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航运
icon
搜索文档
【招银研究|行业深度】高端装备之船舶电动化——综合电力系统(IPS):船舶动力的绿色革命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7-08 18:35
船舶综合电力系统(IPS)发展趋势 - IPS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海军开发后,2000年后逐步向民用船舶拓展,核心由能源系统与推进系统构成[1] - 能源系统中直流组网凭借与多元能源兼容性成为主导技术路线,推进系统中电力推进加速替代传统机械推进[1] - IPS发展分为三阶段:萌芽阶段(19世纪至20世纪初)、军事应用阶段(20世纪中叶至2000年)、民用推广阶段(2000年至今)[5][6] 技术架构与升级路径 - 能源系统突破单一供给模式,整合化石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岸电;电力推进系统通过机电耦合设计转化能源为推力[7] - 直流组网技术因兼容性优势逐步取代交流组网,交流IPS功率密度上限0.8kW/kg,直流IPS突破频率限制并提升功率密度[14] - 电力推进分为独立电力推进(纯电/电网供电)与混合电力推进(原动机+电机联合),分别适用于大型邮轮与远洋船舶节能改造[19] 军民应用驱动因素 - 军用领域IPS支撑电磁弹射器(峰值功率超100MW)、提升潜艇隐蔽性(无轴泵喷技术)、实现高能武器舰载化(如78MW级系统)[29] - 民用领域IPS环保价值显著:邮轮碳排放减少20%-30%,兼容光伏/风能(停泊期满足20%-30%电力需求);经济性上能耗降低10%-20%,维护成本降30%[36][39]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全球船舶电气系统市场65%份额由欧洲企业主导(如Wärtsilä、ABB、西门子),中国企业在直流组网等关键技术加速突破[99][101] - 中国船用锂电池2023年出货0.61GWh(同比+80%),宁德时代与亿纬锂能市占率超70%,磷酸铁锂为主流技术路线[57][63] - 国内科研机构如中船712所实现3300V中压系统自主可控,湘电股份在军用IPS领域占有率100%并拓展民船市场[113][116] 细分市场数据 - 2023年中国船用发电机市场规模480亿元(同比+7.5%),中小型机组(200-1000kW)占比62%[51] - 全球岸电市场规模2023年超5亿美元(CAGR 12%),欧洲港口覆盖率60%以上,中国通过"零碳港口"政策推动试点[89][90] - 吊舱推进器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45亿元(同比+12%),中船重工占35%份额,主要应用于远洋运输船(40%)与豪华游艇(20%)[82][85]
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泊位岸电全覆盖
海南日报· 2025-07-06 08:42
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岸电覆盖 - 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实现泊位岸电全覆盖,成为海南首个实现该目标的公共码头 [3] - 码头投资建设8套高压及低压岸电设施,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超过3000吨 [2] - 岸电接电量从2021年的0.7万千瓦时增长至2024年的226万千瓦时,使用率提升至46.8% [2] 岸电推广措施与成效 - 码头建立船舶、港口、岸电三方协作机制,制定优先靠离泊等激励制度 [2] - 配套移动式岸电接电车解决电缆长度不足问题,提升岸电使用便利性 [2] - 全省109个具备建设条件的泊位中已有94个建成岸电设施,覆盖率达86.24% [3] 行业协同与绿色航运发展 - 9家港航企业签署《船舶岸电使用承诺书》,海南海事局联合四部门发布《绿色港口共建倡议书》 [3] - 岸电推广显著降低港口区域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颗粒物排放 [3] - 全省岸电设施均采用最新国家标准接插件,加速绿色港口建设提档升级 [3]
让更多中国船驶入绿色新航路
经济日报· 2025-07-06 06:14
全球航运业低碳转型趋势 - 全球航运业每年排放约10亿吨温室气体 仅靠节能技术和降低航速难以达成"双碳"目标 必须采用绿色甲醇等替代燃料 [1] - 2024年1-5月全球新船订单中替代燃料船舶占比达58%(1720万吨/2970万吨) 显著高于2023年47%的全年占比 2016年该比例仅为8.2% [1] 中国绿色航运创新实践 - 中远海运集团建造国内首制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 采用国产甲醇主机 能耗表现达世界顶尖水平 [1] - 海南洋浦港完成首次绿色甲醇加注作业 实现"中国船+中国港+中国醇"闭环 中海油化学以城市垃圾为原料生产国内首批绿色甲醇 [2] - 海南构建"船港醇协同"模式 形成生物质采集-甲醇生产-储运加注完整产业链 为国际绿色燃料加注中心建设奠定基础 [2] 绿色航运发展瓶颈 - 全球绿色甲醇项目"规划多落地少" 中国虽为甲醇生产大国 但主要依赖煤炭制取 绿色甲醇占比低 [3] - 全球甲醇加注港口仅35个 远低于LNG加注港(276个)和岸电接口港口(275个) [3] - 绿色甲醇当前成本为传统燃油3-4倍 需油价高位/碳税生效/成本下降才能形成商业优势 [3] 产业突破路径建议 - 政策端建议建立航运碳税机制 对绿色船舶给予专项补贴 [4] - 产业端需攻关燃料存储安全等技术 降低生产成本 支持龙头企业规模化应用 [4] - 基础设施优先在长三角、珠三角等航线密集区布局燃料加注网络 [4]
“中国船+中国绿色燃料”助海南领跑绿色航运
海南日报· 2025-07-03 09:22
行业动态 - 全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首航停靠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 标志着国内首个城市垃圾制绿色甲醇"产、销、用"全产业链贯通案例落地 [1] - 该轮采用柴油和国产绿色甲醇双燃料系统 加注200吨绿色甲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25吨 甲醇原料来自海南城市垃圾沼气 全流程符合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标准 [1] - 绿色甲醇被定位为航运业低碳发展的重要选择 此次加注验证了"中国船+中国绿色燃料"模式的可行性 [2] 公司动向 - 中远海运集团通过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建造国内首制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 船舶总长366米 最大装箱量达1.6万标箱 展现从设计建造到燃料供应的全链条自主能力 [2] - 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应有限公司完成国内首次200吨国产绿色甲醇加注作业 实现航运燃料供应链突破 [1] - 中远海运集运将该轮投运于洋浦港美洲航线 强化洋浦港作为国际航运枢纽的战略地位 [2] 技术突破 - "中远海运洋浦"轮成为国内首艘实现城市垃圾沼气制甲醇燃料实际应用的集装箱船 形成"废弃物-绿色能源-航运减排"闭环 [1] - 船舶采用甲醇双燃料动力系统 在1.6万标箱级大型集装箱船领域验证了替代燃料技术可行性 [2] 区域发展 - 海南自贸港通过该项目在绿色航运领域取得示范性突破 凸显其在物流运输和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地位 [1][2] - 洋浦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关键节点 通过绿色船舶加注业务提升国际航运要素聚集能力 [2]
踏浪而行!第15个海员日致敬海上贸易“守护人”
新华社· 2025-06-30 17:32
海员行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注册船员总数达20358万人同比增长27%其中海船船员9701万人同比增长28% [3] - 2024年新增23万名航海院校学生58万名船员接受晋升培训29万名船员通过特殊船舶培训36万名见习船员实践成长 [3] - 船员技能培养体系重点围绕绿色航运和新技术应用包括电池动力双燃料船舶等专业培训并出台专项标准 [4] 国际化与专业认可 - 2024年中国外派船员超16万人船员证书获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认可包括阿联酋马绍尔群岛等 [5] - 前瞻性布局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风力辅助动力等新业态船员培养研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 [5] 航运业经济贡献 - 2024年船员服务国内船舶167万艘完成98亿吨货物运输保障26亿人次旅客安全出行 [6] - 国际航运方面服务近万艘船舶保障粮食能源原材料等战略物资运输支撑产业链安全 [6] - 海员承担全球90%以上国际贸易运输推动船舶制造远洋渔业海洋科考等产业发展 [7] 行业技术升级方向 - 新能源船舶领域扩大电池动力双燃料船舶船员培养规模推进订单式培养模式 [4] - 在极地航道开发等任务中高素质海员队伍成为提升国际航运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7]
向海而兴 智创未来
齐鲁晚报· 2025-06-26 06:00
战略定位与规划 - 青岛港作为北方第一大港、全球第五大集装箱港,正深度赋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是打造东北亚航运枢纽中心[2][3] -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举措,包括新发展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2] - 公司提出"三个必须"原则:必须反应快、必须抓提前、必须质量高,推动规划落地[2][3] 机制创新与政策支持 - 青岛市委市政府牵头成立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下设9个专项部门,市委主要领导挂帅[3] - 专班成立以来已召开20余次专题会,解决30余项实际难题,包括航线补贴政策和重大项目审批[3] - 青岛市多部门在项目审批、用海预审、通关效率等方面提供"全链条"支持[4] 基础设施建设 - 2025年新开工1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770亿元,涉及专业化码头、集疏运体系等领域[4] - 董家口港区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后,港区货物吞吐能力将突破7亿吨[4] - 前湾港区北岸集装箱升级改造工程投资172亿元,新增年通过能力600万标箱[4] - 董家口至五莲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成后,铁路集疏港能力将提升至8000万吨/年[4] 航线网络拓展 - 2025年1-5月新增航线8条,航线总数突破230条,稳居北方港口首位[3] - 2024年新增"一带一路"航线13条、外贸航线18条[5] - 内陆港总数达51个、海铁联运线路83条,河南、陕西半数以上出口货物从青岛港出海[5] 数智化转型 - 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效率达62.62自然箱/小时,第13次刷新世界纪录[5] - 研发AI识别动态切层电子船图技术,精准定位40余种纸浆尺寸[5] - 建成行业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玉衡",接入DeepSeek大模型,实现从单点智能到全局智能[6] - 2024年通过国家数据管理能力(DCMM)稳健级认证,干散货作业数据资产入表[6] 绿色转型 - 成功完成中国北方港口首单国际航行船舶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加注1300吨B24生物燃料油[6] - 自主研发全国首个集装箱碳足迹核算平台[7] - 港区短倒车辆100%清洁能源替代,投用20辆氢能集卡[7] - 2024年岸电接电量超1000万kWh,同比增长540%[7] - 预计2025年底具备甲醇、LNG"船对船"加注能力[7]
新华鲜报|踏浪而行!第15个海员日致敬海上贸易“守护人”
新华社· 2025-06-25 16:22
海员行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注册船员总数达203.58万人同比增长2.7% 其中海船船员97.01万人同比增长2.8% [1] - 2024年新增2.3万名航海院校学生 5.8万名船员接受晋升培训 2.9万名完成特殊船舶培训 3.6万名见习船员实践成长 [1] - 2024年外派船员超16万人 中国船员证书获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认可 [4] 海员技能培养体系 - 2024年重点推进绿色航运培训 出台《航运企业电池动力船舶船员培训实施指南》 扩大双燃料船舶订单式培养 [3] - 前瞻性布局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和风力辅助动力等新业态船员培养研究 [4] - 第六届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展示水上操艇等专业技能 [3] 海员行业贡献 - 2024年服务国内船舶16.7万艘 完成98亿吨货物运输 保障2.6亿人次旅客出行 [5] - 服务近万艘国际船舶 保障粮食能源等战略物资运输 [5] - 承担全球90%以上国际贸易运输 支撑船舶制造远洋渔业等产业发展 [6] 行业重要地位 - 高素质海员队伍是保障中国航运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6] - 在极地航道开发等重要任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6] - 作为航运业核心资源对全球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6]
金融与航运双轮驱动,中行上海市分行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破浪前行
第一财经· 2025-06-18 15:06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展 - 上海港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达5150.6万标准箱,创全球港口发展史最高纪录,连续15年蝉联世界第一 [2] - 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显示上海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三,与新加坡、伦敦组成"第一梯队" [2] - 2024年新修订的《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强调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目标 [7] 金融机构支持举措 - 中国银行与中国人保联合推出29项具体举措的《工作方案》,覆盖航运安全、贸易便利化、绿色转型三大领域 [2] - 创新"货运险+出口信用险+出口产品责任险+银行贷款"的"3+1"一揽子服务,已为近百家航运企业提供服务 [3] - 中行上海市分行设立航运金融中心,构建三级服务体系,推出专属在线结算产品实现"一点接入,全球响应" [5] 物流枢纽建设 - 国家发改委布局229个国家物流枢纽,上海入选港口型、空港型等四类枢纽 [4] - 中行上海市分行深度参与上港集团宝山罗泾港改建项目,提供枢纽建设融资支持 [4] - 为5A级物流企业搭建本外币资金池体系,实现45个集团账户T+0实时归集,年资金周转效率提升35% [6] 绿色与数字化转型 - 推出国内航运业首单15亿元ESG挂钩银团贷款,利率与低碳转型绩效挂钩 [7][8] - 开发"航运直通车"等数字结算产品,累计服务超万户企业,实现运费全流程线上化处理 [8] - 计划推动电子单证融合、船舶保险数字化方案,探索碳排放额度质押贷款等创新产品 [9] 跨境金融服务 - 构建"跨境金融生态圈",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及境外机构"引进来" [3] - 依托上海金融要素市场聚集优势,拓展航运生态圈服务体系 [3]
山东政商要情(6.8—6.15)
经济观察网· 2025-06-16 11:31
山东省财政支持民营经济 - 山东省出台50条财政新政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涵盖10个方面 包括支持创新发展 转型发展 拓宽融资渠道等[2] - 政策特点包括系统集成 精准施策 财金联动 稳定预期 旨在激发民营经济内生动力[2] - 山东省民营经济主体占全省市场主体99% 新政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强化要素保障[2] 人工智能产业基金 - 山东省新设10亿元人工智能基金 重点投向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3] - 基金将补链强链 重点投资产业链上游基础技术与核心组件及中游硬件制造环节[3] - 山东人工智能产业年均增长超30% 集聚骨干企业近1000家 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千亿元[3] 青岛市国企整合 - 青岛出台市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 推动"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4] - 2025年青岛市属企业谋划推动重大项目87个 年度计划投资约300亿元[4] - 青岛将推动重点领域重组整合 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5] 青岛公积金新政 - 青岛扩大公积金提取范围至二手房首付款 购房人父母及子女可一并提取[6] - 新增更新电梯提取情形 房屋所有权人及亲属可提取公积金用于加装或更新电梯[6] 济南国际茶博会 - 济南将举办第十九届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设1500个展位 吸引800余家茶企参展[7] - 博览会涵盖六大茶类 新茶饮 茶科技等全产业链产品 主题为"茗聚泉城·茶香天下"[7] 山东旅游列车 - "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调整为每日开行 周末及节假日客座率达80%以上[8] - 列车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 将优化开行方案并推出更多特色线路[8] 青岛港生物燃料加注 - 青岛港完成北方首单国际航行船舶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 加注1300吨B24生物燃料油[10] - B24燃料由24%生物柴油与76%传统燃料油混兑 可降低约20%碳排放[10] 纯电动力内河船舶 - 山东新能船业为法国达飞建造182TEU纯电动力内河集装箱船 首次出海[12] - 船舶搭载4个1959千瓦时可更换电池 年运输量超5万标箱 预计年减碳778吨[12] 渤海油气平台 - 垦利10-2油田群中心处理平台完成浮托安装 为渤海最重最大海上油气平台[13] - 平台采用420兆帕高强钢轻量化设计 探明地质储量超1亿吨 预计年内投产[13] 特锐德数字能源 - 特锐德推出66kV新能源升压箱变及环保型气体柜 覆盖新型电力系统各场景[14] - 66kV箱变集成72 5kV环保型GIS设备 环保型气体柜采用新型绝缘介质替代SF6[14] 电池再生利用产业 - 青岛城运控股与赣锋锂业等成立赣锋云衢 打造电池回收梯次利用产业化平台[15] - 公司聚焦新能源电池研发 供给 销售环节 以青岛为支点拓展全国市场[16]
第三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签约额超400亿元
新华网· 2025-06-12 20:45
博览会签约项目 - 第三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签约重点项目70个,投资总额超400亿元,将带来新增外贸进出口额超60亿元 [1] - 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35亿元建设专业化海洋系泊及配套产品研发制造基地 [1] - 国能(天津)航运有限公司投资超20亿元新增11条船近70万载重吨运力 [1] - 中远海运天津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电船科技有限公司研究设立电动船舶研发、生产制造和应用平台 [1] - 中石油(天津)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亿元加快北方外贸船燃加注中心建设 [1] - 天津东疆管委会联合多家机构推进船舶落户东疆营运"协同联办",打造专业化航运营商环境新高地 [1] 博览会概况 - 博览会以"航通天下 运行未来——共迎开放合作新机遇"为主题,聚焦航运全产业链 [1] - 设有国际港口、国际船东、绿色智慧航运等9大主题展区,总面积超5万平方米 [2] - 吸引440余家企业、知名港口和行业协会参会,20余场专业活动同步举行 [2] 行业影响 - 签约项目涉及海洋装备制造、港航物流、口岸贸易、绿色燃料、航运金融等领域 [1] - 优质项目将有效赋能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加速港产城融合进程 [1] - 博览会旨在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航运领域盛会和合作交流平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