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套期保值
icon
搜索文档
原木产业开启避险新生态
期货日报网· 2025-07-15 11:55
行业概况 - 针叶原木市场需求与建筑行业紧密相连,与铁矿石等黑色系大宗商品需求场景高度重合 [1] - 我国针叶原木市场对外依存度较高,贸易型和加工型企业长期面临价格波动风险 [1] - 原木期货上市可直接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套期保值,锁定成本和利润 [1] 市场现状 - 房地产需求弱势导致建筑用原木需求显著下降,针叶原木进口量从2021年4988万立方米降至2024年2612万立方米,降幅48% [2] - 环保意识增强促使家具制造等行业转向可持续、环保型木材,原木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2] - 原木价格大幅波动导致进口企业采购成本控制难度增加,加工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 [2] 现货检尺规则差异 - 现货市场各地检尺标准不统一,北方市场以3.9米确定材长,南方市场以4米确定材长 [3] - 山东和南方市场存在"虚尺"现象,部分原木口径测量结果较国标提升1至2个径级 [3] - 华南部分地区采用"小头短径"而非"小头均径"作为原木径级,检尺标准较国标更严格 [3] 期货套保案例 - 江苏木材加工企业A公司通过期转现业务提前获得原木现货,保障生产连续性 [4][5] - 期转现业务严格参考原木交割规则和检尺国标,帮助企业厘清期货尺和现货尺差异 [5] - 智能检尺应用于期转现业务,推动全国形成统一、标准的原木大市场 [5] 首单原木交割案例 - 江苏原木贸易企业C公司利用期货市场锁定销售价格,规避价格下跌风险 [6] - C公司在原木2507合约以790元/立方米建立空头头寸,匹配计划交货数量 [6] - 期货公司为C公司提供定制化交割培训和模拟交割演练,提升实操能力 [7] 交割结果与影响 - C公司最终交割结算价为865.5元/立方米,较现货市场价格800元/立方米避免利润损失 [8] - 期货交割采用标准化结算流程,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助力后续经营活动 [8] - 原木期货上市半年完成首批交割,产业对期货理解加深,期现联动增强 [8]
多晶硅、工业硅涨价解读
2025-07-14 08:3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多晶硅、工业硅、光伏 - **公司**:通威、协鑫、特电、永祥、合盛、德晶硅、铜铝大全、乐山协鑫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价格走势 - **多晶硅**:2024 年上半年价格从 9500 元/吨降至 7000 元/吨后回升 1000 元;2025 年一季度在 3.2 - 3.56 万元间徘徊,近期报价从 3.5 万元涨至 4.5 万元以上,成交价格 3.6 - 3.7 万元[1][6][7] - **工业硅**:2025 年一季度价格持续下降,从 1 万左右降至最低约 7000 元,6 月因减产从 7500 元回升约 1000 元[2] 供需情况 - **多晶硅**:供大于求,今年总产能 365 万吨,每月产量约 10 万吨,总需求 120 - 130 万吨;光伏抢装潮后需求难超每月 10 万吨,7、8 月预计产量达 11 万吨将致库存积压[3][16] - **工业硅**:产能过剩,总库存(含隐性)达 150 多万吨,可供行业 5 个月以上消耗,每月需求约 30 万吨[9] 成本情况 - **多晶硅**:现金成本初期约 3.6 万元,不同企业现金成本差异显著,完全成本需考虑前期投资和折旧[1][20][21] - **工业硅**:西南地区电价成本优势显著,大炉型生产成本下降对小炉型形成降维打击[19] 库存情况 - **多晶硅**:现货库存约 40 万吨,相当于行业 4 个月消耗量,上半年每月产量接近 10 万吨,小幅去库[1][9] - **工业硅**:总库存(含隐性)达 150 多万吨,可供行业 5 个月以上消耗[9] 开工率情况 - **多晶硅**:去年七八月份开始下降,九十月份行业平均开工率降至三成左右,头部企业亏损期降至三分之一[10] - **工业硅**:仅龙头企业近期有主流变化,其余基本满产,去年四五月份每月产量 20 万吨,现在平均每月不到 10 万吨[11] 政策影响 - 宏观政策旨在避免企业低于成本销售,稳定光伏市场环境,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如联合领价和收购落后产能等[1][5] - 供给侧政策希望扶持全球领先产业,清除落后产能,但具体执行准则未明确,统一减产协议难达成[22][23] 技术发展影响 - 钙钛矿电池适用于建筑材料;BC 电池对多晶硅需求量变化不大;n 型电池对多晶硅需求稍少,技术提升加剧供需错配[18] 产业链影响 - 多晶硅价格上涨,下游硅片厂集体报价上涨,但涨幅无法覆盖多晶硅涨幅,下游对 4 万元以上价格难接受[17] - 工业硅期货价格高于市场价时,厂家套保意向强烈,但基差增加对期限商造成压力[3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标准交割品不是市场主流应用产品,下游企业因成本、库存运输及质量问题责任认定等担忧,未尝试使用[8] - 收储可缓解市场压力,但企业对期限交割接受度不高,仍在考虑中[12] - 硅片企业理论上有补货需求,但实际成交少,头部企业可能增加二三线产品采购比例去库,下游价格上涨或少量补库[26][27] - 内卷政策执行方案有制定行业平均成本曲线和加强监管核算不同价格两种,但需企业市场化解决问题[28] - 减产协议需对企业划线,去除地方补贴可加速高成本落后企业退出市场[29]
股市必读:利通电子(603629)7月1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964.2万元,占总成交额8.12%
搜狐财经· 2025-07-14 03:24
交易信息 - 截至2025年7月11日收盘,利通电子报收于23.58元,下跌1.17%,换手率4.01%,成交量10.29万手,成交额2.42亿元 [1] - 7月1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964.2万元,占总成交额8.12%;游资资金净流出2702.05万元,占总成交额11.17%;散户资金净流入4666.25万元,占总成交额19.28% [1][3] 董事会决议 - 第三届董事会2025年第二次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审议通过三项议案: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拟注册发行中期票据及超短期融资券、增加套期保值业务品种 [1] - 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五项议案: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拟注册发行中期票据及超短期融资券、增加套期保值业务品种、修订《期货及衍生品交易管理制度》、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 [2] 监事会决议 - 第三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三项议案: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拟注册发行中期票据及超短期融资券、增加套期保值业务品种 [2] 临时股东会 - 将于2025年7月28日召开第一次临时股东会,审议三项议案: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金额不超过35,030万元)、拟注册发行中期票据及超短期融资券(总额度不超过10亿元)、增加套期保值业务品种 [3][4] 套期保值业务 - 拟增加期权套期保值业务,占用保证金最高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外汇套期保值交易不超过500万美元 [3][4] - 修订《期货及衍生品交易管理制度》,加强期货和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 [4] 融资计划 - 拟注册发行总额度不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中期票据和不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超短期融资券,以优化债务结构和满足资金需求 [3][4][5] 关联交易 - 预计2025年度与利航智能技术和上海汉容微电子两家关联公司的日常关联交易金额不超过35,030万元 [3][4] 股东减持 - 董事施佶已减持公司股份50,000股,减持总金额为1,185,000元 [3][5]
利通电子: 603629:利通电子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7-13 16:13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议案核心内容 日常关联交易预计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预计2025年度与关联方日常关联交易金额不超过35,030万元,涉及利航智能技术(武汉)有限公司和上海汉容微电子有限公司[6][7] - 2024年关联交易实际发生金额513.80万元,远低于预计的5,000万元,主要因产品毛利率下降收缩生产规模[7] - 2025年新增算力合作业务,预计与利航智能的交易规模30,000万元(采购)和5,000万元(服务提供),采用净额法列示收入[7][8] - 关联交易定价遵循市场公允原则,交易目的为正常生产经营所需,不会影响公司独立性[11] 中期票据及超短期融资券发行 - 拟注册发行总额不超过5亿元中期票据(期限≤5年)和5亿元超短期融资券(期限≤1年)[12][13] - 募集资金用于偿还有息债务、补充流动资金及项目建设等合规用途[14] - 发行方案已获董事会、监事会通过,尚需股东会审议及交易商协会注册[15] - 发行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债务结构,对公司正常经营无重大影响[15] 套期保值业务扩展 - 新增期权套期保值品种,涵盖热卷、螺纹钢、铜等原材料,保证金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17][18] - 新增外汇套期保值业务,额度不超过500万美元,用于对冲汇率波动风险[19] - 2024年热卷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累计开仓11,041.96万元,期末持仓1,752.90万元,账面亏损108.57万元(占净利润-4.41%)[17] - 建立专门风控体系应对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严格限定业务规模与现货需求匹配[20][21][22]
每周股票复盘:嘉华股份(603182)调整套期保值业务,最高投入5000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7-13 07:51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11日收盘,嘉华股份报收于13.81元,较上周的13.49元上涨2.37% [1] - 7月11日盘中最高价报13.95元,股价触及近一年最高点 [1] - 7月7日盘中最低价报13.39元 [1] - 当前最新总市值22.72亿元,在农产品加工板块市值排名21/22,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4851/5149 [1] 公司公告 - 嘉华股份拟使用最高5000万元自有资金进行原材料大豆的套期保值业务 [1] - 公司将采用包括期货、场内期权、远期、收益互换、场外期权等金融工具及其组合 [1] - 预计投入的保证金和权利金最高余额不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且在审批期限内可以循环滚动使用 [1] - 增加了场外衍生品交易方式,以更好地规避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1] - 交易期限为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 [1]
兴业银锡(000426) - 000426兴业银锡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11
2025-07-11 19:46
套期保值情况 - 2025年公司尚未开展套期保值交易 [2] 矿山建设与合作 - 公司已与中铁隧道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将按需在井巷开拓中尝试用TBM开展掘进作业 [2] - 公司目前合作伙伴为业内优秀省级国企,未来按需在重点项目上与世界顶级矿服企业合作 [3] 市值与业绩 - 公司将优化经营策略、提升盈利能力,以经营业绩为市值管理核心,加强与资本市场交流 [4] - 关于2027年业绩情况,需关注届时公司在指定媒体发布的定期报告 [9] 业绩预告披露 - 如出现应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情形,公司将不晚于2025年7月15日披露 [5][9][10] 股票回购 - 截至目前,公司暂未有使用股票回购贷款回购公司股票的计划 [5] 项目工期与产能 - 银漫二期主要工程为选矿厂和两口竖井建设,预计工期1 - 2年 [5] - 公司推进银漫二期及宇邦矿业825万吨/年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将提升产能 [8][9] - 截至目前,银漫二期及宇邦矿业项目处于开工审批阶段,有色金属价格变化不影响投产计划,暂未收到布敦银根置入规划 [9] 矿产产量与规划 - 乾金达矿业2024年产银45吨,未达产因采区逐年下延,供矿能力待提升;2024年净利润约2.45亿元,同比增长39.16% [5][6] - 公司未来重点储备资源以银和锡为主,适度配置铜和金资源;海外并购优先考虑睦邻友好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暂未在蒙古及南美布局 [6] 探矿与增储 - 公司全力开展银漫矿业、宇邦矿业等重点项目勘查工作,投入大量勘探资金;银漫矿业深部岩体含矿,找矿远景好;宇邦矿业已钻探5万多米,后续推进探矿增储 [7] 项目收购与进展 - 收购云南麻栗坡项目因看好区域锡矿成矿前景,项目处于前期探矿阶段,高岭土为副产品;公司持有FEG 19.99%股权,其矿业项目均处勘探阶段 [8] 股权与资金 - 中国信达联合信达证券设信托计划向兴业集团纾困,信托总规模36.267亿元,信托计划通过天津信业以14.72798432亿元受让兴业集团持有的兴业银锡1.219204亿股股票(占总股本6.87%),天津信业实际出资人为中国信达和信达证券 [10] 2024年白银产量与成本 - 2024年银漫矿业产白银158.82吨,乾金达产46.07吨;因矿山为多金属矿,成本无法科学细分到每种金属品种 [10]
北方铜业(000737) - 000737北方铜业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11
2025-07-11 18:26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铜金属开采、选矿、冶炼及压延加工等,业务覆盖铜业务主要产业链,是有色金属企业 [3] - 主要产品为阴极铜、金锭等,副产品为硫酸等,阴极铜产能32万吨/年,硫酸产能122万吨/年,铜合金带材产能2.5万吨/年,压延铜箔产能5000吨/年 [3] - 2024年营业收入241.0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3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8.3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1亿元 [3] 项目与资源情况 - 侯马北铜年处理铜精矿80万吨综合回收项目处理量达设计能力,系统运行稳定 [3] - 截至2024年底,铜矿峪矿现有采矿权范围内保有铜矿石资源量2.13亿吨,铜金属量129.87万吨;80m~ - 325m标高范围内查明工业矿体(5号)铜矿石资源量10371.8万吨,品位0.84%,金属量869557吨 [3] - 控股股东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所属胡家峪矿、篦子沟矿年生产铜精矿量7000 - 8000吨,因采矿权手续不完善,暂不具备注入上市公司条件 [3] 市场与经营情况 - 今年以来主要地区硫酸均价同比大幅上涨,公司抓住机遇实现业绩正贡献 [3] - 铜冶炼加工费持续低迷,给公司带来经营压力,公司采用长单、现货模式采购铜精矿,与供应商保持稳定合作,稳定长单供应量 [4] 套期保值情况 - 公司根据原料来源不同制定套期保值方案,外购铜原料根据进厂时间等因素确定保值价位等,自产铜根据产量安排等因素确定保值价位、比例等 [4]
中宠股份: 金融衍生品交易内部控制制度
证券之星· 2025-07-11 17:16
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核心观点 - 公司制定金融衍生品交易制度旨在规范交易行为并防范风险,所有交易需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禁止单纯盈利性操作 [2][3] - 交易品种限定为人民币远期结售汇、期权、远期外汇买卖、掉期和货币互换业务 [2] - 交易对手需为经监管批准的金融机构,不得使用募集资金或他人账户操作 [5][7] 交易原则与审批权限 - 交易金额需与外币收支预测严格匹配,且不得超过谨慎预测金额 [4] - 董事会审批权限为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0%,超50%需提交股东会审议 [4] - 交易计划由管理层提出,董事会授权总经理执行并签署协议 [4] 部门职责与操作流程 - 财务部主管交易方案制定、风险监控及交割资金安排 [5][6] - 审计部负责监督合规性,证券部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6] - 子公司交易需经财务部审批并严格执行结算及账务处理 [6] - 操作流程包括市场分析、报价咨询、方案审批及协议签署 [6][7] 风险管理与信息披露 - 财务部需定期评估风险敞口,设定止损限额并执行止损规定 [7][8] - 亏损超100万元或达净利润10%且超1000万元时需2日内披露 [9] - 交易档案由财务部保管,业务人员需遵守保密制度 [8][9] 附则与制度执行 - 制度由董事会制定解释,与法律冲突时以后者为准 [10] - 人民币远期结售汇适用本制度,自董事会审议日起生效 [9][10]
浙江永强: 远期结售汇业务内部控制规范
证券之星· 2025-07-11 00:22
远期结售汇业务规范 - 公司制定远期结售汇业务规范旨在防范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确保汇率风险可控,依据包括《公司章程》《金融投资管理制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等 [1] - 远期结售汇定义为公司与银行签订合约,约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币种、金额、汇率及期限,到期后按合约执行 [1] - 业务需以生产经营为基础,以具体业务为依托,以套期保值为手段,禁止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外汇交易 [1][4] 业务操作原则 - 交易对手仅限于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机构,禁止与其他组织或个人交易 [2][5] - 合约外币总额不得超过未收款的出口订单外汇收入总额,且交割期需与实际出口业务执行期匹配 [2][6] - 公司需以自身名义设立交易账户,禁止使用他人账户 [2][7] 组织架构与职责 - 董事会授权远期结售汇领导小组负责日常业务管理与监督,其决议需报董事会备案 [2][8] - 领导小组职责包括制定年度计划、审批交易方案、审定规章制度及处理风险应急事件 [2][9][3] - 财务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包括交易执行、资金划转及档案管理,异常情况需向总裁办公会汇报 [3][10] 审批权限 - 连续12个月内未交割金额≤预接订单30%由领导小组审批,≤50%由董事会审批,≤80%由股东会审批 [3][11] - 各机构需严格按授权及批准计划操作,禁止超范围操作 [3][12] 业务流程 - 营销中心以银行远期汇率报价作为客户报价依据,并根据订单预测提出交易申请 [4][13][14] - 财务中心分析汇率走势后拟定操作方案草案,领导小组审核合规性后审批或提交董事会 [4][15][16][17] - 财务中心执行银行交割手续,按月提交损益报告并接受审计部监督 [5][20][21][22] 风险管理 - 财务中心需按合约及时与银行结算,汇率剧烈波动时需上报领导小组或董事会决策 [6][23][24] - 业务亏损超远期结汇总金额2%时需提交分析报告,由领导小组或董事会决策应对措施 [6][25] 信息保密与监督 - 所有参与人员需遵守保密制度,禁止泄露交易细节,操作环节相互独立并由审计部监督 [7][26][27] 附则 - 交易决策记录及合约文件需存档至少15年,规范与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后者为准 [8][28][29] - 规范解释权归公司董事会 [8][30]
丙烯期货和期权将于本月推出期货公司抢抓新机遇
证券日报· 2025-07-11 00:06
丙烯期货及期权上市概况 - 郑州商品交易所将于7月22日挂牌交易丙烯期货和期权,首批上市7个期货合约(交易代码PL),交易单位为20吨/手,交割单位为20吨/手,合约月份覆盖1-12月,限价指令最大下单量1000手,市价指令200手 [1] - 丙烯期权首日上市标的为2601和2602系列合约,合约设计与郑商所现有期权框架一致 [1] 行业背景与需求 - 丙烯行业面临需求不足、价格波动大等问题,期货及期权工具可完善化工衍生品链条,为产业链提供库存保值和加工区间套期保值工具 [1] - 行业呈现供需失衡、价格波动率高特征,衍生品上市有助于企业平稳经营和高质量发展 [3] 市场功能与影响 - 价格发现功能可引导公允价格信号,推动基差贸易创新,提升市场流动性,支撑上下游企业稳健经营 [2] - 填补化工板块风险管理空白,企业可通过锁定采购/销售价格规避现货波动风险,仓单质押和厂库交割模式优化成本 [2] - 联动聚丙烯、甲醇等化工品种,强化产业链套期保值策略,完善"LPG—丙烯—聚丙烯"闭环,构建碳三产业链套保体系 [2][3] 定价权与国际贸易 - 形成"中国丙烯价格"基准,替代境外报价,提升国际贸易定价话语权 [3] 企业及机构机遇 - 期货公司可借新品种拓展服务实体经济深度,强化投研与定制化套保方案设计能力,优化交割及仓单融资服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