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模型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面壁智能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 洪泰基金、国中资本、茅台基金等出资
快讯· 2025-05-21 07:31
融资信息 - 面壁智能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 具体金额未披露但规模为数亿元人民币 [1] - 本轮融资由洪泰基金 国中资本 清控金信和茅台基金联合投资 [1] 资金用途 - 融资资金将用于构筑高效大模型技术和产品壁垒 [1] - 资金将加速行业赋能与生态拓展 [1] 战略方向 - 公司计划协同产业上下游推动"端侧大脑"在千行百业规模化应用 [1]
科大讯飞副总裁王勃:未来5到10年,大模型领域的投资机遇在于具身智能、行业模型和科研领域应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0 15:06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机遇 大模型技术对产业的六大影响 - 大模型改变传统信息分发和获取模式 其信息抽取、归纳、总结、分析能力远超传统搜索引擎 [1] - 大模型成为内容生产主要工具 ARTC质量提升使社交媒体内容更生动有趣 [2] - 大模型提升自然语言理解能力 推动人机交互进入新阶段 [3] - 大模型将向专业化发展 未来可能出现结合领域知识的专业大模型 [4] - 大模型具备强大代码编写能力 对初阶程序员形成替代 并在部分场景辅助编程 [4] - 大模型加速科研进程 深度融入科研成为加速器 [5] 未来5-10年大模型领域投资机遇 - 具身智能机器人从第三人称转向第一人称 具备环境感知和自主学习能力 将产生巨大产业机遇 [5] - 行业大模型在医疗、采矿等领域应用 专用模型结合AI可提升效率 [5] - 大模型在科研领域应用 大幅提高新物质或技术发现效率 [5]
京研机器人在新疆油田“上岗”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9 05:16
机器人应用进展 - 新型防爆巡检机器人已在新疆油田投入使用 今年预计部署近百台 [1] - 机器人具备全自主巡检能力 可实时监测仪器仪表状态及气体泄漏 大幅降低人工巡检风险 [1] - 机器人采用蓝灰色设计 配备探照灯式视觉系统 高度达到半人多高 [1] 行业需求分析 - 油田作业环境具有高温高危特点 需要24小时设备监测 人工巡检效率低且危险 [1] - 传统机器人智能化程度有限 需配备工程师现场支持 无法实现减负增效 [1] - 接入大模型技术后 机器人具备推理判断和决策能力 实现"学以致用" [1] 技术合作模式 - 机器人采用多企业协同开发模式 底盘由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子公司提供 机械臂来自遨博智能 算法由北京化工大学开发 [2] - 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与昆仑数智签署合作协议 重点攻关石油化工特种机器人技术 [2] - 合作目标为实现高危环境无人化作业与实时安全监测 降低能源生产风险 [2]
深度解读「摩根士丹利」双研报:头部人形机器人、核心供应链公司梳理和投资分析(附报告)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5-16 01:59
人形机器人行业核心观点 -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万亿美元,存量突破10亿台,中国可能成为最大单一市场[2] - 高盛报告同样关注人形机器人核心供应链上市公司和商业化落地卡点分析[2] - 具身智能机器人是复杂的AI+机器人+自动驾驶系统,受算力、软件算法、数据、硬件等多因素影响[14] Humanoid 100供应链分析 大脑(Brain)领域 - 包含22家公司,分为基础AI模型、数据分析、模拟与视觉软件、半导体等模块[4] - 基础模型代表企业:谷歌、百度、Meta、微软、英伟达[5] - 数据科学与分析代表:甲骨文、Palantir[5] - 视觉与计算半导体代表:安霸、地平线机器人、英特尔、英伟达[5] - 中国公司仅百度(BIDU-US)和地平线机器人(8660-HK)入选[4] 身体(Body)领域 - 包含64家公司,中国公司占24家[5] - 主要细分领域: - 轴承:日本精工NSK、RBC轴承等[8] - 齿轮与减速器:哈默纳科、绿的谐波等[8] - 电机:埃斯顿、鸣志电器等[8] - 电池:宁德时代、亿纬锂能、LG新能源等[8] - 中国供应链成本优势显著,2025年单机器人BoM成本仅46k美元,远低于非中国供应链的131k美元[12] 集成商(Integrators)领域 - 包含22家公司,中国占10家[7] - 分为五大派系: - 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特斯拉、丰田等[9] - 消费电子公司:苹果、富士康、小米等[9] -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亚马逊、腾讯等[9] - 传统机器人公司:ABB、美的/库卡等[9] - 纯粹玩家:Rainbow Robotics、优必选等[9] 商业化模式与技术壁垒 - ToB商用机器人可能率先实现销量增长,但市场将保持分散;ToC家用机器人长期可能更集中[13] - 价值链分布: - 最高价值:拥有大脑、身体、品牌和生态系统的集成类OEM(如特斯拉)[13] - 第二高价值:独立大型机器人模型开发者(如英伟达、谷歌)[13] - 供应链组件玩家根据不同市场规模和技术壁垒处于不同竞争格局[13] - 当前行业痛点:多数创企在AI层面投入不足,导致"重运动、轻大脑"的发展乱象[15] 行业参与者动态 - 2024年四季度以来,入局者从创业派为主转变为汽车主机厂和科技大厂主导[17] - 全球已有15家知名车企入局,其中国内11家[17] - 科技大厂如谷歌、Meta从投资转向躬身入局本体制造,国内华为、蚂蚁等跟进[17] - 特斯拉Optimus被视为行业标杆,英伟达从芯片和中间件层面打造开发生态[16]
大模型技术驱动教育数字化变革
科技日报· 2025-05-14 09:12
教育数字化变革 - 大模型技术驱动教育数字化变革,智能黑板、AI教师助手、虚拟实验室和个性化学习系统等技术正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1] - 智能黑板具备旋转拆解几何图形、虚拟助教带读英语、AI解答科学问题等功能,使教学设备从"冷冰冰"的教具变为会互动的"智能伙伴" [1] - 教学消费从单一教具采购升级为智能化教学解决方案购买 [1] 技术应用案例 - 天津市第二新华中学语文老师使用星火教师助手备课,AI能快速生成完整教案并推荐配套资源,大幅节省备课时间 [2] - 星火教师助手使教师教学设计效率提升超56%,课件制作效率提升超64% [3] 技术发展 - 讯飞星火大模型持续优化,1月发布的深度推理模型X1经过两次升级后,在逻辑推理、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等方面能力显著提升 [3] - 该模型能准确识别复杂数学公式,给出完整解题思路,输出结果严谨清晰 [3] 政策与前景 - 教育部等九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等政策,"AI+教育"新消费领域将迎来更广阔发展前景 [3] - 技术突破与教育需求相互促进,创造新消费场景,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3]
汉邦高科(300449) - 300449汉邦高科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3
2025-05-13 17:48
公司概况 - 公司为北京汉邦高科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汉邦高科,年度业绩说明会采用网络远程方式面向全体投资者 [1][2] - 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李柠、董事兼总经理姜河、董事兼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张立、独立董事张轶云 [2] 业务转型与优势 - 公司转型升级为智算服务、智能安防、音视频监测、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以及数字水印技术应用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在智算服务领域有专业研发队伍,涵盖大模型算法等智算服务全栈技术 [2][4] - 在智能安防领域专注数字视频监测监控产品和软件系统平台研发,拥有以多项技术为核心的完整技术体系 [4] - 数字水印技术除具备常规特性外,还有水印容量大等特点,基于开源技术自研多个平台 [3][4][7][8] 重大事项进展 - 公司拟发行股份购买安徽驿微科技有限公司股权,目前尽职调查、审计、评估工作未完成,后续将按程序推进 [4] 控股股东支持 - 北京沐朝控股有限公司成为控股股东,李柠和王朝光成为实际控制人,为公司日常经营资金需求提供亿元授信无偿担保 [4][5] - 沐朝控股将调整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能力,增强持续经营和盈利能力 [5] 未来发展战略 - 抓住人工智能及大模型技术发展机遇,向智算服务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升级 [6] - 借助安防行业“十四五”末契机,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和效率,巩固市场地位 [6] - 加快数字水印技术应用推广,整合内部运营团队,推动其与广电监测业务发展 [6] 其他问题回复 - 公司网站正在更新建设中,因近两年处于关键转型期,对管理改进、业务梳理拓展 [6] - 自研大模型平台面向政企客户,支持私有化部署,暂未开展大规模公开测试,报告期内提供多种智算服务并推动解决方案落地 [7] - 在军工领域,金石主要提供音视频相关解决方案 [9]
AI推动数字人“飞入寻常百姓家”
科技日报· 2025-05-12 07:40
数字人产业发展现状 -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科大讯飞打造的"AI孙悟空",精通中、日、英三种语言,复刻经典动画形象[1] - 数字人技术作为AI、元宇宙关键连接点,正从"可用"向"好用"升级[1] - 截至2024年,中国数字人相关企业达114.4万家,2024年前5个月新增注册17.4万余家[2] 数字人技术演进 - 发展经历三阶段:真人驱动→程序驱动→AI驱动,AI驱动阶段实现高拟真度交互与思维[4] - 科大讯飞2023年发布超拟人数字人,基于多模扩散生成大模型实现实时动作生成[5] - 腾讯智影支持形象/声音克隆,阿里巴巴EchoMimic可赋予静态图像语音表情[6] 数字人应用场景分类 - 形成三大类:媒介数字人(场景占比50%)、服务数字人(30%)、行业数字人(20%)[3] - 媒介数字人案例:央视"AI主持人"与真人同台,交互流畅度达真假难辨水平[3] - 服务数字人应用于政务/电商/金融,行业数字人渗透医疗/教育/企业管理[3] 技术突破与行业趋势 - 科大讯飞研发动作表征抽取技术,提升数字人视频生成效率30%以上[7] - 生成式AI降低制作门槛,用户可通过单张照片+语音生成个性化数字人[7] - 行业专家认为数字人将成为AI创新入口和下一代互联网交互界面[6] 商业化发展方向 - 当前存在同质化问题,个性化定制成为未来重点[7] - 数字分身概念兴起,未来或协助处理工作与生活事务[8]
具身智能领域,全球Top50国/华人图谱(含具身智能赛道“师徒关系图”)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5-11 16:18
具身智能技术发展 - 具身智能赛道涉及大语言模型(LLM)、视觉多模态模型(VLM)、强化学习(RL)、深度强化学习(Deep RL)、模仿学习(IL)等前沿技术 [1] - 人形机器人算法演进路径:从LIPM+ZMP模型控制→MPC+WBC动态控制→当前主流的IL+RL模拟强化学习 [1] - IL+RL算法目前由高校和头部科技大厂主导研发 初创公司以"学院派"教授团队为主 [1] 顶尖研究机构与人才分布 - UC Berkeley在AI+Robotics领域排名第一 斯坦福大学次之 [2] - UC Berkeley"归国四子"(吴翼/高阳/许华哲/陈建宇)均经历"清华-Berkeley-清华交叉院-创业"路径 师从Vision领域权威Trevor Darrell [2] - 斯坦福系代表王鹤(北大助理教授/银河通用创始人)和卢策吾(上海交大教授/非夕科技首席科学家)均师从Leonidas Guibas和李飞飞 [3] 全球华人顶尖学者特征 - Top50华人学者普遍拥有UC Berkeley、斯坦福、MIT、CMU等顶尖院校背景 并师从行业权威 [4] - 研究图谱涵盖头部科研院校、50位华人的求学/工作履历(院校/导师/论文成就/公司任职等) [3][5] 行业生态结构 - 具身智能领域形成"高校研发-教授创业-大厂跟进"的产学研闭环 [1][2][3] - 初创企业创始人多具有顶尖实验室背景 如BAIR实验室、斯坦福AI Lab等 [2][3]
傅利叶顾捷:一个医疗级人形机器人产品落地要三到四年
虎嗅· 2025-05-11 13:1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10年前,最初聚焦康复机器人研发,推出上肢康复机器人和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成为国内最早将外骨骼机器人商业化应用于医疗康复领域的团队[1] - 2019年公司启动人形机器人项目,2022年首台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实现行走功能[1] - 2023年7月推出首款双足人形机器人GR-1,同年9月发布GR-2,2024年3月推出开源机器人Fourier N1,并计划年底推出新款人形机器人[2] 技术优势与积累 - 公司在康复机器人领域积累的核心零部件技术对人形机器人研发具有借鉴意义,并坚持双足形态研发,2023年成为行业首家量产双足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公司[3] - 技术优势包括力反馈技术、高集成度核心零部件、基于AI的运动算法(类似小脑功能)以及多模态交互模型[7] - 公司机器人已进驻3000多家医疗机构,积累百万级康复案例数据,对用户需求有深刻理解[7] 医疗康养场景布局 - 公司选择继续深耕康养场景,认为康复、养老、家庭陪伴场景具有连续性,人形机器人需具备交互性、感知能力和情绪识别能力[4][5] - 人形机器人在医疗场景可承担导诊、查房陪伴、巡逻搬运等功能,并可从医院延伸至社区、养老院和家庭场景[8] - 医疗级人形机器人从原型机到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需3-4年时间,包括1-2年产品验证和1-2年注册流程[6] 行业合作与生态构建 - 公司采取全栈技术整合策略,在传感部分与合作伙伴共建标准化部件,在大模型领域与商汤等企业合作,利用开源模型进行场景适配[9] - 公司暂无自建大模型计划,侧重与对场景理解深入的AI公司合作,通过模型蒸馏小型化适配机器人需求[10] - 中国制造业基础为机器人产业链提供支持,需上下游紧密合作推动产业发展[9] 业务战略与形态规划 - 公司业务不按人形/非人形划分,而是基于"以人为本的具身智能"赛道,根据实际价值和效率定义产品形态[12][13] - 当前聚焦B端市场优势,同时关注C端潜力但暂无直接产品计划,未来技术发展可能带来形态变化[11]
将融入澳门本地特色语料!国内首个出海葡语大模型在横琴发布
南方都市报· 2025-05-09 22:30
此外,训练语料融合了部分现有的深译科技2.04亿数据资产包,引入中葡、英葡的双语平行语料以及中 文、葡语单语语料,从数据层面保证了模型在中文和葡萄牙语上的能力。值得关注的是,模型加强地域 与文化的匹配和场景化能力拓展,融入澳门本地的人文、历史、旅游等特色语料,未来也有望扩展到其 他葡语国家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数据。 南都记者在发布会现场获悉,葡语大模型正有效推动产学研合作,实现AI在文旅、金融、医疗等领域 的落地,将有效赋能"澳门+横琴"打造面向葡语国家的数字经济枢纽。 据悉,此次发布的"深绎未来葡语大模型"是国内首个针对葡语国家市场的行业级大模型,具备强大核心 能力。大模型构建了多语言多模态技术体系,基于"多语言、多模态、多领域"的大模型技术架构,支持 文本、图片、音视频(4模态)及金融、科技、文化等17个领域。同时,大模型具备轻量化部署能力, 支持上下文理解、多任务学习,通过模型压缩技术实现高效部署,具备行业专家级能力。 5月8日,深绎未来葡语大模型DeeCo-Model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发布。据介绍,葡语大模型具备 强大的多语言处理能力,融合中葡、英葡平行语料对齐技术,能更好理解欧洲葡萄牙语(欧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