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
搜索文档
寻共存之道 固自然之本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4 10:28
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综述 - 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是2020年为宣传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而成立的重要平台,汇聚众多致力于生态保护的公益力量 [1] - 5年来,公益伙伴们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 [1] - 各保护项目以创新思维破题,运用科技闪光、人文温度和生命力量共同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 [1]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项目 - SEE基金会在阿拉善戈壁开展"羽翼相伴"计划,记录20余种鸟类,独创"亲子观察+科研监测"模式,将"不毛之地"改写为"生命驿站" [2][3] - 在广东湛江联合广汽本田开展蓝碳全流程工程,创造生态修复"中国样板":550亩红树林新苗锁住海岸线,1200亩有害物种被清除,构建"造林—固碳—交易—反哺"完整闭环 [3] - 湛江项目预计41年固碳2.6万吨,23000名沿海居民因此获得生态红利,形成可复制的市场化机制 [3] 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项目 - 在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可持续能源实践,5年来修建和推广节柴灶以替代传统"三锅庄"灶具 [4][5][7] - 新型节柴灶热效率提升至少2.5倍,减少50%以上柴火消耗,显著改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 [7] - 5年落地239口节柴灶,每年节省1.1万吨柴火,相当于保护251公顷森林,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 [7][8] 桃花源基金会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项目 - 成功救助并野化放归与母亲失散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幼崽"王得福",野化过程历时一年半,采用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案 [9][10] - 实践表明专业野生动物救助应"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最终目标是"还自然以自然",尊重自然法则 [10][15] - 2025年夏天观测到已完全野化的王得福在野外健康生活,并表现出守护巡护员的反哺行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写照 [11]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项目 - 东北虎栖息地修复项目取得成效,我国2021年成功救助放归的首只野生东北虎"完达山一号"健康存活,并被观测到与雌性东北虎同框 [16][17] - 引入"景观保护"理念,在黑龙江省东宁市修复30公顷森林,连通超过1000平方公里栖息地廊道,吸引梅花鹿、野猪等多种有蹄类动物回归 [18] - 项目方法获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认可并纳入总体规划,修复区记录到2~3只东北虎和2只东北豹活动,验证修复顶级捕食者栖息地可使整个食物链受益 [18] 蚂蚁森林基金会项目 - 蚂蚁森林创造全民参与的绿色奇迹,9年来超6亿棵真树在580万亩土地上扎根,将用户低碳行为转化为真实树木 [20][21] - 项目构建"人人可参与"的生态闭环,2024年6月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完成2000亩黄柳机械化种植,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3倍以上 [21] - 探索"光伏+治沙"创新路径,在鄂尔多斯6000亩光伏板下及板间种植杨柴,实现清洁能源与荒漠化治理双赢,并为野生动植物建立4900平方公里的保护网络 [23][26]
推动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 ——“两山”理念指引通向未来的绿色发展之路
人民日报· 2025-08-14 06:23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30多年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期净减少 [3] - 中国国际湿地城市总数居全球第一,塞罕坝林场建设和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3] - 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 [3] 绿色发展经济转型 - 浙江安吉余村从采石经济转型生态经济,2023年接待游客12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000万元 [2] - 废弃矿坑改造为青年图书馆和数字游民公社,新兴业态如机器人实践基地和网红打卡点遍地开花 [2] - 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工业、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 [2] 国际认可与理论贡献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3年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2016年发布专题报告,2021年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全球会议 [3] - 两山理念被国际专家认为革新传统增长理论,强调社会经济生态协同发展 [3] - 西班牙生态专家指出中国实践证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路径可行 [3] 绿色技术全球输出 - 中国光伏组件占全球供应80%以上,风电装备占70%以上 [6] - 新疆沙漠治理技术(方格固沙、光伏扬水、智能灌溉)跨洲移植非洲,成功固定100公顷沙地,其中4公顷转为绿洲 [5] -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清洁能源,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新能源产业链 [6] 国际合作项目成效 - 巴西美丽山特高压项目实施6200项动物保护措施,补偿种植森林2000公顷 [6] - 哈萨克斯坦阿克莫拉风电项目年输送绿电8.43亿千瓦时,节约标煤27.8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8.66万吨 [6] - 非洲三国应用中国技术种植高附加值蔬菜,推广生态养殖和清洁能源 [6] 全球治理体系参与 - 与40多个国家签署气候变化合作协议,在80多个国家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8] - 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覆盖40多个国家180多个合作伙伴 [8] - 推动巴黎协定实施和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阿联酋共识、巴库气候团结契约 [8]
吴桂英围绕生态环境和绿色低碳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
长沙晚报· 2025-08-13 10:07
城市生态治理政策导向 - 长沙市委强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之路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 [1] - 要求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环境问题 抓好污染防治和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6] - 强调科学解构大气污染源动态趋势 通过精准抑尘和靶向施策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11] 固废处理行业动态 - 餐厨垃圾收集处理全流程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获得政府重点关注 [3] - 政府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以优化全程垃圾分类体系 强化全社会参与氛围 [3] - 垃圾分类被定位为民生大事 要求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域作出示范性推进 [3] 环境治理项目进展 - 雨花区石碑大港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正在推进 目标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效果 [5][6] - 宏大爆破工程集团建设项目创新扬尘防治措施 实现精准抑尘成效获得政府肯定 [10][11] - 芙蓉区马坡岭国控站点开展大气污染物浓度监测 完善数据传输及预警机制运行 [8][11] 企业技术应用与推广 - 湖南仁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展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创新技术和实际成效 [3] - 要求复制推广有效的扬尘防治经验做法 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11]
二十年,这一理念如何改变中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3 09:09
生态文明理论创新 - "两山"理念提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路径,突破传统"先污染后治理"模式 [3][4] - 理论核心在于揭示生态资源可转化为经济价值,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赢 [4][5] - 中国通过系统性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验证理论可行性 [5][16] 产业转型实践 - 传统产业通过超低排放改造和能效提升实现绿色升级,如钢铁、水泥行业清洁化生产 [7] -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领域突破,推动汽车制造业"换道超车" [8] -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显著,餐厨废油转化航空燃料、脱硫石膏再生利用等案例涌现 [8] 生态经济模式 - 地方探索出"林票""碳票"交易、林下经济等多元化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5] - 光伏治沙、生态旅游等模式将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深度融合 [5][7] - 绿色技术跨界应用催生新质生产力,形成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方向 [8] 国际合作影响 - 中国节能技术输出至哈萨克斯坦炼油厂等项目,实现能效提升与污染减排 [12] - 菌草种植、绿色化肥等技术在100多个国家落地,促进当地农业增产最高达400% [12] - 生态文明实践为全球提供"发展-环保"协同新范式,获国际学术界认可 [11][12] 民生福祉提升 - 环境治理直接改善人居质量,推动公众需求从"温饱"转向"环保" [9] - 水污染治理、土壤修复等工程同步提升生态颜值与幸福指数 [9] - 生态产品普惠化进程加速,形成民生改善与生态保护的正向循环 [9][13]
“两山”理念如何重塑美丽中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3 06:18
生态文明理念与战略意义 - "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 强调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 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中国方案 [2][3] - 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开展开创性工作且成效显著 [3] - 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生态旅游 光伏项目 林票碳票等创新模式实现经济价值转化 [4] 产业转型与绿色发展实践 - 环境监管推动企业创新 钢铁 焦化 水泥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和极致能效工程 [5] - 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电池技术 智能驾驶领域加大研发投入 实现汽车制造换道超车 [5] - 绿色低碳发展催生绿色技术革新与绿色产业升级 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 [5] 民生改善与生态环境协同 - 生态环境质量成为民生重要组成部分 水环境污染治理 农村环境整治 土壤风险管控取得进展 [6] - 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开展 实现生态颜值与人民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6] 全球化示范与技术输出 - 中国节能改造项目使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炼油厂焕发新生 [7] - 菌草种植技术在中非共和国 斐济 老挝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绿色就业机会 [7] - 国际专家评价中国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希望之光 [7] 可持续发展路径 -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绿色化 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7] - 需通过法治 市场 科技 政策组合拳形成绿色发展合力 [7] - 统筹自然资源与现代化发展 实现生态文明与现代文明协同共荣 [8]
统筹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
经济日报· 2025-08-13 06:15
改革创新 - 湖州通过两山合作社试点改革盘活分散低效的生态资源资产 截至今年6月底实现市级、县级两山合作社全覆盖 村集体累计增收1.47亿元 [1] - 湖州率先探索山塘水库产权改革 2024年3月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落地黄浦江源石门坑 [1] 业态创新 - 湖州将生态资源资产打造为时尚场景 培育出村咖+休闲、村咖+音乐、露营+文旅等新模式新业态 [1] - 安吉深蓝计划创下单店单日咖啡出杯8818杯的全国纪录 [1] - 绿水青山吸引青年入乡 推动乡村生态产业从农家乐、乡村旅游向咖啡经济、直播电商、数字游民等新业态升级 [1] 利益联结机制 - 安吉通过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 促进村合作社将竹林碳汇流转金入股县强村富民集团 投资稳定性收益的经营性项目 [2] - 村民可分得竹林保底收益和竹林培育营增值的60% 实现拿租金、分股金、挣薪金 [2] - 村集体可分得效益增值的40% 用于全体村民和困难群体二次分配或投入民生工程 [2]
新华时评:“两山”理念为全球生态文明贡献中国智慧
新华社· 2025-08-12 11:16
中国理念启迪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环境攸关人类存续,生态文明攸关人类发 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承和发展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传统生态理念,系统揭示了人与自 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经济社会和谐的多重价值追求,也深刻回应各国人民的诉求,成为连接世界 的思想桥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书写在世界文明史上的伟大答卷,为人类文明永续进步贡 献了中国智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带来生生不息的绿色力量,必将为人类奔向清洁美丽未来的征程,带来持久 而澎湃的动力。(记者朱涵) 中国实践增益全球可持续发展。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空气质量改善最明显的国家之一,建成全球最 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贡献全球四分之一新增绿色面积……多个"世界之最",见证美丽中国的建 设成就。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可以协同共生。在全球面临严峻生态问题的同时,中国绿色发 展成就举世瞩目,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增添亮色。 中国成为全球环境治理引领者。从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到浙江"千万工程",从浙江"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 弃物治理模式到研究防沙治沙的中国科学家……中国频频摘得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凸显 中国由 ...
新华时评丨“两山”理念为全球生态文明贡献中国智慧
新华社· 2025-08-11 20:28
中国理念启迪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环境攸关人类存续,生态文明攸关人类发 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承和发展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传统生态理念,系统揭示了人与自 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经济社会和谐的多重价值追求,也深刻回应各国人民的诉求,成为连接世界 的思想桥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书写在世界文明史上的伟大答卷,为人类文明永续进步贡 献了中国智慧。 8月10日,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在北京共同发布《绿水青山绘就美丽画 卷——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智库报告。报告全面深入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的理论创新、实践力量及深远影响,彰显"两山"理念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 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考察湖州市安吉县,在余村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科学论断。二十载光阴流转,中国以生动实践,破解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两难"矛盾,书 写出全球瞩目的绿色答卷,造福中国、惠及世界。 中国实践增益全球可持续发展。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空气质量改善最明显的国家之一,建成全球最 大 ...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 2025-08-11 08:17
原标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山河万里,映照初心。 "要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全面加强防沙治沙和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山西考察时殷殷嘱托。 "要持之以恒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今年5月,习近平 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明确要求。 为全局计,为长远谋。 从东北地区到青藏高原,从黄土高坡到东南沿海,一次次考察调研,一场场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心 系人民福祉、瞩望民族未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 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 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 这是阔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抉择。 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习近平总书记对 ...
中国沙漠里的蓝色革命:光伏长城如何创造20个三峡大坝的绿色奇
搜狐财经· 2025-08-11 04:08
光伏项目规模与发电量 - 塔克拉玛干沙漠300兆瓦光伏项目并网不到一年累计发电2.2亿度[1] - 中国计划在荒漠地区建设4.5亿千瓦风电光伏基地[1] - 2024年全国光伏装机容量达8.86亿千瓦 年发电量8341亿千瓦时 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总发电量[3] -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200万千瓦光伏项目年发电41亿千瓦时 节省123万吨煤炭 减少319万吨碳排放[3] - 青海海南州超级光伏基地装机容量1316万千瓦 累计发电量突破500亿度[3] 生态治理与技术创新 - 光伏电站采用三重防线设计:防风林带 草方格沙障 板下耐旱植物[5] - 库布其沙漠光伏项目区植被覆盖率提升五倍 沙尘暴天数显著减少[5] - 采用双面发电组件 智能支架 无人机和AI监控系统[5] - 自主研发高温抗风光伏板 技术达世界领先水平[5] 产业链与社会效益 - 沙漠光伏项目带动原材料 装备制造 建设运营全产业链发展[7] - 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推动能源革命与生态文明革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