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黑灰产
icon
搜索文档
散布股市不实信息,一批账号网站关闭!南都此前报道荐股乱象
南方都市报· 2025-05-24 19:21
监管行动 - 国家网信办会同金融管理部门依法关闭一批散布资本市场不实信息、非法荐股、炒作虚拟货币交易、散布金融黑灰产信息的账号和网站 [1][2][3][4][5] - 典型案例包括微博账号"爱股票APP"发布转融通不实信息、抖音账号"侃哥说财经"开展付费荐股、微博账号"火哥聊加密"诱导虚拟货币交易等 [2][3][4] - 境内网站pkex、weex、htx因违规为境外虚拟货币平台提供服务被关闭 [4] 非法荐股产业链 - 社交平台出现伪造股票交割单现象,使用生成器虚构"持仓涨幅12.07%""累计收益率2300.30%"等暴利记录 [9] - 黑灰产通过"吸粉—引流—拉群—收费"链条牟利,宣称拥有内幕消息或承诺稳赚不赔 [1][3][9] - 部分账号如"小海豚大梦想""风清扬大侠"通过暗示性话术诱导投资者付费跟投 [3] 虚拟货币与AI投顾乱象 - 虚拟货币交易账号通过晒收益截图、群聊信息诱导参与,涉及平台包括微博、知乎等 [4] - 无资质机构以"AI炒股""AI投顾"为噱头违规荐股,部分大模型直接推荐个股代码但信源存疑 [12][13] - 个人博主借AI课程实施诈骗,通用大模型荐股行为存在合规缺失 [12][13] 金融黑灰产特征 - 黑灰产呈现组织化、产业化特点,如"法务公司"以普法名义开展反催收培训 [17][18] - 消费信贷领域通过短视频平台揽客,采用"债务优化""专业反催收"等话术 [5][17] - 伪造股票交割单行为被定性为违法,严重情形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9] 媒体报道焦点 - 南都·湾财社揭露伪造交割单、AI投顾诈骗、金融黑灰产分销等产业链细节 [6][9][17][18] - 调查显示黑灰产威胁金融秩序,需政府、企业、媒体多方协同治理 [17]
今年以来,上海警方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690余起
搜狐财经· 2025-05-16 17:52
公安机关打击经济犯罪成效 - 上海警方今年以来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690余起,涉案金额500余亿元 [2] - 自3月下旬开展"砺剑2025"春季战役以来,重点打击非法助贷中介、恶意逃废债务、非法代理退保理赔、不正当反催收等金融黑灰产违法犯罪 [2] 贷款领域违法犯罪 - 非法助贷类案件特征:不法分子虚假包装借款人资产和征信,伪造证明文件材料,声称"与银行长期合作"帮助快速放款,从中赚取服务费 [3] - 恶意逃废债务类案件特征:以"债务优化"为名,虚构借款人贫病或破产事实,伪造贫困证明和失业证明帮助逃避债务 [3] - 今年以来上海侦破贷款领域黑灰产犯罪案件2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余名 [3] 信用卡领域违法犯罪 - 不正当反催收类案件特征:传授拖延还款话术,组织恶意投诉金融机构,形成"反催收联盟"产业化运作 [4] - 信用卡诈骗案件特征:窃取银行卡信息复制伪卡盗刷,通过POS机虚假交易套取资金,易与洗钱和电信诈骗勾连 [4] - 近期侦破多起伪造证明材料、恶意投诉金融机构要求减免信用卡逾期债务的案件 [4] 保险领域违法犯罪 - 恶意退保骗取佣金案件特征:利用保险公司佣金规则虚假投保后短期退保 [5] - 保险诈骗案件特征:伪造保险事故或夸大损失骗取赔偿,包括车险、健康险和雇主责任险等多类型 [5] - 今年以来上海破获保险领域犯罪案件2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0余名 [6] - 典型案例包括第三方质检公司刷单购物伪造鉴定报告骗取理赔 [5][6]
破暗 | 拆解非法贷款中介套路,多部门联合围剿金融黑灰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5 21:32
非法贷款中介的常见套路 - 非法贷款中介常以"银行渠道部""银行工作人员"等名义作掩护,声称提供"高收益、低风险""快速审批"贷款服务,实则隐藏高额费用、虚假承诺及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1] - 中介以"超低利率""超长期限"为噱头诱骗消费者,要求支付"定金"或"包装费",但贷款条件大多无法兑现 [3] - 交通银行广州分行案例显示,中介收取"中介费""抵押物评估费"等多项高额费用,而贷款本可通过官方渠道自行申请 [3] 虚假承诺与征信诈骗 - 福建案例中,中介以"银行助贷签约中心"名义承诺年利率3.5%的公积金信用贷,后以"征信瑕疵"为由要求支付2000元"定金",实际利率远高于宣传 [4] - 北京监管局指出,中介宣称拥有"银行内部渠道"保证"百分百放款",诱导签订服务合同并支付高额费用,消费者可能因资质不符被拒贷或涉嫌骗贷 [4] 高风险财务操作陷阱 - 河南案例显示,中介以"零首付购房"为噱头,垫付50万元首付但收取3万元"手续费",虚增房屋合同价至200万元导致消费者多贷60万元 [6] - 消费者因无力承担房贷出现逾期,银行发现材料虚假后起诉,可能面临债务纠纷、房产拍卖及法律责任 [7] 金融黑灰产规模与监管行动 - 金融黑灰产造成的财产损失自2021年起增长10倍,规模达百亿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024年第三季度增至3.4万亿元 [9] - 2025年3月金融监管部门与公安部门联合开展6个月打击行动,并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的规定》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