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高端化

搜索文档
成也“高端”败也“高端”?上半年燕京啤酒业绩大涨,百威亚太净利下滑超两成
搜狐财经· 2025-08-12 10:33
两大啤酒巨头业绩对比 - 燕京啤酒上半年营收85.58亿元同比增长6.37%,归母净利润11.03亿元同比增长45.45%,扣非净利润10.36亿元同比增长39.91% [1] - 百威亚太上半年总销量43.63亿公升同比减少6.1%,收入31.36亿美元同比减少5.6%,股东应占溢利4.09亿美元同比减少24.4% [3] - 中国市场表现差异显著:燕京啤酒华东地区收入增长20.48%,华中地区增长15.35%;百威亚太中国市场上半年销量下滑8.2%,收入下滑9.5% [1][3] 产品结构与渠道表现 - 燕京啤酒中高档产品收入55.36亿元同比增长9.32%,毛利率51.71%;普通产品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1.56%,毛利率31.48% [5] - 燕京啤酒形成以燕京U8、燕京V10等为代表的大单品矩阵,电商渠道收入增长30.79%,KA渠道增长23.04% [1][3] - 百威亚太非即饮渠道高端产品占比已超越中餐厅渠道,但主要消费场景(高端餐饮/夜场)持续疲弱 [3][6] 战略与市场动态 - 燕京啤酒增长动力:大单品燕京U8持续放量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公司治理改善带来费用率降低 [5][9] - 百威亚太面临挑战:高层调整导致管理动荡,国产啤酒高端化冲击市场份额 [9] - 行业趋势呈现多元化:消费需求个性化,新品牌/新品种/新渠道(如即时零售)涌现 [9] 区域市场表现 - 燕京啤酒华北地区收入增长5.61%(占比最大),华南增长0.3%,西北增长3.83% [1] - 百威亚太第二季度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7.4%,收入下滑6.4% [3]
兴业证券:啤酒行业消费量有望保持平稳 高端化仍是中长期主要趋势以及竞争胜负手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11:00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啤酒行业已从量增扩容转向存量竞争下的结构性增长 2018年以来产品结构升级叠加成本上涨驱动行业普遍提价 主要厂商吨价及利润率显著提升 [1] - 行业竞争格局从分散走向集中 2024年CR5销量市占率超过90% 形成寡头割据局面 [1][4] - 啤酒产销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 采用销地产模式导致资产偏重 行业通过薄利多销获取规模利润 [1] 消费需求与市场前景 - 核心消费人群(20-50岁)数量未来5年降幅收窄 2025-2030年CAGR为-0.3%(2011-2024年为-1.1%) 支撑消费量稳定 [2] - 欧睿预测2025-2029年中国啤酒年销量将维持在4300万吨左右 品类创新(精酿/低醇啤酒)和即时零售渠道兴起提升市场活跃度 [2] - 现饮渠道占比达48% 高于国际水平 增强厂商提价自主性和升级潜力 [4] 高端化发展趋势 - 中国啤酒低端产品占比达60% 显著高于国际水平(24国中21国中高端占比超70%) 结构升级空间充足 [3] - 8-10元价格带引领当前升级 10-12元考验品牌渠道能力 12元以上超高端仍需培育 [4] - 参照美国经验 高端化可维持长周期 美国啤酒CPI在1965-1991年间CAGR达4.3%-4.7% 1992-2024年仍保持2.1% [3] - 日本市场高端啤酒销量占比从2010年7%提升至2024年7.8% 显示成熟市场升级持续性 [3] 厂商战略与产品创新 - 龙头厂商聚焦高端化共识 通过优势市场推进升级 多品牌竞争市场借助高势能单品突破 [4] - 罐化率提升助力高端化扩围 消费迭代推动风味创新和功能性升级 精酿风潮再度兴起 [4] - 厂商经营能力持续精进 供需共振(多元化需求+有限支出增加)推动结构升级 [4]
精酿啤酒进入“战国时代” 五粮液、珍酒跨界入局
中国经营报· 2025-08-10 08:00
白酒企业跨界精酿啤酒市场 - 五粮液旗下仙林生态酒业推出全新精酿啤酒品牌"风火轮",定价19.5元/罐(390ml),预计8月15日上市 [1] - 贵州珍酒推出"牛市"精酿啤酒,零售标价88元/瓶(375ml铝瓶装) [1] - 泸州老窖此前推出88元/瓶和198元/瓶的百调啤酒,并启动"百城千店"计划,目标3年内打造5000家新社交空间 [8] 精酿啤酒市场前景 - 中研普华研究院预计2025年精酿啤酒市场规模将达1342亿元 [1] - 中国酒业协会预测未来5年国内精酿啤酒市场增速将持续领跑整个啤酒行业 [1] - 2022-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预计从14.3万千升增长到23万千升,复合增长率17% [7] - 全国现存精酿啤酒相关企业1.3万余家,2024年1-7月新增注册2300余家 [7] 白酒企业跨界优势 - 渠道复用、品牌势能转化和供应链协同是主要优势 [1] - 成熟的经销商网络和终端资源可快速实现产品导入 [4] - 高端白酒品牌形象可为精酿产品提供溢价支撑 [4] - 精酿啤酒与白酒消费群体存在较大重叠,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4] - 白酒企业的生产经验可降低精酿啤酒生产成本 [5] 市场进入策略 - 五粮液"风火轮"采取"自营基地市场×全国区域代理×品牌联合"的复合模式 [3] - 核心重点区域(华北、华东)依托区域代理商、品牌联合方资源优势突破 [3] - 渠道运营按KA、便超、餐饮终端、大客户团购分类管理 [3] - 线上渠道利用五粮液集团电商资源,探索品牌定制等特殊渠道 [3] 行业竞争格局 - 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百威亚太等纷纷推出高价精酿啤酒 [7] - 独立精酿啤酒品牌凭借工艺创新深耕细分领域 [8] - 新零售企业通过即时零售和场景化产品快速渗透 [8] - 即时零售正在改变精酿啤酒的消费习惯与场景 [8] 潜在挑战 - 品牌认知冲突是核心挑战,消费者对白酒企业啤酒产品专业性存疑 [6] - 白酒商务调性与精酿啤酒年轻化、小众文化存在割裂 [6] - 精酿啤酒短保质期、高频复购特性与白酒长周期库存模式不匹配 [6] - 茅台啤酒曾因价格高、渠道不完善导致市场开拓困难 [6][7]
燕京啤酒(000729):公司深度报告:内外兼修,焕发新机
东海证券· 2025-08-07 17:17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对应2025年PE为24.13倍 [2][5] 核心观点 - 成长势能强劲,2019-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5.04%和35.64%,2024年归母净利率提升2.66pct至7.20% [5][12] - 全国化大单品U8持续放量,2024年销量达69.6万千升较2020年增长6倍,2025年1-5月销量占比提升至23% [5][23][27] - 供应链优化成效显著,2024年产能利用率提升6.62pct至46.86%,折旧摊销占比下降1.59pct至4.64%,人均创收提升5倍 [5][35][36] - 子公司减亏推动有效税率下降18.38pct至15.78%,其他子公司亏损额减少89%至1.08亿元 [5][42] 行业分析 - 啤酒行业CR5达90.73%,高端化为主旋律,2025-2030年主力消费人群数量CAGR预计0.17% [5][48][49] - 吨价持续提升,2019-2024年五大龙头归母净利润CAGR达24.46%,2020-2023年吨价增速高于CPI 3pct [5][52][57] - 即时零售渠道增长迅猛,2019-2022年复合增速达67.42%,青岛啤酒非即饮渠道占比提升至58.8% [5][63][64] 公司战略 - 产品端:围绕U8推出系列产品并提升罐化率,计划打造第二个全国大单品 [5][67][71] - 渠道端:实施"百县工程"和"百城工程",华北地区毛利率较2022年提升3.58pct至38.57% [5][78][82] - 生产端:构建卓越管理体系,2024年单位产品电耗和蒸汽耗分别下降5.96%和7.28% [5][87][88]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3/18.05/21.10亿元,对应EPS为0.53/0.64/0.75元 [5][92][97] - 啤酒业务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42.61%提升至2027年44.81%,吨价CAGR为1.61% [5][92][93] - 2025年PE为24.13倍,略高于行业平均21.36倍,考虑改革红利给予溢价 [5][95][96]
百威亚太中国“寒意”弥漫:上半年净利锐降24.4%
经济观察报· 2025-08-07 13:1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销量同比下降6.1%至43.63亿公升 收入同比下滑5.6%至31.36亿美元 净利润大幅缩水24.4%至4.09亿美元 [1] - 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减少8.2% 收入下降9.5% 每百升收入下滑1.4% 成为核心拖累因素 [1] - 第二季度中国区销量同比下降7.4% 收入下降6.4% 较第一季度降幅有所收窄但修复速度低于预期 [1] 中国市场挑战 - 区域布局失衡问题突出 长期依赖广东 福建等沿海地区餐饮及夜场渠道 [1] - 即饮渠道疲软 二季度高端消费场景受经济环境影响显著收缩 [1] - 非即饮渠道布局滞后 便利店与电商渠道未能弥补即饮渠道缺口 [1] 竞争格局变化 - 高端市场被华润啤酒 青岛啤酒等本土品牌反超 国产啤酒通过高端化布局蚕食市场份额 [2] - 中国啤酒行业正经历高端化与消费场景转移的双重变革 [2] 管理层调整 - 2025年4月完成高层换帅 程衍俊接任CEO并成为公司首位中国籍掌门人 [1] - 新管理层上任后首个完整季度仍未扭转业绩颓势 [1] 未来发展关键 - 渠道优化与产品创新成为重夺市场主动权的核心要素 [2] - 管理层调整效果有待观察 将直接影响公司增长前景 [1][2]
华润啤酒又抛厂,“刀刃向内”是否撬开了高端大门?
新浪财经· 2025-08-06 15:26
核心观点 - 华润啤酒持续推进关厂行动以优化产能和推动高端化转型 目前正在处置3家工厂资产 包括驻马店工厂、汕头工厂和达州工厂[1] - 公司9年间累计关闭36家啤酒厂 工厂数量从2016年98家减少至2024年62家 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6%[6][8] - 关厂行动是"3+3+3"九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通过产能优化支持高端化发展 2024年该战略进入收官之年[10][12] 工厂数量变化 - 2016-2024年工厂数量变化为98家、91家、78家、74家、70家、65家、63家、62家、62家[6] - 2017-2019年关厂数量达23家 安置冗员3万多人[8] - 2020年后平均每年关厂3家 长期目标是将工厂数量控制在60多家[8] - 2024年关停两间工厂 同时新建济南和厦门两间智慧化工厂[8] 财务表现 - 2017年改革当年实现营收297.32亿元 同比增长3.6% 市场份额增至26.9%[8] - 营业收入从2016年286.94亿元增长至2024年386.35亿元[17] - 归母净利润从2016年6.29亿元增至2024年47.39亿元 增幅近八倍[17] - 毛利率从2016年33.71%提升至2024年42.64%[17] - 2024年出现2017年以来首次营收净利双降[22] 产能与效率 - 2024年产能约1900万千升 较2023年1910万千升下降0.5%[8] - 通过关厂行动产能利用率得到提升[8] - 新建厦门喜力工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喜力啤酒厂[17] 高端化进展 - 2024年高档及以上啤酒销售增长9%[19] - 次高端及以上啤酒销量超过250万千升 较2020年146万千升增长超过100万千升[19] - 高端化带动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5%[19] - 具体品牌表现:喜力保持接近20%增长 老雪和红爵基本实现翻倍增长 superX和雪花纯生通过产品焕新实现增长 高端产品"醴"同比增长35%[19] 行业背景 - 中国啤酒产量从2014年开始持续下滑 2023年产量较高峰期减少四分之一以上[16] - 行业从规模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评价标准从产量大小转向效率高低[16] - 多家啤酒企业同期进行关厂行动:重庆啤酒2015-2018年关闭近10家工厂 青岛啤酒2018-2019年关闭2家工厂 燕京啤酒2021年完成十余家工厂产销分离[13] - 关厂是行业普遍现象 国际上百威啤酒也曾进行多轮产能优化[13] 战略演变 - "3+3+3"战略分为三个阶段:前3年关闭低效工厂和裁员 中3年聚焦质量发展 后3年决胜高端[10] - 战略由前董事会主席侯孝海提出 其于近期卸任[10] - 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的跑马圈地扩张转向现在的产能优化和高端化发展[15] - 高端化发展从1.0时期(提价、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能)转向2.0时期(基于消费需求的品质和生活方式高端化)[24] 近期动态 - 公司拓展新消费场景 通过啤酒嘉年华活动构建国际品牌矩阵[24] - 与山姆会员店、盒马、歪马送酒等新兴渠道合作[24] - 平均售价增幅逐年收窄:2021-2024年分别为6.6%、5.2%、4%、1.5%[22]
百威亚太半年业绩销量双下滑,在华市场收缩,还遭遇喜力挑战
南方都市报· 2025-07-31 22:55
业绩表现 - 百威亚太2024年上半年收入34.39亿美元,同比下降5.6%,股东应占溢利4.09亿美元,同比减少24.4% [1][2] - 啤酒总销量436.3万千升,同比下跌6.1%,毛利率51.4%,同比下降38个基点 [1][2] - 正常化EBITDA为9.83亿美元,同比下降8.0%,EBITDA利润率31.3%,同比下降82个基点 [2] - 股价在业绩发布后高开低走,盘中最高涨6.9%至9.37港元/股,收盘跌5.82%至8.26港元/股 [1]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业务受区域布局及即饮渠道疲弱影响,高端产品面临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等国内品牌竞争 [3][4] - 韩国市场表现超越行业水平,印度市场增长动力持续加快 [3] - 喜力在中国市场高端产品销量增长超30%,红爵啤酒销量翻倍,与华润啤酒合作提升渠道能见度 [6][7] 渠道与战略调整 - 即饮渠道(餐饮、夜场)受弱复苏及"禁酒令"担忧情绪影响,动销不畅 [4][5] - 加速布局非即饮渠道(商超、便利店、电商、O2O),与美团、饿了么合作发放优惠券 [8][9] - 产品策略聚焦百威啤酒(高端)和哈尔滨啤酒(价格下移),非即饮渠道高端产品占比已超中餐厅渠道 [8][9]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啤酒行业产量同比下跌0.3%,进入缩量阶段,消费者偏好下移至8元价格带 [4][9] - 喜力通过华润啤酒渠道资源提升市场份额,成为百威在华主要竞争对手 [7] - 百威亚太面临渠道转型压力,夜场增长乏力,餐饮和家庭渠道拓展需时间 [5]
百威亚太半年业绩销量双下滑 在华市场收缩 还遭遇喜力挑战
南方都市报· 2025-07-31 22:55
核心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4.09亿美元 同比下跌24.4% [2] - 上半年啤酒销量436.3万千升 同比下跌6.1% [2] - 股价高开低走 盘中最高涨6.9%至9.37港元 收盘跌5.82%至8.26港元 [2]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业务受区域布局及即饮渠道疲弱影响 [3] - 韩国市场持续超越行业水平 [3] - 印度市场增长动力加快 [3] 中国市场挑战 - 高端产品受华润啤酒、青岛啤酒高端化及嘉士伯等品牌夹击 [4] - 消费趋势转向8元价格带产品 导致消费群缩量 [4] - 即饮渠道(餐饮、夜场)受弱复苏及"禁酒令"担忧情绪影响 [4] 渠道与战略调整 - 夜场渠道增长乏力 餐饮和家庭渠道拓展需时 [5] - 加速布局非即饮渠道(商超/便利店/O2O) 与美团、饿了么合作发放优惠券 [8] - 非即饮渠道高端及超高端产品销量收入占比已超越中餐厅渠道 [8] 竞争对手动态 - 喜力中国高端产品销量增长超30% 红爵啤酒销量翻倍 [7] - 喜力通过华润啤酒补充高端产品线并提升渠道铺货率 [7] - 喜力联营公司净利润有机增长3.7% 中国市场贡献显著 [7] 行业整体环境 - 2024年1-6月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1904.4万千升 同比下跌0.3% [10] - 啤酒行业处于持续缩量阶段 [10] 管理层与战略方向 - 新CEO程衍俊接任后延续聚焦百威啤酒与哈尔滨啤酒的双品牌策略 [8] - 组织架构与渠道策略处于深度调整期 次高档品牌建设发力较晚 [4][9]
香港生力啤股价飙升30%:盈利重回增长轨道,香港老牌啤酒商破局成功?
智通财经· 2025-07-30 21:3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3.9亿港元,同比增长3.22%,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4964.4万港元,同比增长31.97% [1] - 2024年公司综合收入7.11亿港元同比下跌4.1%,毛利2.66亿港元同比下降6.8%,综合净亏损1891.5万港元 [2]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达39.9%,较2024年同期36.9%提升3个百分点 [5] 销量与业务结构 - 2025年上半年本地总销量下跌4%,但出口销量大幅增长带动总销量同比上升14% [1][4] - 2024年香港本地总销量下降6%,但出口增长使香港业务整体销量录得2.9%增长 [2] - 生力广东2024年国内销量增长3.3%,但出口销量下降1.6% [2] 经营策略与成效 - 调整出口策略优化定价、拓展新市场,出口利润显著改善 [4] - 推出"坚香港坚生力"电视广告强化本地情感联结,通过限量版罐装、KOL合作提升年轻消费者触达率 [5] - 固定成本降低与租赁收入增加推动利润率扩张 [5] 行业趋势 - 中国啤酒行业2024年产量3521.3万千升同比下降0.6%,高端啤酒市场规模达2800亿元占整体40% [7] - 香港啤酒市场2024年整体销量下跌3.3%,消费需求呈现高端化、个性化特征 [8] - 8元价位成为啤酒高端化竞争主战场,精酿啤酒和低酒精产品成为新趋势 [6][8] 公司竞争优势 - 创立于1948年,"蓝妹啤酒"等子品牌在本地中老年群体中有忠诚度 [9] - 主打"生力清啤"等东南亚风味啤酒形成差异化,开发无醇啤酒迎合健康潮流 [9] - 借助菲律宾生力集团渠道拓展东南亚市场,减轻对香港依赖 [9]
香港生力啤(00236)股价飙升30%:盈利重回增长轨道,香港老牌啤酒商破局成功?
智通财经网· 2025-07-30 21:3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3.9亿港元,同比增长3.22%,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4964.4万港元,同比增长31.97% [1] - 2024年全年综合收入7.11亿港元同比下跌4.1%,毛利2.66亿港元同比下降6.8%,综合净亏损1891.5万港元 [2]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达39.9%,较2024年同期36.9%提升3个百分点,反映产品结构改善 [5] 销量与业务结构 - 2025年上半年本地总销量下跌4%(与行业跌幅持平),但出口销量大幅增长带动总销量同比上升14% [1][4] - 2024年香港本地销量下降6%(行业整体下跌3.3%),但出口增长推动香港业务整体销量录得2.9%增长 [2] - 生力广东2024年国内销量增长3.3%,但出口销量下降1.6% [2] 战略调整与运营优化 - 出口策略调整(优化定价、拓展新市场)显著改善利润,出口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4] - 品牌营销升级:推出"坚香港坚生力"电视广告、限量版罐装及KOL合作,提升年轻消费者触达率 [5] - 固定成本降低与租赁收入增加推动利润率扩张,成本优化成为2025年盈利增长关键支撑 [5]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中国啤酒行业2024年产量3521.3万千升同比下降0.6%,高端啤酒市场规模达2800亿元占整体40% [7] - 香港啤酒市场2024年整体销量下跌3.3%,消费需求呈现高端化、个性化特征(精酿啤酒、低酒精产品受追捧) [8] - 传统啤酒巨头(华润、青岛、百威)加码高端市场,新兴精酿品牌凭借个性化特点崛起 [8] 公司差异化优势 - 本土品牌情感认同:创立于1948年,"蓝妹啤酒"在中老年群体中有忠诚度,可联名老字号强化本土身份 [9] - 产品差异化:主打东南亚风味啤酒(如生力清啤),开发精酿线(生力白啤)及无醇啤酒迎合健康潮流 [9] - 东南亚市场潜力:借助菲律宾生力集团渠道拓展越南、泰国等高增长市场,减轻对香港依赖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