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
搜索文档
大地海洋(301068.SZ):暂不涉及汽车报废和新能源动力电池处置
格隆汇· 2025-09-04 16:53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暂不涉及汽车报废和新能源动力电池处置业务 [1] - 主营业务包括危险废弃物的收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1] - 业务涵盖电子废弃物的拆解处理及家庭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1] 战略定位 - 公司专注于回收端体系建设 [1] - 致力于成为极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无废城市"建设服务运营商 [1]
浙富控股:营收利润稳步增长 技术创新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09:5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6.42亿元,同比增长3.2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6亿元,同比增长16.80% [1] - 清洁能源装备业务营业收入6.15亿元,同比增长37.11% [2] - 研发投入4.50亿元 [5] - 2024年度现金分红2.58亿元,占净利润比例26.58% [5] 清洁能源装备业务 - 毛利率达44.67%,同比提升7.31个百分点 [2] - 抽水蓄能机组形成年产20台套研发制造体系 [2] - 控股子公司四川华都实现净利润1.20亿元 [3] - 控制棒驱动机构创造1512万步世界运行纪录 [3] - 第四代快堆液态金属核主泵工程样机测试指标符合预期 [3] 危废资源化业务 - 具备年处理4万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能力 [4] - 再生金属产品涵盖铜、金、银、钯、锡、镍等十余种金属 [4] - 每生产1吨再生铜可减少3.5吨二氧化碳排放 [4] - 通过申联环保集团构建全产业链业务模式 [4] 技术创新与研发 - 累计拥有有效授权专利378项,其中发明专利83项、实用新型专利295项 [5] - 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5] - 具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5] 股东回报与资本管理 - 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含回购)达4.13亿元 [5] -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约20亿元 [5] - 累计回购股份5475.63万股,金额1.73亿元 [6] 战略规划 - 坚持"清洁能源装备+危废资源化"双主业发展战略 [1] - 深化抽水蓄能及核电装备市场渗透率 [6] - 加快危废资源化业务产能优化与区域拓展 [6] - 探索核聚变装备等新兴领域 [6]
河南许昌:吃干榨尽点废成金
经济日报· 2025-08-30 14:11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 - 许昌欧绿保环保科技公司年处理餐厨垃圾3.65万吨 产生沼气365万立方米 年发电量803万千瓦时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00吨[1] - 长葛市大周循环经济产业园形成千亿元级再生金属产业集群 年节约标煤700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1800万吨[1] - 许昌市打造六大绿色产业链条 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跻身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 城市固废处理体系 - 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 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无害化处理率100% 资源化利用率85%[2] - 采用前端分类投放 中端分类收运 末端分类处理全链条体系 智能垃圾箱积分兑换制度提升居民参与度[2] - 餐厨垃圾通过厌氧发酵工艺实现资源化利用 泔水油制成生物柴油或化学拆分剂[1]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77% 人均公园绿地18.01平方米 拥有238个公园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格局[3] - 城市中央公园面积3300亩 栽植树木10万余株 水系景观绿化面积达6500亩[3] - 实现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全覆盖 配备7800辆公共自行车 打造15分钟休闲健身圈[2]
塞力医疗: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0:52
好的,我将为您总结这篇塞力斯医疗2025年半年度报告的核心内容。</think>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84亿元,较上年同期9.76亿元下降40.20%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11.92万元,较上年同期-477.25万元亏损扩大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916.90万元,较上年同期-4887.79万元进一步恶化 [3] - 总资产22.00亿元,较上年度末28.30亿元减少22.30% [3] 业绩变动原因 - 转让武汉汇信、阿克苏咏林、内蒙古塞力斯等子公司股权后不再纳入合并范围,导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48亿元、毛利下降约0.3亿元 [3] - 战略转型期间部分客户应收账款回款时间过长,部分业务到期后未续约,致使收入及毛利下降 [3] - 持续加大智慧医院建设、医疗物联网应用、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等研发投入 [3] - 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400.29万元,上年同期冲回1959.47万元,导致营业利润同期对比下降3359.76万元 [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估测2029年将接近2.4万亿元,年复合增速16% [7] - 全国开展SPD项目的医疗机构已超2500家,公立医院渗透率升至约21.5% [8] - 2025年第一季度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1163亿元,同比增长1.9%,预计全年增长2% [8] - 高值耗材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0.7%,低值耗材同比增长1.7% [8] 政策环境 - 国家药监局将AI影像诊断、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等纳入创新器械特别审查"绿色通道" [6] - 国家卫健委启动"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AI辅助诊断对资源薄弱县全覆盖 [6] -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已在391个地区全部实施,实现"四个全覆盖" [17] - 2025年5月海南省率先将数字疗法纳入医保支付体系 [14] 公司战略布局 - 坚定落实"广阔市场+区域医疗"战略,SPD精益管理、IVD集约化、区检合作共建等多种业务集群协同发力 [10] - 构建三级联动战略矩阵:武汉总部深耕SPD/IVD服务、上海总部推进AI诊断产品研发、成都中心开拓西南市场 [36] - 以"AI+医疗大数据"为核心,全方位深耕智慧医院创新应用场景 [11] - 携手达梦数据、华为技术、麒麟软件、海康威视等行业龙头构建全栈国产替代方案 [12][41] 核心技术产品 - 自研SPD业务运营软件系统通过ISO20000、ISO27001、CMMI三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等认证 [12] - 布局智能机器人系统、RFID智能耗材柜系统、医护人员行为管理系统、高精度室内定位系统等智慧应用场景 [13] - 与浙大一院合作部署"精神疾病全病程数智系统---海思灵曦",并开展全国14家医疗机构多中心数据收集 [15] - 参股公司武汉金豆医疗合作共建"医疗大数据–专病大模型-临床决策辅助产品"价值解决方案 [18] 创新技术引进 - 引进TriVerity急性感染与脓毒症检测系统,可在30分钟内通过检测29个mRNA转录组表达水平评估患者风险 [22][23] - 引入GA-map肠道微生态基因检测产品,是经欧盟IVD认证的肠道微生物组基因检测产品 [25] - 通过合资公司力微拓推动LeviCell无标记磁悬浮细胞分离技术国产化,国产芯片成本降低近90% [27] - 与意大利COPAN合作共建临床微生物检验自动化数字化标杆,WASPLab全国展示中心落户塞力医检 [31] 重点项目进展 - 中标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项目,宜兴市多家医院完成建设并上线 [11] - 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四大院区展开全面合作 [10] - 治疗性高血压疫苗ATRQβ-001于2025年6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临床试验受理,预计下半年启动I期临床试验 [35] - 在深圳龙华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开展基于FHT技术应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驱动下的RDF无废城市"专项课题研究 [29] 研发成果 - 塞力斯生物完成自主技术创新200余项,获得诊断试剂类上市许可批准211项 [21] - ParthenON LAS全能集成式凝血流水线以4㎡超紧凑设计实现检测流程全面自动化 [21] - 抗凝血酶(AT)质控品于2025年2月获批,提升检测标准化和准确性 [22] - 微生物样本前处理系统WASP-XPS推进国产注册,加速产业布局多元化战略落地 [32]
上海环境: 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8 00:3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64亿元,同比增长4.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6亿元,同比增长8.02%,经营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10][13] - 公司聚焦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污水处理等核心主业,同时拓展危废医废、土壤修复等新兴领域,通过轻重资产结合模式推动业务增长 [3][9] -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在研项目143项,新增授权专利10项(含5项发明专利),飞灰资源化处理技术实现从科研向示范应用推进 [5][15] - 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荣获上海碳普惠优秀合作伙伴奖、碳中和生态建设奖等行业认可,ESG实践成效突出 [5][14]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9.64亿元,同比增长4.68%,主要因PPP项目建造收入及承包设计规划业务收入增加 [10][11] - 营业成本21.39亿元,同比增长6.84%,与收入增长匹配 [10][11] - 财务费用1.27亿元,同比下降20.52%,主要通过与金融机构协商下调贷款利率所致 [10][1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4亿元,同比下降17.11%,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 [10][11] - 货币资金7.8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2.69%,主要因收购两家子公司 [11] 运营数据 - 生活垃圾焚烧项目29个,入厂垃圾685.72万吨,上网电量22.63亿度 [5] - 污水处理项目6个(处理厂8座),处理污水1.62亿吨 [5] - 危废医废焚烧项目5个,医废处置量3.44万吨,危废处置量3.10万吨 [5] - 垃圾中转站7个,中转垃圾75.25万吨 [5] 业务进展 - 主要在建项目包括福建邵武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甘肃陇南垃圾焚烧项目等,均按计划推进建设 [5] - 新拓展项目涵盖海南儋州垃圾焚烧发电、上海临港危废资源化等区域市场 [5] - 收购上海电气集团(肃宁)环保科技公司等子公司,增强区域布局 [12] 技术创新 - 在研项目143项,完成上海市科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 [5] - "焚烧飞灰炉内低碳协同减量和无害化处理技术"从中试向示范应用推进 [5] - 新增授权专利10项(发明专利5项),累计拥有专利398项(发明专利90项) [8][15] - 竹园污水公司入选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名录 [5] 行业地位 - 运营多座国家住建部AAA级生活垃圾焚烧项目 [6] - 国内首个采用湿法烟气处理工艺的企业,掌握多种烟气净化组合技术 [7] - 担任全国城镇环境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单位等权威职务 [8] - 控股股东上海城投集团为AAA信用等级国有特大型企业,提供强大支持 [9] 股东结构 - 普通股股东总数63,460户,前三大股东为上海城投集团(46.52%)、长江生态环保集团(5.21%)、三峡资本(4.80%) [21] - 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股1.13%,较上期减少80.41万股 [21] - 中证上海国企ETF等指数基金增持,反映机构认可度提升 [21]
山西安装(02520) - 建议变更所得款项的用途
2025-08-27 20:37
资金情况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73850万港元,已动用约26240万港元,未动用约47610万港元[3] - 各项目拟分配、已使用、未使用及拟定用途款项情况[5] 未来展望 - 预计2027年底前动用全部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6] - 拟将更多未动用款项分配至风电等项目[7] 其他新策略 - 建议变更所得款项用途须经股东大会普通决议案批准[9]
军信股份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 国际化布局加速推进
证券日报网· 2025-08-27 19:19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78亿元,同比增长33.0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49.23% [1] - 研发投入3399.15万元,同比增长6.79% [1] 运营数据 - 生活垃圾处理量186.1万吨,同比增长10.7% [1] - 上网电量8.86亿度,同比增长26.21% [1] - 吨垃圾平均上网电量476.27度,同比增长9.7% [1] - 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53项,其中发明专利86项 [1] 并购整合 - 2024年11月收购仁和环境63%股权 [2] - 仁和环境2023年净利润4.96亿元,2024年净利润5.40亿元,均超额完成业绩承诺 [2] - 新增垃圾中转和餐厨垃圾业务板块,协同效应显著 [2] 国际化拓展 - 吉尔吉斯比什凯克垃圾发电项目(一期)计划2025年底投产 [2] - 与奥什市、伊塞克湖州签订垃圾处置项目框架协议 [2] - 与哈萨克斯坦生态部、阿拉木图市政府签订固体废物处置初步协议 [2] - 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2] 政策与战略合作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绿电直连政策支持文件 [3] - 与长沙数字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涵盖无废城市建设、环保数字化升级等领域 [3] - 拟打造"垃圾焚烧发电+绿色算力中心"示范项目 [3] - 计划切入绿色智算产业,拓展固废处理和绿色能源市场 [3]
大地海洋:公司始终秉持“绿色、循环、低碳、环保”理念
证券日报· 2025-08-27 17:37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专注于回收端体系建设 致力于成为极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无废城市"建设服务运营商 [2] - 公司始终秉持"绿色 循环 低碳 环保"理念开展经营活动 [2] 信息披露情况 - 公司碳减排具体情况需参照披露的ESG报告 [2] 发展战略 - 公司会持续关注政策动向 结合自身业务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 [2]
钱江生化: 钱江生化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00:13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7.80亿元,同比下降9.64% [2] - 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30.24% [2] -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9.39%,主要因光耀热电不再并表影响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98.31% [2][26] - 基本每股收益0.12元/股,同比增长33.33% [2] 业务板块分析 - 水务环保业务收入6.32亿元,占比81.03%,同比下降11.85% [17] - 生物制造业务收入1.41亿元,占比18.08%,同比增长6.82% [17] - 污水处理能力89.1万吨/日,供水能力56万吨/日(含参股公司) [13] - 生物农药板块拥有51个产品登记证和8个肥料登记证 [10] 行业发展趋势 - 全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208.5万吨,同比增长9.7% [6] - 生物农药市场规模达200亿元,同比增长18% [8] - 微生物农药市场规模80亿元,预计五年复合增长率超25% [8] - "无废城市"建设比例目标2027年达60%,2035年实现全覆盖 [4] - 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要求达25%以上 [3] 重大资本运作 - 转让光耀热电股权导致持股比例由55%降至39.2857% [29] - 该交易产生投资收益5,613万元,显著提升净利润 [2][29] - 对启潮生物科技等子公司增资5,350万元 [28] 研发与创新进展 - 赤霉酸发酵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处于国内前列 [22] - 完成5个省级新产品项目验收 [19] - 开发无人机施药专用制剂及多成分复配制剂 [24] - 建成嘉兴首个水厂光伏项目,投运后四个月节约电费28万元 [19] 重大项目建设 - 生物农药原药及制剂退区入园搬迁项目设备安装完成80% [18][28] - 杭海新区污水处理厂易地新建项目土建完成95% [18] - 尖山化工园区污水分质提升改造项目完成竣工验收 [18] - 海宁尖山新区工业水厂项目完成单机调试 [18] 资产与负债结构 - 总资产70.1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7.08% [2] - 固定资产减少30.91%,主要因光耀热电出表 [27] - 应收账款账龄结构改善,催收工作取得成效 [20] - 受限资产总额20.66亿元,主要为特许经营权质押 [28] 区域市场布局 - 华东地区占植物生长调节剂市场份额40% [9] - 外贸销售强化自主品牌建设,推进重点地区自主登记 [17] - 拥有海宁市域外污水处理厂20余座,覆盖内蒙古、黑龙江等地 [5] - 果树类作物应用占比35%,蔬菜类作物占比30% [9]
大件垃圾免费回收,深圳把民生痛点变为治理亮点
南方都市报· 2025-08-23 12:10
大件垃圾处理行业现状 - 大件垃圾如床垫 沙发 家电处理难题日益凸显 居民常需付费请人上门处理 费用达数百元[1] - 质量尚可或较新家具常面临白送无人要困境 仅全实木等材质可能被付费回收[1] - 低值回收物缺乏市场吸引力 迫使居民承担高额清运费[3] 深圳模式创新 - 深圳将大件垃圾处理纳入各区财政预算 通过政府采购第三方服务实现免费收运 例如坪山区2025年投入51.36万元专项经费[1][2] - 全市设立4500个专项垃圾暂存点 覆盖住宅区 城中村及学校 居民仅需搬至暂存点或联系物管即可免费清运[1] - 采用"深分类"微信预约平台 物管可通过系统一键预约免费上门回收 清运企业通过GPS优化路线避免空载浪费[1] 资源化处理技术 - 大件垃圾通过专业拆解实现95%以上回收率 处理中心使用破碎机 除铁器等设备分拣木材和金属用于再生材料生产 剩余部分焚烧发电[2] - 2024年深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8.5% 日均回收量超1.1万吨 大件垃圾资源化显著降低填埋场负荷[2] - 形成"变废为宝"闭环处理 契合"无废城市"低碳目标并减轻末端处理压力[2] 模式比较与优势 - 深圳采用"政府买单 全民共享"模式 相比德国 日本等付费预约 购买"垃圾票"流程更高效[2] - 通过财政托底与全域覆盖公共服务 智慧化预约与集约化收运实现资源化利用与低碳处置[2] - 从根本上消除"代扔费"乱象 体现公共服务普惠性[2] 行业治理方向 - 大件垃圾治理需转向"政府主导+技术赋能+全民参与"综合治理模式[3] - 管理需注重可行性和居民参与性 避免要求居民自行运送至指定处理点的不合理方案[3] - 城市公共服务兜底是解决低值垃圾问题的核心 能提升市民获得感并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与碳中和目标实现[3] 未来发展空间 - 当前"深分类"平台仅限物管预约 个人用户需依赖物管中转 未来需开放个人服务渠道[3] - 针对流动人口如搬家频繁租户群体 临时投放点或应急热线服务需加强[3] - 强化数据驱动可进一步提升市民体验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