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丽中国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社权威速览|家园更美!权威数据看“十四五”美丽中国建设成绩单
新华社· 2025-09-20 23:40
文章核心观点 - 全国生态环境质量在“十四五”期间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 [1]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 [1]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 [1] - 2024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达到90.4% [1] - 长江、黄河等流域干流水质连续多年保持II类 [1]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 - 蓝天保卫战方面:完成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4100万户,“十四五”期间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 [1] - 202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比2020年分别下降18%、10%、20% [1] - 碧水保卫战方面:排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余个、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 [1] - 七大流域和重点海域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93.3%,全国3000多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1] - 净土保卫战方面:基本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累计完成10万余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 [1] 绿色低碳发展进展 - 全国共有11.2亿千瓦煤电机组和9.5亿吨粗钢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1]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并稳定运行,覆盖全国8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1] - 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1]
国常会:研究在政府采购中实施本国产品标准及政策
证券时报· 2025-09-20 23:23
美丽中国建设政策导向 - 强调美丽中国建设为长期系统性工程 需坚持生态优先 节约集约 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1] - 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统筹 以高水平保护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1] - 聚焦污染防治 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领域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并完善配套制度 [1] 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 - 制定本国产品标准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举措 将分类设定标准并明确关键组件要求 [2] - 设置合理过渡期支持企业提前布局 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环境 [2] - 该政策旨在落实政府采购领域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是务实行动 [2] 银行业监管法修订进展 -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草案获原则通过 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 - 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定事关金融体系安全 需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2] - 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合规管理 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
绿水青山间写就精彩答卷
经济日报· 2025-09-20 09:29
核心观点 - 中国在“十四五”期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跨越式转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并进入以高水平保护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1][4] 标志性战役成效 - 蓝天保卫战:完成北方地区4100万户散煤治理,淘汰近2000万辆高排放车辆,202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较2020年分别下降18%、10%和20% [2] - 碧水保卫战:排查入河排污口36万余个、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90%和93.3%,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2] - 净土保卫战: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完成10余万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45% [2] - 固体废物治理: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有效解决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2]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87.2%,上升2.4个百分点 [3] -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达90.4%,长江黄河干流水质连续多年保持Ⅱ类 [3] - 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0% [3] 绿色低碳发展进展 - 完成11.2亿千瓦煤电机组和9.5亿吨粗钢产能的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 [4] - 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4] - 2024年上半年风电和新能源汽车项目环评数量同比分别增长44.4%和31.3% [4] - 完成32项排放标准的制修订,以标准提升引领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 [5] - 建成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汇聚5000多项科技成果,建成全球最大清洁钢铁生产体系 [6] 非现场执法应用 - 非现场执法推动生态环境执法向“技防优先”、“无感执法”、“全程防控”转变 [7] - 应用卫星遥感、红外成像、无人机等智慧装备,建立“天、地、空、水、陆、海”一体化问题发现机制 [7] - 2024年1至8月全国现场执法检查次数下降30%,但问题发现率提高10至25个百分点,处罚案件数量下降31%,但重点案件处罚比例提高3.3个百分点 [7]
数说“十四五”丨“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央广网· 2025-09-20 09:21
美丽中国建设进展 - 生态环境部表示十四五时期推动从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跨越式转变[1] -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1] 蓝天保卫战成果 - 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 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100万户[1] - 十四五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1] - 202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8% 长三角地区下降10% 汾渭平原下降20%[1] 碧水保卫战成果 - 全面开展排污口查测溯治 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93.3%[1] - 全国3000多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90%[1]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实现对全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1] - 截至2025年9月18日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14亿吨 累计成交额达489.61亿元[2]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等
新华网· 2025-09-20 09:06
美丽中国建设 - 美丽中国建设被定位为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持续努力[3] - 工作指导方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3] - 核心路径是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高水平保护增强绿色发展动能,以高质量发展降低资源环境代价[3] - 工作重点聚焦人民群众期盼,持之以恒巩固拓展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成效[3] - 将通过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细化完善配套制度来提供保障[3] 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 - 制定本国产品标准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举措,旨在落实政府采购领域外资企业国民待遇[4] - 标准将从实际出发合理分类设定,并明确对特定产品关键组件、关键工序的具体要求[4] - 标准实施将充分听取意见,设置过渡期以支持企业做好产业布局和投资计划[4] - 政策强调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以保障公平竞争[4]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草案)》已获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4] - 修订背景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定事关国家金融体系稳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4] - 修订方向为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违法违规行为[4] - 目标为推动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4]
研究在政府采购中实施本国产品标准等
新华社· 2025-09-20 09:05
美丽中国建设政策方向 - 坚持生态优先 节约集约 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1] - 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以高水平保护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以高质量发展降低资源环境代价 [1] - 聚焦人民群众期盼加大工作力度 巩固拓展污染防治 生态保护修复等成效 [1] - 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细化完善配套制度 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1] 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 - 制定本国产品标准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举措 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的务实行动 [2] - 从实际出发合理分类设定标准 明确特定产品关键组件 关键工序的具体要求 [2] - 支持企业提前做好产业布局和投资计划 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保障公平竞争 [2]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 - 修订草案获原则通过 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 - 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违法违规行为 推动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自觉尊法守法用法 [2] - 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促进银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2]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人民日报· 2025-09-20 08:37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 5浓度2024年下降至29 3微克/立方米 较2020年下降16 3% [2]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2024年达87 2% 较2020年上升2 4个百分点 [2] -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 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0% [2] 污染防治攻坚成果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PM2 5浓度2024年较2020年分别下降18% 10%和20% [2] - 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余个 入海排污口6 3万余个 消除3000多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 [2] - 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 解决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突出问题 [2] 绿色低碳发展进展 - 11 2亿千瓦煤电机组和9 5亿吨粗钢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3] - 建成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覆盖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 [3] -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过30% 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3]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 开展8批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将386万余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3]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 要素最齐全的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 [3] - 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3294项整改任务基本完成 第二轮2164项整改任务完成率超85% [6]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 高排放 高污染项目环评审批数量持续下降 风电和新能源汽车项目环评数量2025年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44 4%和31 3% [4] - 审批电子信息制造类高技术产业项目环评文件1 46万个 [4] - 建成两级三类一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划定4万多个管控单元 [4] 传统产业绿色改造 - 完成32项排放标准制修订 1 98亿吨焦化产能和1 1亿吨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5] - 2000多台燃煤锅炉实施有组织排放改造 [5] - 建成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汇聚5000多项优秀科技成果 [5] 绿色金融支持 - 100多个生态环境导向项目获得金融机构支持 获授信金额2164亿元 发放贷款764亿元 [6] 碳市场建设与可再生能源 - 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7 14亿吨 累计成交额489 61亿元 [7] - 建成全球最大 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提前完成2030年目标 [7] - 发布100多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 上线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 [7]
权威数据看“十四五”美丽中国建设成绩单
新华社· 2025-09-20 08:32
经过仔细研读,所提供的文档内容不包含任何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实质性信息 该文档仅列出了新闻图片的摄影师 海报设计者以及策划团队的成员名单 [1]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例达87.2%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人民日报· 2025-09-20 08:26
污染防治成效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16.3% [2] - 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87.2%,较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 [2]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较2020年下降18%、10%和20% [2] - 基本消除3000多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余个、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 [2] 绿色低碳发展 - 11.2亿千瓦煤电机组和9.5亿吨粗钢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3] - 建成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 [3] - 1.98亿吨焦化产能、1.1亿吨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00多台燃煤锅炉实施有组织排放改造 [5] - 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7] 生态保护与治理 -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过30%,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3] - 将386万余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建成全球最大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 [3]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受理转办35万件群众举报,绝大多数已办结,前三轮督察整改任务完成率超85% [6] 产业结构与绿色金融 - 全国高排放、高污染项目环评审批数量持续下降,风电和新能源汽车项目环评数量2025年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44.4%和31.3% [4] - 审批电子信息制造类高技术产业项目环评文件1.46万个 [4] - 100多个生态环境导向项目获得金融机构支持,获授信2164亿元,发放贷款764亿元 [6] 碳市场与气候行动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1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489.61亿元 [7] - 牵头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指导发布100多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 [7] - 推动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7]
绿水青山间写就精彩答卷 2024年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
经济日报· 2025-09-20 06:16
标志性战役成果 - 蓝天保卫战取得成效,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100万户,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202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较2020年分别下降18%、10%和20% [2] - 碧水保卫战全面开展,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余个、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90%和93.3%,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90% [2] - 净土保卫战实施源头防控,基本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累计完成10余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45% [2] -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高标准推进,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2]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87.2%,较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 [3] -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达90.4%,长江黄河全线干流水质连续多年保持Ⅱ类 [3] - 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0% [3] 绿色低碳发展进展 - 全国已完成11.2亿千瓦煤电机组和9.5亿吨粗钢产能的超低排放改造 [4] - 建成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并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4] - 加强准入管理,“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数量持续下降,而风电和新能源汽车项目环评数量今年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44.4%和31.3% [4] - 健全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完成32项排放标准制修订,引领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 [5] - 建成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汇聚5000多项科技成果,推动建成全球最大清洁钢铁生产体系 [5] 非现场执法应用 - 非现场执法推动执法模式向“技防优先”、“无感执法”、“全程防控”转变,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智慧装备建立一体化问题发现机制 [6] - 2024年1至8月,全国现场执法检查次数下降30%,但问题发现率提高10至25个百分点,处罚案件数量下降31%,但重点案件处罚比例提高3.3个百分点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