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税
icon
搜索文档
白酒行业的库存周期
雪球· 2025-04-23 14:14
白酒行业库存周期分析 核心观点 - 白酒行业库存周期由生产刚性、需求弹性、渠道博弈、政策调控等多因素驱动,当前处于主动去库后期,预计2025年末进入补库阶段 [2] - 行业从"总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价格带分化、集中度提升、消费分层等结构性变革重塑竞争格局 [2] - 高端龙头和区域强势品牌更具投资价值,中小酒企面临流动性风险 [2] 库存周期的本质 - **供给端**:高端白酒生产周期长(3-5年陈酿),产能释放滞后,中低端生产周期短(如五粮液系列酒基酒81天)但需求波动大 [3] - **需求端**:节日消费占全年销量30%-40%,高端酒具投资属性(如飞天茅台批价2900元),次高端价格倒挂现象突出(如酒鬼酒内参出厂价1050元 vs 市场价680元) [4] - **渠道传导**:三级链条(酒厂-经销商-终端)导致库存积压,2024年Q3白酒上市公司存货总额1536亿元(同比+12.41%) [6] 库存周期阶段与历史规律 - 2010年以来经历六轮周期,补库阶段(2009-2012、2016-2019、2021-2023)与去库阶段(2013-2015、2019-2021、2023末至今)交替 [8] - 当前处于主动去库阶段,预计2025年末结束,呈现"时间长、振幅小"特征 [8] 价格带分化 - **高端酒(800元以上)**:库存周转<6个月,价格倒挂少(茅台市场价2230元 vs 出厂价1169元),控量保价策略有效 [10] - **次高端(300-800元)**:2024年积压率25%,库存周转天数增超400天(如舍得),价格倒挂普遍 [11] - **地产酒(300元以下)**:依赖区域经济,今世缘通过宴席市场增长,洋河因省内市场被蚕食库存压力大 [12] 政策与宏观经济影响 - 消费税改革或增税负10%-20%,中小酒企面临成本上升与价格倒挂双重压力 [14] - 2025年经济增速预计5%,消费分层加剧:高端酒受益财富效应,大众酒增速10%(如迎驾贡酒洞藏系列) [16] - Z世代白酒消费占比仅12%,偏好低度酒、健康化产品,倒逼企业创新 [17] 行业集中度提升 - 2024年CR6达86.24%,头部企业通过数字化(五粮液库存周转压缩至15天)和供应链优化巩固优势 [19] - 区域酒企差异化突围(如今世缘宴席渠道、迎驾贡酒洞6),但300元以上产品竞争力不足 [20] 未来趋势与企业策略 - 2025年下半年库存见底,高端酒率先补库,次高端滞后1-2季度 [22] - 头部企业策略:控量保价(五粮液普五)、渠道创新(茅台i茅台、直播带货占比38%)、产品升级(茅台二十四节气酒) [23][24]
2025年1~2月财政数据点评:如何理解开年财政个税高增长?
民生证券· 2025-03-25 15:57
财政收入情况 - 1 - 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税收收入36349亿元,同比下降3.9%,非税收入7507亿元,同比增长11%[1] - 1 - 2月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速26.7%,为近10个月以来最大值,高增速受春节错位扰动[1] 税种影响分析 - 拉动财政收入的税种有证券交易印花税和增值税,证券交易印花税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正增长[2] - 拖累财政收入的税种包括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速 - 10.4%)、与大宗消费相关的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与进口相关的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地产相关税(同比增速 - 11.4%),地方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速为 - 15.7%[2] 财政支出方向 - 2025年1 - 2月与基建相关的财政支出力度明显减弱,2024年1 - 2月基建类支出同比增速为17.9%,2025年为 - 6.2%[3] - 1 - 2月科技、教育、社保和就业支出依旧录得高增速,依次为10.5%、7.7%、5.5%,2024年1 - 2月依次为10.0%、7.6%、3.7%[3] 风险提示 - 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3]
如何理解开年财政个税高增长?(民生宏观陶川团队)
川阅全球宏观· 2025-03-25 14:54
财政数据核心观点 - 1-2月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速由正转负至-1.6%,但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速大幅提升至26.7%,创近10个月新高 [1] - 财政支出结构明显变化:基建类支出同比增速从2024年1-2月的17.9%转为2025年同期的-6.2%,科技、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支出保持高增长 [10][13] - 税收收入呈现明显分化:证券交易印花税(+58.7%)和增值税(+1.1%)成为拉动项,而企业所得税(-10.4%)、地产相关税(-11.4%)和车辆购置税(-32.6%)构成主要拖累 [3][7] 税收收入分析 拉动因素 - 个人所得税26.7%的高增速主要受春节错位影响(2025年春节较2024年提前),年终奖个税入库时间前移 [1] - 证券交易印花税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1-2月+58.7%),反映"924"政策后股市交易活跃度提升 [3] -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同比大增16.9%,显示出口支持政策持续发力 [14] 拖累因素 - 企业所得税同比下滑10.4%,反映企业盈利仍承压 [7] - 地产相关税整体下降11.4%,其中土地增值税(-22%)、契税(-21.7%)跌幅显著,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同步下滑15.7% [7][14] - 内需不足导致消费税(+0.3%)、车辆购置税(-32.6%)等大宗消费相关税种疲弱 [7] 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支出削减领域 - 基建类支出同比增速从2024年1-2月的17.9%转为2025年同期的-6.2%,其中城乡社区事务(-6.6%)、农林水事务(-10.5%)降幅明显 [10][14] - 交通运输支出增速从2024年1-2月的4.1%放缓至2025年同期的2.4% [14] 支出增长领域 - 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10.5%(2024年同期为10%),保持双位数增速 [13][14] - 教育(+7.7%)、社会保障和就业(+5.5%)等民生支出增速较2024年同期(7.6%、3.7%)进一步提升 [13][14] - 债务付息支出同比增加19.7%,反映政府债务压力持续 [14]
宏观|国民经济和财政预算报告亮点聚焦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0 08:23
今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重视兼顾新兴产业培育和供求关系调节,在化解产业结构性矛盾方面做出更 多部署,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心也有进有退。扩内需政策重心仍聚焦基建、制造业投资、消费,促 消费不仅加大以旧换新实施力度,还在收入端推出更多措施,扩投资更强调提高效益,边际上增加 对土地和地产收储的支持,并给地方更多自主权。财政预算报告方面,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较前 几年明显提升,主要受益于第二本账发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新业态税收制度改革 有望在今年逐渐落地,前者有助于缓解地方收支占比不平衡的矛盾,减轻生产企业资金压力,并引 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后者的目的一方面可能是平衡新业态和传统业态的税负,另一方面也可能意 在减轻新业态相关税收向大城市过度集中,以及税收征管困难等问题。 ▍ 今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重视兼顾新兴产业培育和供求关系调节,在化解产业结构性矛盾方面做 出更多部署,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心也有进有退。 近年来偏低的物价环境在一定程度是由于产业结构性矛盾引起,国民经济报告在制定物价目标时 提出"改善供求关系,使价格总水平处在合理区间"。相应的,国民经济报告对化解产业结构性矛 盾做出更多部署,重点提及石油化工(减 ...
张瑜:久战不输就是赢——十句话极简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一瑜中的· 2025-03-06 00:08
文 :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瑜(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 陆银波(15210860866)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基调:强调"动态调整" 我们对比 2024 年和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两个地方的表述。一是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二是政策取向。今年的困难和 挑战部分对外部环境的描述篇幅大幅增加,字数上去年为 40 个字,今年为 149 个字。较为关注外部环境对我国贸 易、科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市场预期的冲击。这样的环境之外,相应的政策取向部分更加强调相机抉 择。"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把握政策取向,讲求时机力度。" 动态调整包括哪些? 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至少包括货币政策的"适时降准降息"、资本市场领域的"加强战略性 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投资领域的"强化项目储备和要素保障"。房地产领域的"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等。 从往年经验来看,或同样可能包括财政政策的加码 。例如 2023 年的增发国债, 2024 年的"增加 6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 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2024 年的"一次性安排中央单位上缴专项收益"等。 | | 2024 年 ...
为什么是这些目标?为什么是这些改革?|两会时间
和讯· 2025-03-05 14:29
宏观经济目标与政策 - 2025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2035年人均GDP翻番目标衔接,需2024-2035年年均增速达4.7% [3][4] - CPI目标从3%下调至2%,反映对价格问题的关注,1月CPI已连续24个月低于1% [4][5] - 赤字率拟按4%安排,首次突破疫情水平(2020年3.6%),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同比增1.6万亿元 [6][7] - 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同比增2.9万亿元,含专项债4.4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 [6][7][8] 财政与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力度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特别国债合计拉动赤字率至8.4%(2024年为6.6%) [8] - 货币政策表述调整为"适度宽松",为2011年以来首次,强调降准降息及流动性充裕 [7] - 零基预算改革深化,省级政府广泛推进,配套项目库和绩效评价机制建设中 [16][17] - 消费税改革推进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16] 消费与内需提振 - 消费被列为重点工作首位,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9]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万亿元、同比增3.5%,服务零售额增6.2% [11] - 供给侧聚焦"银发经济",扩大健康、养老、托幼等服务供给,优化消费环境 [11][13] - 消费结构升级路径明确:非耐用品→耐用品→服务消费,带动产业升级 [12] 产业与科技发展 - "人工智能+"行动持续推进,覆盖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终端及算力基础设施 [20] - 多地加速布局AI应用,如深圳竞逐低空与空天产业,北京培育人形机器人等20个未来产业 [21] - 平台经济规范发展,发挥促创新、扩消费作用,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完善中 [20] 民营经济与改革 - 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92%,高新技术企业中民企占比达92% [16] -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推进,禁止违规收费罚款,保障公平竞争 [15][17] - 财税体制改革强调事权上移,如养老保险等支出责任或转至中央 [17] - "内卷式"竞争整治升级,从"防止"转为"综合整治",化解行业供过于求矛盾 [18][19]
黎明来了
猫笔刀· 2024-07-31 22:15
罕见大阳线,今天回大血了。 两市成交9000亿,市场中位数上涨3.18%,最离谱的是北上通道今天净买入195亿,这个数据在单日净入额的历史里可以排进前十,昨天刚说年度累计即 将跌成负数,结果今天就充了一笔大的,就是这195亿不知道是真外资,还是回援的境外官兵。 从可靠的信息源找不到今天有什么特别的重大利好,资本市场有时候就是这么诡异,没来由的突然崩你一脸,也可能突然就拉一波大的。但要说很乐观的 话也没有,因为即便今天涨完,大盘整体也就恢复到上周一的水平。 等于是今天一天,把过去1个半星期挖的坑填回去了。 当然了,还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市场的心态不一样了。这一轮从5月中旬反弹见顶后开始下跌,持续阴跌了将近3个月,期间退2进1,最多只有小幅度的 反弹。这让空头持续的获得正反馈,砸的肆无忌惮,今天是三个月来它们第一次受到有足够痛感的惩罚。 让我有些意外的是,今天消息出来后,航运价格倒是没咋反应,并没有出现反弹。 4 、日本央行意外加息15个基点,利率升至0.15-0.25%区间。目的应该是维护一下汇率,受此消息刺激日元跳涨1.7%,整个7月份,日元是全球 表现最好的货币。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复苏,会让日本政府下决心推进 ...
中年炮灰
猫笔刀· 2024-07-03 21:59
今天从太原出发,坐40分钟高铁到平遥古城。 我很早就听说过它,一座穷到没钱改建的城市,却因此幸运的保留下了原汁原味的古城。九十年代的时候抓住时代的机遇,历时五年冲刺,最后成功的申 请了世界文化遗产,一举逆天改命。 据说那一年专家团都更看好丽江古城,认为平遥陪跑的概率更大,但最后两家都成功获选,平遥的排名还要靠前一些,中国第14个世遗。 我订了下午2点的《又见平遥》的演出门票,现场入口人头涌动,我妈小声和我说,尽量往前挤挤,等下可以抢个好位置。就在她努力往前蛄蛹的时 候,边上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来了一句,不要挤!演出没有座位!全是站着看! 哈哈,当时我直接笑出了声。 我尝试着离开舞台中央,去边边角角探索,结果在僻静的角落里看到个女演员在缝鞋底。她看到我用手机拍照,就抬头问我公子买鞋底吗? 我愣了一下,笑了,说公子穿凉鞋,不用鞋底。家人们,这种沉浸式互动的感觉很特别,能get到嘛? 看完演出时间还早,就约了个导游逛古城。平遥景区里目前依然住了3万左右当地居民,大都是老人,年轻人都跑出去了。景区长和宽都是1.5公里左右, 外面包着十几米高的城墙。我暗暗把老家临海古城墙和这里比了一下,觉得还是有差距的。我们那是一段,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