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
搜索文档
网购遭遇虚假宣传 商品下架维权犯难
齐鲁晚报· 2025-08-21 07:04
公司行为 - 公司在淘宝店铺"众心百姓大药房旗舰"宣传口腔喷雾含有三氯生、木糖醇、薄荷醇三重配方,但实际发货商品成分仅为离子水、山梨(糖)醇、食用香精、薄荷醇,缺少宣传中的有效成分 [1][2] - 公司售后人员解释产品因更换合作商进行包装升级,原料和效果未改变,且链接底部标注包装随机发货,但未对成分差异问题明确答复 [3] - 公司在消费者投诉后下架相关产品,原购买链接跳转至其他商品,店铺内口腔喷雾全部下架 [2][3] 消费者投诉与监管处理 - 消费者因成分不符问题向公司住所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要求查处违法行为并退款赔偿,投诉于6月24日被受理但后续无进展 [2] - 市场监管部门核查时未在淘宝店铺发现所投诉产品,以缺乏立案依据为由于8月14日出具《不予立案告知书》 [2][3] - 公司于2025年6月27日从桓台县搬迁至高青县,导致投诉管辖变更,高青县监管部门以争议发生时间不在管辖范围且无法找到相关情况为由不予立案 [3] 产品与宣传差异 - 宣传页面标注产品"含三氯生、木糖醇、薄荷醇三重配方",并声称"科学院博士专研""斩获多项科研成果/国际大奖" [1] - 实际收到商品成分为离子水、山梨(糖)醇、食用香精、薄荷醇,而其他消费者晒出的同链接商品显示成分包含去离子水、山梨(糖)醇、PEG-60、木糖醇、食用香精、薄荷醇、羟苯甲酯、糖精钠、三氯生 [2] - 产品售价为券后29.85元购买2瓶 [1]
高价人参皂苷食品暗示抗癌功效,富生制药被指虚假宣传
新京报· 2025-08-19 16:21
产品宣传问题 - 大连富生制药生产的人参皂苷Rg3产品(固体饮料/压片糖果)售价1780元/盒,通过官网、电商页面展示"科研成果""AI智能解答"等方式暗示抗肿瘤功效,并与已获批抗癌药物"参一胶囊"捆绑宣传 [1][2] - 产品配料表显示主要成分为5年及5年以下人工种植人参须,每克含人参皂苷s·Rg3和r·Rg3之和不少于6.5mg,人参皂苷Rg5不少于1.5mg,人参总皂苷不少于22.5mg [2] - 宣传页面突出"国家技术发明奖""中药一类单体创新药证书"等内容,但国家药监局未查询到相关编号,展示的8项专利均为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 [3] 法律合规风险 - 公司通过关联"参一胶囊"研发背景、利用AI对话截图(如DeepSeek输出抗癌功效描述)间接传递治疗功能,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混淆行为"和第八条"虚假宣传" [6][9][13] - 产品价格是同类成分药品(参一胶囊)的10倍以上,若高价依赖虚假功效宣传支撑,可能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关于"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的规定 [6][7] - 律师指出,即便标注"纯科普不诱导消费",若整体宣传易使消费者误解食品有治疗功效,仍构成违法 [20][26] 人参皂苷Rg3的科学评价 - 人参皂苷Rg3在人参根中天然含量不足0.1%,基础实验显示其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等作用,但临床循证证据强度不足,缺乏大样本Ⅲ期试验数据 [21][22] - 已上市的参一胶囊(含Rg3 10mg/粒)定位为化疗辅助用药,需医生指导使用,可能出现口咽干燥、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 [21] - 专家警示:食品中Rg3含量远低于药理剂量,长期服用可能引发药物相互作用(如影响P450酶活性)、阴虚体质者易上火,肿瘤患者误信功效可能延误正规治疗 [24][25] 公司历史争议 - 公司曾因宣传参百益Rg3胶囊"治疗各种癌症"被消费者起诉,但因证据不足未获法院支持 [27] - 天眼查显示公司由富力(持股55%)、鲁岐(持股30%)控股,与参一胶囊研发团队存在关联 [6]
财经调查丨玉满江河珠宝店直播间演大片,虚假宣传玉石有疗效,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搜狐财经· 2025-08-17 21:00
直播带货行业乱象 - 珠宝公司通过多个直播账号进行销售,销量可观,但采用剧本表演和虚假宣传手段牟利 [1] - "旺尔珠宝"直播间使用两派主播竞价表演刺激消费,虚构20亿元合同订单的剧情 [1] - 主播团队每日直播后策划次日表演内容,持续设计欺骗消费者的剧本 [1] - "百百福珠宝"直播间设置更夸张剧情,员工假扮外国玉石商人急售,实际使用福建方言 [1] - 直播间虚假宣称玉石具有清毒素疗效,特别针对50岁以上人群进行误导性营销 [1] 虚假营销手段 - 公司编造商业谈判剧情(20亿元订单)制造抢购假象 [1] - 虚构外国商人身份(福建员工假扮)营造产品稀缺性 [1] - 无科学依据地宣称玉石产品具有医疗功效(清五脏六腑毒素) [1] - 针对中老年群体设计营销话术(颈部佩戴覆盖五脏六腑) [1] 行业监管问题 - 直播带货行业存在普遍性的剧本营销和虚假宣传现象 [1] - 部分企业通过系统化的表演团队设计长期欺骗方案 [1] - 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直播电商领域存在明显漏洞 [1]
乌苏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乌苏市某养生馆虚假宣传销售商品案
中国食品网· 2025-08-14 16:37
案件概述 - 乌苏市某养生馆通过播放PPT和专人授课方式向老年人销售樟修堂®蓝莓叶黄素护理液 同时现场发现二十味藏王金方泡酒料和藏王®益桑牌藏山齐胶囊 [1] - 当事人宣传产品具有治疗青光眼 白内障 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及抗癌功效 但实际销售产品仅为普通外用护理液 食品原料和保健食品 不具备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 [1] 违法行为认定 - 当事人行为构成虚假宣传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 [1] - 乌苏市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二款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5万元罚款 [1] 行业监管动态 - 本案线索来源于涉老专项整治监督检查 体现执法部门对老年人保健品市场乱象的持续关注 [2] - 监管部门强调经营者必须明确区分保健与治疗功能 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2] - 执法过程中同步开展普法教育 形成"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 以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市场诚信环境 [2]
市场监管总局专项整治保健品市场“坑老”“骗老”行为
新华网· 2025-08-12 13:54
专项整治行动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全国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 旨在有效打击药品保健品市场坑老骗老行为 [1] - 专项整治聚焦老年人药品保健品领域 综合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广告法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 [1] - 依法查处四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行为 包括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违法广告非法添加 同时破坏市场竞争秩序 [1] 执法措施与机制 - 通过开展"你拍我查"活动鼓励群众拍摄涉嫌违法行为 及时收集掌握违法问题线索 实现公正高效查处 [1] -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对问题线索及时研判处置 坚决查处问题反映集中扰乱市场秩序的重大典型案件 [1] - 采取及时曝光案例形成震慑效应 深挖个案问题根源完善长效机制 强化部门协作广泛宣传倡导 [1] 社会影响与目标 - 采取多种方式凝聚社会共识 营造打击虚假宣传守护老年人健康安全的社会氛围 [1] - 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促进市场竞争环境不断优化 [1] - 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
外卖商家也“照骗”:平台上的头像由AI生成,实际可能只有厨房
新浪财经· 2025-08-08 20:01
外卖平台AI门店图现象 - 外卖商家使用AI生成的门店图作为头像现象普遍,这些头像通常展示醒目的招牌、座无虚席的用餐区、排队顾客等场景,并标注"堂食店、拒绝预制菜"等字样 [1] - 记者实地探访上海4家疑似使用AI头像的门店,发现头像均与实景不符,其中一家川菜餐馆实际是上海菜餐馆,店员表示"川菜只是外卖,没有堂食" [1] - 部分商家实际仅为简易炒菜档口,如"山野人家"实际只有一间厨房,堆满食材和锅具,与头像展示的亮灯牌、坐满食客场景不符 [3] 平台回应与治理措施 - 美团表示其《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审查登记规范》要求头图不能使用商户牌匾、环境图等,认为AI生成门头图有误导用户嫌疑,已成立专项小组治理并要求提及门店整改 [2][20] - 饿了么针对AI生成门头图问题成立专项治理小组,表示将通过完善规则、技术研发加强识别和整改 [2][20] - 京东截至发稿时未回复记者询问 [2][20] 商家实际经营情况 - "川婆娘"在平台展示橘色招牌门店头像,实际位于美食城外卖档口,环境不适合堂食 [8] - "米大亨"头像显示绿底白字招牌下满座排队,实际地址为地下美食城,无该店招牌 [13] - "成都人在黄浦"头像展示店内陈列和招牌,实际地址为上海餐馆"侬晓得排骨年糕",店员解释川菜仅限外卖 [16] 行业现状与法律分析 - 社交平台出现餐饮店AI头像广告贴,宣称可定制"有故事感的、市井风"门头头像以提高点击率 [19] - 律师指出判断头像是否违规关键在于公众是否会将其认定为实际经营场所,商家信息页面使用虚假或AI合成照片则涉嫌欺诈和虚假宣传 [21][22] -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于9月1日施行,要求用户发布生成合成内容时应主动声明并标识 [24]
不要用!药物洗头、拖地突然流行,医生:滥用后果很严重
央视网· 2025-08-08 11:09
社交平台上的药物滥用现象 - 社交平台涌现大量将阿莫西林粉末用于洗头、洗脸、浇花的"小妙招",声称具有去屑止痒、去黑头粉刺等功效[1] - 网友实验将阿莫西林粉末拌入洗发水或清洁剂,认为能杀菌除臭[3] - 部分网友担忧这种做法会导致抗生素流入下水道,引发滥用问题[5] 电商平台销售情况 - 电商平台出现大量罐装阿莫西林、阿司匹林粉末产品,宣称具有"三合一"功效,每罐500克售价5-8元[7] - 部分商品链接显示销量超9000件,消费者评论称使用后改善脱发、皮肤问题[7] - 产品标签缺乏生产厂家、地址信息,无质量合格证和化妆品生产许可证[7] - 部分产品标注"纯农业用"但印有食品生产许可"SC"标志,客服解释为设计缺陷[7] 产品成分与使用风险 - 阿莫西林作为抗生素对真菌无效,滥用可能导致过敏、耐药菌滋生[9] - 青霉素过敏可能引发严重反应包括休克[10] - 阿司匹林粉末被误认为水杨酸,实际转化率低且效果因人而异[13] - 农业用阿司匹林纯度低、含杂质,安全性远低于医用标准[13] 法律合规问题 - 非化妆品产品宣称化妆品功效属于虚假宣传,违反相关法规[16] - 非食品类产品虚假标注SC标志构成标签虚假内容[16] 专业建议 - 专家建议地面消毒避免混用洁厕灵与84消毒液[19] - 洗衣机清洁建议使用过碳酸钠加热水空洗[19] - 头皮护理应使用专业含酮康唑洗剂,脱发需就医而非相信偏方[19] - 抗生素使用需严格遵医嘱,未用完药品应投入医疗垃圾桶[21]
太平鸟旧款服装当新款卖?消费者要退一赔三被拒,商家:今年生产的
新浪财经· 2025-08-06 12:53
消费者投诉事件 - 消费者周先生投诉太平鸟男装官方旗舰店将去年旧款Polo衫标注为"2024年新款"进行销售,涉嫌虚假宣传[1][3] - 两件衣服货号均为"BWCOE2107",成分均为棉63.7%和聚酯纤维36.3%,除新旧差异外完全一致[8][5] - 消费者要求退一赔三被拒,公司仅同意退货退款[8][10] 公司回应 - 太平鸟客服承认服装为2024年旧款式,但解释称因是"2025年新一批次生产"故标注为新款[1][10] - 公司售后提出两种可能:面料改进或新生产批次[1][10] - 截至报道时,抖音旗舰店仍将该商品描述为"夏季新款"[12] 法律分析 - 律师指出该行为违反《广告法》第四条及第二十八条,涉嫌虚假宣传和欺诈[13] -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构成欺诈需退一赔三,最低赔偿500元[13] - 消费者可凭购买凭证、沟通记录等证据主张权利或提起诉讼[13] 消费者背景 - 投诉人为太平鸟最高级会员,年购买3-4次[3] - 本次通过抖音直播间以224元购入涉事商品[3][5] - 因工作着装要求偏好购买Polo衫[3]
热销“沙金”不含金?从几元到几十元,高性价比疑成营销骗局
搜狐财经· 2025-08-04 17:56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沙金饰品因外观酷似足金且售价亲民 在年轻消费者中形成佩戴热潮 成为高金价时代的平替选择 [1] - 金价持续上涨及消费市场收缩背景下 沙金饰品消费需求显著增长 部分商家月销量超10万件 年复购量达40万单 [3][4] 产品特性与成分分析 - 沙金实际含金量普遍不足10% 主要集中在2%-5% 远低于99.6%的纯金标准 [3] - 市面多数"沙金饰品"实为电镀合金材质 经检测主要成分为铜镍合金(铜67.42% 镍12.78%) 含铅0.19%等潜在有害成分 [5][6] - 与传统金包银饰品相比 沙金饰品外观更贴近足金且不易褪色 但完全不含黄金成分 [3][6] 商业模式与价格体系 - 批发端拿货价格区间为几元至几十元 零售端加价倍数显著(如12元耳钉卖120元) [6] - 产业链集中在广州 福建 浙江等地 通过电镀工艺实现表面黄金视觉效果 [6][7] 营销宣传争议 - 商家普遍使用"越南沙金""缅甸沙金"等地域标签作为营销噱头 实际与产地无关 [6] - 部分产品违规使用"24K金""999钢印"等标识 但根据规定正规黄金应标注"足金999"或"AU999" [7] 消费者反馈与健康风险 - 消费者佩戴后出现皮肤过敏 红肿发痒等问题 黑猫投诉平台已有相关维权案例 [9] - 镀金首饰因酸碱成分残留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确认该风险 [9] 法律合规与行业规范 -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商家掺杂掺假行为可能面临罚金 拘役或有期徒刑等处罚 [10] - 业界呼吁平台 商家及监管部门建立质量红线 要求提供透明产品信息并规范行业发展 [10]
韩束创始人高调“反对加班”遭质疑:赛马机制下的隐形加班文化何时休?
犀牛财经· 2025-07-29 21:23
公司内部管理事件 - 创始人吕义雄在内部群高调宣布“反对加班”,要求员工白天完成工作并劳逸结合,质疑管理层让下属加班自己先走的行为 [1][5] - 该表态初期被网友称为“良心企业”,但后续出现反转,公司以“禁止加班”为由取消了员工的餐补和打车费报销 [5] - 公司内部实行“赛马机制”,同款产品分不同价格段和抖音账号进行内部竞争,导致员工工作量激增,不得不频繁加班 [6] 公司历史与近期业绩 - 创始人吕义雄2002年进入化妆品行业,2003年推出韩束品牌,2013年豪掷5亿元冠名《非诚勿扰》推动品牌全国化 [8]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41.91亿元,其中韩束品牌贡献30.9亿元,同比增长143.8% [9]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至67.93亿元,同比增长62.1%,年度溢利为8.03亿元,同比增长74%,但利润增速较2023年有所放缓 [9][10] 品牌与收入结构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核心品牌韩束,2024年韩束营收为55.91亿元,占总收入的82.3% [10] - 其他品牌发展不均,一叶子品牌2024年收入为2.29亿元(占比3.4%),红色小象收入为3.76亿元(占比5.5%),占比持续下降 [10] - 公司存在“一超多弱”的品牌格局,对韩束单一品牌依赖性过强,第二增长曲线面临挑战 [10] 销售渠道分析 - 公司过度依赖抖音单一销售渠道,2024年韩束品牌在抖音平台的GMV达61.35亿元,占该品牌收入的90.5% [11][12] - 2023年韩束在抖音GMV为33.4亿元,同比增长约374.4%,2024年趋势进一步强化,渠道集中风险加剧 [11][12] - 韩束在抖音的成功得益于短剧营销,与博主合作的6部定制短剧总播放量超过52亿,并多次蝉联抖音美妆月度榜单TOP1 [12] 费用投入与研发 - 公司营销费用持续大幅上涨,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达39.47亿元,同比增长76.2%,占营收比重58.1% [13] - 2024年营销及推广开支为33.1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48.8%,呈现“重营销”模式 [13] - 研发投入相对不足,2024年研发费用为1.8亿元,占营收比重从2023年的3.0%下滑至2.6% [13] 产品合规与宣传问题 - 2024年10月,韩束主打产品“聚时光臻奢金萃柔肤水”被质疑虚假宣传,其备案功效仅为“保湿”“抗皱”“紧致”,但宣传中提及“进阶抗初老”等超范围内容 [15] - 同期,该柔肤水及另一款洁面膏被检出含有未经备案且未标注的防腐剂成分,存在成分标识不规范问题 [15] - 产品合规问题频发,2024年3月两款产品礼盒包装孔隙率不合格,2023年一款卸妆水净含量检验不合格,2020年一款面膜因标签外防腐剂被判定不合格,2015年曾因虚假广告被罚110万元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