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迪利单抗

搜索文档
70家创新药上市公司,3家靠自身造血盈利
36氪· 2025-09-11 17:08
行业整体盈利状况 - 2025年上半年70家港股18A及科创板上市创新药企中55家仍处于亏损状态 占比79% [1][2] - 15家企业实现盈利 其中6家为首度扭亏为盈 包括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等头部企业 [1] - 仅3家企业真正依靠创新药销售实现盈利 其余盈利企业依赖生物类似药销售或授权许可收入 [1][8][9] 企业商业化进展 - 55家未盈利企业中有28家已拥有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其中21家企业营收主要来自创新药销售 [2][3] - 2018-2019年上市企业盈利比例达58% 2020年后上市企业盈利比例显著降低 [2] - 整体已有商业化创新药企业占比53% 2022年及之前上市企业多数已具备商业化产品 [2][3] 盈利模式分析 - 百济神州上半年营收175.18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超99% 其中泽布替尼销售额125.27亿元(海外占比90.6%)[7][14] - 信达生物营收59.53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87.9% 主要依赖中国市场(占比88.76%)[7][15] - 非创新药销售盈利路径包括:生物类似药(复宏汉霖生物类似药收入18.62亿元占比66%)、授权许可(和铂医药许可收入9370万美元占比92.7%)、模式动物销售(百奥赛图占比44.2%)[7][9][11] 头部企业表现 - 百济神州归母净利润6.84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8.77亿元) 泽布替尼海外销售额113.35亿元同比增长56.2% [7][14] - 信达生物归母净利润8.343亿元 产品收入52.34亿元同比增长37.3% [7][15] - 艾力斯凭借伏美替尼实现营收23.73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超99% [7][9] 医保目录影响 - 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和依沃西单抗进入医保后销售额同比增长49.2% 但上半年亏损扩大至5.7亿元 [4] - 云顶新耀IgA肾病药物进入医保后预计全年销售额达12-14亿元 上半年亏损收窄至2.498亿元 [5] - 基石药业为申报医保调整药品价格 导致上半年药品收入同比减少80.5%至2.54亿元 [5] 研发投入与风险案例 - 康方生物研发投入7.31亿元 超过营收半数(14.02亿元)[4] - 歌礼制药曾推出两款丙肝创新药(2018年达诺瑞韦销售收入7230万元) 后因市场竞争失利 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108.1万元(主要来自研发服务)[4]
70家创新药上市公司 3家靠自身造血盈利
经济观察报· 2025-09-11 16:19
行业整体盈利状况 - 2025年上半年70家港股18A及科创板创新药企中55家未盈利 占比79% [3][5][6] - 15家企业实现盈利 其中6家为首度扭亏为盈 包括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等头部企业 [2][19] - 仅3家企业真正依靠创新药销售实现盈利 [3][23] 商业化创新药进展 - 36家企业已有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占总体的53% [10][12] - 55家未盈利企业中有28家已拥有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4][12] - 2022年及之前上市的公司大部分已具备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1][12] 分年度上市企业表现 - 2018-2019年上市企业盈利比例达58% [11] - 2018年上市企业商业化创新药覆盖率达100% 盈利比例60% [10] - 2020年上市企业商业化创新药覆盖率78% 但盈利比例仅11% [10] - 2023-2025年上市企业盈利比例均为0% [10] 盈利模式分析 - 百济神州上半年营收175.18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超99% 其中泽布替尼销售额125.27亿元(海外占比90.5%)[20][28] - 信达生物上半年营收59.53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87.9% 主要依赖中国市场 [20][29] - 复宏汉霖等企业通过生物类似药盈利 其生物类似药销售收入占比66% [20][23] - 和铂医药等企业通过BD交易盈利 许可收入占比92.7% 净利润同比暴涨4936.38% [20][25] 典型企业案例 - 歌礼制药持续亏损 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108.1万元 主要来自研发服务而非药品销售 [13] - 康方生物上半年营收14.02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99% 但亏损扩大至5.7亿元 研发投入达7.31亿元 [14] - 云顶新耀因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7.96% 亏损收窄至2.498亿元 [15] - 艾力斯依靠肺癌创新药伏美替尼实现盈利 上半年销售收入23.6亿元 占比超99% [20][23] 医保目录战略价值 - 进入医保目录成为企业提升营收的关键路径 如云顶新耀预计相关药物年销售额达12-14亿元 [15] - 基石药业为申报医保目录主动调整价格 导致短期收入减少80.5% [16]
70家创新药上市公司 3家靠自身造血盈利
经济观察网· 2025-09-11 13:49
行业整体盈利状况 - 2025年上半年70家港股18A及科创板创新药企中55家仍亏损 占比79% [2][3] - 15家企业实现盈利 其中6家为首度扭亏为盈 包括百济神州与信达生物等头部企业 [2] - 仅3家企业真正依靠创新药销售实现盈利 [2][12] 企业商业化进展 - 36家企业已有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占总体的53% [6] - 55家未盈利企业中有28家已拥有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2][7] - 2018-2019年上市企业中58%已实现盈利 2020年后上市企业盈利比例显著降低 [6] 盈利模式分析 - 盈利企业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创新药销售(3家)、仿制药/生物类似药销售(复宏汉霖等)、BD授权交易(和铂医药等) [12][13][14] - 复宏汉霖2025年上半年生物类似药销售收入18.62亿元 占产品总收入72.8% [12][13] - 和铂医药通过BD交易实现净利润7300万美元 同比暴涨4936.38% [13][14] 头部企业表现 - 百济神州上半年总营收175.18亿元 同比增长46% 归母净利润4.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8.77亿元) [11][16] - 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125.27亿元 其中海外市场占比90.5%达113.35亿元 [16] - 信达生物上半年营收59.53亿元 其中88.76%来自中国市场 产品收入52.34亿元同比增长37.3% [11][17] 医保目录影响 - 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和依沃西单抗进入医保后销售额同比增长49.2% [9] - 云顶新耀IgA肾病药物进入医保后预计年销售额达12-14亿元 [10] - 基石药业为申报医保调整药品价格 导致上半年收入同比减少80.5% [10] 研发投入特征 - 康方生物上半年研发投入7.31亿元 超过营收的50% [10] - 歌礼制药转型聚焦GLP-1受体激动剂 目前处于二期临床阶段 [8]
美银证券:升信达生物(01801)目标价至106.9港元 重申“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8-29 15:40
财务表现 - 上半年总收入达6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0.6% [1] - 产品收入达5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7.3% [1] - 今明两年毛利率预测分别上调0.6至0.8个百分点 [1] 产品管线进展 - IBI363药物在中国顺利进展 海外收入自2028年起纳入模型 [1] - taletrectinib销售成功率上调至100% 已于上半年获批 [1] - mazdutide肥胖适应症销售成功率上调至100% 已于上半年获批 [1] - 信迪利单抗高峰销售预测获上调 因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1] 投资评级 - 目标价从70.1港元升至106.9港元 [1] - 重申买入评级 基于公司稳健研发能力及丰富管线组合 [1]
美银证券:升信达生物目标价至106.9港元 重申“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8-29 15:27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总收入达6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0.6% [1] - 产品收入达5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7.3% [1] - 今明两年毛利率预测分别上调0.6至0.8个百分点 [1] 产品管线进展 - IBI363药物在中国进展顺利 2028年起调整后海外收入纳入模型 [1] - taletrectinib销售成功率上调至100% 因上半年获批 [1] - mazdutide肥胖适应症销售成功率上调至100% 因上半年获批 [1] - 信迪利单抗高峰销售预测上调 因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1] 投资评级 - 目标价从70.1港元升至106.9港元 [1] - 重申买入评级 基于公司稳健研发能力及丰富管线组合 [1]
中金:维持信达生物跑赢行业评级 上调目标价至118.3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29 11:33
业绩表现 - 1H25收入59.5亿元 同比增长50.65% 符合预期 [2] - 1H25归母净利润8.34亿元 non-IFRS净利润12.1亿元 盈利幅度大幅超预期 [2] - 1H25毛利率86.0% 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 [3] - 上调2025年净利润预测84.3%至8.71亿元 维持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3.0亿元不变 [1] 产品商业化 - 1H25产品销售收入52.3亿元 同比增长37.3% [3] - 肿瘤产品组合表现强劲 信迪利单抗1H25收入2.75亿美元 同比增长16% [3] - 2025年成功商业化5款新药 产品组合拓展至16个 [3] - 玛仕度肽和匹康奇拜单抗等新产品预计下半年贡献增长动力 [3] 研发管线进展 - IBI363(PD-1/IL-2α-bias)在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和黑色素瘤显示优秀PoC数据 [4] - IBI363针对黑色素瘤关键临床已于2025年初在中国启动 [4] - IBI363针对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获美国FDA和中国NMPA批准 [4] - IBI343(CLDN18.2ADC)在中国启动针对3L胰腺导管腺癌的III期临床 [4] - IBI343针对3L胃癌的III期临床在中国和日本同步推进 [4] 创新产品布局 - 新一代ADC包括EGFR/B7H3ADC、双载荷ADC进入I期临床 [5] - 口服GLP-1、TSLP/IL-4α和GPRC5D/BCMA/CD3进入I期临床研究阶段 [5] - 公司在肿瘤产品和综合产品领域进行多维布局 [5] 投资评级 -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上调目标价24.1%至118.3港币 [1] - 当前股价存在30.0%上行空间 [1]
中金:维持信达生物(01801)跑赢行业评级 上调目标价至118.3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11:28
财务表现与盈利预测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8.34亿元,non-IFRS净利润12.1亿元,盈利幅度大幅超预期 [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59.5亿元,同比增长50.65% [2] - 上调2025年净利润预测84.3%至8.71亿元,基本维持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3.0亿元不变 [1] 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86.0%,同比增长3.1个百分点 [3] - 盈利超预期主要由于收入体现规模化效应和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2] - 基于DCF模型上调目标价24.1%至118.3港币,较当前股价有30.0%上行空间 [1] 产品收入与商业化进展 - 2025年上半年产品销售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37.3% [3] - 肿瘤产品组合表现强劲,信迪利单抗2025年上半年收入2.75亿美元,同比增长16% [3] - 截至2025年中报日期成功商业化5款新药,产品组合拓展到16个 [3] 创新管线进展 - IBI363(PD-1/IL-2α-bias)在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和黑色素瘤显示优秀PoC数据,推进注册临床开发 [4] - IBI363针对黑色素瘤关键临床于2025年年初在中国启动,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获美国FDA和中国NMPA批准 [4] - IBI343(CLDN18.2 ADC)在中国启动针对胰腺导管腺癌的III期临床,针对胃癌的III期临床在中国和日本同步推进 [4] 新产品与增长动力 - 下半年玛仕度肽和有望获批的匹康奇拜单抗为代表的新产品预计进一步贡献增长动力 [3] - 新一代ADC包括EGFR/B7H3 ADC、双载荷ADC等,口服GLP-1,TSLP/IL-4α,和GPRC5D/BCMA/CD3已进入I期临床研究阶段 [5] - 公司在肿瘤产品和综合产品领域进行多维布局,未来有望孵化出更多创新增长点 [5]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单抗药物行业产业链、发展背景、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7 09:21
单抗药物行业概述 - 单抗药物是单个B细胞克隆分泌的高度均一、仅识别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与多克隆抗体(多抗)相比具有高度特异性优势 [1] - 单抗药物分为三类:治疗疾病(尤其是肿瘤)的单抗药剂、抗肿瘤单抗偶联物(含放射性核素或毒素等)、治疗其他疾病的单抗 [2] - 单抗药物在人类疾病防治中作用日益重要,目前占全球生物药的半壁江山 [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单抗药物市场规模达2733亿美元,同比增长9.15% [4] - 中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达1315亿元,同比增长30.85%,增速显著高于全球水平 [1][5] - 中国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渗透率逐步提升但对比全球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1][7]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细胞培养基、工具酶、抗原抗体等原材料供应商及生物反应器等核心设备供应商 [3] - 中游为单抗药物研发和生产企业 [3] - 下游包括医院、DTP药房、零售药店等流通渠道,其中医院是最核心渠道,2024年底中国医院数量达3.9万个,同比增长1.7% [3]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癌症新发人群持续增长:2024年中国癌症新发人群达506.4万人,同比增长2.61% [3] - 适应症不断拓宽:从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延伸至哮喘、特应性皮炎、克罗恩病等多种疾病 [3][5] - 医保目录纳入和国民收入水平提升显著改善药物可及性 [1][5] 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集中度高:2024年全球药品销售TOP20中单抗药物占8款 [5] - 中国市场外资主导但国产替代加速:罗氏、艾伯维、强生等跨国药企曾占据重要地位,但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国内企业份额持续提升 [8][9] - 国产创新突破:复宏汉霖斯鲁利单抗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PD-1单抗,智翔金泰赛立奇单抗为国产首款全人源抗IL-17A单抗 [9][10] 代表企业表现 - 神州细胞2024年营业总收入25.13亿元,其中抗体及其他药物收入6.22亿元,占比24.75% [10] - 智翔金泰2024年营业总收入3009万元,其中抗体药物收入3007万元,占比99.92%,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 [10] 未来发展趋势 - 国产企业通过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突破持续提升市场份额,打破跨国药企垄断 [11] - 适应症将进一步拓宽,在感染性、传染性疾病治疗及预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5][11] - 技术进步推动单抗药物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不断深化 [11]
信达生物20250826
2025-08-26 23:02
信达生物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产品收入超过5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5%,第二季度收入超过2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30%[4] - 增长主要得益于肿瘤领域成熟品种如PD-1和多款生物类似药的放量,以及新上市产品如PCSK9和替妥油单抗的贡献[4] 核心产品与市场表现 - 信迪利单抗(PD-1)仍占据较高收入比例,是公司重要成熟产品[2][5] - 新上市产品KRAS G12C和PCSK9开始显现放量趋势,KRAS G12C预计参与2025年医保谈判,其靶点特异性强且检测简单,即使未纳入医保销售表现依然良好[2][5] - 减肥药玛氏杜泰(仙儿美)通过公立医院、民营医疗机构、线上平台及零售药房多渠道销售,覆盖年轻群体,发货迅速(获批到发货仅需3天,15天内同步走方),不仅具有减重效果,还能改善血压、血脂及尿酸水平,定价介于思美与替尔泊泰之间,具竞争力[2][6] 研发管线进展 - 新分子3,003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显示出优异疗效,一位既往接受过八线治疗(包括BCMA和GPRC5D CAR-T前线治疗)的患者在第三周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PR),另一位既往接受过BCMA双抗治疗的患者在一个周期后转为非常好的PR,表明三靶点TCE疗效更佳[2][8][9] - 自免类品种r二十三P19已进入上市申请审批阶段[2][7] - 公司计划在鳞癌、结直肠癌及前列腺癌等多个适应症上开展三期临床试验,2025年下半年公布363黑色素瘤及新分子3,001和3,003的数据更新[7][12] 非小细胞肺癌领域进展 - 363项目在PD-1 IL2 FI box赛道具优势,02后线三期已启动,黑瘤注册临床阶段进行中,一线及辅助新辅助探索进展迅速[3][12] - 363项目使用剂量为3毫克每千克,总生存期(OS)为主要终点,一线CRC等研究有望于2026年读出POC数据[12] - 在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后线治疗中,3毫克剂量组无进展生存期(PFS)达9.3个月,1.5毫克剂量组OS达15.3个月,3毫克组OS数据尚未成熟但潜力值得期待,363被视为公司IO新基石[13] 抗癌药物技术路线 - 技术路线主要分为三类:以VEGF和PD-1为骨架的双抗及衍生三抗(免疫加强分子,临床确定性高)[10]、ADC药物(如CHOP2、EDE、EGFR、HER2及新诺威6,010等EGFR ADC)[10]、免疫单抗(如PD-1 CTLA4和PD-1 target双抗)[10] - 公司选择FI box路线,再生元选择遮蔽技术,旨在更精准激活免疫系统[10] 行业市场前景 - 2024年中国PD-1市场(包括K药和O药)销售规模达5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11] - 中国分子在下一代抗癌疗法中占据50%份额,未来几百亿美金的新销售增量将完全由中国分子贡献[11] - 合作形式影响利润比例(如购权通常按15%计算,共同开发利润比例更高但需承担更多研发费用及风险)[11] 公司战略规划 - 未来3-5年将进入产品收获期,不仅推进肿瘤线,还将在心血管代谢、眼科、自免等综合产品线上推出更多创新药品[2][7]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WCLC展示创新药积极成果,产生新BD预期-20250817
东吴证券· 2025-08-17 23:23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将展示中国创新药的积极成果,涉及PD-1单抗、双抗、三代EGFR-TKI药物和ADC药物等,中国研究占比显著(口头报告占比18%,小型口头报告占比29%)[4][17][18] - 复宏汉霖的PD-L1 ADC HLX43在晚期实体瘤和NSCLC患者中展现出高效低毒特性,ORR达31.9%,DCR为87.0%,尤其在EGFR野生型非鳞状NSCLC人群中疗效显著[22][25][26] - 通用型双靶CAR-T细胞疗法QT-019B获FDA批准IND,荣昌生物泰它西普治疗干燥综合征III期研究成功,拟申报上市[4][32] 行业表现与配置建议 - 本周A股医药指数涨幅3%,年初至今涨幅25%,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年初至今涨幅100%,医疗服务(+6.6%)、化药(+4.3%)子板块领涨[4][9] - 配置优先级为创新药>科研服务>CXO>中药>医疗器械>药店,重点推荐博瑞医药、康方生物、恒瑞医药等创新药企及药明康德等CXO龙头[10][11][12] 研发动态 - WCLC会议将披露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PD-1单抗更新数据,康方生物双抗药物及恒瑞医药ADC药物SHR-4849等临床进展[18][19] - 本周创新药研发进展包括启函生物QT-019B、Insmed的Brensocatib及勃林格殷格翰zongertinib获FDA批准[32][33] 估值与个股表现 - 医药指数市盈率39.94倍,高于历史均值1.52倍[6] - A股涨幅居前个股包括赛诺医疗(+69%)、创新医疗(+51%),H股派格生物(+94%)、叮当健康(+48%)表现突出[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