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净息差
icon
搜索文档
最新!又有多家银行宣布:下调!
中国基金报· 2025-05-21 20:55
股份制银行存款利率调整 - 9家股份制银行跟进下调存款利率,包括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 [2] - 调整重点为中长期存款利率,3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下调25BP,部分银行暂停5年期存款产品 [2] - 平安银行调整后各期限存款利率:三个月0.70%、半年期0.95%、一年期1.15%、两年期1.20%、三年期1.30%,较此前分别下调15BP、15BP、15BP、15BP和25BP [2][3] - 民生银行调整后各期限存款利率:三个月0.7%、半年期0.95%、一年期1.15%、两年期1.15%、三年期1.3%、五年期1.35%,中短期下调15BP,中长期下调25BP [3] 利率调整幅度与特点 - 一年期和两年期中短期存款利率普遍下调15BP,三年期和五年期中长期存款利率普遍下调25BP [4] - 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大于LPR降幅(LPR下调10BP),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更大 [8] - 平安银行"平安存"三年期存款产品利率为1.35%,较挂牌利率高5BP [3] - 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3%,较上季度下行0.09个百分点 [7] 行业影响与专家观点 - 降低存款利率有助于稳定银行净息差,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5][8] - 同步下调存款利率且中长期降幅更大,有利于银行稳定净息差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5] - 存款利率下调为后续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创造空间 [8] - 预计中小银行将很快跟进下调存款利率 [5] 市场反应 - 投资者对存款利率下调早有预期,未出现抢购或锁定利率的情况 [4] - 银行网点实际利率可能略高于挂牌利率,但幅度有限 [3]
山东城商行三强观察:青岛银行利润增速第一,齐鲁银行总资产增速第一,威海银行息…
证券之星· 2025-05-21 20:11
业绩表现 - 青岛银行2024年归母净利润42.64亿元,同比增长20.16%,增速位居榜首 [1][2] - 齐鲁银行2024年归母净利润49.86亿元,规模最大,同比增长17.77% [1][2] - 威海银行2024年归母净利润19.92亿元,同比增长2.99% [1][2] - 青岛银行2024年营收134.98亿元,同比增长8.22%,营收规模第一 [3] - 齐鲁银行2024年营收124.96亿元,威海银行93.16亿元 [3] - 威海银行净息差1.77%最高,青岛银行1.73%,齐鲁银行1.51% [3] - 威海银行成本收入比22.88%最低,齐鲁银行27.41%,青岛银行未披露 [3] 资产规模与质量 - 青岛银行总资产6899.63亿元规模最大,同比增长13.48% [4] - 齐鲁银行总资产6895.39亿元,增速14.01%最快 [4][5] - 威海银行总资产4414.64亿元,增速12.65% [4] - 齐鲁银行2021-2023年资产规模增速分别为20.32%、16.75%、19.53% [5] - 威海银行不良贷款率1.41%最高,齐鲁银行1.14%,青岛银行1.19% [7] - 齐鲁银行拨备覆盖率322.38%,青岛银行241.32%,威海银行156.07% [7] 业务结构 - 威海银行公司业务占比62.45%最高 [7] - 齐鲁银行公司业务收入69.98亿元占比56%,零售业务30.62亿元占比24.5% [7] - 青岛银行零售业务收入37.27亿元占比27.61%,公司业务61.87亿元占比45.84% [7] - 齐鲁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从1.18%升至2%,青岛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从1.44%升至2.02% [8] 存贷款情况 - 青岛银行贷款总额3406.90亿元同比增长12.53%,存款4320.24亿元同比增长11.23% [3] - 齐鲁银行贷款总额3371.42亿元同比增长12.31%,存款4395.41亿元同比增长10.42% [3] - 威海银行贷款总额2103.31亿元同比增长10.72%,存款2934.90亿元同比增长8.34% [3] - 三家银行存款增速均下滑,威海银行降幅最大达6.08个百分点 [3]
多家银行年内首次下调存款利率 部分一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大关”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21 00:09
存款利率下调 - 国有六大行及部分股份制银行同步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最大降幅达25个基点 涉及活期 定期 通知存款等品种 [1] - 工商银行等5大行调整后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05% 3个月至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下调15-25个基点 邮储银行调整后各期限利率与五大行基本持平 [2] - 招商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下调至0.05% 光大银行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略高于同业 维持在0.7%-1.35%区间 [2] LPR同步调整 - 1年期LPR下调10个基点至3% 5年期以上LPR下调10个基点至3.5% 为年内首次下调 [1] - 存款利率降幅大于LPR降幅 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1] 政策背景与影响 - 此次调整是宏观调控政策发力的成效 为应对经济增长压力 央行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 [3] - 银行通过存款产品重新定价稳定负债端成本 为后续降低贷款利率腾挪空间 [3] - 协同下调LPR与存款利率可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 维护银行体系稳健经营 [4] 银行业经营现状 - 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至1.43% 其中国有大行净息差1.33% 股份制银行1.56% 分别较上季度下降11和5个基点 [4] - 在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背景下 商业银行未来仍将面临较大净息差压力 可能继续下调存款利率并减少利息补贴 [4] 负债管理建议 - 优化存款产品体系结构 压降高成本存款占比 构建低成本负债基础 [5] - 强化市场研判能力 实施动态化差异化定价策略 [5][6] - 深化区域化经营理念 制定灵活多元的存款定价方案 [6] - 拓展财富管理等中间业务 推动向综合化金融服务转型 [6]
LPR与存款利率双降,未来房贷利率区域分化更明显
第一财经· 2025-05-20 21:00
资产端贷款利率仍将处于下行通道。 5月20日,一年期及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年内迎来首次下调,均下调10个基点(BP)。与 此同时,国有大行及招行率先启动年内首次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调,其中一年期存款首次跌破"1%"。 此次LPR和存款利率的同时下调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此前监管数据显示,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 降至1.43%,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在此背景下,银行息差是否会进一步受到压力成为市场焦点。 综合来看,业内人士的看法存在分歧。一部分人士认为,LPR报价下调带动存款利率同步下调,将有助 于缓解商业银行净息差的下行压力;然而,还有部分观点指出,在新一轮降息的推动下,利率中枢整体 继续下移,资产端贷款利率仍将处于下行通道,银行息差仍将面临一定的压力。 房贷利率再下行 LPR下调的直接影响之一是新发放房贷利率的降低。对于购房者来说,这意味着更低的融资成本和更轻 松的还款压力,但对于银行而言,资产端收益可能在一定时期内有所减少。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据此测算,以一笔100万 元的房贷为例,贷款期限为30年,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LPR下调前的利率为3.1 ...
降息的“弦外之音”
对冲研投· 2025-05-20 18:07
存款利率与LPR调整分析 - 2025年5月20日主要国有大行下调存款利率,1年期、5年期定存利率分别下调15、25个基点,同期1年、5年期LPR下调10个基点,存款利率降幅大于LPR [1][2] - 2022年9月以来累计下调1年期、5年期定存利率80、145个基点,同期LPR累计下降70、110个基点,存款利率累计降幅更高 [10] - 存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调为后续降息预留空间,可能再次降政策利率或单独下调LPR [10] 调整背景与动因 - 外部汇率约束打破,人民币升值至7.20,货币宽松压力减轻促成政策利率和LPR下调 [5] - 内部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历史新低1.33%,净利润同比降幅扩大至-2.3%,需缓解银行经营压力 [7] - 应对企业投资需求不足及房地产销售降温,需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1] 历史调整规律 - 2023年6月、9月长期存款利率降幅大于5年期LPR,反映银行负债成本压力和"防资金空转"诉求 [2] - 2023年12月存款利率单独下调后,2024年7月5年期LPR宽幅下调35个基点 [3] - 历次存款利率降幅>LPR的情形均伴随外部约束缓解和内部稳息差需求 [2] 经济环境与政策考量 - 关税冲击可能放大企业投资和地方财政压力,需预留政策空间应对经济波动 [10] - 政策脉冲消退导致房地产销售降温,凸显降低融资成本必要性 [1] - 存款利率调整体现对银行体系稳健经营的重视,落实前期政策部署 [7]
存款利率调降叠加LPR下行,对银行息差及存款影响几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18:03
存款利率与LPR调整 - 六大行集体宣布下调存款利率,降幅在5BP-25BP之间,1年期存款挂牌利率首次降至1%以下 [1] - 央行同步下调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各10BP,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大于LPR降幅 [1] - 调整后六大行整存整取1年、2年、3年与5年期利率分别降至0.95%、1.05%、1.25%和1.3%,其中1年/2年期降15BP,3年/5年期降25BP [2] 银行息差影响 - 静态测算显示本次调整对银行息差、营收、利润分别提升7BP、3BP、6BP,综合影响偏正面 [1][3] - 存款利率平均下调约16BP,降幅大于LPR下调幅度,体现对银行息差的呵护 [2] - 再贷款利率下调25BP和降准25BP可额外贡献息差约2BP [3] - 2024年上市银行净息差平均1.52%,连续五年下降,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1.43% [4][5] 负债成本管理 - 活期存款占比34.5%,预计整体存款利率将下调0.11-0.13个百分点 [2] - 2024年通过规范手工补息为银行节省利息支出超800亿元 [5] - 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结构性工具降息25BP预计年节约成本150-200亿元 [5] 存款流向非银风险 - 2024年数据显示存款利率下调推动资金流向理财和债基,银行对非金融机构债权增加26万亿元,一般存款仅新增17万亿元 [6] - 银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同比多增4万亿元,同业负债利率高于存款利率进一步挤压息差 [6] - 需推进理财产品"真净值化"以缓解负债荒压力 [6]
一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六大国有行年内首次调降存款利率
南方都市报· 2025-05-20 10:08
存款利率调整 - 六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于5月20日同步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2][3] - 活期存款利率下调0.05个百分点至0.05%[2][3] - 定期存款各期限挂牌利率下调幅度介于0.15-0.25个百分点,其中一年期利率跌破1%[2][3] - 以建设银行为例:三个月/半年/一年/二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均下调0.15个百分点至0.65%/0.85%/0.95%/1.05%,三年/五年期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25%/1.30%[4] - 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产品利率下调0.15个百分点[4] - 七天通知存款利率从0.45%降至0.30%,一天通知存款利率维持0.10%[4]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调整 - 5月20日1年期LPR下降0.1个百分点至3.00%,5年期以上LPR下降0.1个百分点至3.50%[2][4] - 以100万元30年期等额本息贷款为例:月供减少55元至4221元,总还款额减少2万元至152万元[4] - 此次调整为2025年内LPR首次下降[4] 政策背景与传导机制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于5月7日宣布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预期带动LPR同步下行0.1个百分点[2][4] - 央行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相应下调存款利率[2][5] - 广州地区首套房贷利率同步调整:从LPR减60基点调整为LPR减50基点,实际上浮10基点[5] 银行业影响分析 - 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2025年一季度降至1.43%,较2024年四季度下降0.09个百分点[6] - 存款利率下调与房贷利率局部上浮有助于缓解银行净息差下行压力[5][6] - 2024年LPR三次下调及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影响将在2025年持续显现[6] 区域市场动态 - 广东省2025年一季度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下降超过0.7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 - LPR下降预计进一步降低企业与居民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5]
国泰海通|固收:浮盈被动“兑现”,缺负债明显缓解——固收角度拆解银行一季报
银行OCI浮盈消耗情况 - 银行OCI浮盈积累大多已消耗过半,个别银行已转为浮亏,主要是债市行情走弱下的被动消耗而非主动卖出兑现 [1] - 六大行中除一家消耗了约半数浮盈积累(将24年全年浮盈增量全部消耗完毕)外,其余银行均消耗了存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1] - 33家有数据的上市银行中,25家消耗超半数浮盈积累,其中7家已转为浮亏 [1] - 一季度非息收入拖累股份行和城商行营收增长分别达3.81pcts和6.42pcts,农商行贡献由7.30pcts大幅降至4.52pcts,但大行正向贡献程度加强 [1] 银行资产配置行为分析 - 一季度银行金融投资规模增速较高,OCI账户占比不降反增,单季度增幅处于近几年较高水平 [2] - 净息差压力和低利率趋势下,能进入AC账户的高息债券不多,提高OCI账户占比是长期趋势 [2] - 银行有拨备释放等其他平滑利润方式,大举卖出OCI债券兑现浮盈的迫切度不高,更愿等待更好行情时机 [2] 零售贷款风险现状 - 零售贷款占比更高的银行不良贷款率压降更困难,拨备消耗速度更快 [2] - 三家零售贷款占比超50%的国股银行拨备覆盖率、关注类贷款占比、不良贷款率变动方向和幅度表现分化 [2] 净息差压力与负债结构变化 - 一季度上市银行净息差环比收窄幅度弱于季节性:股份行和城商行平均净息差分别环比回升0.02pcts、略降0.01pcts,而23-24年同期收窄幅度达0.11-0.16pcts [3] - 农商行25Q1净息差环比收窄0.11pcts,较23-24年同期约0.18pcts的收窄幅度明显缓解 [3] - 大行25Q1平均净息差环比收窄0.10pcts至1.39%低位,主因24年末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受限导致"缺负债",同业存款结构由活期转向定期 [3] - 2月非银同业存款规模大幅回升但趋势不稳固,3月出现超季节性回落,银行通过加量提价发行存单补充资金 [3] - 4月非银同业存款规模再度回升,主要因资金面转松后非银主动选择,预计二季度大行净息差收窄压力将明显缓解 [3]
固定收益点评:抛券兑现浮盈,银行还有多少空间?
国盛证券· 2025-05-16 10:35
资产负债与存贷业务 - 上市银行资产负债扩张放缓,大行放缓幅度更大,2024年总资产平均增速降至8.19%,总负债降至8.06%[11] - 一季度存贷款同比增速回升但分化大,国有大行贷款投放增加但存款增长压力大,股份行、城商行存款增速分别为7.20%和14.61%,带动平均增速升至10.20%,贷款平均增速回升至8.90%[14] - 负债端对同业负债依赖度边际回落,国有大行同业负债占比仍处高位,2025年一季度同业负债占比整体平均为19.43%[17] 盈利情况 - 部分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负增,平均增速由2024年的4.83%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2.29%[19] - 银行负债成本压降明显,由2023年的2.27%降至2024年的2.13%,但净息差仍收窄,2025年一季度降至1.58%,国有大行达1.39%[21] - 利息净收入下降是息差收窄重要原因,2025年一季度部分银行占比回落,国有行平均同比降低2.75%[23] 金融投资 - 大小行金融投资同比增速分化,2025年一季度农商行回升至8.30%,国有大行增速上行幅度弱于其他类型银行[26] - 上市银行OCI占比上升至32.5%,更依赖其调节收益,投资净收益对营收贡献抬升,2025年一季度城农商行占比更高[28][31] - 2025年初上市银行OCI账户持有有浮盈国债老券5.03万亿元,假定抛售10%后,剩余可抛售规模约4.5万亿元,对长债抛压可控[35] 资产质量与资本情况 - 2024年以来不良率基本稳定略降,农商行关注类贷款占比上升明显,2025年一季度平均不良率为1.16%[37] - 拨备覆盖率下行,国有行通过减少拨备计提释放利润,2024年平均覆盖率为295.59%,较2023年降低13.89%[40] - 资本充足率下滑,2025年一季度新增信贷9.78万亿,同比增长3.38%,平均资本充足率降至14.21%[43] 债券市场影响 - 银行资产负债等情况使宽信用面临不确定性,广谱利率下行,OCI账户扩张及浮盈调节行为放大长债波动性[6]
规模突破2万亿,资产质量持续优化——徽商银行2024年财报分析
数说者· 2025-05-12 20:13
公司概况 - 徽商银行前身由1997年合肥市31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合并成立,历经多次更名和合并,2005年定名为徽商银行并吸收合并安徽省内5家城商行和7家城市信用社[1]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21家分行及464个营业机构,实现安徽省16个地级市全覆盖,并在南京、北京、深圳、成都和宁波设立分行,其中北京、深圳、成都和宁波分行为2020年收购包商银行所得[1] - 公司贷款金额在安徽地区占比高达88.87%,经营高度集中[1] - 旗下拥有徽银理财和徽银金融租赁2家子公司及2家村镇银行,参股奇瑞徽银汽车金融(20%)和蒙商银行(15%)[1] 财务表现 - 2024年末总资产达2.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9%,营收371.75亿元(+1.62%),归母净利润154.14亿元(+6.80%)[2][3] - 总资产规模位列城商行第七位,超越恒丰银行和渤海银行两家全国性股份行,净利润超过浙商银行[7] - 净息差1.71%,较2023年下降17个BP,利息净收入减少1.29亿元,但投资收益大幅增长17.31亿元(+37.41%)[9][12] 同业对比 - 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总资产规模低于北京银行(42,215.42亿元)、江苏银行(39,520.42亿元)等,但高于成都银行(12,501.16亿元)和长沙银行(11,467.48亿元)[9] - 净息差水平处于行业中游,低于长沙银行(2.11%)、南京银行(1.94%),但高于成都银行(1.66%)[12] 资产质量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0.99%,较2023年下降27个BP,拨备覆盖率286.47%(+14.53个百分点),关注类和逾期贷款占比均下降[14] - 公司类贷款不良率0.86%(下降59个BP),个人贷款不良率1.51%(上升38个BP),贷款结构以公司贷款为主(占比62.62% vs 个人贷款29.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