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协同

搜索文档
车路云专题解读
2025-04-28 23:33
纪要涉及的行业 车路云一体化行业、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汽车芯片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现状与发展 - **政策驱动建设加速**:2024 年 1 月工信部联合五部门发布通知,明确政策导向,各地和车企积极推动建设;2025 年 4 月发布支持政策,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加速推进[2][3] - **财政投入情况**:2025 年预计约 1000 亿元预算内投资用于地方先行先试及开工建设项目,专项债规模约 3000 多亿元用于车路云及相关基建和数字化转型;以北京为例,2024 年投资规模约 99.7 - 100 亿,全国投入大,需社会自筹与市场参与[2][4] - **建设重点与创新场景**:各地积极推进智能驾驶与 V2X 通信相关项目,重点关注智能驾驶技术发展、V2X 通信技术应用,创新场景包括智慧停车、公交、物流等系统,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居民出行体验[2][4][5] - **建设节奏与重点项目**:2025 年 4 月起项目密集落地,进入加速建设阶段,政府对速度和质量要求高;各地有多个重点项目,如无锡 3.59 亿元项目、北京近 1000 万元勘察项目、杭州约 4000 万元建设项目等[6][7][8] 自动驾驶发展模式 - **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关系**:两者是互补关系,单车智能强调车辆自身硬件配置及算法能力,车路协同将部分主动权交给公共管理系统,通过云端算力实现更高效的资源优化[15][16] - **应以车路协同为主发展**:从行业和市场资源最优化应用角度,车路协同涉及公共交通大规模活动,需政府或授权组织管理,将部分计算任务交给云端可提高整体效率,实现最优资源配置[18] 技术融合与协同 - **软硬件协同**:车辆测试中,高阶自动驾驶发展中车辆芯片算力最大化、传感器配置优化等技术能与道路测试良好协同,边缘算力和云端算力结合可实现超视距功能[17] - **数据融合与信息补充**:车辆硬件可通过云端传输数据给人工智能系统,构建道路协同场景,单车采集可补充未被路端传感器覆盖的交通参与者信息[21] - **硬件互动联系**:计算单元、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硬件通过融合算法生成数据与路端联系[23] - **软件互动联系**:软件层面中间件提供通讯和数据传输及调度功能,应用软件在车载屏幕显示数据及警告信息,OBU 具备 BTRX 通讯技术实现数据通信[24] 车企动力与云端应用 - **车企动力**:当前车企在 V2X 技术设备及更高阶自动驾驶通信方面动力依然较高,主要试点企业积极参与相关建设,配合车路云一体化,但多数车企选择部分车型配置硬件和软件[24][25] - **云端解决方案进展**:云端解决方案发展有先后顺序,20 多个主要试点区域取得较好进展,如快速救援、智慧路口等解决方案落地实施[26] - **云端技术应用案例**:导航系统超视距信号灯读秒功能、绿色通道技术在一线城市全面覆盖或推广,上海落地高速公路和快速路 V2X 预警服务[27][28] 汽车产业政策与市场 - **eCall 系统发展**:海外 eCall 系统推进迅速,国内 eCall 及 ACS 建设逐步推进,相关部门正研究制定标准[29] - **新政策预期**:预计 2026 年正式批准新政策并实施,不追溯既往,仅适用于新出车辆[30] - **对乘用车市场影响**:中国乘用车市场平均销量约 3000 万辆,TBOX 渗透率 70% - 80%,新能源车改造成本约两三百元,燃油车低配车型改造成本约七八百元[32] - **欧洲市场启示**:欧洲市场救援后市场健全,中国若推行全民性强制性政策,需加强救援体系建设,高端品牌可接入第三方服务提升竞争力[33] - **后市场情况**:后市场需求存在但难度较大,欧洲无追溯既往安装 EQRx 先例,国内不强制安装,第三方企业可能推动但对低价车型消费者吸引力有限[34] 汽车芯片国产化 - **国产化水平**:2025 年国产座舱芯片国产化水平约 15% - 20%,自动驾驶域控芯片国产化水平约 40 - 45%[34] - **市场份额**:地平线产品不会全面替代其他品牌,在中档芯片领域市场份额预计最多占 80%,剩余 20%留给其他玩家[3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无锡财政结构为中央财政占比 30%,省级财政占比 20%,地方财政占比 20%,地方企业自筹资金占比 30%[14] - 2024 年 6 月国家多部委联合披露 9 个联合试点主体,上汽使用主体为赛可出行,后续政策更新涉及具体试点城市及领域[24] - 有公司推出接送小朋友车辆停靠收费服务引发居民困扰[26]
让智慧交通“更聪明”
经济日报· 2025-04-24 06:18
完善创新指标体系,加大交通科研经费投入。交通科技创新指标体系主要反映创新要素投入水平、新技 术应用、创新产出成效、创新环境等情况。要坚持重点突破,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 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研发应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坚持各部门协同融 合,推动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融合,优化财政科技经费支出结构,加强资金和项目统 筹。设立专项基金,强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的经费支持,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 创新体系,为相关技术研发应用提供资金保障。 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广泛应用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和新工艺,研制先进的轨道交通车辆和控制 系统、智能汽车和节能减排技术、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智能船舶等载运装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 争力和安全性。增强人、车、路耦合机理和车路协同控制等基础理论研究,通过集成应用先进的信息、 通信、传感、控制等技术,使人车路间相互作用关系以新方式呈现。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打通人、车、路、云、网,构建数据驱动的车路协同运营体系;探索交通大模型算法,通过分析环境和 交通流数据预判、推演,提升效率和安全性……当前,科学技术在交通领域 ...
亮相2025上海车展,均胜电子发布沉浸式智能座舱和机器人零部件解决方案
证券之星· 2025-04-23 14:34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以"聚力全球智赢未来"为主题展示近百个前沿技术与产品 覆盖智能座舱 组合辅助驾驶 智能网联 新能源管理 智能内/外饰 汽车安全及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领域 [1] - 2024年公司营收突破558亿元 海外业务占比超过60% 新获超过800亿元订单 [1] - 产品服务全球100多个汽车品牌 以"全球整合力 本土生命力"支撑全球化布局 [1] - 在机器人领域定位为"汽车+机器人Tier1"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重点突破机器人"大脑"(智能交互决策系统)和"小脑"(智能运动控制系统)等软硬件核心技术 [4][8]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 推出全新沉浸式智能座舱解决方案JoySpace+ 融合视觉 声觉 触觉 语音等全场景多模态交互 [1][2] - 应用全球首创多功能飞控旋钮 自定义按键技术 配备可折叠方向盘 电动预警安全带 光场屏技术 智能氛围灯 智能出风口及UWB数字钥匙 [2] - "水晶自定义按键"将功能定义权交给用户 减少按钮数量并支持行车"盲操"提升驾驶安全性 [3] - 推出基于高通座舱平台的nGene系列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融合端侧AI大模型实现舱行泊一体化解决方案 [10] 机器人关键零部件 - 推出机器人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具备过充 过放 过热 防水多重保护 适配-20℃至60℃宽温环境并支持快充 [7] - 发布机器人传感器套件 包括六维力传感器 电子皮肤 双目深度相机 全固态激光雷达 嗅觉传感器 惯性测量单元 [7] - 开发轻量化机甲采用多层复合喷涂工艺 特殊设计减少机器人运动能量消耗 [7] - 新一代无线充电系统可同时应用于汽车和机器人 充电效率超90% 与电缆充电效率相当 [7] 汽车电子与安全技术 - 推出汽车"超级大脑"nCCU-中央计算单元和"超级小脑"nZone-区域控制器 满足跨域计算需求并优化电子电气架构复杂性 [9] - 全球首批实现5G+V2X技术量产 nVision3Lite–V2X车路协同感知方案2025年搭载于国产BMW 5系车型 [10] - 展出全电压平台电池管理系统(BMS)和基于800V电压平台的功率电子产品 [10] - 发布新一代自适应电动安全带 零重力座椅集成安全方案 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与集成离手检测功能的智能方向盘 [11] 技术整合与创新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整合智能内饰 智驾系统 汽车安全技术 实现智能化个性化驾乘体验 [2] - 机器人业务延展汽车领域技术经验 从事关键零部件创新开发 具身智能数据训练及生态构建 [4] - 无线充电技术 传感器套件等核心零部件实现汽车与机器人领域协同应用 [7] - 通过物理 数据和生态三重防线构筑未来出行安全保障体系 [10]
与百度自动驾驶并肩的日子
雷峰网· 2025-04-08 18:07
百度自动驾驶发展历程 余凯时代(2011-2015) - 2011年底百度招揽国际AI专家余凯,其于2012年正式加入并组建多媒体部,后主导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4][7] - IDL成立后快速吸引顶尖人才,包括张潼、徐伟等科学家,并启动异构计算、无人机、无人车等前沿项目[7][8] - 无人车项目2013年底启动,核心团队包括倪凯、杨文利等,初期条件简陋,办公环境恶劣[10][11] - 2015年完成首次全自动驾驶路测,G7高速-五环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路线实现100公里/小时时速[17] - 2015年底乌镇互联网大会展示无人车,获国家层面认可[18] 王劲时代(2015-2017) - 2015年底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ADU),团队扩至300人,提出3年商用、5年量产目标[24][25] - 中美团队分裂:美国团队侧重代码规范,中国团队强调场景落地,代码库最终分裂[31][33] - 与宝马合作破裂后转向奇瑞,但奇瑞EQ1车型适配困难,稳定性差[39][41] - 2016年乌镇项目成功运营18辆无人车接待300+嘉宾,奠定行业影响力[44][45] - 2016年底爆发离职潮,多位核心成员创业成立Momenta、小马智行等公司[46] 陆奇时代(2017-2019) - 2017年整合L3/L4/车联网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IDG),推出Apollo开源平台[48] - 构建产业联盟:上游联合博世/大陆等Tier1,下游合作一汽/广汽等车企[50] - 2018年春晚珠海分会场完成无人车"8字"队列表演,技术展示达到新高度[55][56] - 与一汽合作前装量产红旗EV Robotaxi,成本降至50-60万元[62] 商业化探索(2019-2023) - 2019年长沙落地全球首个Robotaxi与车路协同综合项目,30个路口完成智能化改造[66][70] - 车路协同业务2020年收入4亿元,2021年飙升至18亿元,后因财政收缩下滑[73] - 2021年明确三条商业化路径:技术方案输出、自主造车、Robotaxi运营[80] - 第六代无人车成本降至25万元,实现全无人运营,海外布局迪拜/新加坡市场[83][84] 技术突破与行业影响 - 早期利用深度学习突破图像搜索技术,中文版ImageNet使百度图搜超越Google[9] - 2015年实现混合路况全自动驾驶,完成高速变道/上下匝道等复杂动作[17] - 培养大量行业人才:百度系创业者遍布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头部企业[45][46] - 车路协同先发优势显著,但商业化模式尚未完全跑通[68][73] 关键数据 - 研发投入:2015-2023年累计超1500亿元,2021-2023年单年超200亿元[78] - 测试里程:2019年长沙项目实现20公里开放道路测试[58] - 硬件成本:激光雷达从60万元/台降至第六代整车25万元[62][83] - 运营规模:2024年计划在迪拜部署1000+无人车[84]
一眼新闻 | 华为Pura X上线10分钟售罄;比亚迪官宣:降价;特朗普:必须拿下格陵兰岛
中国经营报· 2025-03-31 08:11
国内 - 华为首款阔折叠屏手机Pura X于3月30日10时8分正式开售,售价7499元起,上线10分钟后售罄 [2] - 雷军3月28日晚发文分享回母校参加雷军班主题班会发言文字稿,提到小米汽车招聘大学生要招喜欢开车甚至玩赛车游戏的 [2] - 比亚迪3月29日官宣对王朝网部分车型推出限时一口价,秦L DM - i非智驾版起售价降1万元至8.98万元,宋L DM - i非智驾版起售价降1.6万元至11.98万元 [2] -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3月28日透露2025年1 - 2月交完社保后员工平均工资9886元 [2] - 当地时间3月30日上午,厦航开通福州 - 河内定期往返航线,这是中越之间第60个正班航班 [2] 国际 - 当地时间3月29日,特朗普表示为获得格陵兰岛“不会放弃任何可能”,包括使用军事力量,但承认“有很大可能无需军事手段” [2] - 当地时间3月30日,乌克兰国防部通报成立太空政策办公室,致力于发展军事太空计划 [2] - 当地时间3月26日,西门子完成对价值100亿美元(约合727亿元人民币)的工业仿真和分析软件提供商Altair的收购 [3] - 当地时间3月29日晚,加纳海域一艘渔船遭疑似海盗袭击,船上三名中国人失踪,加纳海军展开调查 [3] - 当地时间3月31日1时18分,汤加努库阿洛法东北162公里处海域发生7.3级地震 [3] 精读推荐 -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专家称国内车路协同开发火热却落地困难,原因是忽视市场力量,推进宜采用低成本策略 [3] 每日话题 - 刘慈欣表示DeepSeek暂时不太可能替代科幻作家,但再过10年、20年理论上完全可能 [3]
车路云试点城市公布,行业发展提速 | 国君计算机李沐华团队
计算机文艺复兴· 2024-07-03 21:26
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公布 - 五部门联合公布20个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 包括北京、上海、重庆、鄂尔多斯、沈阳、长春、南京、苏州、无锡、杭州-桐乡-德清联合体、合肥、福州、济南、武汉、十堰、长沙、广州、深圳、海口-三亚-琼海联合体、成都 [2] - 试点规模有望超千亿 北京公布超百亿元建设订单 武汉有170亿元项目落地 [2] - 车路协同已结束小规模试点 即将进入从1到N的爆发式增长阶段 [2] 行业发展趋势 - 车路协同是新质生产力在交通领域的重要表现形式 能够快速落地 [2] - 20个试点地区建设市场空间有望超过千亿元 [2] - 到2025年3月之前 20个城市和地区联合体将发布相应规划并开工建设 行业将进入项目密集落地期 [2] 投资建议 - 继续看好布局车路协同的相关公司 [3]
华为将推车路云新品,产业趋势再验证 | 国君计算机李沐华团队
计算机文艺复兴· 2024-06-20 15:53
华为新产品规划 - 华为将在2024年下半年推出新产品,重点解决车路云路侧和感知短板,包括提升雷达、摄像头等边缘计算和平台计算的效率,实现路侧信息更清晰、计算更快、服务更全面 [2] - 华为已能将通信时延控制在极低水平,但感知部分的时延仍然较高,新产品旨在优化这一环节 [2] 车路协同技术发展 - 车路协同技术通过路侧设备收集和同步数据,有效弥补单车智能在感知上的局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2] - 中国工程院院士指出,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总体成本可控甚至更低,且产业带动性强,涵盖车、路、云、网、图五大关键环节 [2] - 路侧感知技术进步将加速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推动车路协同解决方案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2] 市场项目动态 - 近期车路云领域出现多个大单,包括北京百亿级项目和武汉171亿项目,福州、杭州、合肥等地也相继启动招投标或规划咨询工作 [2] - 各地项目处于不同阶段,但市场持续壮大的趋势明确,为相关企业提供产品落地和迭代的机会 [2] 行业发展趋势 - 华为新产品推出将带动行业竞争和产品迭代,预计相关企业将加快技术升级,行业进入量增、质升的快速发展阶段 [2] - 车路协同产业链架构成熟,市场空间拓展为相关企业创造发展机会 [2]
武汉170.84亿元车路云一体化项目落地,行业发展进一步加速 | 国君计算机李沐华团队
计算机文艺复兴· 2024-06-17 07:36
武汉车路云一体化项目 - 武汉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车路云"一体化重大示范项目获批,总投资170.84亿元,金额超过北京市车路云一体化项目的99.39亿元 [2] - 项目拟于2024年6月开工,意味着完成备案后立即开工 [2] - 项目建设范围包括全市统一的智能网联汽车服务平台、1.5万个智慧泊位、5.578km智慧道路改造、16万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发基地、车规级芯片产业园和无人驾驶产业园 [2] 项目建设内容 - 项目将显著提升城市级智慧道路覆盖率和车载终端装配率 [2] - 项目在路侧与车端同时发力,推进车路协同发展 [2] - 建设内容包括经开区5.578km智慧道路改造和东湖高新区16万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发基地 [2] 市场前景 - 武汉车路云大单金额达171亿元,意味着后续全国各地车路协同建设整体订单规模可能超市场预期 [2] - 车、路、云三端智能化市场前景广阔 [2] - 从长期看,车路云建设为ETC2.0和低空经济运营等构筑基础设施条件,将对交通领域新业态进行深度赋能 [2] 行业趋势 - 在交通部财政部支持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文件指引下,预计后续各地将有更多类似重磅项目落地 [2] - 行业将进入从1到N的爆发式增长阶段 [2] - 交通信息化赛道迎来持续催化,看好布局车路协同的相关公司 [2]
车路协同产业即将进入爆发期(深度)| 国君计算机李沐华团队
计算机文艺复兴· 2024-06-15 15:59
车路协同概述 - 车路协同是指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智能交通系统,旨在优化资源、提高安全、缓解拥堵 [2] - 系统包含四大关键技术:智能车载技术、智能路侧技术、通信技术、云控技术 [2] 市场空间与政策支持 - 车路协同是新质生产力在交通领域的重要表现形式,2024年被列为政府十大任务之首 [2] - 行业即将进入爆发期,北京车路云一体化项目百亿订单落地成为催化剂 [2] - 测算显示城际高速信息化市场空间超千亿,城市内部道路信息化试点城市市场空间同样达千亿 [2] 三端智能化发展前景 单车智能化 - 智能车载终端是实现车与车、路、人、网络交互的核心设备,政策推动下预计将大规模装车 [2] 路端智能化 - 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器融合是实现车路协同的必要条件 [2] 云端智能化 - 云控平台作为中央大脑连接所有交通参与者数据,边缘计算可降低云端压力并满足实时性要求 [2] 行业发展趋势 - 车路协同已结束小规模试点,即将进入从1到N的爆发式增长阶段 [2] - 未来城际和市内车路协同订单或将密集爆发,相关布局公司值得关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