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投资

搜索文档
持续调整数日后,创新药ETF还能上车吗
国际金融报· 2025-06-20 23:01
港股创新药市场近期表现 - 港股创新药ETF近一周跌幅超过10%,引发市场关注 [1]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6月13日至6月20日区间跌幅超9%,多只个股跌幅超20% [2] -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年内涨幅达52.65%,但最近一周跌幅接近10% [3] 行业指数表现对比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年内上涨48.69%,远超恒生科技指数的14.88% [2]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和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年内涨幅均超过50% [2] -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57.17%,为港股细分行业指数涨幅最高 [3] 资金流动情况 -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近一个月净流入资金达24.66亿元 [3] - 多只港股创新药ETF在6月13日至6月20日期间跌幅超10% [3] 行业基本面分析 - 创新药行业长期投资逻辑依然稳固,短期调整源于市场情绪波动和资金轮动 [1][6] - 国家药监局新规将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时间从60个工作日减半至30个工作日 [4] - 创新药是医药领域中兼具刚需科技属性的特有标的,未来投资将向该领域集中 [5] 调整原因分析 - 板块短期涨幅较大(港股生物科技指数年初以来涨幅超60%),存在回调需求 [4] - 估值消化需求、市场预期修正和宏观环境影响共同导致阶段性回调 [5] - 特朗普关于"药品关税即将出台"的言论对板块造成短期影响 [4] 未来展望 - 创新药丙类目录和医保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措施预计年内发布 [5] - 新的实验数据读出预计将对相关板块形成支撑 [5] - 港股创新药ETF综合配置价值突出,是当前更具吸引力的投资选择 [6]
多重利好因素催化,创新药迈入全新发展周期,恒生创新药ETF(159316)近6日合计“吸金”1.21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19 13:58
截至2025年6月19日 13:35,恒生创新药ETF(159316)盘中换手88.15%,成交2.91亿元,市场交投活跃。 截至6月18日,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最新规模达3.34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恒生创新药 ETF(159316)最新份额达2.67亿份,创近1月新高。 恒生创新药ETF紧密跟踪恒生创新药指数,恒生创新药指数反映业务与创新药研究、开发及生产相关的 香港上市公司之表现。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是目前市场上跟踪恒生创新药指数的唯一一支ETF产品,具备高弹性和稀缺 性,帮助投资者更好把握本轮港股创新药投资机遇。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从资金净流入方面来看,恒生创新药ETF近6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1.21亿元。 中国银河证券指出,2025年国内政策端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丙类目录即将落地,集采政策优化纠 偏,医保谈判逐步成熟。同时国内创新药企业基本面持续改善,海外BD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重磅交易 频繁刷新记录,国产创新药全球影响力持续攀升。宏观层面全球主要央行利率呈降息趋势,美联储进入 降息周期,行业投融资活跃度提 ...
公募基金半年业绩出炉,医药类基金领跑创新药成焦点
环球网· 2025-06-19 12:03
医药类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6月18日医药类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达19_66%显著高于全部公募基金2_83%的平均水平 [1] - 年内收益排名前100的基金中医药类占据49席接近半壁江山 [1]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式A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A等产品净值增长率高达70%左右 [1] 创新药基金领跑市场 - 名称包含创新药的34只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达27_68%其中21只产品涨幅超20% [3] - 华安医药生物股票发起式A年内净值增长率达67% [3] - 博道盛彦混合A通过增配创新药实现年内净值增长率超17% [3] 创新药行业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包括药品集采机制完善新药审批加速推动行业发展 [3] - 2025至2028年为创新药企业盈利关键期2025年将跨越盈利门槛 [3] - 国内工程师红利提升研发效率海外授权合作模式可持续 [3] - 行业龙头开始具备造血能力政府集采影响逐步减弱 [3] 行业竞争力与价值重估 - 国内创新药企与跨国药企授权合作增多显示全球竞争力提升 [4] - 市场对在研管线价值进行重估推动板块景气度上升 [4]
港股走高,创新药投资信心回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6-18 20:38
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 - 2025年初至今港股创新药板块涨幅显著,超30家药企股价翻倍,如三生制药市值突破500亿港元,信达生物市值超1200亿港元 [1] - 年初至今已有十余家创新药企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仅6月前半月就有7家,刷新历史纪录 [1] - 板块上涨具有结构性特征,真正带动行情的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通过BD合作实现海外商业化 [2] 一级市场投资动态 - 一级市场看项目节奏加快,但多数机构资金链紧张,真正能持续投资的头部机构寥寥无几 [2] - 早期项目聚集大量资金推高估值,但临床和中后期项目资金支持不足,部分热门项目融资轮次密集 [2] - 创新药中后期融资中产业资本成为重要投资方,跨国药企与PE机构合作设立创新药领域投资基金 [4] 投资逻辑与趋势 - 一级市场回暖需要二级市场维持一年以上的慢牛行情,形成持续赚钱效应 [2] - 中国创新药BD出海交易量占全球近40%,低成本快速迭代优势获得国际资本认可 [2] - 资金将向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集中,ADC、双抗、小核酸等前沿领域仍有机会 [5] 商业模式与政策环境 - 医保支付政策是影响创新药商业价值的核心因素,近两年医保谈判定价趋于温和 [4] - 建议参考美国经验通过商业医保分层支付体系,为创新药提供多元定价空间 [5] - 创新药研发周期长达10年以上,需要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长期资本支持 [5] 企业案例与市场机会 - 映恩生物通过与海外药企合作获得BD资金,凭借优质分子在香港上市并实现持续融资 [3] - 中国创新药企业正在从"模仿创新"转向"原始创新",双抗、细胞疗法等领域已有企业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5] - 港股市场对二期临床企业的包容性为一级市场提供了重要退出渠道 [3]
平安医药精选成立一年涨幅达85% 周思聪持续看好创新药未来三年级别性投资机遇
全景网· 2025-06-18 14:32
从短期来看,2025年有望成为创新药企业收入集体放量的起点。经过2024年的医保谈判,80%的A股和 港股创新药公司或将在今年迎来产品收入放量期。预计从今年中报开始,市场将看到创新药企业收入的 集体改善,这将吸引更广泛的资金关注。虽然短期创新药与AI、机器人等板块争夺市场资金,但随着 全市场基金和长期资金对创新药的持续关注及入场,市场的筹码结构有望发生变化,创新药行情的波动 性也可能会显著降低。 从中期维度看,2025年至2028年将是中国创新药企业集体步入盈利期的关键阶段。与以往年份零星企业 实现盈利不同,2025年-2028年中国创新药企业或将成批成批的步入盈利周期,2025年行业有望开始集 体跨越盈利的鸿沟,从A股历史来看,当整个行业开始步入盈利期的时候,往往也是整个板块走强的开 始。 长期来看,2025年或成为中国创新药估值系统性提升的起点。商业保险的推进是核心变量。2024年底全 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探索创新药多元支付机制,2025年1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 明确丙类目录将引导惠民保等商保产品覆盖创新药,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障从"单一保基本"向"多层次精 准覆盖"转型,构建"基本医保+ ...
医药赛道迅速蹿红主题基金迎上报高峰
中国证券报· 2025-06-18 05:14
创新药板块行情向好 -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显著回暖,部分重仓创新药个股的公募基金回报率已飙升至80%以上 [1] - 多只相关主题指数基金规模大幅增长,例如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规模从年初6.53亿元增至64.89亿元,工银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规模从12.67亿元增至44.25亿元 [1] 医药主题基金上报高峰 - 二季度以来医药主题基金上报数量约30只,与2024年全年成立的医药主题基金数量基本持平 [2] - 部分基金公司主攻指数产品,例如华宝基金上报华宝中证制药ETF、华宝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ETF [2] - 部分基金公司聚焦主动管理型产品,例如华泰柏瑞基金上报华泰柏瑞港股通医疗精选混合、华泰柏瑞生物医药混合 [2] 创新药板块估值讨论 - 创新药板块估值并不低,但未进入泡沫化阶段,估值仍在可理解范围 [4] - 海外药品市场面临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对估值形成冲击,但随着管线走到临床后期,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3] - 药企需要不断创新迭代,行业需要持续投资和研发,依赖强大金融市场支持 [3] 创新药板块投资机会 - 创新药板块投资机会是过去十年研发沉淀的结果,2023年开始迎来收获期 [4] - 未来两到三年可能有更多公司贡献商务拓展品种,财报端出现改善 [4] - 主动权益类基金在医药行业仍处于低配状态,未来回归标配状态可预期 [4] 产品布局差异化 - 医药行业特别是创新药等细分赛道专业性较强,布局主动产品可能更有机会做出超额收益 [5] - 被动产品高效透明,满足基础配置需求,主动产品更注重追求阿尔法收益 [5] - 部分基金公司可能采取被动为主、主动为辅的策略,完善医药投资工具箱 [5]
公募基金上半年业绩排名进入倒计时 医药基金霸屏收益榜
深圳商报· 2025-06-18 02:21
公募基金上半年业绩表现 - 今年以来基金总体平均收益率为3.16% 其中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总体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64%与4.5% [1] - 医药相关主题基金表现突出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式A收益率达87.11%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A收益率为80.21% 多只医药基金净值涨幅超60% [1] - A股医药板块指数上涨8.09% 医药主题全收益涨5.89% 远超上证指数等主要指数同期表现 [1] - 港股生物医药板块指数上涨近25% 中医药板块指数上涨7.56% [1] 创新药板块表现 - A股创新药板块指数大涨近23% 港股创新药板块指数涨幅高达59.25% [1] - 1类创新药获批数量创5年新高 国内创新药研发进入突破性发展阶段 [2] - 政策端持续释放积极信号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并推动商保创新药目录落地 [2] 创新药投资建议 - 投资前需明确持仓周期、收益预期及风险承受能力 [2] - 关注估值的历史分位 而非单纯对比价格 [2] - 制定长期计划并严格执行 减少短期盯盘行为 [2] - 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及差异化创新的公司值得长期关注 [2]
南财观察|创新药赛道基金霸榜收益率榜单,风格各不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21:35
创新药基金表现 - 创新药基金成为今年基金业绩领头羊,截至6月13日,63只基金收益超50%,其中56只重仓创新药,占比89% [3] - 基金收益TOP10中,9只基金一季度重仓创新药,包括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99.50%)、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87.73%)、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79.79%)等 [3] - 重仓港股创新药的基金表现更优,科创板创新药也备受关注 [3] 基金经理投资风格 - 张韡管理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年内回报99.50%,为年内唯一翻倍基金,持股集中度高,前十大重仓股占比66%且全部为创新药股 [5][6] - 金笑非2022年四季度开始看好创新药,旗下鹏华医药科技年内收益64.68%,主要配置科创板创新药 [8][9] - 梁福睿管理的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收益87.73%,持仓集中在创新药领域,港股创新药持股从2只增至5只 [14] 行业趋势与布局 - 中国新药交易占比有望在3-5年转化成全球销售额,全球5000亿美金以上的新药市场将为中国公司打开成长空间 [7] - 创新药企业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等特点,部分公司股价虚高,出现估值泡沫 [11] - 创新药基本面趋势强劲,超额收益有望进一步扩大,重点关注有颠覆性创新研发和商业化放量的个股 [14][15] 新生代基金经理表现 - 梁福睿、郑宁等新生代基金经理快速崛起,郑宁管理的4只医药主题基金年内回报均超60%,中银港股通医药A涨幅79.30% [14][15] - 储可凡和单林管理的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年内收益79.79%,前十大重仓股占比85%,风格激进 [16]
创新药行情送出神助攻 时隔两年再见半程“翻倍基”
证券时报· 2025-06-16 05:57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 - 截至6月14日,收益率排名前十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有9只为医药主题产品,平均涨幅超过69% [1][2]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103.67%的收益率暂居榜首,成为年内首只"翻倍基" [1][2]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分别以87.73%、79.79%的收益率位列第二、三位 [2] - 这是时隔两年后市场再度出现的年内"翻倍基",此前2019-2021年及2023年均出现过类似情况 [2] 医药行业驱动因素 - 医药板块超额收益源于三重动力:政策催化创新药审批加速、港股医药板块估值修复、BD交易重塑企业成长预期 [2] - 创新药研发突破、港股流动性复苏、跨境BD交易重构估值体系等多重因素驱动医药投资热潮 [1]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70.09%,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年内大涨54.59%,显著跑赢A股创新药指数的24.15% [3][4] 港股医药板块表现 - 收益率前十的主动权益基金中有9只持有港股仓位,含"港"量决定业绩弹性 [3]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前十大重仓股均为港股创新药概念股,包括荣昌生物、科伦博泰生物-B等 [4] - 香港联交所2018年推出的《上市规则》第18A章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开辟融资通道,培育了一批进入研发后期或商业化阶段的企业 [4] 创新药发展前景 - 创新药产业仍处于向上攀升阶段,具有高估值、高波动、高收益特征 [3] - 中国药企凭借研发效率和成本优势,有望取代美股公司Bio-Techne Corporation的生态位 [6] - 中国药企负责早期工程创新和初步验证,跨国药企负责临床试验和商业化推广,形成新型研发外包模式 [6] - 当前行情仅反映授权交易首付款价值,中期可期待2~3年后授权品种上市及商业化分成兑现带来的估值弹性 [7] 行业长期趋势 - 医药行业在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技术创新的三重驱动下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6] - 港股科技和创新药估值水平仍相对较低,具有较高投资性价比 [7] - 随着宏观流动性、企业盈利、相关政策等抑制因素缓解,港股资产价格快速反弹 [7]
创新药领涨医药板块 公募机构发行产品忙
证券日报· 2025-06-14 00:14
医药板块反弹与基金发行 - 创新药引领医药板块经历长时间调整后迎来强势反弹,市场关注度持续攀升 [1] - 多家公募机构如浦银安盛基金、鹏华基金、招商基金、长城基金等纷纷申报医药主题基金 [1] - 6月11日浦银安盛基金申报浦银安盛医疗创新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1] - 6月9日鹏华基金申报鹏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1] - 招商医药量化选股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长城港股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QDII)等多只基金申报待批 [1] - 易方达恒生港股通创新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大成恒生医疗保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QDII)等已进入发行环节 [1] 基金发行节奏与建仓策略 - 部分基金如东方阿尔法基金和平安基金旗下产品宣布提前结束募集 [2] - 提前结募可能是为了抓住医药板块快速拉升带来的建仓窗口 [2] - 快速完成募集有利于基金更快入市建仓,实现较好业绩并提升投资者持基体验 [2] - 良好业绩表现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后续申购,实现基金规模长期增长 [2] 创新药板块投资逻辑 - 创新药领涨医药板块的底层逻辑是在"科技牛"背景下产业逻辑不断强化 [2] - 创新药是大类科技资产里基本面相对扎实的品种,预计今年股价走势比过去几年更顺畅 [2] - 2021年至2024年医药板块陷入四年调整期,估值明显偏低,港股创新药尤为突出 [2] - 中国创新药产业趋势向上,新药研发从快速跟进向全球首创转变 [2] - 中国企业授权"出海"自2020年开始显著增长 [2] - 国内政策层面对创新药产业持支持态度,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2] 中国创新药企发展前景 - 与海外相比,中国创新药企在部分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3] - "出海"趋势明显且不断强化 [3] - 中国创新药企未来有望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