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化产业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广州将支持增城开发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广州日报· 2025-07-23 20:52
增城开发区发展概况 - 增城开发区从1988年县级园区逐步升级至2010年国家级园区,2024年GDP达980.6亿元,年均增长18.3%,固定资产投资542.33亿元,年均增长19.7% [3][4]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超2.1亿美元(年均增长36.7%),进出口总额1400亿元(年均增长33.3%),商务部排名从2016年189名跃升至2024年52名 [4] - 广州9个经开区2024年贡献全市超六成外贸额(7398.9亿元)、七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77万亿元)、八成实际外资(27.2亿美元) [3] 核心产业集群 - 形成"芯显车"三大主导产业:2024年电子信息产值270亿元(集聚40余家上下游企业),汽车产业产值630亿元(含207家产业链企业) [4] - 智能传感器产业园落户增芯、越海、中微公司等项目,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集聚日立马达等180余家企业,同步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和生命健康产业园 [8] - 广汽本田、越海电子等头部企业聚集,半导体封装企业越海集成填补广东省先进封测领域空白 [4][9] 基础设施与外贸通道 - 增城西站国际班列通达17国34城,最快14小时抵欧,新塘站日发班列从56趟(2023年)增至290趟(增长417.8%),覆盖7省70城 [6][7] - 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连接中欧、中俄等多条国际物流通道,吸引希音等11个外贸平台进驻,跨境电商货品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6] 创新生态与政策支持 - 推动湖大研究院新建5家国家级研发平台分中心,新增1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2年以来获15项广东省科技奖 [8] - "区政合一"体制赋予12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超200个项目享受"拿地即开工"审批改革,企业落地实现"无缝衔接" [5] - 产教融合加速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快速攀升,形成"科技+产业+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生态 [8][9]
省委科技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河南日报· 2025-07-23 19:34
科技创新战略部署 - 强调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构建创新平台体系 实施重大科技项目 [2]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2] - 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强化一流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 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 [2] 科技创新重点工作 -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3]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新兴产业 布局未来产业 [3]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健全"产业立题 企业出题 人才答题 科技解题"协同机制 [3] 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 完善科技金融体制 [2][3] - 推进专利转化运用 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首批次重点新材料 首版次软件先试首用 [3] - 深化科技合作交流 促进科技成果就地产业化市场化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3] 科技创新规划编制 - 主动衔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解决制约发展和安全的难题 加强前瞻谋划布局 [3] - 积极对接争取政策 工程 项目支持 实施"揭榜挂帅"和重大科技专项 [3]
全省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暨下半年经济工作部署会召开
河南日报· 2025-07-23 18:36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核心观点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支撑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包括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1] - 强调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深化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1] - 重要抓手包括推进智改数转赋能、绿色低碳转型、市场场景牵引、园区能级提升和企业服务优化[1] 上半年经济工作成果 - 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持续向好、全面向好,顺利实现"双过半"目标[2] - 通过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等措施推动经济向好发展[2] 下半年经济工作部署 - 推动经济持续向好措施包括精准调度抓运行、创新场景促消费、大抓项目扩投资和综合施策增效益[2] -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2]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 -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加快郑州都市圈发展,推进城市更新[2] -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2] 参会情况 -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信厅等部门及部分地市代表发言[3] - 全省各地设分会场,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创新平台和金融机构代表参会[3]
商务部:将推动设立海南全岛自贸试验区
快讯· 2025-07-23 10:54
政策支持 - 支持海南自贸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并开展先行先试 [1] - 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以扩大市场开放 [1] - 推动设立全岛自贸试验区并引导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建设 [1] 产业发展 - 围绕重点产业出台针对性政策以持续培育新动能 [1] - 促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数字贸易创新发展 [1] - 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以加速产业聚集 [1]
赵一德在省发展改革委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加强战略谋划 抓好经济调度在推动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陕西日报· 2025-07-23 08:06
核心观点 - 陕西省强调以高水平"十五五"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聚焦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生态环境保护 文化强省建设及共同富裕等重点任务 [1][2] 规划编制重点 - 加强"十五五"时期新质生产力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生态环境保护 文化强省建设及共同富裕等战略谋划 [2] - 深入调研开门问策 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 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施工图和任务书 [1][2] 经济发展举措 - 围绕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深化开展"三个年"活动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 [2] - 增强项目谋划和争取主动性 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通过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 [2] - 多措并举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持之以恒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 工作机制 - 统筹全局与局部 协调当下与长远 加强经济调度 全力以赴稳增长兴产业扩投资惠民生优环境防风险 [1] - 推进学习教育与巡视审计问题整改结合 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 推动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干事创业 [2]
经济长跑“下半程” 广州如何“拼”胜局
广州日报· 2025-07-22 17:31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贾政 吴城华 方晴 地铁日均客流屡破千万、国际消费中心建设蹄疾步稳、科技巨头纷纷落子、冼村旧改破局清零…… 人气聚、商贸兴、动能强、城市新!全年经济长跑赛程过半,广州交出一份扎实的"期中答卷",跑出了 一条向新向好的"上扬曲线"。 行至半山,当以更疾步伐攀登;船到中流,须以更强定力奋楫! 广州深知,今年的下半程尤为关键——既是"十四五"圆满收官的决胜期,更是十五运会成功举办的 攻坚期!面对这一系列"大战大考",唯有持续加力奔跑,将上半年积蓄的势能转化为下半年冲刺的强劲 动能,方能让这条来之不易的上扬曲线,最终绘就全年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图景! 航拍广州珠江两岸风景。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摄 广州的下半程,没有中场哨响,唯有全力冲刺,以行动作答,奋力拼出全年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胜 利! 让产业动能加速释放 近年来,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焕新,不断塑造经济发展新优 势。特别是今年伊始,广州提出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体经济为支撑、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现 代服务业为依托、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架起了产 ...
商务部召开中国与东北亚经贸合作暨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专题新闻发布会
商务部网站· 2025-07-22 14:01
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概况 - 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将于2025年8月27日至31日在长春举办,主题为"携手东北亚 开放赢未来",由商务部、贸促会、吉林省共同主办 [3] - 本届博览会突出国际性、前沿性、时效性、体验性和多元性,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新质生产力发展、贸易投资扩大、消费升级和人文交流五大功能 [3] - 博览会首次选址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该场馆拥有智能导览系统、5G全覆盖和便捷交通接驳网络 [7] 中国与东北亚经贸合作现状 - 2024年中国与东北亚五国贸易额达90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近15%,中国保持东北亚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3] - 2024年中国与东北亚双向投资超70亿美元,合作领域拓展至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先进制造等新兴领域 [4] -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持续推进,RCEP深入实施,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加速 [4][12] 博览会创新设计 - 展览采用"4+2"框架:现代化产业馆、开放合作馆、新消费新服务馆、国际及港澳台商品馆4大主题展馆,人参·梅花鹿专区和吉菜文化体验区2大特色展区 [8] - 活动设计"1+14"矩阵:1场主体活动(开幕式等)和14项主题活动包括东北亚地方合作圆桌会议、中日氢能产业对接会等 [8] - 现代化产业馆首次设立,集中展示吉林传统产业转型(如一汽车载定位系统国产化)、新能源(氢能列车)和未来产业(钙钛矿电池)成果 [17][18] 招商引资与产业合作 - 吉林省构建"6+5+N"招商产业目录,绘制12条产业链图谱,实施"链长制"招商 [23] - 博览会期间将举办东北亚产业园区对话会,探讨共建合作园区或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区域产业协同 [27] - 贸促会组织"千团出海"行动,上半年支持4000多家企业赴东北亚国家参展,展出面积32.29万平方米 [20] 区域合作平台建设 - 贸促会连续三年举办链博会,东北亚企业如瑞穗银行、日通物流持续参展,促进产业链稳定 [12] - 中俄合作创新模式:5月莫斯科"红场直播电商节"销售超1亿元人民币,推动跨境电商发展 [12] - 贸促会将组织"一带一路"国家代表团赴吉林参会,推动签署合作协议扩大经贸朋友圈 [13]
广州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暨市委财经委会议召开
广州日报· 2025-07-22 09:39
经济形势与工作部署 - 广州市上半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 [2] - 三季度是决胜全年目标的关键期、攻坚期,需加力提速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坚决打好"十四五"规划收官战 [3] - 要加力攻坚关键领域,集中资源力量推动汽车、医药、批发、房地产等重点行业企稳回升,筑牢经济稳增长底盘 [3]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聚能起势、未来产业谋篇布局 [3] - 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增值赋能 [3] - 围绕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瞄准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头部企业大招商、招大商,全力推动重点产业提速增效、优势产业成链成群发展 [5] 消费与投资 - 加力提振有效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抓住国庆中秋、全运会等重要时点促消费,大力培育服务消费等新增长点 [3] - 持续扩大"广交会+"效应,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让市场旺起来、经济活起来 [3] - 加力提速项目建设,抢抓工期加快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产,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资金,谋划储备一批优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好项目大项目 [3] 城市发展与区域协调 - 紧扣推进超大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有力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 [3] - 有序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强化南沙、东部中心、北部增长极等重点功能区支撑 [3] - 开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培育打造更多增长极动力源 [3] 企业服务与营商环境 -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实施一批首创性集成式改革举措,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3] - 深化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 [3] - 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发挥市领导对口联系服务企业机制作用,带动各级各部门积极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5] 未来规划与重大活动 - 科学制定"十五五"规划,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广州现代化建设 [5] - 精心做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各项筹备工作,打造一场彰显制度优势、展示湾区特色、体现岭南风格的精彩体育盛会 [5]
深化“十五五”时期未来产业领域方向遴选工作
科技日报· 2025-07-21 15:41
未来产业战略布局 - 未来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体经济为根基,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1] - "十五五"时期需科学遴选和动态优化未来产业方向,抢占科技制高点[1] - 未来产业具有前沿性、成长性、颠覆性特征,需把握全球科技趋势,通过"干中学"实现能力跃升[3] 产业遴选依据与历史沿革 - 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部署以知识技术密集、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为遴选依据[2] - "十二五"布局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 - "十三五"新增数字创意产业,"十四五"首次提出未来产业六大方向(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2] 当前挑战与问题 - 国家层面缺乏统一指导,部委和地方政策存在差异,导致产业布局"小而散"[6] - 地方布局趋同,未结合本地基础,出现资源错配和重复化问题[7] - 缺乏科学遴选标准,评估方法不统一,产业分类维度混乱[7] 优化遴选路径 - 加强国家顶层设计,出台指导意见并建立动态监测评估体系[8] - 地方需立足科技水平、产业基础,聚焦不超过三个主导产业形成差异化布局[8] - 建立科学量化评价体系,统筹技术供给与市场需求,完善全链条发展路径[9]
市委常委会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努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更大成效 马明龙主持并讲话
镇江日报· 2025-07-19 06:09
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 聚力创新引领产业强市,推动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传统产业焕新,形成体现镇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企业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 - 发挥镇江交通区位优势,做大做强临港产业,推动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海洋经济 [1] 文化发展与人才建设 -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抓好文化保护传承 [2] - 持续深化人才"镇兴"行动,为青年和青年学生创造健康成长、建功立业的良好条件 [2] - 引领各领域优秀干部人才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高质量发展一线奋勇争先 [2] 生态环保与绿色转型 - 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2] -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完善生态治理水平,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2] 资产管理与监督 - 高质量开展村(组)集体资产管理试点工作,深化协同联动与总结推广 [3] 全面从严治党 - 突出政治引领,深化理论武装,建强干部队伍,推进正风反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