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生态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粤链”引领全球供应链变革,大湾区如何破浪前行?
搜狐财经· 2025-07-17 08:03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 博览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广东作为主宾省携64家行业领军企业参展,展区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1] - 广东依托九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展示"粤链粤强,链领全球"的产业实力[1][10] - 广东省贸促会指出广东供应链形成"产业公地"式生态网络,数字科技链为其他链条注入智能基因[10] 先进制造与智能汽车 -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C完成大阪世博会导览任务后亮相先进制造链展区[1] - 小鹏汽车展出图灵AI芯片,每秒信息处理量提升300%[1] - 洲明科技展示全球首款熄屏即艺术的纹理屏[1] 数字科技创新 - 杰创智能首次展出"哮天犬"陆空一体具身智能机器人,专为应急救援设计[5] - 公司同时展示AI超融合一体机和电磁网捕巡防机器狗等创新产品[5] - 开幕首日接待近十个国家的观展商和采购商[5] 农业与大健康产业 - 新宝堂陈皮展示创新加工产品,产业布局涵盖种植、批发、仓储、生物科技和大健康领域[10] - 稳健医疗展示"全球生产"互动屏,呈现棉花原料到医疗用品的全产业链[15] - 公司实践"全球产业链本地化,本地产业链全球化"理念,在东南亚布局生产基地[15] 供应链服务创新 - 广州卓志集团首发"数贸通"跨境供应链管理平台,能动态调整物流路径和库存策略[15] - 平台推动供应链各环节高效协同,打破国际贸易信息壁垒[15] - 广东省与泰国进行多项合作签约,织密全球产业协作网络[12]
全球首台国产蛇形臂单孔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完成, 首程控股“机器人落地加速器”角色持续凸显
搜狐网· 2025-07-15 11:14
医疗机器人技术突破 -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完成全球首例国产SHURUI蛇形臂单孔机器人系统主导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该手术是腹部外科领域难度天花板级别 [1] - SHURUI系统实现三大突破:全球首例单孔机器人完成该术式 器械精度、稳定性与空间协调重大突破 国产医疗设备可比肩国际顶尖水平 [2] - 标志中国手术机器人迈入高精度+高风险+高价值场景兑现期 医疗机器人成为工业机器人后最具落地潜力的前沿技术 [1][2] 机器人产业落地趋势 - 产业竞争核心从"能做得出来"转向"真正落地" 资本市场评估企业价值的核心逻辑是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入真实世界 [1][3] - 中国本土机器人厂商从清洁、配送等通用场景快速切入深度专科、高决策权、高议价空间的真实医疗场域 [2] - 2025年是国产机器人从接单到交付、从估值到变现的关键年 技术高峰攀登只是开始 价值释放依赖持续落地能力 [4] 首程控股落地战略布局 - 构建从资产场景到技术投资再到渠道通路的完整布局路径 定位为机器人产业落地组织者与场景加速器 [1][3] - 组织产业生态:2025年6月在首钢园举办机器人产业大会 汇聚50余家核心企业包括星海图、云深处、宇树科技、松延动力等 [3] - 推动实地部署:联合生态企业在北京、成都部署自动充电机器人停车场和医疗手术机器人等服务试点 [3] - 打通消费端入口:通过兴业生活App构建机器人即服务标准化销售通路 实现从部署到转化的闭环 [3] 公司协同生态优势 - 从空间掌控切入智能服务 拥有写字楼、公寓、园区、停车场等稳定可运营城市资产 兼具落地场景和高频服务入口功能 [4] - 形成REITs资产提供现金流与场景资源+基金体系关注机器人产业投资+落地能力的三位一体协同闭环 [4] - 资本吸引力体现在三方面:稳定性(类REITs分红+运营资产) 成长性(机器人接单+产业链整合) 组织力(整合技术方、渠道方与场景方) [4]
“工”成名就的三重密码 | 山水洲城记
长沙晚报· 2025-07-14 17:49
文章核心观点 - 长沙作为"工程机械之都"和"网红城市"双标签的中部重镇 其制造业发展由企业舰队、人才根系和产业森林三重生态密码共同驱动 形成从单点突破到链群崛起的产业升级路径 目标直指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和全球价值链顶端 [1][9][14] 企业舰队生态 - 大企业发挥"压舱石"作用:比亚迪2009年落户后持续追加投资 布局电子项目、动力电池项目和IGBT项目 其磁场效应带动启泰传感突破汽车传感器技术 索恩格布局新能源高压电机研发中心 [3] - 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总产值近2000亿元 全球每12台工程机械就有1台产自长沙 [3] - 中小企业展现爆发力:楚天科技初创时凭一件专利获扶持 如今订单季度猛增300% 景嘉微为国内GPU研发拓荒者与唯一产业化A股公司 长步道占据国内工业镜头20%市场 [4]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深耕行业十年以上 为C919大飞机提供机轮刹车(鑫航) 实现高铁安全系统固态硬盘国产替代(源科创新) [4] 人才根系支撑 - 科学家作为创新"主根":长沙常驻与柔性引进64名两院院士 设立24家市院士工作站和16家专家工作站 中南大学联合企业攻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关键技术 [7] - 企业家群体形成标杆效应:三一梁稳根引领工程机械 松井新材料凌云剑登陆科创板 爱尔眼科陈邦推动医疗国际化 蓝思科技周群飞展现全球竞争力 [7] - 产业工人通过国家专家计划和工匠创新工作室获得平台支撑 工信干部采用产业链选派机制3.0版 为17条产业链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务 [8] 产业森林体系 - 链式发展模式:2007年引入邦普循环布局锂电产业 随后招引正负极材料、隔膜等企业形成规模效应 2017年首创"链长制"串联上下游 [10] - 产业集群抗风险能力显现: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在原材料价格暴跌90%冲击下 2024年总产值仍稳居千亿级 因具备从原材料到回收的完整链条 [11] - "4433"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四大支柱产业(工程机械、先进储能、新能源汽车、现代金融) 四大新兴产业(数字、智能、新能源、大健康) 三大传统产业(农业、食品、文旅) 三大未来产业(人工智能、量子、基因) [12] - 国家级集群突破:浏阳市高端化学原料药和长沙县数控磨床跻身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长沙工程机械和自主安全计算系统等三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进入国家级并剑指"世界级" [11]
经济日报金观平:练好内功破解“内卷式”招商
经济日报· 2025-07-08 06:14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规范地方招商引资 加强信息披露 推动政策流程承诺公开透明 [1] - 近年多份文件聚焦打破拼资源 土地 财税补贴的内卷式招商 引导差异化竞争和市场化资源配置 [1] - 需梳理既往招商政策 对照负面/正面清单保障存量合同履约 同时改革招商机制 健全项目准入评估 [1] 招商引资模式转型 - 从粗放型转向拼产业生态 配套服务 场景应用 依托比较优势开展延链补链强链的集群式招商 [2] - 建立"链长+链主+链创"三链机制 构建五链融合产业生态 重点引进新技术新业态的应用场景 [2] - 湖北省案例显示通过场景清单项目库和创新案例引进龙头企业 构建场景招商生态 [2] 营商环境优化 - 降低生产要素 物流 税费 人力及制度性交易成本 运用产业基金等耐心资本培育产业生态 [3] - 企业投资决策更关注地方产业基础与营商环境 需提供可靠政策与高效服务吸引投资 [2] - 强化硬件设施建设 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投资环境 [1][3]
四川宜宾:2025京津冀投资推介活动签约项目总金额超400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7-05 15:56
投资推介活动成果 - 宜宾市2025京津冀投资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签约项目122个,签约总金额达403.08亿元,涵盖基金机构、数字经济、新型储能、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 [1] - 活动吸引了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头部企业、金融资本等领域的200余名相关负责人、嘉宾代表参加 [1] - 活动期间举行了人工智能城市深度应用场景发布会、资本招商合伙人招募会、宜宾市"江源行动"第二批榜单发布会、数字能源产业生态共创交流会等四场专题会 [1] - 以2025上海投资推介会成果转化为例,截至目前已成功转化合作项目20个,拟投资总额超180亿元,涉及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领域 [2] 产业发展现状 - 宜宾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已突破600亿元,与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产业共同构筑起四大千亿产业集群 [2] - 公司紧扣"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定位,推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4大千亿主导产业集聚成势 [3] - 以"智改数转"赋能能源化工、轻工纺织、建筑材料、机械制造4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 - 以场景建设推动新型储能、数字能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4大未来产业破局起步 [3] 区位优势与战略规划 - 宜宾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交汇处,川渝滇黔接合部核心区域,处于成都、重庆、贵阳、昆明西南四大城市"X"交汇点 [2] - 公司将持续深化数字经济新赛道,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圈",打造近悦远来的产业生态 [2] -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激发向"新"提"质"的活力 [2] - 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秉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理念,开展"宜企暖心、解难纾困、护航发展"专项行动 [3]
让“敲门之声”化作共赢鼓点(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31
招商引资策略转变 - 传统依靠土地、税收、补助等优惠政策招商的方式已不再有效,企业更看重产业生态、科创氛围和营商环境 [1] - 政策优惠推高招商成本,导致"内卷式"竞争和"内耗式"发展,不利于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 [1] 市场导向招商 - 市场机遇和应用场景成为招商核心吸引力,区域发展规划需与企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2] - 贵州威宁围绕"链主"企业组建招商团队,实现以链招商、借商招商 [2] - 江苏无锡公布30个场景机会和90个场景能力,以创新生态吸引企业落地 [2] 精准服务与产业链布局 - 安徽芜湖绘制产业链全景图,按"一链一策"梳理上下游企业名单,2024年拜访重点企业2000余家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80个 [2] - 河北涿州对标北京城市规划,编制《涿州市主导产业招商图谱》,每周至少1次进京访企 [3] - 湖北安陆紧盯江浙沪项目动向,3个月内成功签约美高电器迁移项目 [3] 长期合作与生态营造 - 招商引资需做好"后半篇文章",重视基础设施、宜居环境、人才队伍等硬件建设 [3] - 软件方面需建立亲清政商关系、提供良好公共服务、形成稳定政策预期 [3] - 从"政策供给者"升级为"生态营造者",从"项目承接方"转变为"发展合作方" [4]
你知道换一条生产线要多久吗?在这里,只要1小时
金融时报· 2025-07-01 20:32
公司运营与生产 - 华霆动力采用柔性产线且核心设备自研,实现多项目产品共线生产,生产线切换速度快至1小时完成产品转换[1][2] - 公司生产车间覆盖电芯检测、模组生产、总成装配到整包检测全流程,配备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等先进装备[1] - 截至2024年4月,公司已为约60家电动汽车整车厂设计动力电池系统,与约20家电芯制造商保持紧密合作[1] 行业地位与产业链 - 2024年安徽汽车出口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汽车出口总量的25%(每4辆出口车有1辆安徽造)[1] - 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0%,已组建16只汽车相关投资基金,总规模超600亿元[2] - 合肥市通过以旧换新政策发放资金14.8亿元、消费券6.6亿元,2024年带动新能源汽车销售超500亿元[2] 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 - 合肥市计划到2027年形成2-3家年产50万辆整车企业,新增10家百亿规模零部件企业[3] - 合肥市目标2027年新能源汽车产能超300万辆,产业集群营收超7000亿元[3] - 公司发展受益于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政府通过产业链专班工作机制和专项政策支持产业发展[2][3]
耐心遇见匠心 资本与电子通信产业的“长坡厚雪”之约
上海证券报· 2025-07-01 03:10
电子通信行业资本生态 - 近期电子通信行业上市公司动作频繁,包括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整合、上海国资入主中颖电子、国科微拟收购中芯宁波等[3] - 私募股权创投机构聚焦早中期项目,公募基金着眼于二级市场价值发现,共同构建覆盖"技术研发-商业化-产业整合"的资本生态[3] - 电子通信是典型"长坡厚雪"赛道,覆盖芯片、通信设备、终端制造、软件应用等多个细分领域,产业链条长、企业数量多[3] 行业现状与投资趋势 - 2024年以来电子行业持续复苏,申万电子行业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速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4] - 6月9日至15日当周电子行业被公募机构调研160次,在135家被调研A股公司中占比最高[5]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资逻辑从"单点技术"转向"产业生态","投早投小"成为主流融资模式[7] 资本支持与产业培育 - 盈富泰克累计投资超30个集成电路、基础软件和系统应用项目,已有10个项目实现上市,最长投资周期达18年[7] - 盈富泰克管理的基金支持近130家创投基金管理人,投资1800多个项目,培育130多家上市公司[8] - 深圳天使母基金专注企业前两轮融资或成立5年内的初创企业,并提供多样化服务助力科技成果转化[9] 技术创新与未来方向 - 电子通信行业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下经历技术融合与迭代,"云数智"三位一体成为核心驱动力[10] - 未来行业将围绕产业创新+自主可控发展,技术创新将带来新产品周期,国产化体现在市场份额提升及企业出海[10] - 基金行业对电子通信企业的助力将从"财务投资"向"价值发现"转变,加大对核心技术团队支持力度[11] 机构布局与战略 - 易方达基金以全产业链覆盖、技术趋势驱动、政策与市场共振为核心逻辑布局电子通信行业[5] - 国泰基金将重点关注先进制造、电子通信等领域,加强投研团队建设,吸纳科技行业专业人才[6] - 易方达计划发行更多科技主题行业基金,探索量子通信、AI芯片等前沿领域产品[11]
这款机器人,曾被马斯克点赞
金融时报· 2025-06-25 23:03
松山湖科学城发展历程 - 松山湖从2010年的荔枝林发展为国家级高新区,2018年整合周边区域共90.5平方公里建设松山湖科学城 [1] - 区域内拥有XbotPark机器人基地、松山湖开发者村等产业集群,以及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点项目 [1] - 逸动科技等企业从初创团队成长为行业代表,见证科学城从"荔枝树里长出"的历程 [1] 科技创新生态与产业集群 - XbotPark机器人基地孵化出海柔创新、云鲸智能等独角兽企业,覆盖家庭服务、智能运动、娱乐休闲等领域 [2] - 基地企业如逸动科技、本末科技、LiberLive未知星球已实现产品商业化,覆盖船用动力、轮足机器人、无弦吉他等创新领域 [2] - 松山湖形成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与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格局 [3] 企业规模与产业实力 - 松山湖科学城市场主体超17000户,拥有7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7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 - 区域内64家上市及上市后备企业、259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34家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 [3] 金融支持体系 - 松山湖设立总规模10亿元天使投资基金(首期5亿元),并参与50亿元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 [4] - 设立1亿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对中小微企业单笔融资损失补偿比例最高达50% [5] - 企业通过信用贷款贴息、科技金融纾困政策降低资金成本,2022年政策有效缓解研发投入现金流压力 [5] 全链条创新支持 - 企业可获得技术研发、人才供给、产业协作、市场拓展等全链条支持,加速核心技术攻关与全球化拓展 [5]
湖南永州:让“链”成破解产业困局金钥匙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01:00
表面处理产业转型 - 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背景下,表面处理产业面临环保约束趋紧、成本高企、技术创新瓶颈三重挑战[1] - 湖南永州通过"永链荟"平台重构产业生态,首场对接活动征集37项企业需求,吸引123家关联企业参与,达成超40家意向合作[1] - 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库、产能池、需求池精准匹配,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集群效应[1][4] 产业生态构建举措 - 永州配套建设实体化"永链荟"工业馆,整合跨区域资源,提供技术推广、产品发布、成果展示等全周期服务[2] - 绘制动态更新的产业链全景图谱,标注龙头企业、技术缺口及要素需求,纵向贯通原材料供应至物流运输全链条,横向整合资本、人才等要素[2] - 设立"链上企业服务包",提供融资担保、人才公寓、用地等支持,搭建初创企业投融资对接平台[3] 产业集群发展成效 - 2024年永州新增5个省级产业集群及培育对象,总数达9个(湖南第二),16个产业联盟推动链式聚变[3] - 成立跨部门"永链荟"服务专班,叠加重大制造业要素保障机制,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3] - 企业筹划联动广东灯饰、五金资源,构建"表面处理-精加工-成品制造"垂直产业链[4] 政府战略导向 - 永州市委市政府以"一主一特"产业定位为核心,通过"永链荟"模式深化产业链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4][5] - 服务模式聚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畅通供需对接路径,强化区域产业协同发展[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