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

搜索文档
“黄金水道”添活力 杭甬运河启建双百亿级临港产业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5-28 23:49
杭甬运河永和联甬临港产业区启动 - 杭甬运河永和联甬临港产业区正式启动,规划占地面积500亩,旨在打造覆盖甬绍、辐射华东地区的"水运+公路"多式联运港口枢纽 [1][2] - 产业区将形成"前港后市"两期区域,以及集散物流中心、新能源智能船舶制造、绿色金属加工及交易三大产业区块 [2] - 产业区目标是打造成双百亿级临港产业集群,推动传统水运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1][2] 纯甲醇电动智能船项目 - 纯甲醇电动智能船全球首台套项目同日启动,采用甲醇清洁能源,结合电动化与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低碳、低排放和高能效运行 [2] - 该船型可广泛应用于内河航运与近海物流,目前已获得22艘国内订单 [2] - 项目落地将吸引新能源动力系统、智能导航等上下游企业集聚,加速形成"研发+制造+运营"全产业链生态 [2] 杭甬运河区位优势 - 杭甬运河古称浙东运河,已有2500多年历史,连接杭州、绍兴、宁波三地 [1] - 永和镇位于绍兴"H形千吨级航道网"核心枢纽,向东直连宁波舟山港,向西融入浙北高等级航道网,向北贯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向南衔接义乌国际陆港 [1] - 该区域形成"江河海联运、水陆铁衔接"的多式联运格局 [1]
产地直采优质粮源 中亚农产品运贸专列抵汉
长江日报· 2025-05-28 08:31
中亚农产品运贸专列 - 一列运载1610吨饲用小麦粉的中亚农产品运贸专列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抵达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历时8天跨国运输 [1] - 这批小麦粉将直供给湖北省内饲料加工企业,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重要小麦生产国,资源丰富且品质优良 [1] - 湖北虽为农业大省,但饲料用粮仍需部分进口,汉欧国际已开通多条哈萨克斯坦城市至湖北的中亚粮食回程班列 [1] 物流与贸易网络 - 去回程班列实现均衡发运、双向对开,湖北纺织品、电子产品、整车等商品运往中亚,哈萨克斯坦图尔克斯坦州在武汉设立物流仓储基地 [1] - 武汉海关优化监管流程实现"快速清关",本月还将有两列同样货物专列从哈萨克斯坦发出 [1] - 依托中欧班列(武汉)的中亚农产品专列采用"运贸一体化"模式,构建全链条体系,年进口量将超50万吨 [2] 多式联运与效率提升 - 武汉作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货物抵达后可通过水运、铁路、公路等多种方式快速分拨至全国,实现"一票到底"的多式联运 [2] - 多式联运进一步提升货物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2] - 2025年武铁吴家山车站已开行中欧班列293列,其中发送162列同比增加6%,到达131列同比增加10% [2]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拓展高附加值农产品、矿产贸易,加大原材料支撑保障 [2] - 湖北正加快构建"班列+"新业态,持续推进班列提质增效,夯实中亚通道网络 [2] - 深化湖北及中部地区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 [2]
南京服务业一季度稳健开局前景向好
搜狐财经· 2025-05-27 07:10
南京服务业一季度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南京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8%至3254.06亿元,为全市经济回升提供强劲动能 [2] - 软件信息产业集群化发展、国际物流枢纽能级跃升、文旅消费市场全面升温构成现代服务业体系三大支柱 [2] 软件信息产业 - 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3.8%,互联网相关服务业增速达25.7% [3] - 南京拥有85万从业人员和3600余家重点涉软企业,覆盖基础软件、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全产业链 [3] - 软件谷及6个省级以上重点软件园区构成产业版图,拥有超500个创新载体 [3] - 3月12日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提出重塑竞争新优势等六大举措 [4] 交通物流枢纽 - 一季度推进南京北站、龙潭港自动化码头、禄口机场T3航站楼等重大项目 [5] - 全市集聚221家交通规上企业,占全省30%货运代理企业和26%高端航运服务企业 [6] - 玉湖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华东一级冷链物流枢纽,将形成长三角冷链配送网络 [6] - 实施7个港口航运项目,推动龙潭等港区深水化,形成7万吨级为龙头的泊位结构 [6] - 优化国际班列布局,1-2月入境过夜游客达7.7万人次同比增长48.7% [7][9] 消费市场 -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3.11亿元同比增长7.5% [8] - 引入80余家品牌首店,京东MALL南京首店提供3万平米商业空间和6大主题体验区 [8] - 1-2月接待游客3590万人次同比增长14%,旅游总收入481亿元同比增长10% [9] - 拥有3家国家级、5家省级和27家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数量居全国前列 [9]
徐州市物流业聚焦“六化”持续发力
新华日报· 2025-05-27 05:51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物流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徐州以"六化"战略为引领,即枢纽化、融合化、协同化、数智化、联运化、绿色化,推动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1] -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较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较"十三五"末降低1.4个百分点 [1] 物流运行情况 - 2024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28万亿元,同比增长7.2% [2] - 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4%、占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的77% [2] - 区域外流入货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1.6%,占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的16% [2] - 农业物流总额占比3%,同比增长1.5% [2] - 社会物流总费用1261.4亿元、同比增长4.6%,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13.2%,较2023年下降0.3个百分点 [2] - 全年节约物流成本28.6亿元 [2] 运输方式发展 - 公路货运量同比增长2.5%、公路货运周转量增长4.9% [3] - 水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6% [3] - 完成快递业务量10.70亿件、同比增长27.5% [3] - 实现快递业务收入59.36亿元,同比增长10.9% [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97.81亿元、同比下降4.0%,降幅较去年收窄1.9个百分点 [3] 物流载体平台 - 徐州市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42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4家、4A级物流企业13家 [4] - 累计培育24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 [4] - 累计培育9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和9家省级重点物流基地 [4] - 2024年全市20个现代物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39.9亿元,投资完成率107% [4] - 2025年度编排市级现代物流领域重点项目26个,预计完成投资额53.2亿元、同比增长43% [4] 多式联运发展 - 2024年共开行中欧(亚)班列429列,同比增长15.9% [6] - 进出口班列结构优化至近1∶1 [6] - 运输进出口产品货值约10.12亿美元、同比增长52.6% [6] - 服务徐州本地企业进出口货物运输3.74亿美元、占比43.5% [6] - 海铁联运量增长41.7%,其中徐连海铁联运累计发运货物增长77.9% [6] - 徐州港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102.7% [6] 数智化与绿色转型 - 数字化服务平台压缩通关时效40% [7] - "徐连混编""抵港直装"等联运模式创新,运输效率提升30%,单箱成本降低近千元 [7] - 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大宗货物转换比例超81% [7] - 开通10条新线路,企业物流成本年均节省超亿元 [7] - "船讯通"智能排档系统将船舶过闸等待时间从72小时缩至6小时 [7] - "铁路箱下水"模式使中亚货物运输周期从60天缩至20天,单箱倒箱成本降低2000元 [7] 创新物流模式 - 观音国际机场与顺丰合作开通"空空中转"跨境货运航线,实现通关效率提升24小时,运输成本降低15% [8] - 邳州利用AI技术实现省内县域低空经济无人机寄递运营首飞,运输速度提升60% [8] - 中通、邮政等企业应用无人驾驶快递车,实现物流成本下降30%以上 [8] - 锚定202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3%左右,物流业总收入增长6%的目标 [8]
云南:交通运输“组合拳”降本增效惠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5-25 09:12
多式联运创新模式 - 水富港采用"散改集+铁水联运"模式使铁矿石运输成本每吨降低32元至174元[2] - 通过集成"散改集+集改散+铁公水多式联运"打造磷矿全程物流链[2] - 云南首趟"一单制"班列运输时间缩短3天并实现货物实时追踪[3] 物流成本与效率提升 - "澜湄·云南号"国际货运列车使客户成本节省30%效率提升40%[4] - 大宗货物通过"散改集"实现50%集装化运输能耗仅为重载汽车七分之一[4] - 中老泰多式联运"一单制"使货运成本每柜降低4000元[5]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 - 云南出台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实施方案培育标杆企业[2] - 2025年水富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26.75万吨集装箱作业量20078标箱[3] - 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等政策2025年一季度减免通行费14.75亿元[5] 跨境物流通道建设 - "澜湄·云南号"累计运输蔬果1200吨货值600万元覆盖17个品类[4] - 中老泰口岸通关时间缩短至1小时每车节约成本3000元[5] - GMS国际道路运输试运行促进次区域货物运输便利化[5]
天顺股份(002800) - 002800天顺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3
2025-05-23 18:30
战略布局与发展规划 - 2024年通过控股股东合作及子公司设立在海南自贸区战略布局,未来深化枢纽功能、拓展供应链服务、推进数字化转型及强化政策协同提升竞争力 [1] - 围绕国家发展规划,参与国家物流枢纽核心节点建设,做好第三方物流服务,拓展多式联运业务,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实现内涵式与外延式增长,构建现代化流通网络体系 [2] - 立足“一带一路”战略,深化国际物流合作,在航空物流、中欧班列、国际公路物流等领域突破,聚焦能源供应链业务,构建疆煤东运及山西至河北煤炭供应链,深挖第三方公路物流潜力 [2][10][11][12] 市场开拓与业务拓展 - 2024年开拓西南片区优质电厂客户,在山西设立控股子公司,山西子公司业务正常开展 [1] - 2024年航空货运业务全年累计完成跨境电商货物总量超2万吨,通过“航空 + 多式联运”衔接提供跨境高时效物流服务,开拓跨境电商专线,构建全链路服务生态 [3][4] - 2024年新增国际航线11条,航线选择基于市场需求、战略协同、成本效益及政策支持等因素,未来继续拓展国际航线网络 [8] - 2024年推出“铁路 + 海运”模式,在番茄酱出口业务采用中欧班列及海运双通道模式,提升中转效率,缩短运输时效 [9] - 创新打造“新疆番茄酱铁海联运”新模式,开行全程时刻表番茄酱中欧班列,跨三海运行,提升中转效率,缩短运输时效 [10] 服务质量保障 - 针对2024年国际航空物流服务收入同比激增,从战略布局、服务流程、客户关系管理、运营效率、合规管理强化及行业协同六个维度构建航空货运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5] 中亚市场拓展 - 国际航空货运业务强化中亚通道,以乌鲁木齐为核心建立辐射里海经济圈的12小时航空物流圈;国际铁路业务拓展中亚等国家重去重回班列,确保中欧(亚)班列高质量发运 [6] 管理效能提升 - 2024年开展管理效能提升专项行动,优化管理与降本增效,期间费用总额同比下降8.85% [11] - 加强国际物流运营,国际航空物流租赁飞行器执飞国际航线,新增11条航线,完成跨境电商货物运量2.22万吨,业务收入同比激增3038.67%;国际铁路物流整合班列货物资源,开行70列跨境班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97% [11] - 深化战略通道建设,深化中欧班列战略通道建设,通过“航空 + 多式联运”衔接提供跨境高时效物流服务;强化国际营销网络,通过中欧班列及海运双通道实现跨境运输14,448.71吨,带动供应链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0.55% [11] - 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推动供应链业务发展 [12] - 加强投资者沟通与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12] 其他事项 - 公司主营业务为第三方物流、供应链业务、国际航空货运、国际铁路业务、园区管理等,未开展东南亚光伏电站建设业务,未与越南电商平台合作 [3][7][9] - 公司未知新疆商贸收购计划,目前没有资产重组计划,如有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3][14]
【我的铁路风景】“多式联运”擘画现代化物流新图景
中国经济网· 2025-05-23 14:44
多式联运发展现状 - 全国首列粮食多式联运"一单制"班列满载3000吨玉米从吉林榆树站发车,经铁路和海运联运至广西钦州港 [1] - 铁路部门推进运输结构调整,2024年全国40个铁路物流中心全部挂牌成立,直通快运班列开行数量突破340条,165个铁路物流基地辐射全国 [1] - 国铁集团2024年11月试行多式联运"一单制"运输,2025年2月与4家航运企业签约合作,已推出119个"一单制"产品 [1] 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 - 铁路部门研发17种新型集装箱(如卷钢箱、粮食箱)实现特殊货物"一箱到底"运输 [2] - 内蒙古霍林河铝带卷钢箱专列通过"公转铁"为企业年节约物流成本超千万元 [2] - 电子运单和无纸化报关普及率超90%,铁海快线"一单制"服务提升企业结算效率50% [2] 中欧班列与绿色运输 - 2024年一季度中欧班列新增线路12条,推出跨境电商专列、冷链班列等定制化产品 [2] - 铁路运输每万吨公里碳排放仅为公路的1/7,绿色效益显著 [2] 协同效应与效率提升 - 重庆果园港"铁水公空"四式联运码头实现货物到发效率提升40% [3] - 粤港澳大湾区高铁快运生鲜产品"夕发朝至"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3] - 2024年全国沿海和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超90%,"铁水联运"年运量超4亿吨 [3] 行业经济影响 - 2024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8万亿元,同比增长5 9% [3] - 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多式联运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2][3]
水陆空全面发力河南内外贸通路建设再上台阶
证券时报· 2025-05-22 01:50
国际商贸物流建设 - 郑州国际陆港新址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计划2025年6月建成投用 具备年发运"万列千万吨"承载能力 [1] - 河南省规划到2030年形成2200公里航道通航里程 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750公里以上 构建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 [1][7] - 郑州国际陆港新址邻近郑合高铁 距郑州航空港站6公里 距新郑机场15公里 距京广铁路新郑站16公里 [3] 中欧班列发展 - 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超万列 通达欧洲40个国家140多个城市 [2] - 东作业区将承担中欧班列货物集结 通关及班列开行职能 工程进度已完成90% 计划2025年6月投用 [3] - 专用铁路一期已开行集装箱班列30多列 商品车200多列 二期规划连接陇海铁路形成东联西联交通大动脉 [3] 多式联运体系 - 河南开通"郑州—布达佩斯""郑州—德比"等跨境电商全货机航线 织密"空中丝绸之路" [5] - 空对空 空转铁 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体系快速成网 海铁联运相比公路运输每个货柜可节约上千元成本 [5][6] - "陆海联动 海铁直运"监管模式实现郑州本地完成海关通关 实现"上班列即上船"无感通关 [6] 产业集聚效应 - 2025年一季度河南新能源汽车产量16 76万辆 跻身全国第十位 [1][8] - 比亚迪郑州厂区快速投产扩产 带动新能源产业成为地方经济亮点 [8] - 郑州航空港签约科大讯飞产业生态基地 打造智慧建筑业务总部和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 [8][9] 物流与产业协同 - 河南形成"物流网络—产业集群—人才集聚"正向循环 成为区域经济升级核心引擎 [9] - 郑州航空港形成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 新能源汽车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9] - 郑州通过"四港联动"带动开封 许昌等地电子信息 智能终端产业发展 形成"研发在郑州 制造在周边"分工 [9]
国泰航空正式入驻苏州城市航站楼
中国民航网· 2025-05-21 15:03
业务拓展 - 公司正式入驻上海机场苏州城市航站楼并推出一站式"陆空联运"服务,优化空地衔接流程与提升服务质量[1] - 多式联运服务从粤港澳大湾区拓展至长三角核心区域,是内地布局的关键拓展[2] - 依托全球航线网络与苏州地面服务体系,为苏州及周边地区旅客提供经上海中转至香港及全球的一站式出行方案[2] 战略意义 - 合作标志着公司持续深耕内地市场,积极拓展创新多式联运服务[2] - 服务将加强长三角与香港及全球的互联互通,推动商务及旅游协同发展[2] - 苏州城市航站楼是全国首个数字化实现多元化空地联运功能的航站楼,公司入驻将提升其国际化水准[2] 市场活动 - 开通首月(5月20日至6月19日)乘客可免费搭乘城航楼机场线前往上海浦东及虹桥机场[3] - 6月20日至8月31日旅客可享受车票立减40元优惠[3] 行业创新 - 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已探索"快船+客机""跨境车+客机""直升机+船+客机"等多种创新模式[3] - 积极响应国家推动航空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