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

搜索文档
政策驱动下的五大消费新场景
北京商报· 2025-08-07 20:27
首发经济 - 构建首发时尚新矩阵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体验区并集聚全球知名消费品牌 鼓励开设首店、旗舰店和创新概念店 举办全球首发节及高能级首秀首演首展活动 培育本土时尚品牌并支持国际品牌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3] -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 支持商圈商街商场改造提升 鼓励东城、西城、朝阳、丰台、大兴打造时尚消费品首发中心 鼓励海淀、石景山、怀柔培育科技电子消费品首发中心 便利审批或备案服务[4] - 加大科技资金支持力度 支持企业开展全球首发或国际领先的创新药械早期研发、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及真实世界研究 支持CRO机构对标国际标准提升临床试验服务能力[5] 数字消费 - 支持企业数字化场景应用 发展直播电商和即时零售等新业态 鼓励运用大数据、XR、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造数字人导购和虚拟消费场景[6] - 树立数字消费新标杆 鼓励互联网平台利用大模型优化智能购物服务 推动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 支持构建可感知的数字消费场景 培育30个特色直播电商基地和50个直播电商示范案例[8] - 建设中国数字视听制作中心 支持线上超高清视听内容消费和线下融合应用场景体验[9] 赛事经济 - 举办潮流体育赛事活动 推动中国网球公开赛、WTT中国大满贯等赛事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 与商圈景区互动链接 举办北京马拉松等精品赛事升级竞赛服务 聚焦数智体育和虚拟体育举办创新赛事[10] - 激发体育消费新活力 培育20项国际顶级赛事、30项高商业价值赛事和50项本土影响力赛事 形成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 打造赛事+消费场景并扩大体育消费节影响力[10] - 引进国际电竞赛事 丰富电竞+消费场景 支持举办多元场景融合的电竞主题消费活动[11] 场景融合 - 加强旅游与百业融合 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场景和乡村旅游集聚区 加快补齐旅游基础设施短板[12] - 提升双枢纽消费能级 发挥机场汇集作用打造国际消费桥头堡 建设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世界级商贸旅游综合体 支持免税店扩大国货精品销售并拓展跨境电商即买即提试点[13] - 打造微观精品片区 依托文脉公园水域等资源在多个区域加强文商旅体多元功能融合 打造兼具生态人文与活力的城市精品片区[13] 文化消费 - 挖掘文娱消费新内涵 深化演艺之都和博物馆之城建设 鼓励历史文化场所活化利用 支持线上演出直播拍卖等新业态发展[14] - 丰富时尚文化体验区 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 培育天桥现代演艺群落等演艺集聚区累计认定百家演艺新空间 支持特色小镇发展原创艺术和演艺娱乐[15] - 激励技术创新应用 推动人工智能AIGC等科技与游戏电竞产业深度融合 支持企业布局游戏引擎交互式流媒体和扩展现实等领域 给予智能化技改最高3000万元奖励[16] 跨界融合与品牌建设 - 引领国潮消费新风尚 鼓励新老品牌跨界合作激发国潮产品潜力 支持老字号数字化转型与IP跨界合作 打造京彩四季消费主题品牌并规范发展谷子经济[7] - 打造国际美食新品牌 支持餐饮企业高质量发展 鼓励国内外餐饮品牌在京设立首店 推动传统餐饮技艺振兴[4] - 打造特色消费街区 深入挖掘烟袋斜街模式口等街区历史文化内涵 优化业态配置融合文化时尚元素 美化街区环境营造时尚消费氛围[17] 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 - 支持消费活动广泛开展 针对同一主体同一场地同类活动推行一次性安全许可制度 提高进口首发新品通关便利度 实行海外预先检测试点和归类预裁定等措施[4] - 鼓励支持出海发展 用好文化新质生产力和服务贸易创新政策 鼓励游戏电竞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对出海成绩显著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16] - 促进消费开放协同 依托两区政策深化文旅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开放 加强京津冀服务消费协同联动 构建文商旅体跨区域融合新模式[13]
消费时评丨文化新空间激活“消费+审美”双引擎
消费日报网· 2025-08-07 11:16
来自新华社的消息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各类公共文化新空间超4万个。公共文化新空 间的蓬勃发展,正为中国城乡居民构建起一幅更加生动、更加温情的文化生活新图景。 与此同时,公共文化新空间也正成为激发新型文化消费的重要载体。在价格合理甚至免费的基础上,结 合优惠付费项目与商业配套服务,不仅丰富了消费内容,也拓展了消费人群。文旅融合背景下,部分城 市更将新空间打造为"文化IP打卡地",以独特气质吸引青年与游客群体,从而实现"文化惠民"与"文化 经济"的双赢。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再到"用得起、愿意来、愿意待",公共文化新空间的跃迁,正是社会文明进步 与文化治理现代化的缩影。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这些身边的"文化客厅",既承载着人 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也昭示着公共文化建设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发展。 这些新空间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敏锐地捕捉了当代居民对文化消费方式的变化:既追求内容的精神 性、启发性,也看重环境的体验感与便利性。"高颜值"成为新空间的标配,设计感和人文美学的融入, 不仅提升了文化场所的吸引力,也悄然影响着公众的审美素养。而开放式布局、弹性化功能、"文化 +商业"的创新运营 ...
新华视点|暑期文旅市场亮点纷呈:从清凉游到主题展 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新华社· 2025-08-06 16:28
■湖南娄底:"清凉游"释放夏日文旅消费新活力 炎炎夏日,湖南省娄底市多地开展"清凉游"活动,助力夏日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在涟源市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结合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多种亲水消费 业态,成为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10:01 在新化县三联峒景区,"绿野仙踪"森林氧吧主题区近期对外开放,迅速成为游客热门打卡点。景区在溪谷间增设了喷雾装置,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 ■从2025北京国际潮玩展看文化消费新趋势 2025PTS北京国际潮流玩具展8月1日至3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展会汇聚了迪士尼、环球、万代等国际知名IP巨头,更吸引国内小众、新兴IP参与,使本届 展会成为全球潮玩IP交流碰撞的国际舞台。 2025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日前在上海举办。这次展览会以"聚·你所爱"为主题,涵盖游戏、动漫、电竞、潮流玩具、智能娱乐软件及硬件等多个领 域,吸引数十万观众加入这场盛夏狂欢。 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汇集了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37个国家和地区,共计800家知名企业报名参展。这次活动不仅是一个 展会,更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符号。它见证了上海游戏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也见证了这座城 ...
2025上海书展来了:文体商旅融合,打造夏日文化消费盛宴
新浪财经· 2025-08-06 15:22
活动概况 - 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将于8月13日至19日举办 [1] - 首次设立福州路上海书城"双主场"及浙江乌镇分会场 [1][13] - 推出阅界夜市、古埃及文明展跨界联动等多元体验活动 [1][16] 主宾省湖南参展内容 - 湖南出版集团携12家单位参展 展示超4000种精品图书及29场活动 [4] - 展区集中四大类出版物:主题图书、获奖图书、重大工程类及重点新书 [4] - 包括《湖湘文库》续编61册 整体工程达1000册湖湘文化保护传承 [4] - 推出50余种湘绣陶瓷等文创 并开展折扣打卡包邮等福利活动 [5] 出版集团参展规模 - 中国出版集团组织23家机构带来近4000种约48000册图书 [7] - 包括《复兴文库》《中国大百科全书》等重大项目及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出版物 [7] - 策划70余场文化活动 首次设置文创展销专区及四川德格县帮扶展区 [8]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呈现近万种图书含2000多种新书 举办近300场活动 [8] - 聚焦七天七主题 涵盖社科文化数智艺术文学教育科技等领域 [8] 双主场上海书城亮点 - 福州路书城作为双主场之一 组织50家出版机构展销超12万种图书 [10] - 其中特惠品种约3万种 文创市集汇聚近3500种六大品类精品 [10] - 开展44场文化活动 包括动物科普戏曲名家演绎及社科大师主题展 [12] - 推出阅文IP展VR体验展古建壁画展及盗墓笔记稻米节等跨界活动 [12] 乌镇分会场特色 - 首次在浙江乌镇设分会场 以"枕水慢读"为主题结合水乡场景 [13] - 邀请爱尔兰英国墨西哥等国作家探讨跨文化议题 [13] - 联合哔哩哔哩阅文集团等打造数字听书墙IP快闪及露天影院 [13] - 凭书展门票可兑换免费畅游乌镇西栅福利 [13] 文创与联动活动 - 上海图书公司设敦煌主题展区 译文出版社推莎士比亚限定礼盒等文创 [9] - 阅界夜市8月13-18日开放 汇聚文创手作轻食及童趣游戏 [14] - 联合上海博物馆推出书展读者半价购古埃及展午夜场门票 [16] - 凭图书消费满额可换领古埃及展日场赠票每日50张 [16] 票务与惠民措施 - 上海展览中心会场40万张门票已于7月31日开售 [17] - 书城会场免票开放 抖音美团平台每日发放满50减20等惠民阅读券 [17] - 推出15元地铁联票99元文具联票128元插画联票及199-399元多景点畅游卡 [16]
从“贴”近生活到“穿越”考古 文创产品玩出科技新花样 新消费体验别样精彩
证券日报· 2025-07-26 00:11
科技驱动文创产业变革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达34.28亿元,同比增长63.7%,体现文化符号向消费热点转化及AI、VR、AR技术深度赋能 [1] - AR技术通过虚拟信息叠加现实展品,增强沉浸式体验,如国家海洋博物馆AR导览设备使静态展品"灵动化" [2] - AR冰箱贴等产品通过手机扫描展示3D模型或历史场景,北京天坛公园AR冰箱贴创下日销1500余个的纪录 [3] 政策支持与技术应用 - 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鼓励应用VR、AR、AI技术创新消费场景,如VR购物、AR试穿 [4] - 河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打造"人工智能+智慧文旅"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动5G+AR/VR技术应用 [4] - AI技术将博物馆文创升级为"跨场景体验入口",实现文物元素拆解重组为教育游戏、NFT数字藏品等形式 [4][5] 产品创新与差异化竞争 - 文创雪糕通过融入景区特色造型和本地风味实现差异化,而钥匙扣、书签等同质化产品易引发审美疲劳 [6] - 三星堆VR考古体验让游客模拟考古过程,中创文保科技公司通过"地域文化+科技赋能"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感 [6][7] - 新疆数字大展《精绝奇遇》结合XR考古、AIGC交互等技术,数字化重现尼雅遗址,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7] 产业融合与发展策略 - 科技与文化融合需避免"技术炫技"与"文化叙事"脱节,解决数据壁垒、IP授权模糊等问题 [6] - 建议遵循"文化价值锚定—用户场景洞察—商业模型闭环"策略,利用知识图谱和AI捕捉需求,区块链技术保障可持续盈利 [8] - 文创产业通过"文化解构+现代表达"打破与公众的距离感,使文物符号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3]
市场火热 文化消费释放澎湃活力
经济网· 2025-07-24 17:49
电影产业 - 中国电影大盘票房突破300亿元,历时189天,较去年提前28天 [2] - 2025年上半年电影票房达292.31亿元,观影人次达6.41亿,同比分别增长22.91%和16.89% [2] - 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1.2% [2] - 《哪吒2》成为现象级爆款,总票房超150亿元,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总观影人次达3.24亿 [2] - 《哪吒2》带动影视、金融、文旅等多个产业发展,光线传媒市值和股价飙升 [2][3] 国漫IP衍生消费 - 《哪吒2》IP衍生品市场火爆,部分周边产品供不应求甚至脱销 [3] - 影片角色设定(如四川方言太乙真人)激发旅游热情,形成"跟着哪吒去旅游"打卡热潮 [3] 博物馆及文博消费 - 五一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量达6049.19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4] - 陕西、江苏、浙江博物馆接待观众分别约652万、531.7万、459万人次 [4] - 科技赋能博物馆体验,如中国园林博物馆数字填色活动、湖北60余家博物馆建成标准化数字文物库 [4] - 国家政策支持博物馆建设,包括优化预约管理、推进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共建等 [5] - 北京市计划到2030年形成"博物馆之城"总体格局 [6] 演出市场 - 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达3.35万场,票房收入21.59亿元,观众人数1031.59万人次 [7] - 南昌因张杰、潘玮柏等演唱会拉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大幅增长 [7] - 演唱会门票预售火热,孙燕姿、凤凰传奇等演出"开票即售罄" [7] - 中国居民观看演唱会预算集中在1001-3000元,主要花销为住宿、餐饮、交通 [7] - 暑期演唱会预计迎来新高峰,支撑城市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 [8]
“苏超”的独白:我的热度,从何而来|年中观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20:37
行业与公司分析 文化消费爆款现象 - 2025年上半年三大文化消费爆款包括哪吒、苏超与LABUBU,其中"散装苏超"通过"派头"(声势浩大)、"噱头"(话题性)和"苗头"(消费趋势洞察)实现破圈传播 [2] - 苏超从地方性赛事升级为全国性顶流,带动"浙超""赣超"等类似赛事涌现,形成区域性体育IP集群效应 [6] 赛事运营与商业化 - 赛事门票定价亲民(约10元),首轮比赛吸引1.8万现场观众,第六轮南京对阵苏州场次观众达60396人,创单场纪录 [19][40] - 京东与伊利于2025年6月13日同日官宣成为官方赞助商,赞助商数量从6家飙升至19家,商业化进程加速 [31][35] - 采用"足球+文旅"模式:常州主场吸引15万扬州游客(端午期间持身份证免景区门票),扬州队引入非遗变装秀,镇江队融合西津渡灯光秀 [24][26] 品牌营销与传播 - 通过冲突性话题(如"比赛第一 友谊第十四")制造传播爆点,相关微博话题48小时阅读量破亿 [22][33] - 国际球星贝克汉姆参与造势(2025年6月6日),使用苏州方言为赛事引流,提升国际曝光度 [26] - 地方政府联动营销:十三太保文旅官微集体玩梗,形成跨城市应援接龙,强化地域文化认同 [35] 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 - 江苏省政府2025年工作报告两次提及足球,明确要求加快"三大球"振兴发展,将苏超纳入区域体育振兴战略 [17] - 2024年12月启动省级城市联赛规划,2025年1月17日发布《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竞赛规程》,3月3日召开专项推进会 [16][19] 社会价值与用户洞察 - 赛事覆盖多元人群:高考生、中年群体及"云观众"通过赛事释放压力,形成情感共鸣 [9] - 保留草根赞助商(如"东哈·东北街边烧烤")广告位,强化"与民同乐"品牌形象,获央媒点赞 [42][43] - 常州队将自嘲式营销("输了比赛却赢了流量")升华为城市精神宣言,凸显地域文化自信 [33]
《哪吒2》的153天,中国动画电影的近十年|年中观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7 20:47
中国经济与文化消费市场 - 上半年消费市场热度攀升,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文化创意产业催生新消费模式和业态 [1] - 《哪吒2》以超150亿元票房成为上半年票房冠军,带动相关城市酒店预订量增长,潮玩IP LABUBU成为全球顶流 [1] - 国家统计局提及悦己消费、情绪消费成为趋势,消费者更注重发展和享受型消费 [1] 《哪吒2》票房表现 - 上映首日打破中国影史动画片单日票房纪录(4.87亿元),第五天单日票房突破8亿元 [6] - 上映第九天打破中国影史累积票房纪录,第十二天打破累积人次纪录,第十七天票房破100亿元 [7] - 最终票房定格在154.46亿元,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Top5 [12][15] 资本市场反应 - 光线传媒股价在《哪吒2》上映后8个交易日内涨幅超200%,市值一度冲破千亿元 [10] - 票房破百亿后光线传媒股价上演天地板,振幅近40%,开启震荡下行行情 [12] 国产动画电影市场格局 - 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呈"T"字型结构,少数头部影片占据绝大部分票房 [15] - 《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年以50.35亿元票房成为国产动画电影断层第一 [18] - 《熊出没》系列11部大电影累计票房突破80亿元,2024年《熊出没·逆转时空》位居国产动画电影TOP3 [19] 行业工业化与IP商业化挑战 - 《哪吒2》特效师转行事件反映基层从业者待遇问题,行业依赖"为爱发电"模式不可持续 [20] - 中国电影对票房依赖度超95%,100元票房中投资方仅分到33元,难以维持行业投入 [22] - 《哪吒2》衍生品市场潜力或超2000亿元,但盗版和产能不足制约发展 [22] - 中国神话宇宙计划涵盖50部电影,预计需20-30年构建初步框架 [23] 国际比较与行业启示 - 《哪吒2》海外票房创纪录,但相较154亿元本土票房,IP全球化能力待验证 [22] - 参考《星球大战》衍生品商业史,中国需建立高效高质的IP衍生工业体系 [23]
2025年北京文化消费狂欢攻略“出炉”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8 15:14
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 北京市商务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包含时尚场景育新、活动提升、品牌创新等5个专项行动21项举措 [1] - 方案旨在激发北京时尚消费潜力、彰显首都时尚魅力,融合历史文化、特色产业和多元资源提升文化消费品质 [1] - 北京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通过文化业态提升商业品质,展现首都时尚风采 [1] 演艺产业发展政策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包含10条重要举措 [2] - 政策发放补贴支持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演艺新空间、精品剧目、演艺企业4个方向的创新发展 [2] - 目标为深化文商旅融合联动,扩大"演艺+"消费,推动演艺市场提质增效 [2] 文化消费新场景 - 吉祥大戏院推出360度沉浸式舞剧体验,结合老字号跨界"戏曲咖啡"等创新业态 [3] - 王府井工美大厦"予寻空间"举办非遗主题大展,集结11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作品及文创产品 [3] - 百年瑞蚨祥升级350平方米沉浸式体验空间,开设高级定制区与国风文化馆,融合展陈、茶歇、摄影等多元业态 [3] 区域与群体覆盖 - 文化消费场景覆盖核心区、中心城区到生态涵养区,服务银发族至Z世代等全年龄段群体 [4] - 通过场景焕新、各区联动、跨界融合、科技创新等方式持续赋能时尚消费 [4] - 实践提升了城市时尚品位并增强消费者文化认同,为消费市场注入新生动力 [4]
演出市场异彩纷呈 谱写文化强国新篇章
搜狐财经· 2025-07-08 11:22
文化消费市场概况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达796.29亿元 同比增长7.61% [1] - 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95.10亿元 创5年新高 较2021年78亿元、2024年80.16亿元持续增长 [1] - 文化消费成为拉动内需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电影、演出、音乐节等活动呈现供需两旺态势 [1] 希肯国际文化集团业务亮点 - 新三板挂牌中外合资演出企业 运营范围覆盖话剧、舞剧、音乐会等 演出足迹遍及全国23个省级区域百余家剧场 [3][4] - 投资制作《孔雀》《德龄与慈禧》等经典剧目 其中《孔雀》《云南映象》等作品成功输出至30余国100余个剧场 [4][10] - 原创音乐品牌"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累计举办300余场演出 邀请200余组艺人 线下观众超百万人次 线上流量破两亿 [6][7] - 开发沉浸式戏剧体验中心 打造《猫神在故宫》等演艺新空间 融合科技与艺术 [7] - 红色题材作品《辅德里》创新"五星计划"开发模式 包含剧集、电影、展览等5种形式 带动红色地标流量倍增 [8] - 话剧《上甘岭》演出近百场 豆瓣评分7.7分 线上线下受众达千万人次 [9] 鼓楼西剧场运营特色 - 由老厂房改造的小剧场 2025年承办"百姓戏剧展演"15部优秀剧目中的8部 涵盖话剧、豫剧、儿童剧等多种形式 [13][14] - 原创剧目《胡同里的党校》《重返童年8090魔法星球》等融合红色题材与当代表达 [14][15] - 出品《枕头人》《边城》等30余部高口碑作品 其中《边城》2023年首演后场场爆满 累计演出超千场 [17][18] - 采用环境式舞台设计 打破传统镜框式限制 增强观众互动 设有300个席位 [17] - 打造"戏剧+"消费场景 集咖啡馆、书店、排练厅于一体 定期举办艺术讲座等活动 [18] 文旅融合项目"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 - 占地228亩 包含21场沉浸式演出 总时长超800分钟 以创新手法重构《红楼梦》IP [20] - 复刻70-80年代中学教室等场景 融合情景装置与沉浸技术 日均游客超1万人次 [21] - 2023年开园至2025年5月累计接待193万人次 演出2万场 观演达965万人次 [23] - 获"中国钢结构金奖"、艾蒂亚奖等荣誉 2024年被评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 [22] - 与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等构成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 形成文旅综合体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