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30 20:55
影石创新IPO及市场表现 - 影石创新开启科创板IPO申购 拟募资4 64亿元 发行价格47 27元/股 发行市盈率20 04倍 [1]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实现三连跳 分别为20 41亿元 36 36亿元 55 74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65% [2]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 07亿元 8 30亿元 9 95亿元 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超75% 主要依赖美国(22 92%) 欧洲(24 23%)和日韩(7 66%)市场 [2] - 2023年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占率达67 2% 全球连续六年第一 运动相机领域2024年上半年销量超越GoPro成为全球第一 [2] AI智能眼镜行业动态 - 2025年被业内视为AI眼镜爆发元年 全球销量预计突破550万台 同比激增135% [3] - 蜂巢科技推出界环AI音频眼镜新品 集成多模态AI模型 支持语音交互 价格区间249-1299元 [3] - 致敬未知与宝岛眼镜母公司发布联名产品NSVEx BleeqUp AI运动拍摄眼镜 整合护目 拍摄 音频 智能剪辑等功能 [3] 消费电子行业趋势 - 智能影像设备和AI眼镜正从尝鲜玩具向实用工具演进 覆盖工作 生活 娱乐等多维度场景 [4] - 中国消费电子品牌凭借供应链整合 规模化生产及AI技术突破 在全球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4] - 新华制造出海50和新华TMT出海50指数本周逆势上涨 通信设备 航空装备 游戏行业贡献显著 [4][5] 指数表现数据 - 新华制造出海50指数本周涨0 29% 通信设备 航空装备为主要贡献行业 近1年收益8 08% [5] - 新华TMT出海50指数本周涨0 17% 通信设备 游戏行业表现突出 近1年收益11 64% [5]
融资43亿!脑机接口独角兽估值飙至650亿!
思宇MedTech· 2025-05-30 17:12
Neuralink融资与估值 - Neuralink完成新一轮6亿美元融资,投前估值达90亿美元,显著超出市场传闻的5亿美元募资目标 [2] - 公司自2023年起融资步伐加快,2023年8月获2.8亿美元,数月后又完成4300万美元追加融资,累计估值一年间几近翻倍 [5] 技术核心与产品构成 - Neuralink技术核心由N1植入体与R1手术机器人构成,形成闭环神经接口平台 [7] - N1植入体尺寸为23mm × 8mm,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配备无线充电模块,可长期植入人体 [8] - N1集成1024个电极触点,分布于64根超细柔性线程,显著提升神经信号获取密度 [10] - R1手术机器人配备五个摄像头模组及OCT系统,可实现毫米级精准植入 [13][15] 应用场景与临床进展 - Blindsight视觉植入系统获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目标为视网膜或视神经损伤导致失明的患者 [16] - 系统通过电极刺激视觉皮层,初代版本可产生光点感知,长期目标包括感知红外线、紫外线等波段 [18] - 探索无声交流算法和脑控智能家居系统,拓展人机协同与认知增强方向 [19] - 2024年1月完成全球首例人体植入手术,患者术后可通过意念操控电脑光标 [20] - 截至2025年2月,美国PRIME研究项目中已有三名患者完成植入,合计使用时长超4900小时 [22] 行业动态与政策支持 - 摩根士丹利预计脑机接口领域将在五年内实现医疗用途商业化 [23] - 美国BCI市场潜力高达4000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一集中在神经运动障碍领域 [23] - 中国医保局为脑机接口新技术价格单独立项,设立植入费、取出费等价格项目 [23] - 湖北省率先落实脑机接口价格项目,植入费、取出费、适配费分别为6552元/次、3139元/次、966元/次 [25] 未来展望 - Neuralink逐步建成闭环神经系统平台,覆盖视觉、运动、认知等多维通路 [26] - BCI赛道未来将是科研、工程、临床、市场、政策多轴协作的系统工程 [27]
对话智元魏强:解码会跳舞能讲脱口秀的“硅基少年”灵犀X2
南方都市报· 2025-05-25 15:20
产品升级 - 灵犀X2关节扭矩较前代提升50%,可应对15度斜坡路面,标配25-31个自由度,旗舰版搭载10自由度的灵巧手OmniHand [1] - 关键突破是搭载自研"硅光动语"多模态大模型,实现视觉、语音、触觉等数据的融合处理 [1][3] - 研发制造成本下降:复用全栈技术平台降低研发费用,供应链规模化使关节模组等成本下降,量产数千台摊薄硬件成本 [4] 安全性能 - 配备柔性中空外壳缓冲碰撞、硬件急停按钮强制断电,在文旅场景中可自动保持平衡 [4] - 借鉴自动驾驶安全设计理念,通过传感器、激光雷达与人群保持距离,异常阻力下立即停止动作 [6][7] - 创新使用柔性材料外壳,保护周围人和物品,避免内部器件因撞击受损 [8] 交互能力 - 配备摄像头、麦克风阵列和情感计算引擎,主动感知人类情感与意图,发起自然互动 [9][11] - 硅光动语大模型支持角色性格定制,通过持续学习适应用户偏好,形成独特性格 [11] - 能判断人类状态,避免打扰忙碌者,自动绕开障碍物,实现自主导航避障 [11] 文娱场景应用 - 在中国移动展厅担任讲解员,通过自由问答和主动迎宾提升用户体验 [11] - 通过二次开发适配脱口秀、舞蹈表演,与主题公园合作开展巡演活动 [12] - 群控算法支持多机协同跳舞,动捕设备允许自主编排动作,探索机器人相声或乐器演奏 [12][14] - 支持接入合作伙伴知识库,在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景提供个性化讲解 [16] 教育场景应用 - 开放灵巧手控制接口和底层电机模组权限,支持开发者研究交互能力和作业能力 [17][19] - 提供一站式开发平台,开发者可专注特定算法模块,简化研究流程 [17] - 未来计划融入学校机器人课程,助力理论与实践结合 [19] 发展战略 - 坚持"由简到繁"路径,先在文娱、教育、康养等固定场景打磨产品,再向开放场景扩展 [20] - 长期目标是进入家庭,成为保安、保姆、保洁"三保"陪伴者 [20] - 认为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关键年,行业关注度提升,产品向量产方向发展 [22]
余承东,清华大学演讲!
证券时报· 2025-05-23 12:39
鸿蒙操作系统发展 -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清华大学演讲中强调鸿蒙操作系统需依靠核心技术走向成熟,并呼吁更多开发者加入鸿蒙生态 [1] - 华为近期发布全球首款鸿蒙折叠电脑MateBook Fold非凡大师版,起售价23999元,搭载专项增强的鸿蒙系统和顶级屏幕 [1] - 同时发布全球首款鸿蒙笔记本电脑MateBook Pro,起售价7999元,标志着国产操作系统在PC领域取得突破 [1] 鸿蒙市场表现 - 鸿蒙系统在中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份额达19%(2024年Q4),连续四季超越iOS成为第二大系统 [2] - 行业专家指出16%市场占有率为生态成功分水岭,鸿蒙已超过该阈值 [2] 公司动态 - 华为2025校园公开课以"创新引领未来·共建鸿蒙世界"为主题,由余承东主讲 [1] - 余承东拥有清华大学硕士学历,1993年加入华为,现任常务董事兼终端BG董事长 [2]
如果想认真做AI,就要把硬件做出来
虎嗅· 2025-05-23 09:34
合作背景 - OpenAI与苹果前设计总监Jony Ive领导的硬件公司io合作,目标出货1亿台设备 [1] - 团队包括苹果前设计高管Evans Hankey和Tang Tan,形成"最强硬件+AI"组合 [1] - 合作背景是苹果在AI领域进展缓慢,用户期待Ive团队实现创新突破 [1] 产品愿景 - 目标是开发对屏幕依赖低的新型交互设备,减轻手机成瘾性 [2] - 核心功能是提供通信和生产力服务,同时减少屏幕通知干扰 [3] - 追求全新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利用大模型性能提升实现网状主动式Agent体验 [4] - 产品形态非手机非眼镜,可放置桌面,计划2026年推出 [8] 技术布局 - OpenAI已投资多家人形机器人和AI硬件企业,包括1X、FigureAI等 [6] - 2024年2月提交AI消费电子设备商标申请,重组机器人团队 [6] - 新产品需突破"性能-体积-功耗"三角限制,实现移动场景覆盖 [9][10] 市场定位 - 目标年销量1亿台,超过初代iPhone表现 [8][10] - 不定位为利基产品,未来规划"设备家族"系列 [8] - 对比Meta智能眼镜年销量仅200万副,行业整体未达规模效应 [10] 交互设计 - 可能整合环境感知(摄像头/传感器)、记忆功能和个性化推理 [15] - 避免AI Pin类产品的冗余交互动作,追求自然隐形的交互方式 [13] - 区别于Vision Pro等固定场景设备,强调移动场景覆盖 [10] 行业动态 - 谷歌与Meta在智能眼镜领域展开竞争,均布局AI助手集成 [11] - 中国厂商雷鸟、Rokid等推出AR眼镜,但市场规模有限 [10] - 垂直领域AI硬件如录音笔转型产品面临智能手机挤压 [14] 产品挑战 - 需解决Humane AI Pin等前代产品交互设计失败的问题 [6][13] - 要突破智能眼镜200万副/年的行业销量天花板 [10] - 需平衡创新交互与实用功能,避免高开低走 [13][14]
独家|光帆科技三个月融资1.3亿,宁德时代联创、韶音、歌尔入局
暗涌Waves· 2025-05-20 15:01
公司融资与估值 - 光帆科技在三个月内完成两轮累计1.3亿元人民币融资 投后估值超5亿元 [1] - 投资方包括柏睿资本 韶音 歌尔旗下同歌创投 兆易创新朱一明旗下清辉投资及零以创投等产业资本 以及鼎晖投资 阿尔法公社 清华系英诺天使及水木清华校友基金等财务基金 [1]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AI时代下人机交互将从GUI过渡到AI多模态交互 公司致力于构建面向下一代人机交互的AI可穿戴硬件及通用AI Agent [1] - 核心判断是未来五年内可穿戴AI硬件将从"专用功能"转向"通用智能" 现有软件体系无法支持多模态交互和动态资源调度 [1] - 全球AI硬件市场处于探索期 传统硬件缺乏AI功能 现有AI硬件普遍存在软件体验差 功能少且低频的问题 [2] 产业资源与团队背景 - 投资方韶音在骨传导及开放式耳机市场占50%以上份额 歌尔是可穿戴ODM龙头 兆易创新是存储/存算一体芯片龙头 能为公司提供硬件支持和入口 [2] - 柏睿资本由宁德时代联创李平创办 可提供关键器件 产业资源 上下游生态及资本市场支持 [2] - 创始人董红光是小米89号员工 曾主导MIUI 快应用生态 小米自研手机及汽车OS等业务 具备从0到1自研通用OS的完整操盘经验 [2] - 创始团队来自小米 华为 字节 阿里 腾讯等企业 具有深厚的人工智能软硬件及应用开发能力 [3]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有13位前大厂高管创业 其中11位选择AI硬件或AIGC方向 创始人背景从BAT扩展到小米 理想及AI六小龙等新一代大厂 [3] - AI硬件创业分为三类:昂贵的具身智能公司 收购成熟硬件团队的大厂 以及依赖敏捷创新的初创公司 [3] - 公司凭借融资速度 资源厚度和团队背景已成为"明星项目" 但需关注产品落地速度和生态号召力 [3]
谷歌CEO皮查伊回应“谷歌已死”论:AI决定未来,中国竞争力不容忽视
36氪· 2025-05-19 18:44
AI战略与搜索转型 - 谷歌正从传统搜索转向"跟随用户"的智能助手模式,产品将更具预测性和个性化,甚至在用户提问前提供信息 [3] - AI概览功能已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超15亿,AI模式下的查询平均长度是传统搜索的2-3倍 [7][9] - 公司自2015年起定位为"AI优先",通过收购DeepMind和启动Google Brain项目奠定基础,Transformer架构模型显著提升搜索质量 [6][7] 基础设施与技术优势 - 自研TPU芯片已迭代至第七代,构建全栈式基础设施体系,支撑大规模低延迟AI服务,2025年计划750亿美元资本支出中过半用于Google Cloud [13][14] - Gemini 2.5系列模型凭借基础设施优化实现高性价比服务,Flash模型在性能与成本效率上处于行业帕累托前沿 [13][14] - 采用双轨芯片策略:同时使用英伟达GPU和自研TPU,内部主要用TPU训练部署Gemini模型 [15] 商业模式与竞争格局 - AI概览广告收益已达传统搜索水平,证明AI搜索具备可持续商业模式,计算成本过去18个月显著降低 [9] - Gemini App月活3.5亿,但嵌入搜索的AI概览才是全球使用最广的生成式AI应用,ChatGPT月活6亿的对比存在偏差 [7][8] - 中国AI公司DeepSeek的崛起显示中国技术前沿实力,其模型效率优化方向与谷歌策略部分吻合 [21] 未来计算平台布局 - AR眼镜可能成为下一代主流计算平台,语音与多模态交互将使人机交互更自然,公司持续投入Pixel系列和Waymo等硬件项目 [18][19] - 量子计算处于类似2015年AI的技术曲线阶段,预计3-5年内实现超越经典计算的现实应用 [25] - 机器人技术临近"魔法时刻",Gemini机器人项目整合视觉/语言/动作模型,计划推出开放平台操作系统 [26][28] 业务生态与长期战略 - YouTube与Google Cloud合并营收达1100亿美元,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媒体和企业软件提供商之一 [10][11] - Alphabet结构以基础技术扩展为核心,Waymo、Isomorphic等业务共享Gemini和AI技术主线 [31] - X实验室持续孵化突破性项目,如Waymo和Google Brain早期版本均源于此 [31] 能源挑战与全球竞争 - 电力成为AI发展核心瓶颈,太阳能+储能电池和核能是重点方向,当前云计算业务已受能源限制影响 [22][24] - 中国2040年发电量或达美国4倍,能源基础设施速度将决定AI算力扩张天花板 [22][23] - 公司长期投资量子计算和机器人等前沿领域,遵循"长期积累+非线性爆发"路径 [25][26]
吴晓波对话冯森:下一个人机交互的“超级入口”在哪里
吴晓波频道· 2025-05-19 00:40
公司愿景与发展历程 - 公司愿景是实现"万屏互联",让信息在不同屏幕间无缝流转,连接人类生活中的万事万物 [2] - 2013年创立乐播科技,专注投屏和多屏互动技术12年,将康宁玻璃"万物皆屏"的想象变为现实 [4] - 目前链接5亿台电视、16亿台手机,国内95%电视机内嵌其投屏技术 [5] 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 - 消除屏到屏、端到端的壁垒,实现任意手机投屏到任意大屏 [6] - 2014年起免费为电视大屏设备、移动端App、手机系统嵌入投屏技术,构建"万屏互联"底层生态 [7] - 自主研发"Le-Link"协议,统一不同品牌、系统、型号设备的连接标准 [21] 人工智能时代的战略布局 - 投屏技术将成为未来人机交互的"超级入口",与AI智能体结合实现多模态内容展示 [13][14] - 计划通过API将投屏功能嵌入原生大模型,让智能硬件具备无缝投屏能力 [15] - AI智能体是增量市场,其体量不亚于手机,将带来投屏行业的新蓝海 [17][38] 产品迭代与场景应用 - 推出"超级投屏空间"技术,利用云游戏架构实现微信扫码零门槛投屏 [32][33] - 解决企业会议室投屏痛点,如百度2000多个会议室单天投屏时长近6小时 [29][30] - 开发跨生态投屏App"Vimnicast",规划出海解决全球设备兼容性问题 [39]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推动投屏从硬件连接向云端交互升级,消除物理壁垒实现"最短路径"体验 [34] - 智能体硬件产品将拓展教育等新场景,如儿童通过语音交互在电视上课 [41] - 若实现全球设备无缝连接,将是中国互联网对应用市场的重大贡献 [42]
吴晓波×冯森:当投屏遇上AI,“人机交互”下一个超级入口 | 今日直播
吴晓波频道· 2025-05-16 00:03
文章核心观点 - AI技术快速发展正在重构人与屏幕的交互方式 从触摸 遥控到语音 自然语言实时对话 [2] - 投屏技术作为连接人与数字世界的隐形桥梁 其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 [2] - 屏幕可能成为AI生产力工具的超级入口 尤其在电视 办公 教育等场景 [2][3] - 乐播科技作为行业隐形冠军 占据中国90%以上投屏市场份额 构建了20亿屏幕的连接生态 [3] 投屏技术新迭代 - 投屏技术正从基础功能向跨平台 跨系统 跨网络的超级投屏空间升级 [3] - 会议场景和教学场景成为技术落地的重点方向 [3] 屏幕作为AI终端 - 普通屏幕通过AI技术转型为生产力工具终端 覆盖电视 手机等硬件 [2][3] - 乐播投屏已覆盖5亿台电视和16亿台手机 形成规模化应用场景 [3] 乐播科技生态构建 - 公司用10年时间建立20亿屏幕连接生态 市场份额超90% [3] - 通过企业会员等商业模式拓展B端市场 本次直播提供3个月免费体验福利 [3] 行业发展趋势 - AI与屏幕交互的融合将催生新的超级入口 市场潜力巨大 [2] - 投屏技术从单一功能向多场景 多设备协同的生态化方向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