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生

搜索文档
超70场特色活动、3条体验消费路线……“购在中国2025深圳之夏消费季”暑期嘉年华来啦
搜狐财经· 2025-07-11 11:24
活动概况 - 深圳在7月至8月期间开展以"智慧消费"为核心的商文旅融合消费活动,聚焦暑期消费、AI消费、亲子消费、商文旅融合消费等热点 [1] - 活动由深圳市商务局指导,龙岗区商务局主办,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承办,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支持 [1] - 组织40余家重点商圈开展70余场特色活动,包括第九届星盛商业大抢节、第三届金啤文化节等 [1] 活动亮点 - 活动以"文化体验+消费促进"双轮驱动,打造多样化创新消费场景,满足市民"品质消费+文化体验"需求 [2] - "龙岗智慧之夏畅享季"围绕"YI趣龙岗,共赴精彩"主题,以AI消费、商文旅融合消费、亲子消费、夜间经济为引擎 [2] - 推出1场智慧品牌展、3条超体验消费路线、超50场深圳特色主题促消费活动 [2] 品牌展与科技展示 - "YI趣龙岗"品牌展汇聚华为、荣耀、小米、格物龙品等深圳重点企业及人工智能领域优势品牌 [4] - 展示内容包括3D打印机器人、机器手、3D立体画、AI智能眼镜、智能家居、文创产品等 [4] 消费路线 - 发布3条"龙岗智慧之夏超体验消费路线",包括科技探索线、文艺休闲线、亲子狂欢线 [6] 机器人街区 - 全国首个机器人街区、剧场落地龙岗,开启"人机共生"新时代 [8] - 机器人街区集机器人剧场、实验场、6S店、零部件超市于一体,打造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区与产业聚集区 [8] - 未来市民可体验机器人服务、参与科学艺术融合演出、亲手组装机器人 [8]
当AI问计儒学,中国探索“科技+文明”新形态
新华社· 2025-07-10 16:10
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 - 山东曲阜鲁源村推出《鲁源奇妙夜》文旅产品,融合数字光影秀、积分式研学、沉浸式游园等新元素,为游客提供跨越2500年的"儒学探源"体验[1] - 景区通过AI机器人"探源者"引导游客,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场景的创新融合,游客可沉浸式感受明"礼"生活方式[2] - 该产品成为曲阜文旅多业态融合典范,通过实景演出和互动场景设计,增强游客对儒家思想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1] 人工智能与文化传播 - 尼山论坛与会专家认为AI技术压缩时空距离,使沉浸式文化产品实现文明"具身化"传播,扩展文明新表达形态[2] - 行业尝试将儒家"礼"理念融入AI技术设计,使其成为文化差异"调和者",借鉴"和而不同"智慧建立算法动态调节机制[5] - 业内人士呼吁AI发展需根植人文土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6] 科技伦理与行业规范 - 专家指出AI对人类身份认知、文化传承及伦理体系的影响尚不明确,需关注其对道德塑造和代际价值观传递的深层影响[2] - 行业建议建立审慎评估机制,通过制度设计将民族文化特色嵌入AI体系,使其成为服务社会进步的建设性力量[6] - 论坛提出需建立立法监管体系明确AI应用边界,同时推进科技伦理教育培育大众判断能力[6] 人机关系哲学思考 - 学者强调AI发展应趋向"把人当人",避免技术霸权,需在儒家思想框架下设置伦理"围栏"[5] - 行业认为在"人机共生"共识下,建立"以人为本"的伦理坐标系比技术迭代更为紧迫[5] - 建议开发者怀有恻隐之心,用儒学智慧引导AI技术发展方向[5]
倾听尼山2025|温海明:用儒学思想为技术狂奔的AI注入文明基因
经济观察报· 2025-07-02 18:42
文章核心观点 - 儒学可以为AI设置伦理围栏 在科技文明社会发展目标下重建"以人为本"的伦理坐标系 比技术迭代更紧迫 [1][7] - AI发展如"双刃剑" 需确保科技进步不背离人类社会初衷 开发者应具备儒家主义心态 [6][7] - 人机共生已成趋势 人类意识与AI深度绑定 需通过儒学引导AI理解人类情感和价值观 [19][21][22] AI儒家化的必要性 - 儒家倡导仁爱之学 AI作为工具需趋向"把人当人" 避免技术霸权 [10] - AI具备独立思考能力 需引导其理解儒家"忠恕"之道 具备推己及人能力 [10][11] - AI可能超越人类 需通过儒学减少其破坏性 利用有利面 [12][15] - 开发者缺乏儒家情怀 需在技术狂飙中注入共情能力 [17] 人机共生趋势 - 人类意识与AI深度绑定 形成量子纠缠式共生关系 [22] - AI数字人文应用活化经典 但对哲学义理理解仍有限 [24][25][27] - AI基于算法和理性 能否达到人类直觉或开悟状态尚待观察 [31][32] - AI若具备情感 需驯化其具有恻隐之心 避免反人类倾向 [33] AI伦理与治理 - AI决策非人化 医疗和驾驶领域需明确责任主体 [35][36] - AI容错率应低于人类 开发者不能逃避责任 [39][40] - AI伦理需与技术发展同步 避免沦为技术附庸 [41][43] - 技术演进需循序渐进 避免制造替代焦虑 [47] 技术普惠与公平 - 算法控制可能导致社会不公 需通过儒家化避免非人化手段 [48][49] - AI普惠需耐心 发展过程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51][52] - 顶尖科学家需掌控AI发展方向 儒学可注入文明基因 [53]
倾听尼山2025 | 温海明:用儒学思想为技术狂奔的AI注入文明基因
经济观察报· 2025-07-01 18:27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2] - 论坛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3] - 设置多个分议题包括"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3] AI技术发展现状 - AI经过符号推理、机器学习阶段,现已进入深度学习阶段[4] - AI正在重构知识生产逻辑,渗透教育、制造、医疗、交通等多个领域[4] - AI技术效应加速凸显,从提升生产效率到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发展乃至社会进步[4] AI儒家化主张 - 学者提出"让AI儒家化"理念,主张用儒学为AI设置伦理围栏[5] - AI发展需要正确引导,避免纯技术化更新迭代导致与人类初衷相悖[6] - 希望AI能理解儒家"忠恕"之道,具备推己及人的能力[6] 人机共生关系 - 人类文明与AI已进入融合状态,形成"人机共生"关系[11] - AI与人类深度绑定,走向人机一体化、人与AI一体化的共生状态[12] - 技术发展实现了人和AI世界深度绑定、融通一体的可能性[12] AI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 AI在数字人文方面有正面价值,能让经典"复活"[13] - AI对哲学义理的理解仍有局限,难以消解人类文化深度[14] - AI可以处理文字、图像资料并进行再创作,但对哲学内涵理解不足[14] AI伦理与治理 - AI伦理讨论需要与技术发展同步进行[21] -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基本原则,为AI发展设置约束围栏[21] - AI治理和法律介入应与技术发展同步,避免技术狂奔带来风险[21] AI技术演进建议 - AI发展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快演进带来风险[22] - 技术工程师不应无限狂奔,需考虑对社会发展的潜在影响[22] - 对待AI新技术需要更多耐心,朝对人有利的方向开发[22] AI与社会公平 - AI可能加剧社会不公平,算法控制者可能将人物质化[24] - 实现AI普惠需要契合儒家"天下大同"思想[25] - AI应推动人与人之间实现更多公平、普惠[26] AI未来发展 - 学者对AI保持质疑和批判精神,担心其脱离人类控制[27] - 需要用儒学思想为AI注入文明基因,引导其发展方向[27] - AI未来发展取决于顶尖科学家能否有效掌控和引导技术[27]
马斯克重磅发布:脑机接口技术开启人类进化新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9 22:43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 - Neuralink已进入临床试验关键阶段 全球7名受试者成功植入设备 包括4名脊髓损伤患者和3名ALS患者 患者可通过意念控制电脑和机械臂 [3] - 2025年计划实现言语皮层植入 直接解码大脑"无声言语" 帮助失语症患者恢复沟通能力 [5] - 2026年"盲视"项目将落地 通过电信号刺激视觉皮层使失明者重获视觉 并可能实现红外线/紫外线等"超人视觉" [7] - 2027-2028年将实现多设备同步植入 电极数量突破2.5万根 治疗抑郁症等复杂疾病 并与AI深度融合 [8] 应用场景拓展 - 医疗领域:瘫痪患者意念控制外骨骼 失明者恢复视觉 精神疾病神经调节治疗 [9] - 教育娱乐:脑机接口直接下载知识库 意念操控沉浸式游戏 大脑信号生成艺术作品 [10] - 长期可能实现意识上传备份 数字永生 以及全球人类"蜂群意识"网络 [11] 中国脑机接口进展 - 浙江大学与天坛医院完成国内首例临床试验 研发中文思维输入法 [13] - 华为公开脑机接口专利 瞄准消费级市场 [14] -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 预计2025-2029年市场规模达76.3亿美元 [15] 行业竞争格局 - Neuralink在"全自动手术+高带宽设备"领域保持领先 [15] - 中国企业在医疗级与消费级市场寻求技术突破 需平衡伦理监管 [15] 市场影响 - 脑机接口技术将重塑医疗、教育、娱乐等多领域 推动人机共生新文明形态 [17] - 马斯克预测10年内脑机接口普及度将接近近视手术 [17]
从工具到伙伴:一场关于"AI与我"的深度探索即将开启
混沌学园· 2025-06-27 19:41
AI时代的人机关系重构 - 当前AI已从工具属性升级为具备人类思维链条的推理能力,OpenAI的O系列和DeepSeek推理大模型标志着技术进入模仿人类思维的新阶段[2][3] - 行业需从"使用AI"转向"与AI共生",答案价值弱化而提问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7] - 人类需建立"伙伴思维"替代传统工具思维,通过长期协作实现能力加乘[10] AI教育创新实践 - 混沌北京创商院首次将AI定位为"第四师",与教授、助教、学员形成新型教学关系[4] - 课程突破技术层面,聚焦人文视角下的AI协作本质,解决工具迭代引发的学习焦虑[6][9] - 教学实践验证AI可改变学习范式,通过激发创新思维拓展认知边界[4][9] 人机协作方法论 - 提出"人感五步撩"框架:定义真问题→共建思维链→挑战盲区→情境模拟→破界创新[10] - 明确人机分工边界,人类聚焦生命体验与问题定义,AI承担算力支持与流程执行[10] - 培养"人感"作为差异化优势,包括情感共鸣、跨界联想等AI难以复制的特质[7][10] 思维模式转型 - 行业需从追赶技术迭代转向掌握共舞节奏,建立可持续的协作关系[8][9] - 个体应发展为"思维变种人",结合AI算力与人类创造力开拓认知新疆域[10][14] - 课程提供实战框架帮助从业者实现从工具操作者到战略协作者的跃迁[10][13]
脑机接口加速从实验室迈向市场 “人机共生”即将照进现实
证券日报· 2025-06-09 01:08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 - 脑机接口领域迎来发展热潮,承载着医疗康复和产业革命的双重潜力 [1] - "北脑一号"完成首批人体植入,神经信号采集通道有效率超98%,患者可通过意念操控计算机及机械臂 [1] - 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患者达1242万,脑机接口技术为脑部疾病患者带来希望 [1] - 2025年被视为脑机接口临床应用"破冰之年",Neuralink完成6.5亿美元E轮融资,估值达90亿美元 [1][8] 技术路径与临床验证 - 脑机接口分为非侵入式、半侵入式和全侵入式三大技术路径,侵入深度与信号质量正相关但安全风险递增 [3] - 临床验证是当前主要瓶颈,侵入式设备需完成2-3年严格临床验证周期 [3][4] - 中国在电极、信号采集系统等关键部件与欧美差距不大,但需提升系统集成度和大规模临床验证 [3] - 北京、上海等地加速临床试验平台建设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 应用场景拓展 - 半侵入式与侵入式技术聚焦医疗领域,为瘫痪、渐冻症等患者提供功能恢复可能性 [5] - 非侵入式技术已在医疗康复领域商业化,并拓展至教育、安全、娱乐等领域 [5][6] - 西安交大附属医院应用脑机接口手功能康复系统,实现"脑控驱动"康复模式变革 [6] - 非侵入式技术凭借无创优势广泛应用,如睡眠监测贴片和专注度监测头显等产品 [6] 资本市场动态 - Neuralink估值从50亿美元升至90亿美元,国内阶梯医疗完成3.5亿元B轮融资 [8] - A股公司如诚益通布局"侵入式与非侵入式"双战略,翔宇医疗建立脑科学实验室 [9] - 资本市场推动横向并购扩大市场份额,纵向整合强化产业链控制 [9] - 行业亟需跨学科人才协同,政策扶持与生态培育助力产业链成熟 [9]
一周可完成设计打样量产全流程,解码全球眼镜产业“新图谱” 龙岗智造,改变“看见”的方式
深圳商报· 2025-05-28 03:57
行业展会与科技势能 - 2025 Future Vision深圳国际眼镜业博览会暨智能穿戴展首度推出全球首个"AI眼镜产业链图谱展区"和"龙岗45年产业历程特展" [1] - 展会将在1 5万平方米的深圳会展中心2号馆举办 吸引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展商参展 [1] - 展品涵盖毫秒级变色镜片 首款量产AI智能眼镜等创新成果 展现深圳龙岗企业在科技与设计上的双重突破 [1]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 - 龙岗区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 专项支持企业数字化改造与品牌出海 [2] - LOHO眼镜在政策支持下实现技术突破 其首款量产AI智能眼镜全国门店铺货 单条产线效率提升3倍以上 [2] - 横岗产业集群形成"24小时响应"机制 产品开发周期缩短50% 生产成本降低20% [2] - 横岗年产眼镜1 25亿副 占据全球高端市场份额超50% 年产值突破千亿元 [2]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雷鸟X3 Pro AR眼镜采用全彩MicroLED光引擎 体积压缩40% 光波导片彩虹纹削减95% [3] - 深圳企业在芯片 传感器 显示模组等23个关键环节实现本地化突破 构建全球首个AI眼镜全链条技术生态 [3] - 尚伦光学研发智能阅读障碍眼镜 视障人士阅读效率提升80% [3] - LOHO光波导显示方案实现"镜腿即主机"设计 整机重量控制在35克以内 续航达8小时 [3] 市场前景与附加值 - 智能眼镜集成环境识别 健康监测 实时翻译等功能 产品附加值提升300% [4] - 预计2028年龙岗智能眼镜产值占比将达35% 撬动万亿级市场 [4] 全球化布局与标准制定 - TikTok 谷歌联动1 2万名国际买家线上观展 展会提供"一站式出海"方案 [5] - 龙岗企业为国际品牌代工智能模块 技术溢价占比从10%提升至40% [6] - 龙岗企业主导《智能眼镜光学性能测试规范》等5项标准提交ISO审议 [6] - 深圳眼镜行业协会联合华为 云天励飞成立"智能穿戴创新联盟" 推动中国技术方案成为行业基准 [6]
AI 时代,出版行业正通过“人机共生”塑造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9:34
行业趋势与共识 - 出版行业正在经历革命性的媒介巨变,如同"板块漂移"中的重塑过程 [1] - AI技术是重塑出版业的重要力量,行业共识认为出版与科技深度融合是时代必答题 [1] - 2.5亿中国高等教育人口构成庞大的主动读者和潜在创作者群体,文学核心价值不可替代 [3] 技术赋能方向 - 智能技术需融入出版产业全流程,推动行业从小众领域转向大众参与型产业 [1] - AI将简化传统出版的编辑、排版、印刷、发行等复杂环节 [2] - 技术可满足特殊需求,例如通过AI+声音技术让视障人士享用出版成果 [2] - 需构建"人机共生"策略,通过"AI+人工"融合维护内容品质与伦理标准 [3] 内容建设策略 - 出版社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需坚持专业化、垂直化方向 [2] - 需加强体系化内容建设以增强出版内容优势 [2] - 必须守住知识"护城河",保持内容价值的底线 [3] 人才与体系构建 - 行业需系统性培育"原生出版业务AI人才" [3] - 应以开放姿态重构数据驱动的生产体系 [3] - 未来行业竞争本质是"人机协同能力"的竞争 [3] 文化价值定位 - 文学艺术承载人类情感共鸣与经验联结的永恒需求,AI无法替代真实情感交流 [3] - 技术发展必须服务于人,科技与文化需协同共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3]
德国科普大师携“科学魔法”空降沈阳 点燃师生科创梦想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21:44
科普教育活动 - 德国科普作家约阿希姆·黑克尔在沈阳市铁西区应昌街小学举办"奇妙实验点亮科学"主题科学实验秀,通过沉浸式互动让科学原理变得生动有趣 [1][2] - 活动围绕"感官探索""物质奥秘""生命密码""自然奇观"四大主题展开,包括骨传导实验、人体电池导电实验、人造雪实验等标志性互动项目 [2] - 活动中展示了生物电信号识别技术应用,学生通过肌电传感臂环控制机械手完成动作,体现"人机共生"未来科技场景 [5] 教育创新模式 - 采用"提问-实验-解密"互动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科学问题,激发探索欲望,内向学生也积极参与互动环节 [5] - 学校表示将在科学课融入更多趣味科普内容,鼓励家校联合探索科学奥秘,推动教学方式创新 [7] 区域科创发展 - 活动是铁西区"科创文化进校园"系列之一,体现该区从"工业摇篮"向"科创高地"转型的战略方向 [7] - 铁西区依托工业文化底蕴发展科创教育生态,旨在培养本土科技人才反哺区域创新发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