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主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丨北斗系统: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实现高质量发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7 09:15
系统推广与应用成就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广北斗系统应用 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1] - "十四五"期间北斗系统在机制体系 速度规模 应用场景不断实现新突破[1] - 北斗系统已融入城市交通 草原牧场 绿色田野等广泛场景[3] - 系统每天提供位置服务达万亿次 导航总里程超40亿公里[6] - 北斗系统支持无人机配送 城际运输等低空经济新业态 机载终端覆盖率达95%[18] 技术突破与自主创新 - 北斗系统定位精度从米级提升到厘米级[12] - 系统搭载自主研制原子钟 每300万年误差一秒[15] - 北斗短报文收发信息终端可在无地面基站情况下发送千字短信 为全球独有功能[15] - 系统研制攻克16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 突破500多种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研制[15] - 实现从系统设计到核心部件全面自主创新 核心器部件100%自主可控[15] 全球化发展与政策支持 -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8]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北斗系统更好服务全球 造福人类[8][10] -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化北斗系统推广应用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6] - 期间国家出台超百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推动规模应用转型[13] - 北斗已进入多个国际标准 为服务全球奠定基础[17] 未来规划与国际合作 - 到2035年前将建成以北斗为核心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21] - 新体系将覆盖室内到室外 深海到深空 更强更安全更可靠[21] - 在意大利都灵施工现场 安装北斗系统的工程机械为机手提供直观视觉引导[19] - 基于北斗校正服务 意大利挖掘机操作手可将铲斗定位精度控制在3厘米以内[22]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北斗系统: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实现高质量发展
央视网· 2025-10-16 19:56
北斗系统发展成就 -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机制体系、速度规模、应用场景的新突破[1] - 系统每天提供位置服务超万亿次,导航总里程超40亿公里[1] - 定位精度从米级提升到厘米级,系统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2] 技术自主创新 - 北斗系统攻克16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突破500多种核心器部件的国产化研制[2] - 系统核心器部件实现100%自主可控[2] - 北斗卫星搭载自主研制的原子钟,每300万年误差一秒[2] - 北斗独有的短报文功能可在无地面基站情况下发送千字短信[2] 政策支持与全球推广 -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化北斗系统推广应用,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1] - 国家出台超百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推动北斗从技术研发进入规模应用快车道[2] - 系统致力于服务全球,已在意大利都灵等地的工程机械中应用[4] 应用领域拓展 - 在航空领域,北斗机载终端覆盖率达95%,支持无人机配送、城际运输等低空经济新业态[3] - 系统深度融入智慧港口、智慧城市、智能电网、智能穿戴及共享经济等多个领域[3] - 系统覆盖城市交通、草原牧场、绿色田野等广泛场景[1] 未来发展目标 - 到2035年前,将全面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4] - 未来体系将覆盖室内到室外、深海到深空,实现更强、更安全、更可靠的服务[4]
广交会看格力:自主创新铸就实力,自主品牌闪耀全球
经济网· 2025-10-16 17:05
展会概况 - 第138届广交会吸引全球超200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参与,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 [1] - 公司以“创新格力,低碳生活”为主题参展,展区面积达486平方米,展示覆盖家用、商用、生活电器及工业制品的百余款产品 [1] 产品创新与获奖情况 - 公司四款创新产品斩获广交会“设计创新奖”,覆盖洗衣机、净水器、工业装备及机器人品类,体现多元化技术积累 [3] - 如悦热泵洗烘一体机采用纯平嵌入设计,结合37℃热泵烘干与AI智洗技术,除菌率达99.9999%的6个9净水机采用“零陈水”技术 [5] - 双横梁龙门加工中心服务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加工,10KG-SCARA机器人以高速度高精度应用于装配、搬运等领域 [5] 海外市场表现与商用产品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市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达10.19%,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客户对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 [7] - 公司在广交会海外首发GMV9系列中央空调产品线,涵盖四款机型,以满足全球市场多元化需求 [7] - GMV9旗舰机型专为严苛环境设计,单模块容量覆盖8至42HP,可扩展至126HP,具备-35℃至60℃超宽运行温域及120米超高落差能力 [9] - GMV9 FLEX侧出风设计节省约44.6%安装空间,适用于改造与替换市场,GMV9 MINI与GMV9 HOME面向高端住宅用户 [9] 核心技术亮点 - Airy空调采用超高速压缩机技术,在-10℃环境下制热量提升10.9%,-20℃环境下制热量提升13.3%,能效达SEER 9.0 [10] - 超高温制冷空调搭载G-Boost单极增焓压缩机,可在68℃极端高温下可靠运行,为中东、东南亚地区提供适配方案 [10] - 北美超低温户式机采用双热源设计与G-HYPER压缩机,能在-35℃~54℃宽温域运行,-25℃制热能力不衰减 [12] - 光储直柔系统通过“光伏发电+储能+直供+柔性调节”模式,实现零电费、零浪费、零安全隐患 [12] 多元化产品布局 - 公司产品已遍布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主品牌占出口销售总额近70% [3] - 鲜花冰箱采用-38℃超冻锁鲜技术,实测25天后鲜花仍保持新鲜,热泵洗护机以37℃体感柔烘技术解决娇贵面料烘干变形问题 [14]
十年磨“智”,握牢工业制造关键技术
经济网· 2025-10-16 16:25
公司技术实力与研发投入 - 公司拥有近2万人的研发团队和近14万项专利,展现了长期技术积淀 [1] - 公司坚持“按需投入、不设上限”的研发原则,在工业装备领域已深耕10年 [9][10] - 公司实现了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器、减速机等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全部自主研发 [10] 核心产品与解决方案 - 六轴机器人可对汽车后地板进行精细打磨,体现了在工业制造领域的赋能能力 [1] - 复杂零件自动化加工单元采用机器人加电主轴方案,适用于打样、小批量及复杂大型铸件加工,具备高柔性化、低投入和强兼容性特点 [7] - 机床FMS柔性制造系统能实现单机自动化及整个生产单元全天候、自动化、信息化和无人化运营,提升设备利用率并快速响应市场 [7] - 精密涂胶解决方案集成视觉系统,可对电池托盘执行毫米级精度涂胶作业 [7] - 移动协作智能焊接工作站占地仅0.9平方米,支持17项安全功能,重复精度稳定在0.03毫米,适用于大跨度焊接场景 [8] - 3D视觉柔性分拣解决方案融合深度学习与3D视觉技术,能解决深框抓取行业难点,实现精准抓取和整齐排列 [8] 智慧工厂与数字化平台 -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能实时监控设备状态、生产效率和物料信息,对机器人及机床核心参数进行监控预警和保养预测,实现全流程数据驱动和智能联动 [8][9] - 公司推出桌面级数字化教育平台,完整复刻工厂真实流程,适用于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已与多所院校成功合作 [9] 行业影响与战略成果 - 公司从最初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至拥有上百种智能装备产品,走过了10年核心技术自主攻关道路 [9][10] - 公司“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及控制”关键技术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速双五轴龙门加工中心”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10] - 公司战略旨在打破高端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国迈向强国,呼吁行业摒弃低价竞争,向上提升质量与技术 [9][10]
重大国产替代!北京首台套电子束光刻机认定
仪器信息网· 2025-10-15 16:26
摘要 : 北京金竟科技Pharos310电子束曝光机获北京市首台(套)认证,打破长期进口依赖,已在多所 高校及科研机构应用,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光刻设备领域实现关键突破。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 们的推送。 近日, 北京金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自主研发的Pharos 310电子束曝光机正式获得 北京市首 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证 ,标志着该产品成为经官方权威认证的首款国产商业化电子束曝光 设备。 Pharos系列电子束曝光机 电子束曝光机又称电子束光刻机,广泛应用于微纳米加工、半导体器件制备等 国家战略相关领 域 。 此前,我国在该领域 长期依赖进口 ,并 屡遭禁运 ,严重制约了科技事业发展。金竟科技推 出 的 Pharos 系 列 电 子 束 曝 光 机 打 破 了 这 一 局 面 , 为 解 决 该 领 域 " 卡 脖 子 " 困 境 提 供 了 关 键 支 撑。 金竟科技完成了 电子束曝光工艺和设备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 ,率先推出的 自主创新 电 子 束 曝光系统整机设备:Pharos系列, 多项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
荷兰的玻璃门:从欢迎投资到冻结资产,中企出海遭遇模式切换
搜狐财经· 2025-10-15 08:05
事件概述 - 荷兰政府于9月30日下令,冻结闻泰科技控股子公司安世半导体价值高达147亿人民币的资产及知识产权,冻结期限为一年 [1] - 部分安世半导体外籍高级管理人员发起行动,要求闻泰科技转让股权,并暂停其委派的CEO张学政的职务 [1] - 荷兰企业法庭迅速响应,发布了紧急指令,即刻暂停张学政CEO的职务及权限 [3] 资产冻结影响 - 被冻结的资产规模为147亿元人民币,与安世半导体的年度营收规模相当 [3] - 冻结范围不仅包括有形资产,更关键的是知识产权,旨在阻止技术向中国转移 [5] - 此次资产冻结对闻泰科技乃至中国整个半导体行业构成了沉重打击 [3] 内部控制权争夺 - 外籍高管的集体行动被描述为一场经过周密筹划的"内部政变",其时间点与荷兰政府的冻结令高度重合 [5] - 事件揭示了跨国并购中文化融合与控制权争夺的难题,即便法律上的收购已完成,实际控制权仍可能遭遇挑战 [5] - 商业纠纷被披上了地缘政治的外衣,使得单纯的股权纷争演变为复杂的国际较量 [5] 地缘政治背景 - 荷兰正逐步成为中美科技竞赛的前沿战场,此次事件是全球半导体领域争夺战升级的最新警示 [7] - 事件是欧美国家日益强化技术出口管控趋势的一部分,意图将中国束缚于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 [5] - 此次147亿资产冻结,被视为跨国商业与地缘政治之间错综复杂较量的体现 [1] 行业宏观影响 - 半导体被誉为现代工业的"命脉",是各大国竞相争夺的焦点,资产冻结是这场无声战争的一个缩影 [13] -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之路必然充满坎坷,但在严峻封锁压力下,自主创新的精神往往会被激发 [8] - 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压力之下能否实现突破,将成为未来十年全球科技竞争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8]
中国打出稀土核弹,荷兰跳出来,明抢中国海外资产,开了危险先例
搜狐财经· 2025-10-14 19:30
事件概述 - 闻泰科技核心资产安世半导体在荷兰遭遇政府强制干预,控制权被剥夺,导致公司市值单日蒸发58亿元并跌停 [1] - 荷兰政府通过冻结全球30家子公司资产、暂停创始人张学政董事职务、并将99%股权移交第三方托管等一系列组合拳,仅留给闻泰科技1股作为象征 [1][7] 安世半导体的财务与运营贡献 - 闻泰科技为收购安世半导体累计投入超过300亿元,该资产被收购后五年内实现零负债,并为荷兰贡献1.3亿欧元税收 [5] - 安世半导体全球员工达1.4万人,2023年为闻泰科技带来147亿元营收,是公司关键的利润来源 [5] - 在失去安世控制权前,闻泰科技已出售其原有手机代工业务予立讯精密,意味着公司转型核心资产被截断 [9] 荷兰政府的行动与法律依据 - 荷兰经济部于9月30日下达部长令,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资产,有效期一年 [7] - 司法层面,阿姆斯特丹法院在未举行正式听证会的情况下,于10月1日依据三名外籍高管的申请,裁决暂停张学政职务并移交股权 [7] - 行动法律依据为2023年6月生效的《投资、合并与收购安全审查法案》(Vifo法案),该法案具有追溯权,可审查2020年9月后的交易 [12] 地缘政治与行业背景 - 事件发生在中国升级稀土管制后不久,中国掌握全球90%高纯稀土产能,直接影响F-35战机与阿斯麦光刻机等关键产品生产 [3][16] - 荷兰在行动前牵头欧盟国家签署半导体联盟宣言,旨在"夺回产业主导权",而安世半导体是欧洲少有的车规级芯片企业,服务于大众、宝马等车企 [14] - 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拉拢荷兰进行对华技术封锁,此次资产扣押被视为从卡设备出口转向直接抢夺生产能力的战略升级 [16] 对全球投资与产业链的冲击 - 事件导致2025年上半年中企对欧洲高科技并购案数量减少42%,交易金额下降58%,敏感领域并购近乎停滞 [20] - 韩国SK海力士暂停对荷兰工厂的20亿美元扩建计划,反映出国际投资者对资产安全性的担忧 [20] - 安世作为全球功率半导体第三大企业,其被管控导致汽车芯片供应链紧张,全球库存降至1.2个月安全线以下,大众、宝马等车企对中国芯片采购量同比增加60% [20] 闻泰科技与中国的应对措施 - 闻泰科技联合国际律所收集证据,揭露三名外籍高管曾收受欧洲车企"咨询费",指控此次夺权存在预谋 [24] - 中国商务部在WTO指控荷兰违反国际贸易规则,因荷方未能提供安世威胁国家安全的实质性证据 [26] - 国内加速自主创新,首台"不依赖稀土"的中功率芯片设备下线且良率达89%,闻泰联合中科院启动车规芯片国产替代专项,获20亿元政府支持,国家大基金三期计划追加150亿元投资 [27] 中国企业海外战略转型 - 投资模式从直接收购转向"技术共生",例如宁德时代在欧洲与当地车企合资建厂(车企持股49%),通过技术输出与利益共享规避审查风险 [29] - 华为在欧洲设立5G实验室,通过联合研发与当地企业深度绑定,减少政治干预风险 [29]
深市智能制造龙头加快自主创新 铸就工业变革新引擎
证券日报网· 2025-10-14 19:29
行业核心观点 - 深市智能制造龙头企业正以核心技术突破引领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深度转型,助力构筑中国“智”造坚实底座 [1] - 相关公司在工业自动化核心系统、激光装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打破海外垄断,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赋能千行百业效率提升 [1] - 这些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攻克技术痛点,将先进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效能,为制造业注入强劲动力,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1] 公司研发投入与技术实力 - 汇川技术2025年上半年研发人员达6118人,研发投入19.66亿元,研发费用率为9.58%,累计获得3128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2] - 华工科技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4.61亿元,同比增长19%,申请专利143件,软件著作权56项,中央研究院推动多项尖端技术落地 [2][3] - 埃斯顿研发投入连续多年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截至2025年6月末共有软件著作权418件、授权专利597件,研发及工程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1.12% [3] - 高研发投入推动企业在电机与驱动控制、工业软件、新能源汽车、数字化、工业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提升 [2][3] 资本市场支持与公司发展 - 汇川技术上市至今共实施7期股权激励及2期长效激励持股计划,第七期股权激励计划覆盖境内外员工1160人 [6] - 华工科技自上市以来累计股权融资34.24亿元,并成功发行多期债券,发行利率保持在同期同级别债券的较低水平 [6] - 埃斯顿通过两次非公开发行共募集资金17.45亿元,用于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研发和产业化等项目,并实施4期股权激励计划及1期员工持股计划 [6][7] - 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股权激励机制和并购等工具,助力其完成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的跨越式发展 [5][6][7] 市场关注与行业影响 - 截至10月14日收盘,年内汇川技术、华工科技、埃斯顿分别获机构调研1462家次、342家次、334家次 [4] - 机构普遍关心公司的国际化业务拓展、研发产品等最新动态 [4] - 高研发投入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4]
大国重器背后的深市力量丨智能制造龙头集群以自主创新破垄断,激活工业变革新引擎
证券时报网· 2025-10-14 17:56
行业核心观点 - 深市智能制造龙头企业通过集群式创新,正成为构筑中国“智”造底座的核心力量,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1] - 这些企业在工业自动化控制、激光装备、工业机器人等关键领域打破海外垄断,为新能源、半导体、汽车等高端制造产业提供中国方案 [1] - 行业正实现从核心部件到整体解决方案的全链条自主可控,重塑全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格局 [3] - 国家政策与行业需求的双重利好为智能制造企业开辟了广阔发展空间 [6] 公司市场地位与业务突破 - **汇川技术**:通用伺服系统以32%的中国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低压变频器市场份额达22% [2] - **汇川技术**:打造“PLC+HMI+伺服+机器人”多产品打包方案,成为3C电子、汽车制造等行业设备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2] - **埃斯顿**:2025年上半年以10.2%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越外资品牌,成为中国市场出货量最高的工业机器人品牌 [2] - **埃斯顿**:700KG负载六轴机器人成功入选《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版)》,业务覆盖智能制造系统全产业链 [2] - **华工科技**:构建覆盖“单机-产线-智慧工厂”的激光智能制造体系,成功打造全球首台智能三维五轴激光切割装备 [2] - **华工科技**:三代半SiC/GaN半导体智能装备实现批量交付,打破海外垄断并成功打入海外市场 [2]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汇川技术**: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9.66亿元,研发费用率9.58%,研发团队规模达6118人 [4] - **华工科技**: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4.61亿元,同比增长19%,申请发明专利77件 [4] - **埃斯顿**: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稳定在10%左右,研发及工程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1.12% [4] - **埃斯顿**: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97件、软件著作权418件 [4] - 企业通过精准技术攻关,在工业自动化核心系统、激光装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4] 资本市场支持 - **华工科技**:自上市以来累计融资34.24亿元 [5] - **埃斯顿**:通过两次非公开发行募集17.45亿元,用于智能装备研发、机器人产业化等项目 [5] - **华工科技**:凭借AAA主体信用评级,发行多期短期融资债券、科技创新债券,利率保持行业较低水平 [5] - 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融资+激励”的双重支撑,是扩大产能、拓展产业链的重要推手 [5] 未来发展战略与政策环境 - 《政府工作报告》将工业机器人定位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7] - 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将工业机器人纳入智能装备创新核心领域 [7] - **华工科技**战略:聚焦激光及智能制造、信息通信等技术攻关,强化创新链及产业链融合,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 [7] - **埃斯顿**战略:坚持“内生发展+外延并购”并举,积极延拓全产业链布局 [7] - 企业正从工业自动化的“进口替代”转向智能制造的“全球竞争”,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7]
政策利好叠加产业突破,港股科技板块蓄力上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10:21
资本市场表现与政策环境 - 10月14日恒指高开0.31%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56% 科网股集体反弹 华虹半导体涨近3% [1] - 近两年资本市场政策力度明显上升 更加注重支持科技发展 改革方向为优化资源配置和引导要素有序流动以服务新质生产力 [1] - 政策顶层设计推动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支持以大模型、机器人、智能汽车、量子计算为代表的科技突破 [1] 科技领域竞争与突破 - 中美科技博弈从贸易摩擦升级为技术领域战略竞争 美国持续加码对华技术封锁 外部压力加速中国自主创新步伐 [1] - 2024年中国在多个关键科技领域实现里程碑式突破 华为昇腾芯片性能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国产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打破海外垄断 智能汽车产业链展现全球竞争力 [2] - 中国科技正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 在部分领域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局部领先的跨越 例如科大讯飞大模型核心能力超越国际同类产品 比亚迪电动平台技术反向输出国际巨头 [2] 行业前景与市场观点 - 东吴证券继续看好AI科技 认为美国科技龙头会影响港股AI科技交易节奏 但随着中国AI进程加速 港股科技龙头仍有修复空间 [2] - 产业与市场资源在政策促进下不断向科技领域集聚并有明显产出 压力—响应—突破的创新范式正在重塑全球科技竞争格局 [2] 相关投资工具 -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覆盖科技全产业链 [3] - 恒生互联网ETF(513330)聚焦互联网龙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