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培养
icon
搜索文档
今天,我们怎样回答“钱学森之问”
人民日报· 2025-08-10 15:56
教育发展 - 2005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1%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1 34% [2] - 20年来推进书院制 学分制 导师制等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施"拔尖计划""强基计划" [2] - 开发新工科 新医科 新农科 新文科体系化建设 [2] 科技创新 -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铁基高温超导等重大创新成果涌现 [2] - 嫦娥六号月背采样 梦想号探秘大洋 深中通道建设 南极秦岭站建立等创新项目推进 [2] - 从智能芯片开发到大国重器锻造 前沿科学理论突破与关键技术应用革新需求迫切 [3] 人才培养 - 需从唯分数论转向全面发展 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 破除成果数量堆砌 用多元标准衡量人才 [4] - 吸收国际先进办学经验 以全球视野扎根中国办大学 [4] 教育理念 - 教育需改良土壤而非急于摘果 培育人才成长生态 [4] - 不再执念"何时出大师" 而是深耕人才涌现的土壤环境 [4] - 钱学森手稿4015页象征4015个日夜的科研历程 激励青少年创新精神 [1]
陈刚会见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张平陆军
广西日报· 2025-08-09 09:38
广西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 广西正抢抓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等重大机遇,发挥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作用 [1] - 广西聚焦"国家所需、广西所能、东盟所盼",协力打造"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发展路径 [1] - 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举办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 [1]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 - 院士专家认为广西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基础扎实,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发展前景广阔 [2] - 将加强在人工智能、未来网络、通信安全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 [2] - 共同推动国家重大人工智能项目落户广西,探索形成更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2] 产学研合作方向 - 广西希望院士专家参与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 [1] - 共同争取国家重大人工智能项目落地建设,探索面向东盟的垂直领域应用场景 [1] - 整合调动各种资源,推动相关创新成果加快落地、示范应用 [2]
发达面粉为企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齐鲁晚报网· 2025-08-08 19:29
公司发展历程与荣誉 - 公司联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设立"粮科—发达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表彰5名联合培养研究生[1] - 公司被认定为"中国粮食加工业十强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等多项国家级荣誉[1] - 公司创始人徐山元创业初期就确立重视人才理念,曾以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2] 科研创新与人才战略 - 公司目前拥有6个研发小组、上百名专业研发人员[2] - 设立"国家小麦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和"小麦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科研机构[2] - 成功研发高纤维、高蛋白、低GI等创新产品系列[2] - 与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申报专利30余项,授权18个[3] 生产能力与市场布局 - 小麦加工能力达10000吨/日,挂面加工能力600吨/日[3] - 产品矩阵包含14大类1600余款单品[3] - 国内客户3156个覆盖2268个城市,国外客户112个遍布欧美多国[3] 行业地位与标准制定 - 公司作为唯一民营企业参与小麦粉与小麦专用粉两项国家标准起草[4]
躬身俯问基层 服务壮丽陇原——党外院士专家与留学人员国情考察服务团走进甘肃掠影
新华社· 2025-08-06 13:57
考察服务团组成与活动概况 - 中央统战部组织近30位来自基础学科研究、前沿创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及人文社科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考察服务团,赴甘肃开展为期7天的考察服务活动 [1] - 考察服务团深入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酒泉等市,走访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为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1] 新能源与特色产业发展建议 -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建议甘肃经济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打通营商环境堵点,依靠产业向新、向外发展 [1] -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看好甘肃"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议打造国家级小麦抗条锈病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育种实验基地 [3] - 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开展规模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发展 [3] 科研合作与技术创新 - 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文晖等专家就科研平台建设及人才引进等进行指导 [1]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发的国产重离子治疗肿瘤装置在甘肃武威重离子中心落地使用 [3] - 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院长田梅表示希望加强与中心的医疗科研协作 [3] 产业升级与产学研合作 - 考察服务团为甘肃各领域发展提出有针对性建议,并达成多个产业对接、技术转化、人才交流等合作意向 [1]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吴晨建议推进黄河流域及陇原大地高质量发展,以"生态优先—人文为魂—产城融合—智慧科技"为核心导向 [4] - 吉林大学副校长于湘晖建议引才需突出"精准化"施策,在留才生态上体现"服务型"转变 [5] 文化资源与区域发展 -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喻静表示甘肃应持续强化丝绸之路学的研究利用,让文化资源焕发更多活力 [4] - 考察服务团团长郭雷表示期待未来能够开展更多产学研合作,为甘肃贡献智慧和力量 [5]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上海交大这样回答“钱学森之问”
人民日报· 2025-08-04 13:48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 - 上海交通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设操作系统联合培养实验班,研究生直接参与鸿蒙生态建设,解决异构硬件适配等"卡脖子"技术难题 [1] - 华为配备30余名企业导师,通过实验室实战教学缩小课堂案例与实际场景的差距 [1] - 双方搭建联合实验室,推动代码级研究合作,强化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1] 校企协同的实践教学创新 - 学生创新中心提供全时段开放场地及3D打印等设备,每年更新15%的校企共建课程,如"协作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与实践"等40门产教融合课程 [4]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团队开发的助老机器人通过参数优化实现动作执行效率提升20%,并在中外青年创客大赛获奖 [4] - 课程设计强调产业迭代导向,将项目经验沉淀为教学内容,培养兼具学科纵深与产业视野的人才 [4] 教育体系改革与学科布局 - 推出"致远荣誉计划",建设能源材料、量子通信等4个跨学科平台,引导基础研究攻关 [5] - 2025级本科生将实施新人才培养方案,精简学分并推动AI赋能专业课程,深化科教融汇机制 [5] - 构建"战略需求—精准选才—增值培养—终身成长"闭环体系,覆盖本硕博全链条 [5] 师资建设与教学转化 - 计算机学院实施教师分类评价机制,将本科教学指标纳入人事评聘要件,如要求青年教师每年发表1篇高质量论文并教授2门专业课 [9] -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计算机科学中心教师团队学生评教A档占比高,多人获教学成果奖 [9] - 学校为基础研究人才提供长周期资助,通过宽松评价机制促进师资优势向育人成果转化 [8]
进入“金拱门时代”第8年,麦当劳中国如何实现门店数量翻3倍?
新京报· 2025-08-04 10:40
市场扩张与下沉战略 - 麦当劳中国餐厅数量从2017年约2300家增至7100余家,增长3倍,覆盖全国280余个地级市[1][3] - 约50%餐厅分布在三至五线城市,未来三四线城市是布局核心,计划年均开店1000家,2028年达成万店目标[3] - 青海、宁夏门店今年开业后将实现全国省级行政区全覆盖[1][3] 本土化运营与供应链 - 90%食材实现本土采购,本土供应商占比提升至近60%,支撑年均超100个新品上市[3] - 董事会约半数成员为常住中国的本土人士,决策机制本土化推动每年开店从200家增至1000家[5] - 与11家供应商联合发布"麦链"倡议,2028年前完成再生农业计划,2027年建成浙江智慧产业园[4] 数字化与顾客体验 - 450人IT团队实现100%技术自研,90%订单通过手机或自助点餐机完成,App下载量突破1.3亿次[7] - 超6000家门店配备智能取餐柜,全国餐厅日均举办200场主题派对,"麦麦自习室"覆盖约120家[7] - 通过"粉丝大会"票选推动"薯饼全天供应"等举措,强化"聆听-互动-回应"模式[7][8] 产品创新与门店策略 - 基于每日超2万篇用户帖子数据分析,推出"肉霸堡""叠叠卷"等针对性新品[8] - 门店采用灵活组合模式:工作区侧重效率与智能取餐,社区店增加座位与儿童乐园等体验设计[8][9] 绿色增长与社会责任 - 拥有超3800家LEED认证绿色餐厅(全球第一),2025年新增门店仍以绿色为主流[9] - 纸制包装100%使用FSC认证原纸,推广"无吸管杯盖"及"重塑好物"回收计划[9] - "麦当劳叔叔之家"累计服务1700余户患儿家庭,8年累计为灾害捐款千万元[10] 人才培养体系 - 20万员工中50%为00后,"菁英管培生计划"提供最快18个月晋升通道[10] - "汉堡大学"8年培训学员超7万名,线上线下累计开设课程超2700门[10]
对接好人才供需迫在眉睫——在线下座谈会听劳模工匠心声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30 22:20
人才培养与需求 - 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2] - 新兴氢能行业需要经济支持和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 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错位 [2] - 消费品企业需建立员工队伍更新机制 推动内部学习使用AI提升效率 建立校企合作体系培养新时代人才 [3] - 企业面临优秀传统手工匠人年纪大但手艺后继无人的困境 [3] - 园区需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和引进人才 这已成为园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5] 人才吸引与保留 - 市场竞争激烈 吸引人才对企业良性发展非常重要 [3] - 企业需重视行业话语权主动发声让优秀人才听见 完善内部制度如建立合理分红比例让人才有获得感 与行业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并重视青年人才培养 [3] 媒体宣传与合作 - 民营企业缺乏宣传渠道 优质产品推广成本高 期待与媒体开展合作 [3] - 食品安全需求未被满足与农产品滞销同时存在 需通过文旅深度融合开发优质农旅产品吸引城市居民走进乡村 让优质农产品进入城市 [4] - 媒体应推动建立良性竞争氛围 监督产品一致性和防止恶性低价竞争 [4] 行业竞争与挑战 - 需引导可持续的健康良性竞争 技术型企业在极致性价比市场要求下技术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构成可持续发展挑战 [5] - 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5] - 行业无论如何内卷都不应降低质量标准 产品优秀仍需考虑成本优化 [4]
南环快速路项目: 三维聚力铺设青年成长“快车道”
中国能源网· 2025-07-30 16:35
为加速提升青年职工的专业素养、实战本领与责任担当,中交三航局南环快速路项目部紧贴项目实际、聚焦青年成长,着力打造"三维赋能"培养体系,核心在于引导青年职工沉到一线、扎 根现场、融入实践,在实践中磨砺真才实学,在担当中实现快速成长。 南环快速路项目部紧密结合青年职工深入一线培养计划,将安全生产教育置于核心位置,重点提升青年职工的应急能力与安全风险辨识水平。 通过组织青年职工多次参与施工现场应急演 练、定期跟随安全员进行日常巡检等举措,亲身体验突发事件场景,熟悉应急响应流程,掌握关键救援知识,现场指导青年职工辨识各类潜在安全隐患,讲解隐患成因、风险评估方法及整改标 准,着力推动青年职工实现"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项目部明确要求,青年职工在一线学习期间必须将安全知识与技能掌握摆在首位,要主动关注作业环境安全,积极提出安全改进建议, 逐步成长为守护现场安全的重要新生力量。 为切实提升项目青年职工的专业素养与实战能力,中交三航局南环快速路项目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开展"环聚课堂"。该课堂充分利用每周工作之余的碎片时间,组织项目职工共同构建 知识传承、经验共享与自主研习相融合的成长平台。课堂内容立足项目实际,紧扣青年 ...
京东秋招启动,开放3.5万岗位,比去年扩容近一倍
齐鲁晚报· 2025-07-28 15:52
招聘规模与岗位分布 - 公司启动2026校园招聘 开放3 5万个岗位 其中应届毕业生岗位2万个 实习生岗位1 5万个 较2025校招增加1 7万个岗位 扩容近一倍 [1] - 招聘岗位覆盖采销 物流 产品 技术等11大方向 工作地点包括北上广深等30多座城市 [1] - 2025届校招曾开放1 8万个岗位 含1 2万个应届生岗位和6000多个实习生岗位 为行业最大规模校招 [1] 薪酬与福利政策 - 校招入职的"京东采销"岗位采用全年20个月薪酬结构 年终奖高达8倍月薪 [1] - 过去一年公司连续7次大范围提高员工薪酬激励 全面上调校招各岗位薪酬 [3] - 在北京投入70亿打造近5000套人才公寓 实习生公寓9月启用 符合条件者可免费入住 配套商业设施和共享区域 [3] 人才培养体系 - 全球培训中心已接纳超万名2025届新员工 实施"五年成长计划" 开放跨级晋升通道 [3] - 推出战略级年轻人才培养项目"后浪计划" 聚焦未来领军人才 [3] - 设立TET管培生 JDS新星 新锐之星 TGT JD YOUNG等多个人才项目 覆盖管理 技术 业务等方向 岗位涉及零售 科技 物流等八大业务板块 [3] 行业趋势 - 校招规模同比翻倍 反映互联网行业重构期加速人才新陈代谢的态势 [1]
TCL2025年扩招 校园招聘超2500人,同比增26.8%
深圳商报· 2025-07-27 06:32
校园招聘规模与人才结构 - 2025届校园招聘应届毕业生总数超过2500人,同比增加26.8% [1] - 2022-2025年累计提供超1.2万个应届生岗位 [1] - 硕博占比达45.17%,同比增加53.8% [1] - 全球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占比59.52%,同比增加56%,其中2.25%来自C9院校 [1] 公司业务发展与人才需求 - 过去5年整体营收从1528亿元增长到312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5.3% [1] - 海外营收年均增长率超19% [1] - 业务规模扩张推动人才需求持续增加 [1] 人才招聘方向与专业分布 - 就业岗位集中在技术研发与全球化两个方向 [2] - 引进70名博士和近200名海外顶尖院校毕业生 [2] - 技术研发方向专业集中在材料学、电子信息工程、光电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领域 [2] - 智能制造类、技术研发类岗位占比68.8% [2] 全球化人才布局 - 海外院校招聘雏鹰同比增加24.6% [2] - 全球化方向主要为海外营销、供应链本地化、国际法务、财务等岗位 [2] 人才培养体系 - 打造鹰系人才培养体系,包含"雏鹰""飞鹰""精鹰""雄鹰"四个阶段 [2] - 为"雏鹰"量身打造系统性培养项目"雏鹰计划" [2] - 校招储备人才参与TCL华星广州t9产线、TCL中环银川50GW光伏单晶智慧工厂等项目的关键技术攻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