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
搜索文档
沃尔沃全新XC70全球首发 剑指豪华超混市场
证券日报网· 2025-08-28 21:26
核心观点 - 沃尔沃汽车全球首发全新XC70车型 预售价29.99万元起 标志着公司战略进入超级混动领域 是豪华新能源领域的重大突破 [1][2] 产品与技术 - 新车采用SMA超级混动架构 支持七种混动工作模式切换 系统综合功率达340kW [2] - 百公里加速5.28秒 纯电续航超200km(CLTC) 综合续航超1200km [2] - 采用磷酸铁锂+三元锂混合电芯方案 电池容量39.6kWh 23分钟可从0充电至80% [2] - 标配Pilot Assist 3.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新增交叉路口避险功能 [4] 安全性能 - 采用新一代笼式车身架构与自主研发堡垒式电池包 通过150项安全测试 [4] - 延续安全至上品牌理念 在结构/电池/智能三大维度强化安全标准 [4] - 安全技术发展秉持理性科学审慎态度 不过度追求硬件参数 [4] 市场定位与前景 - 新车定位豪华混动SUV市场 面向中国及欧洲市场 [2] - 凭借技术优势与品牌背书 有望吸引注重环保/节能/品牌形象与技术可靠性的消费者 [2] - 市场成功取决于定价策略/市场宣传及消费者对混动技术接受度 [3] 行业影响 - 为豪华混动SUV市场提供新选择 超级混动技术结合高效燃油发动机与电动机 提供出色动力性能与燃油经济性 [2] - 安全始终是汽车消费者重要诉求 新能源时代安全仍具价值与差异化定位 [5] - 需思考新能源品类下安全的全新定义与标准 以延续技术优势实现突破 [5]
【#小米YU7被逆行水泥车撞击车主平安#】
经济观察网· 2025-08-20 07:42
产品安全性能 - 小米YU7在遭受逆行水泥罐车猛烈撞击后A柱 B柱及乘员舱结构未发生变形[1] - 车辆车门可正常打开 车内人员未受伤且能安全下车[1] - 车主确认防撞梁结构硬度极高 在事故中起到关键保护作用[1] 用户实际体验验证 - 车主公开表示"小米车救了我一命" 强调车辆在极端碰撞场景中的保护能力[1] - 事故过程包括被水泥罐车撞击后车辆旋转一圈 但乘员舱保持完整[1] - 车辆安全性能通过真实道路事故得到验证 未出现结构性失效[1]
乘龙卡车连续第六天发文:承载万千卡友创富梦想,安全保障岂敢“视若儿戏”
新浪科技· 2025-08-05 09:51
公司回应与立场 - 乘龙卡车连续6天发文回应理想i8碰撞测试风波 强调安全保障是核心责任而非营销噱头 [1][2] - 公司以71年央国企技术积淀为基础 融合数字化创新与硬核安全科技打造卡车安全堡垒 [2] - 明确表态"真安全 不作秀" 强调对卡友创富梦想的守护使命 [2] 事件背景与测试细节 - 理想汽车7月29日发布会展示i8与重卡碰撞测试视频 显示对撞中重卡四个车轮弹起 重卡品牌为东风柳汽旗下乘龙卡车 [2] - 理想汽车声明测试仅为验证i8被动安全性 非针对其他品牌产品质量评价 [5] - 测试方中国汽研称该测试非标准车对车碰撞 仅依据交通事故场景需求随机购买二手卡车作为移动壁障车 [5] 行业影响与品牌定位 - 卡车被定义为物流从业者谋生工具与创富生活依托 安全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2] - 公司强调承载万千卡友创富梦想 肩负数百万卡友风雨兼程的安全保障责任 [2] - 央国企身份与技术担当成为品牌安全承诺的核心支撑点 [2]
乘龙卡车连续五天回应理想汽车,称真安全不作秀
新浪科技· 2025-08-04 17:45
公司宣传 - 乘龙卡车通过公众号发布海报强调其安全理念 护航百万卡友 真安全 不作秀 [1] - 公司拥有71年央国企底蕴 始于1954年 [1] - 已累计护航超百万卡友 实现亿万公里安全里程 [1][3] 行业竞争 - 乘龙卡车连续五天公开回应理想汽车 凸显商用车与乘用车领域的安全标准差异 [1] - 公司提出"真正的安全不在试验场 在每一位卡友平安的归途" 强调实际道路安全的重要性 [1][3] 品牌定位 - 通过"央国企底蕴"和"71年历史"强化品牌可信度 [1] - 使用"亿万公里安全里程"数据实证产品可靠性 [1][3]
理想i8与乘龙卡车对撞事件再发酵,理想汽车声明为无心之举
巨潮资讯· 2025-08-04 10:52
测试背景与目的 - 公司始终将用户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致力于为家庭用户打造安全安心的出行空间 [3] - 团队在理想i8开发过程中采用短前悬安全结构设计 既保障宽敞驾乘空间又兼顾被动安全表现 [3] - 公司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高强度碰撞测试 通过视频形式透明真实展示测试过程和结果 [4] - 测试旨在科学验证并提升理想i8被动安全性能 模拟现实生活中对用户安全极为关键的小车对撞大车危险工况 [4] 测试执行与表现 - 测试参照普通公路高频交通事故情形制定要求 由中国汽研作为国家一类科研院所执行 [4] - 理想i8采用创新的短前悬安全结构 前向有3条纵向力传递路径 前舱中密布11个环形吸能结构 [5] - 测试结果显示A柱 B柱 C柱 门梁均未发生明显变形 9个安全气囊全部正常展开 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 车门自动解锁 门把手自动弹开 [5] 行业标准与开发规范 - 理想i8开发阶段按照最新国标GB 11551-2014 GB 20071-2025 GB 20072-2024等国家标准开发 [7] - 同时按照C-NCAP 24版规程五星标准和C-IASI 23版规程G+G+G+A等级要求开发 [7] - 涵盖钻卡 卡车夹击等100多项企业测试工况 全系车型此前均获得中汽中心 中保研等权威第三方测试最高评价 [7] 舆论回应与行业立场 - 测试目的仅为验证提升理想i8被动安全性能 并非针对其他品牌进行产品质量评价 [6] - 测试所用东风柳汽乘龙品牌二手卡车仅作为移动式壁障物 公司无意对其做出质量引导性评价 [6] - 公司与东风柳汽乘龙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专注于家庭乘用车领域 [6] -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反内卷号召 为营造公平有序行业环境 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 [6]
2吨SUV撞飞8吨重卡?乘龙卡车发海报疑似“内涵”理想:安全不是空口无凭的理想
齐鲁晚报· 2025-08-01 16:41
理想i8碰撞测试事件 - 理想汽车发布i8车型重卡连环撞击测试视频 显示与约8吨重卡正面对撞时重卡四个车轮弹起且驾驶室与后货箱出现明显分割[1] - 测试中理想i8经历两次撞击 第一次正面对撞产生超过100吨载荷瞬态撞击力 第二次侧撞产生超过80吨载荷瞬态撞击力[4] - 撞击后车辆A柱/B柱/C柱/门梁无变形 9个气囊全部打开 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 车门自动解锁且门把手自动弹开[4] 理想i8产品规格 - 纯电版配备三个90度电和一个97度电版本 其中三个使用欣旺达电池 一个使用宁德时代电池[4] - 整车重量约2.6吨 配备265胎宽 续航里程包括三个670公里版本和一个720公里版本[4] - 单台试验车制造费用达百万级别 单轮碰撞测试成本达数千万级别[4] 乘龙汽车回应 - 乘龙汽车公开质疑测试真实性 称"被摆了一道 聪明人一眼看出假" 并反问"实际碰撞你觉得会怎么样"[6] - 通过发布海报"安全不是空口无凭的理想"进行疑似内涵式回应[6] - 乘龙汽车隶属于东风柳汽 具备年产10万辆商用车产能 客户包括顺丰/中国邮政/京东/德邦等快递物流企业[10]
单踏板被砍废!“刹车失灵”成为过去时?刹车新国标威力有多强?
电动车公社· 2025-07-15 23:52
政策背景与行业动态 - 2024年是汽车行业政策密集出台年份 工信部接连发布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 辅助驾驶宣传规范 AEB主动安全等新规 [2][3] - 7月4日发布GB 21670—2025《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替代2008年版旧国标 2025年1月1日实施 [3][5] - 新规针对17年来车辆马力增重 动能回收 线控转向等技术变革做出适应性调整 [5][6] 单踏板模式技术争议 - 单踏板技术最早见于2013年宝马i3 后由特斯拉普及 通过抬油门实现动能回收减速至刹停 [11][14] - 技术优势包括减少刹车片磨损 市区工况节能10-15%续航提升 [17] - 用户两极分化:习惯者认为操作简化 反对者认为违反传统驾驶逻辑易引发误操作 [18][19] - 老司机易出现肌肉记忆冲突 特斯拉"刹车失灵"投诉中30%与单踏板模式相关 [24] 新规对单踏板的核心限制 - 强制要求单踏板模式松开油门后保持蠕行状态 必须踩刹车踏板才能完全刹停 [26] - 动能回收默认模式减速度上限0.3g(3米/秒²) 特斯拉标准模式40km/h下0.38g已超标需手动开启 [28][32][33] - 启用单踏板时需持续仪表盘警示 但未完全禁止使用 [35] 制动系统技术升级 - 确立"机械刹车为主+动能回收为辅"原则 禁止驾驶员手动切换两种制动方式 [43] - 紧急制动时机械刹车需0.2秒内无缝接管 失效时触发持续警报 [44] - 全系强制标配ABS 100km/h制动距离从70m缩短至68m(优化2.8%) [46][60] 线控制动前瞻规范 - 首次将ETBS(电传制动系统)纳入法规 含纯线控和电子液压两种技术路线 [53][54] - 制动电池需通过8次全促动+9次应急制动测试 容量衰减20%触发60秒内限速20km/h的强制维修机制 [58] - 热衰退性能要求从30%提升至25% ABS湿滑路面附着系数利用率≥0.75 [60] 行业影响与技术趋势 - 新规主动引领技术方向 中国车企首次与国际厂商在制动技术领域同步竞争 [51][66] - 线控制动响应速度提升50% 预计2025-2030年将成为主流技术方案 [63] - 政策提前规避技术风险 如制动电池老化预警 多级制动力分配等潜在隐患 [65]
都市车界|乘用车制动新国标发布:强制安装ABS、禁用默认单踏板刹停模式
齐鲁晚报· 2025-07-09 17:24
新国标核心内容 - 所有新申请型式批准的乘用车强制安装ABS防抱死系统 [1] - 禁止车辆在默认状态下仅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减速至完全停车(禁用单踏板模式默认设置) [1] - 当减速度超过1.3m/s²时,车辆必须自动点亮制动灯 [1] 分阶段实施方案 - 2026年1月1日起强制安装ABS系统 当前中国乘用车ABS装配率为92% 仍有8%的入门级车型(主要为8万元以下车型)未配备 [2] - 2027年1月1日全面生效单踏板模式限制 车企有约两年缓冲期调整车辆设置策略 [2] 单踏板模式的安全隐患 - 长期依赖单踏板模式会改变驾驶员制动本能 紧急情况下踩制动踏板的反应时间平均延长0.3秒 以100km/h时速计算相当于增加8.3米制动距离 [3] - 2024年某新能源品牌用户调研显示32%车主曾在紧急情况下误将加速踏板当制动踏板使用 其中15%因此发生事故 [3] 行业调整与技术转向 - 特斯拉已在2023年通过OTA更新取消强制单踏板模式 将选择权交还用户 [4] - 新国标未完全禁止单踏板功能 但需移出"默认设置"范畴 用户可手动启用强动能回收模式 [4] - 奔驰EQ系列、宝马i3、蔚来ES6、小鹏等品牌部分车型需通过软件更新或硬件调整适应标准 [4] 动能回收与制动信号升级 - 强动能回收减速度大于1.3m/s²时必须自动点亮制动灯 此前特斯拉Model 3强动能回收减速度达1.5m/s²但未强制点亮制动灯 [6] - 制动灯点亮后 后车驾驶员反应时间可缩短0.2秒 追尾风险降低41% [6] - 紧急制动信号触发机制:减速度≥6m/s²可触发 减速度恢复到<2.5m/s²时信号自动解除 [6] 行业影响与安全规范 - 新国标是对技术创新无序扩张的必要规范 核心目的是用标准守住安全底线同时引导技术合理应用 [7] - 2023年特斯拉因单踏板模式风险召回110万辆车型 监管认定未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策略且对长时间深踩加速踏板提醒不足叠加增加了碰撞风险 [7] - 清华大学研究数据显示制动灯点亮新规预计将减少41%的追尾事故 [7]
雷军的疯狂抢购游戏
新浪财经· 2025-06-27 19:59
小米YU7销售表现 - 小米YU7上市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达28.9万台,创行业新纪录 [1] - 前2分钟19.8万大定中12.8万锁单,相当于特斯拉Model Y今年前5月中国销量总和 [1] - 开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单款车型销量可排去年新势力车企第四位 [1][7] 营销策略与行业影响 - 采用类似手机抢购模式,产能有限导致交付周期达33-52周,消费者需快速决策 [2] - 延续SU7营销打法,包括与"蔚小理"联动、雷军个人IP强化、测试数据预热等 [4][6] - 传统车企高管质疑数据真实性,认为汽车供应链扩产难度远高于手机行业 [2] 产品定位与定价策略 - YU7起售价25.35万元,较Model Y低1万元,实际价格接近因特斯拉免息政策 [8] - 完全摆脱"性价比"标签,定价与理想L6等高端车型持平,品牌溢价能力提升 [9] - 像素级对标Model Y,安全性被重点强调,雷军称"安全是前提、基础、一切" [6][8] 市场反应与黄牛现象 - 二手平台出现代抢服务,代抢费达数千至万元,锁单后禁止修改购车信息抑制黄牛 [7] - 用户信心显著提升,行业认为YU7产品力无短板,热度延续自SU7的成功 [8] - 雷军预期火爆,留资量为SU7同期三倍,定价决策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3分钟 [7] 雷军个人角色与公司形象 - 雷军回归主导营销,通过社交媒体预热、直播剧透、工厂探访重建传播节奏 [4] - 演讲风格强化品牌感染力,现场观众反馈显示其出场显著提升关注度 [6] - 公司定位从"汽车新人"转向"重点企业",要求以更高标准应对行业审视 [6]
理想坠崖翻滚几十米后全员平安, 车主事故后又买了一辆理想
理想TOP2· 2025-06-21 23:03
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在极端事故中展现出卓越的安全性能,乘员舱结构完整、电池无燃烧、气囊正常弹出,有效保护乘员安全[1][2][4][6][9][10] - 事故后理想官方服务团队响应迅速,提供免费住宿、代步车等全方位支持,显著提升用户忠诚度[11][14][31][32][35][38] - 车主复购行为直接验证产品安全与服务价值,形成"事故-体验-复购"的正向循环[14][22][25] - 理想汽车在中保研碰撞测试中获得全系最高安全评级,车身采用热成型钢笼式结构,安全性能获官方认证[27][29] 产品安全性能 - 虎跳峡事故中理想L6 Pro从30米悬崖翻滚落地,乘员舱结构完整且车门正常开启,两名乘员及宠物均无伤亡[1][2][6] - 车内娱乐屏、后视镜等配置在剧烈碰撞后完好无损,座椅仅受轻伤,颠覆"大屏易碎"的质疑[10][13] - 20辆车高速连环追尾事故中理想L7仅受轻伤,对比其他报废车辆形成强烈安全反差[18][22] - 隧道内时速超100公里撞击道牙后,车辆仅丢失轮子,A/B柱无变形,乘员无需医疗处理[24] - 车身采用热成型钢和高强度钢笼式结构,碰撞形变控制优异,全系获中保研最高安全评级[27][29] 用户服务体验 - 事故发生后理想团队主动承担车主住宿费用,并调配L9作为代步车,响应速度获社交媒体广泛好评[11][31] - 提供24小时免费救援服务,包括偏远地区拖车、雪天防滑链配送等,覆盖100+公里长途救援[32][34][37] - 维修期间免费提供代步车,送车上门时完成清洁充电,额外赠送配置升级[40][42] - 春节等特殊时段保持全天候服务,跟踪用户安全状态并报销相关费用[35][38] 市场反馈与品牌效应 - 事故车主3天内复购理想新车,强调品牌实际行动而非优惠驱动购买决策[14] - 高速追尾事故后,被撞车主反而换购理想,形成"反向带货"效应[25] - 社交媒体平台形成"事故种草"现象,车主普遍表示"换车仍选理想"[22][25] - 企业将安全预算列为特批项目,高层公开表态"安全不接受任何缺陷"[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