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衍生品

搜索文档
央行上海总部最新发布!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回升,外资对境内股票投资回暖
券商中国· 2025-07-24 22:28
上海金融运行情况 - 2025年上半年上海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引导信贷结构优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3] - 6月末上海本外币贷款余额12.85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 [4] - 住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其中个人住房贷款需求持续回升 [5] 信贷结构与融资成本 - 非金融企业贷款增量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5.2%,是信贷增量的主体 [6] - 贷款主要投向科技、普惠领域:信息技术业、科研服务业、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8.9%、19.7%、14.9% [7] - 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74%,同比下降49个基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3%,同比下降56个基点 [8] 存款与社融情况 - 6月末上海本外币存款余额22.9万亿元,同比增长7.5%,住户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0.7% [9][10] - 上半年上海社融增量8418亿元,同比多增3240亿元,人民币贷款占社融增量六成 [13] - 直接融资中企业债券净融资1026亿元,股票净融资142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444亿元 [13] 涉外经济与人民币国际化 - 上半年上海涉外收支总额2.7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货物贸易收入同比增长21% [14][15] - 对东盟、"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分别为16%、42%,同比分别增长24%、20% [16] - 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16.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国46.5%,人民币在涉外收支中占比62.9% [19] 资本市场与外资动向 - 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外资对境内股票投资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 [17][18] - 上海外汇套保比率42.2%,同比上升4.7个百分点 [19] - 证券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16%,人民币境外贷款业务量同比增长36% [20]
央行上海总部:将继续顺应市场需求,大力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
搜狐财经· 2025-07-24 15:11
上海金融运行情况 - 2025年上半年上海涉外收支总额2.7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涉外收入1.32万亿美元(+18%),涉外支出1.45万亿美元(+19%)[2] - 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16.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国比重46.5%,人民币在涉外收支中占比62.9%,较2024年提升0.4个百分点[2] 货物贸易表现 - 上海货物贸易项下收入同比增长21%,对东盟出口占比16%(+24%),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42%(+20%)[3] - 外贸企业积极开拓新兴领域,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大宗商品进出口人民币结算量增长15%,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量增长36%[5] 资本市场吸引力 - 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境内债券外资净增持保持高位,股票投资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5月以来外资买入增多[3] - 证券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16%,境外人民币贷款业务量增长36%[6] 汇率风险管理 - 上海外汇套保比率达42.2%,同比上升4.7个百分点,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增强[4] - 金融机构优化外汇衍生品供给,市场交易保持理性有序[4] 人民币跨境使用 - 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增长19%,货物贸易人民币占比升至37.6%,服务贸易增长24%[5] - 与东盟跨境人民币业务量增长10.7%,RCEP成员国结算量上升7.5%,"一带一路"地区结算量增长17.3%[5] - 上海金融机构为境外主体办理的跨境投融资人民币结算占比近八成[6]
思瑞浦微电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决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21 03:31
董事会会议情况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于2025年6月20日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应出席董事9名,实际出席9名,会议由董事长ZHIXU ZHOU主持 [2] - 会议审议通过五项议案,包括限制性股票授予、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外汇套期保值业务、设立募集资金专用账户及发行A股股票相关授权事项 [3][4][5][6][7]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以72.81元/股向72名激励对象授予1,186,440股限制性股票,占当前总股本的0.8947%,授予日为2025年6月20日 [3][52][55] - 激励计划分三期归属,归属比例分别为40%、30%、30%,有效期最长48个月,归属条件与公司业绩及个人绩效考核挂钩 [60][61] - 授予前6个月内,两名董事因个人资金需求减持公司股票,但经核查不存在内幕交易行为 [39][40] 募集资金管理 - 公司拟使用不超过2.5亿元闲置IPO募集资金及8.5亿元定向增发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期限12个月,投资保本型理财产品 [11][16][17]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21.46亿元(2020年),2022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净额17.82亿元,均设立专项账户并签订三方监管协议 [12][13][14] 外汇套期保值业务 - 公司拟开展不超过3600万美元的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外汇期权等,期限12个月,以对冲汇率波动风险 [75][76][78] - 业务以自有资金开展,不涉及投机交易,已制定《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控制操作及市场风险 [79][85] 发行A股股票相关安排 - 公司拟设立专用账户管理发行可转债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配套募集资金,并授权董事长调整发行价格以确保发行股数达到拟发行量的70% [6][7]
外汇衍生品,扩容!
和讯· 2025-06-18 18:23
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年陆家嘴论坛上公布八项重要金融政策 包括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 旨在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序列并便利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1] - 外汇期货自1972年首次推出后已成为国际主流汇率对冲工具 但国内此前尚未推出该品种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及跨境资本流动深化为推出创造了成熟时机 [1] 外汇市场现状与需求 - 国内已建立包含远期 掉期 货币互换及期权的基础汇率避险工具体系 但难以满足企业日益复杂多元的需求 尤其中小企业避险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 [2] - 2025年一季度企业汇率风险对冲需求显著增长 新兴市场货币波动加剧导致"一带一路"贸易中多重汇率风险交织 [2][3] 外汇期货的行业影响 - 外汇期货作为标准化衍生工具 可为企业提供灵活精准的套期保值手段 降低跨境贸易中因时间差产生的汇兑损益风险 [3] - 南华期货分析师认为外汇期货推出将提升中国外汇市场国际竞争力 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 增加市场资金量和流动性 [4] 市场发展前景 - 外汇期货的引入具有"鲶鱼效应" 将推动中国外汇市场在全球格局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但需在制度建设 市场培育等方面持续完善 [4] - 随着市场成熟 涵盖外贸企业 金融机构的汇率风险管理生态圈将加速构建 [4]
报道:瑞银考虑补偿部分客户外汇衍生品遭受的损失
快讯· 2025-05-17 02:28
瑞银集团客户损失补偿谈判 - 瑞银集团正与部分客户就补偿损失进行谈判,这些客户因购买复杂外汇衍生品而遭受巨大亏损 [1] - 亏损原因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行动引发外汇市场剧烈波动 [1] - 受影响客户达数百名,包括瑞士本国客户,总体损失高达数亿瑞郎 [1] - 公司表示绝大多数客户持有多元化投资组合,在当前动荡时期表现相对良好 [1] - 公司正与客户分析潜在的意外影响 [1]
5月17日电,瑞银集团正就向遭受外汇衍生品亏损的客户进行退款事宜进行洽谈,据悉客户损失已达数亿瑞士法郎,目前该集团正在“分析潜在的意外影响”。
快讯· 2025-05-17 01:40
瑞银集团外汇衍生品亏损事件 - 公司正与遭受外汇衍生品亏损的客户洽谈退款事宜 [1] - 客户损失金额已达数亿瑞士法郎 [1] - 公司目前正在分析潜在的意外影响 [1]
关税加速亚洲“去美元化”浪潮:非美货币交易增加,人民币结算量飙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5-09 11:31
去美元化趋势加速 - 银行和经纪商发现对绕过美元的外汇衍生品需求上升,涉及人民币、港元、阿联酋迪拉姆和欧元等货币的对冲交易增加 [1] - 企业正越来越多考虑跳过美元作为中间货币的策略,例如埃及公司直接兑换菲律宾比索而非通过美元中转 [1] - 知名策略师Stephen Jen警告可能出现2.5万亿美元规模的美元抛售,破坏其长期吸引力 [1] 结构性变化驱动长期趋势 - 国际金融研究所指出非美元货币间交易增加源于技术发展和流动性提升,交易方认为价格可能优于美元 [4] - 新加坡大宗商品交易公司观察到欧洲金融机构加速推出剔除美元的人民币衍生品 [4] - 印尼外资银行设立专门团队满足当地客户对印尼盾兑人民币交易的需求 [4]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人民币占全球支付比例4.1%,远低于美元49%,但中国自主支付系统CIPS年交易量达17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40% [7] - 中国对东南亚出口五年增长80%,对阿联酋和沙特出口翻倍,增速远超对美欧出口 [7] - 人民币融资成本仅为美元三分之一,但离岸流动性不足限制其使用 [7] 美元主导地位受挑战 - 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的交易占比约13%,但特朗普贸易政策加速对美元地位的反思 [5] - 俄乌战争后多国质疑美元作为金融武器的风险,金砖国家讨论去美元化 [5][6] - 德意志银行认为国际环境划时代转变可能取代美元,且风险正在增大 [10] 市场行为与政策影响 - 美元对冲成本在美大选前后飙升,期权交易商对美元下跌对冲需求激增 [8] - 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及对美联储的批评加剧美元主导地位面临的威胁 [8] - 欧洲汽车制造商推高欧元/人民币对冲需求,反映产业端去美元化实践 [4]
上海莱士:公司及合并范围内子公司拟申请开展外汇衍生品业务
搜狐财经· 2025-05-09 04:25
收购南岳生物事项 - 公司以40亿元收购价值8.8亿元的南岳生物,交易基于未来整体发展战略规划,旨在以华中地区为核心战略支点之一,依托其血浆资源禀赋及政府合作优势,加速区域产业布局 [1] - 国内血液制品行业整合加速,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行业政策壁垒高,采浆量为核心竞争力 [1] - 收购有助于与公司现有布局形成区域协同,提升区域血浆采集量占比,巩固全国血制品头部企业的市场地位 [1] 外汇衍生品事项 - 公司及合并范围内子公司拟申请开展外汇衍生品业务,以锁定成本、规避和防范汇率波动风险为目的 [2] - 该事项还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2] 与海尔生物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 由于交易结构较为复杂,未能形成相关各方认可的具体方案,经交易双方协商一致决定终止筹划本次交易事项 [2] - 公司及相关各方曾积极推动交易相关工作,与交易对方和主要股东进行了积极磋商、反复探讨和沟通 [2] 资金来源及利益问题 - 收购南岳生物的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及自筹资金,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主营业务及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 - 公司否认存在利益输送情况,强调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1][2]
银行启动外贸稳定器:金融“输血”保融资,汇率“护盾”降成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20:15
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政策支持 - 美国大幅提升中国输美商品关税,外贸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1] - 央行表态精准加力稳外贸,指导金融机构对暂时困难但产品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不抽贷、不断贷 [1][4] - 银行机构成立专班走访外贸企业,加大信贷投放并完善汇率避险产品服务体系 [1] 外贸企业的融资需求与银行支持 - 江苏友通纺织获得中信银行600万元"科贷通",利率2.6%,用于设备升级和研发高端功能性面料 [2] - 农行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支持有技术、有市场但暂时困难的中小微外贸企业 [2] - 邵阳美莎发制品获农行续贷支持,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缓解资金压力 [3] - 农行累计走访2.79万户外贸企业,为1.72万户发放贷款1312亿元 [3] 政策性金融工具与汇率避险服务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稳外贸,国家开发银行等或参与设立定向支持工具 [4] - 光大银行为华南某科技公司设计"风险逆转期权远期购汇结构",替代现金保证金降低财务成本 [6] - 厦门国际银行为外贸企业免交外汇衍生品保证金,降低跨境采购成本 [6] -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比率和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均提升 [7] 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市场应对 - 友通纺织利用低息贷款调整产品结构,转向高端功能性面料市场以应对关税挑战 [2] - 华南某科技公司通过汇率避险方案稳定1亿美元出口订单收入 [6] - 企业更多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降低货币错配风险,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增强 [7]
中金公司晒出一季报:投资收益大增,投行收入仍“疲软”
华尔街见闻· 2025-04-28 19:15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57.21亿元,同比增长47.69% [1] - 净利润为20.42亿元,同比增长64.85% [1] - 营业总收入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38.74亿元增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57.21亿元 [3] 收入结构 - 金融工具投资产生的收益净额及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加是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 [1] - 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34.07亿元,同比增长84.44%,主要由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产生的收益净额增加 [4][6] - 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达到2854.34亿元 [4]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20.86亿元增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25.74亿元 [3] - 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56%,从8.31亿元增至12.98亿元 [2][3] - 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3.08亿元,同比增长15.22% [3] - 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下降10%,从4.50亿元降至4.03亿元 [3] 其他收益与支出 - 汇兑收益同比减少56%,从4.86亿元降至2.11亿元,主要因外汇衍生品交易损益变动 [5][6][7] - 资产处置收益同比增长276.65%,从60.68万元增至228.54万元 [6] - 营业外收入同比大增5200%,从60.58万元增至3209.94万元 [9][10] - 营业外支出同比增长688%,主要因未决诉讼计提的预计负债增加 [11][10] 成本与费用 - 业务及管理费同比增长37%,从23.95亿元增至32.81亿元,主要因员工成本增加 [8][10]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58.53%,从2982.56万元降至1236.78万元 [10] - 所得税费用同比增长94.16%,从1.91亿元增至3.71亿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