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鸿沟
搜索文档
牛津夏校:中国数字工具提升国际旅游体验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01:01
跨境旅游数字化趋势 - 暑期跨境旅游持续火热 来华与跨境游客数量显著增长 海外商家、景点、交通行业通过微信小程序、微信支付等数字化工具提升对中国游客的服务[1] - 欧洲多国积极拥抱数字化工具改善中国游客体验 上半年欧洲微信跨境支付笔数同比增长近30% 英国增长超40%成为增速最高地区[2] - 目前全球已有超600万家境外商户接入微信跨境支付 覆盖餐饮零售、交通出行、旅游等多元场景[2] 微信全球探索计划 - 微信创新实验室"牛津夏校"在牛津大学开营 25名中国青少年通过小程序完成主题作业 并在牛津、伦敦街头进行数字化场景实践[1] - 参与者学习牛津大学教授定制的人工智能与电脑科学课程 优秀学生将获得教授定制化推荐信[1] - 项目旨在培养青少年将科技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如开发帮助中外游客解决旅行问题的小程序[1] 小程序创新案例 - 中国香港学生开发的《声声慢》智能语音矫正小程序 借助AI技术帮助听障人士发声 获第三届小程序全球创新挑战赛总决赛一等奖[1] - 该案例体现科技与同理心结合的价值 小程序虽小但能真正改变生活[1] 行业领袖观点 - 微信战略研究院院长强调AI无法替代人类善意 公司致力于通过技术促进无障碍沟通 推动跨文化交流与思维碰撞[2] - 牛津大学教授指出 在AI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学生需掌握最新科技成果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2] 数字鸿沟挑战 - 随着AI科技发展 游客最大障碍已从语言交通转变为移动支付等数字鸿沟问题[1] - 行业期待通过青少年创意开发更多数字化工具 弥合中外游客在旅行中的数字鸿沟[1]
暑期跨境游火热 中国数字工具提升国际旅游体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07 16:38
微信跨境支付与小程序业务发展 - 微信跨境支付已覆盖74个国家和地区 支持31个币种结算 覆盖超600万家境外商户[1][4] - 欧洲微信跨境支付笔数同比增长近30% 其中英国增长超40%[4] - 境外小程序服务商规模增长近30% 服务覆盖91个国家和地区 主要地区小程序数量增长45%[1] 跨境旅游数字化趋势 - 欧洲72%中国计划出境游客选择夏季赴欧旅游 同比上升10%[4] - 欧洲景区及交通企业(汉莎航空/欧洲之星等)全面接入微信小程序及支付 覆盖餐饮零售/交通出行/旅游场景[4] - 微信生态已聚集450余家境外小程序服务商 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5] 小程序技术生态与创新应用 - 小程序凭借低开发门槛和开放生态特性 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5] - 典型案例包括AI语音矫正小程序《声声慢》 获全球创新挑战赛一等奖[7] - 牛津大学首次为中国科技公司定制夏校 聚焦AI与计算机科学课程[6] 数字鸿沟与青少年创新 - 移动支付和超级应用差异构成中外游客主要数字鸿沟[1][5] - 微信发起"用小程序弥合数字鸿沟"倡议 鼓励青少年开发跨境旅游解决方案[1][5] - 牛津大学教授强调科技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是创新人才核心素质[7]
暑期跨境游火热,中国数字工具提升国际旅游体验
央广网· 2025-08-07 13:29
跨境旅游数字化趋势 - 暑期跨境旅游持续火热,来华与出境游客数量显著增长,海外商家通过微信小程序、微信支付等数字化工具提升对中国游客的服务质量 [1] - 近一年超91个境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通过微信小程序服务全球用户,境外小程序服务商规模增长近30%,主要地区服务的小程序数量增长45% [1] - 微信跨境支付覆盖74个国家和地区,支持31个币种结算,欧洲地区支付笔数同比增长近30%,英国增长超40% [1][2] 欧洲旅游市场表现 - 72%的中国计划出境游客选择夏季前往欧洲旅游,同比增长10%,中国游客是欧洲暑期旅游主力人群 [2] - 欧洲超600万家商户接入微信跨境支付,覆盖餐饮零售、交通出行、旅游等场景,汉莎航空、欧洲之星等交通服务商上线微信小程序 [2] - 欧洲景区升级中文语音导览并支持微信支付,游客可通过微信"附近服务"功能发现当地小程序服务 [2] 小程序生态发展 - 微信生态内已有450余家境外小程序服务商,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小程序凭借低开发门槛和开放生态吸引开发者加入 [3] - 中国用户习惯"超级应用"模式,与外国游客依赖信用卡的差异形成数字鸿沟,需通过创新小程序设计弥合 [3] 青少年科技赋能 - 微信全球探索计划联合牛津大学开展夏校活动,25名中国青少年通过小程序开发解决实际问题,优秀者可获牛津教授推荐信 [4] - 香港学生开发的AI语音矫正小程序《声声慢》获全球创新赛一等奖,体现科技与同理心结合的应用价值 [4] - 牛津大学教授强调AI时代需将技术应用于现实问题解决,综合素质是创新人才选拔关键 [4] 行业创新愿景 - 微信战略研究院提出AI无法替代人文善意,小程序创新需服务于无障碍沟通和跨文化理解 [5] - 年轻一代被视为解决数字鸿沟的核心力量,其利用AI工具的能力将重塑跨境旅游体验 [5]
以普惠包容的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弥合数字鸿沟
人民日报· 2025-08-06 06:21
数字鸿沟的现状与表现 - 全球数字鸿沟主要表现为“接入鸿沟”、“使用鸿沟”、“能力鸿沟”以及在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智能鸿沟”[1] - 截至2024年底,全球仍有近26亿人未接入互联网,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高收入国家互联网使用率达93%,而最不发达国家仅为35%,内陆发展中国家为39%[2] - 数字鸿沟体现在不同群体在获取、处理、生成数字资源等方面的能力差异,加剧了社会分化和全球发展不均衡[2] 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挑战 - 高质量数据集、先进算力资源及核心算法专利高度集中于技术先发国家及头部企业,全球约40%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集中在中美两国[5] - 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应用部署及持续运营维护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受限于网络带宽不足、高延迟及不稳定的电力供应[5] - 全球有118个国家尚未有效纳入国际AI治理体系,仅约30%的发展中国家出台了人工智能战略与政策,各国在数据隐私保护、跨境数据流动等方面法律法规差异显著[5] 人工智能技术的机遇与解决方案 - 轻量化模型与边缘计算技术突破提升人工智能在算力资源受限地区的应用能力,例如中国研发的DeepSeek通过算法优化降低算力依赖[6] - 大语言模型、智能翻译、语音识别等技术减少语言障碍,智能语音交互、图像识别等技术帮助残障群体跨越数字鸿沟[6] - 开源模型与全球数据共享机制有助于降低发展中国家技术应用门槛,如Hugging Face等开源平台面向全球开放高质量基础模型[6] 国际合作与政策举措 - 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帮助共建国家和地区进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帮助非洲建设通信骨干网15万公里,网络服务覆盖近7亿用户终端[3] - 世界互联网大会通过乌镇峰会、亚太峰会等平台凝聚国际共识,发布报告提出弥合数字鸿沟举措,并通过“爱(AI)公益行动计划”建立人工智能公益全球协同机制[4] - 呼吁企业推动数据、算法、模型等资源的开放共享,研发轻量化模型、分布式计算等技术,提升系统部署效率[7] 能力建设与全球治理 - 各国政府应协助培育本土技术力量,构建覆盖全球南方及各国基层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南北合作开展远程教育、短期培训与跨国联合培养项目[8] - 国际组织应积极搭建跨国协作平台,协调资源配置,提升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制度参与度[8] - 各方应围绕技术伦理、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标准互认、数据治理等关键领域加强政策协调与资源整合[8]
多国在AI中破局,世界各国专家这样呼吁
36氪· 2025-07-30 20:53
人工智能鸿沟现状 - 1990年托夫勒提出数字鸿沟概念 认为信息电子技术造成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分化 [1] - 2018年首次提出"人工智能鸿沟" 指AI相关的不平等接入现象 [1] - 全球仅2%数据中心位于非洲 2023年美国AI投资672亿美元 肯尼亚1500万美元 尼日利亚290万美元 [1] - 联合国指出AI开发和部署能力集中在少数国家少数公司 [1] 鸿沟形成原因 - AI鸿沟包含技术鸿沟和治理鸿沟 [1] - 算力 数据 人才等资源分配失衡 政策标准滞后 [13] - 全球26亿人无法上网 互联网使用性别差距为5%(男性70% 女性65%) [5] 治理框架建议 - 建立全球AI治理对话机制 确保各国平等参与规则制定 [5] - 需创新AI能力建设方案 避免制造技术有无者的类别差异 [3] - AI应增强人类能力而非替代 需建立灵活治理机制 [3] 发展中国家实践案例 - 乌兹别克斯坦计划2030年AI软件服务业达15亿美元 建10个AI实验室 [10] - 印尼将发布国家级AI战略 聚焦医疗 农业 基建三大领域 [10] - 商汤科技建议新兴市场借鉴成熟技术并进行本土化优化 [13] 能力建设路径 - 上海200公里半径内高校年输送超万名电子工程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 [11] - 联合国工发组织三项举措:建设智能制造中心 培训妇女青年 连接全球创新者 [5] - 全球工业人工智能联盟卓越中心启用 推动国际合作项目落地 [6] 技术普惠方向 - AI收益应由所有人共享 需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声音 [6] - 医疗健康领域可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加速技术迭代 [13] - 关键是要让所有人拥有使用AI 参与创新 受益的权利 [13]
新加坡、意大利、德国探索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发展老年教育 丰富银发生活(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7-25 06:18
新加坡老年教育发展 -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2014年12.4%增长至2024年19.9%,预计2030年达24.1% [1] - 政府2015年投资30亿新加坡元推出"幸福老龄化行动计划",2023年更新计划,重点支持老年人学习 [1] - 全国乐龄学苑与多所大学及机构合作,提供1000多种课程,涵盖信息科技、商业金融、艺术设计等传统学科及生活技能科目 [2] - 活跃乐龄理事会2023年推出教学指导方针,与100所学校和志愿者组织合作开展跨代学习计划 [2] - 案例显示老年人通过课程掌握新技能并创业,如68岁学员开设网店取得业绩 [2] - 研究指出老年教育可减少孤独感,激发潜能参与社会创新 [3] 意大利老年教育模式 - 65岁以上人口占比24.3%,80岁以上占7.8%,平均年龄46.5岁 [4] - 老年大学协会拥有330家会员单位,8万名会员,课程以语言文化为主,含人工智能等前沿内容 [4] - 社区中心及社会组织提供考古、环保等志愿活动,新法案鼓励高校开展老年教育课程 [5] 德国老年教育体系 - 65岁以上人口占比22.4%,2022-2023学年德国大学60岁以上旁听生达1.25万人 [5] - 法兰克福大学"第三年龄学院"服务2700名60岁以上学员,提供数百门专业课程及实践活动 [6] - 高校提供正式学位教育,其他机构如老人学院侧重实用技能,政府推出"数字天使"项目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 [6]
建行济南名士豪庭支行:用心服务,守护客户的每一分养老钱
齐鲁晚报· 2025-07-17 18:43
数字化支付与老年群体服务 - 建行济南名士豪庭支行成功协助一位老年客户追回因误触免密支付功能导致的连续扣款,累计金额达一千余元 [1] - 工作人员通过核对交易明细、联系支付平台客服并指导提交退款申请,最终全额追回误扣款项 [1] - 公司主动帮助客户解除银行卡与第三方软件的绑定,并详细讲解支付安全知识,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 银行服务理念与实践 - 公司以"网点服务,提能创优"为宗旨,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业务办理到安全宣导提供全方位支持 [1][2] - 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注重安抚客户情绪,体现专业与温度,赢得客户高度认可 [1][2] - 公司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对手机软件的监管,清理诱导性弹窗和捆绑扣款功能,保障老年群体资金安全 [1] 金融科技与老年群体适配 - 公司致力于让金融科技更有温度,帮助老年群体克服"数字鸿沟",安心享受数字化支付便利 [2] - 未来将继续深化"提能创优"服务,优化针对老年群体的服务流程与技术支持 [2]
新华时评丨上合“数字纽带”:以包容合作弥合全球数字鸿沟
新华社· 2025-07-14 23:04
上合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共识 - 上合组织围绕数字经济凝聚合作共识,旨在缩小全球数字鸿沟,形成以包容、开放、共赢为特征的数字治理新范式 [1] - 上合组织作为全球人口最多、幅员最广的地区合作组织,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巨大,合作前景广阔 [1] - 各国达成"加强数字化领域全面合作,缩小经济发展的数字鸿沟"的共同声音,植根于"上海精神"中"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 [1] 成员国互补合作模式 - 中国发挥数字基建优势,数字化赋能场景覆盖20余个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 [2] - 俄罗斯推动上合组织国家标准化机构合作,为各国标准化提供制度保障 [2] - 乌兹别克斯坦每年培养2.9万名数字技术专业人才 [2] -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成为"数字丝路"关键节点 [2] 合作成果落地情况 - 中国在吉尔吉斯斯坦建设的5G网络使当地互联网普及率从43%提升至70%以上 [3] - 中塔合作的数字医疗平台实现远程会诊全覆盖,惠及塔吉克斯坦偏远地区民众 [3] - 中国在上合组织国家已建成10个鲁班工坊,开展数字人才培养 [3] 未来合作方向 - 持续推进云服务设施、数据中心等"硬联通"建设 [3] - 加强数据跨境流动、国际数据治理等"软联通"合作 [3] - 深化智库合作、人才培养等"心联通"领域 [3]
新型消费怎样避免年龄鸿沟
经济日报· 2025-07-13 06:20
银发经济政策推动 - 苏州市印发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提出推进消费场所无障碍建设 支持设立银发消费专区 提升数字适老化能力 打造老年人便利购物平台[1] - 政策要求构建老年友好型消费环境 推动商业服务从"效率至上"转向"温度优先" 延长服务时长 设计符合老年人认知习惯的业态布局[2] 银发经济市场潜力 - 截至2024年底 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人 占全国人口15.6% 银发经济规模达7万亿元[1] - 老年群体释放大量产品和服务需求 充分释放银发消费潜力将为新型消费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1] 适老化改造措施 - 推动数字消费平台革新 保留传统服务方式 对数字工具进行适老化改造 构建"双轨并行"服务体系[2] - 南京印发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清单 聚焦老年人吃饭购物就医等"关键小事" 覆盖多生活场景[2] 政策支持与监管 - 将年龄平等原则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 明确"年龄歧视"界定标准与法律责任 为老年消费者维权提供依据[2] - 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适老化改造 对开发适老化产品服务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2] 数字素养提升 - 通过社区老年大学等渠道开展智能设备使用和线上消费操作培训 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3] - 社会各界需营造关爱老年人的消费氛围 让老年人在新型消费场景中感受到尊重和便利[3]
数字课堂跨越国界,这堂“云课”很精彩
新华网· 2025-07-10 17:22
俄罗斯鲁班工坊项目 - 俄罗斯鲁班工坊由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莫斯科国立通讯与信息技术大学共同建设,是第一家引入5G技术的鲁班工坊 [3] - 工坊内设5G物理网络搭建区、5G应用综合实训区、空中课堂等教学场景,学员可通过项目实操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2] - 采用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的5G设备进行教学,培训内容涵盖5G、物联网等数字经济前沿领域 [2] - 截至报道时已累计培训俄方教师1246人次,完成研修680学时 [2] 教学模式与成果 - 采用"边做边学"的沉浸式教学模式,还原5G通信应用全场景,帮助学员深度掌握中国前沿通信技术 [3] - 教学资源直接应用于产业实践,构建跨越国界的学用结合数字课堂 [2] - 自2022年11月获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认定以来,为俄罗斯培养了大量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 国际合作与拓展 - 中国已在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建设34个鲁班工坊,其中上合组织国家占10个 [5] - 乌兹别克斯坦鲁班工坊打造智慧物流全流程实训平台,将前沿信息技术与智能物流操作深度融合 [5] - 未来计划深化产教融合,拓展与上合组织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培养更多国际化数字技术人才 [5] 社会影响与评价 - 俄罗斯联邦数字发展通信与大众传媒部高度评价工坊在信息通信领域取得的互利合作成果 [3] - 吉尔吉斯斯坦专家认为鲁班工坊有助于促进国家间技术交流、改善民生并提升青年劳动力竞争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