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钱长投
icon
搜索文档
持续强化长周期考核 不断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 资本市场“长钱长投”制度环境将进一步完善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06:26
截至8月底,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保险资金投资股 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十四五"期间,投资端改革实现重大突 破。 证监会近日明确,将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持续强化长周期考核,不断提高跨境 投融资便利度,吸引更多源头活水,努力让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共享成长。市场人士预期,下一 步,改革将聚焦提升入市便利度,推出实质性举措,优化"长钱长投"环境、增强资产可投性并丰富对冲 工具,"引长钱、促长投"效果有望加快显现。 改革见效 "长钱长投"格局逐步形成 "十四五"以来,资本市场着力构建"长钱长投"机制,以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等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加速 入市,更好地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投资端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险资布局权益市场投资规模显著提升。目前,险资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 三五"末增长85%。金融监管总局先后批复第二批、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资格,总金额 1720亿元。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今年年初,六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方案,大力推动中 ...
资本市场“长钱长投”制度环境将进一步完善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04:17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截至8月底,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保险资金投资股 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十四五"期间,投资端改革实现重大突 破。 证监会近日明确,将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持续强化长周期考核,不断提高跨境 投融资便利度,吸引更多源头活水,努力让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共享成长。市场人士预期,下一 步,改革将聚焦提升入市便利度,推出实质性举措,优化"长钱长投"环境、增强资产可投性并丰富对冲 工具,"引长钱、促长投"效果有望加快显现。 改革见效 "长钱长投"格局逐步形成 "十四五"以来,资本市场着力构建"长钱长投"机制,以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等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加速 入市,更好地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投资端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险资布局权益市场投资规模显著提升。目前,险资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 三五"末增长85%。金融监管总局先后批复第二批、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资格,总金额 1720亿元。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今年年初,六部门联合发 ...
“引长钱促长投”改革效果加快显现
金融时报· 2025-09-24 10:54
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与成效 - 中国证监会推动构建“长钱长投”政策体系并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1] - 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1][4] - 一年来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增加6.4万亿元,同比增长42.7%[4] 公募基金降费改革 -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分三阶段全面落地,三阶段累计每年为投资者让利约510亿元[2] - 第三阶段基金销售费用改革将整体降费约300亿元,降幅约为34%[2] - 改革第一阶段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第二阶段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及分配比例上限,第三阶段调降销售环节费率[2] 公募基金行业发展 - 我国公募基金规模在8月底站上35万亿元大关[3] - 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的平稳落地标志着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3] 中长期资金市场作用 - 中长期资金投资运作专业化程度高、稳定性强,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4]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相关举措包括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等[4] - 截至2024年8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接近15万亿元[4] ETF市场发展 - 建立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ETF规模在今年8月突破5万亿元大关[5] - 今年首批新型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科创综指ETF、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等创新产品相继发行[5] - 2025年6月末,中央汇金持仓ETF总市值升至1.28万亿元,占同期股票ETF规模近三成,2024年末持有规模为1.04万亿元[5]
资本市场从规模驱动迈向质量驱动
上海证券报· 2025-09-24 02:04
(上接1版) 一个高质量的市场生态,关键在于吸引并留住着眼于长期价值的中长期资金。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 得住"是资本市场行稳致远的关键。针对"短期考核与长期目标失衡"痛点,证监会联合多部门打出政 策"组合拳":财政部提高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权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年金考核从"当期收益率"改 为"近三年累计收益率",金融监管总局扩大险资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上调权益资产比例上限。这些举措 共同推动中长期资金从"被动配置"转向"主动赋能"。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 流通市值达2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8%。 在诸多中长期资金中,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作为典型的"耐心资本",在支持早期创新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截至二季度末,我国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规模达14.4万亿元,在投项目中,74%投向中小企业、50%投向 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和"推进器"。 私募基金的活跃,正是"十四五"期间投融资环境系统性优化的一个缩影。中国上市公司学术顾问委员会 委员、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凤朝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投融资环境的优化本质上是 制度红利的释放。通过创设科创板做市商制度、优化ETF产 ...
32%增长背后的“长钱”改革
证券日报· 2025-09-23 00:19
文章核心观点 - 截至2025年8月末,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引长钱、促长投”的结构性改革取得关键成果 [1] 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与机制改革 - 政策框架从2024年新“国九条”确立顶层设计到2025年《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出台,制度框架基本成型 [2] - 监管层推出机构考核机制改革,如明确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以打破“长钱短投”的内在约束 [2] 主要中长期资金的入市规模与趋势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其中约4.74万亿元投向股票及证券投资基金,直投股票规模达3.0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净增约1万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4.3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反映出居民资金通过专业机构入市的趋势持续强化 [3] 中长期资金对市场生态的影响 - 中长期资金占比提升使市场流动性“稳定性”显著增强,A股市场连续多个交易日成交额稳定在2万亿元上方 [5] - 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更注重企业长期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其持仓集中于行业龙头与高成长潜力企业,引导市场向价值挖掘转型 [5] 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 中长期资金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资本金保障”,优质企业利用稳定资本进行长期投资和创新,再通过持续分红为投资者提供长期回报 [6] - “长钱长投”的良性循环推动资本市场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使其资源配置与风险定价两大核心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6]
A股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组合拳持续发挥合力
凤凰网· 2025-09-22 20:33
开栏语:2024年9月24日,在最强稳市组合拳的推动下,A股市场迎来重要转折点。在政策引导、制度完善与资金推动 下,步入稳健向上的"慢牛"轨道,资本市场注入活力,重拾信心。智通财经推出"924新政这一年"系列题报道,从政策 演进、资金动向、行业变革、产品创新等维度,深入回看新生态,擘画A股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2024年9月24日,A股市场迎来重要转折点。在市场成交缩量,信心低迷之时,"一行一局一会"三掌门人同台亮相,潘 功胜、李云泽、吴清集体出席的新闻发布会,备受瞩目的"924政策组合拳"横空出世。 一年以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举措系统落地:从优化上市机制到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从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到强化投资 者保护,系统性、持续性与连贯性的政策推出,展现了监管部门对于当前市场痛点的洞察与决心,也为市场注入稳定 预期,重塑A股市场生态。 当前的A股市场正式迈入慢牛行情,924以来,A股核心指数涨幅显著,北证50、科创50、创业板指涨幅翻倍,沪深300 指数涨幅超40%,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中证2000指数分别上涨59.53%、66.43%和80.03%。 | 序号 | 指数 | 924以来区间涨幅 | ...
“建工爷叔”解套启示录:长钱长投至关重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21:12
核心事件 - 上海建工股价在连续5个涨停板后于2025年9月18日收报3.88元/股 使持有该股的投资者成功解套 该投资者自2013年以6元/股价格买入50万元 期间股价最低跌至1.88元/股(2024年9月11日) 通过十年每月3000元补仓将成本降至3.8元/股附近 [1] 投资策略分析 - 长期投资理念在A股市场尤为重要 因市场呈现牛熊交替频繁且熊长牛短特征 使用非杠杆资金和长期闲置资金可避免被迫平仓风险 [2] - 长期持有优质资产可平滑市场波动 成立超10年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近70%实现累计净值翻倍 平均年化收益率超7% [2] - 投资者逐渐接受长线投资理念 2023年持有单只股票或基金超3年的投资者占比达35% 较2018年提升18个百分点 [3] - 理性投资决策趋势增强 近60%投资者在决策前参考企业财报和行业分析等专业信息 较2018年大幅提升22个百分点 [3] 风险控制要点 - 投资需关注基本面质量 上海建工市净率仅1.1倍 此前处于严重破净状态 [4] - 应规避存在信息披露违规或财务造假等退市风险的公司 即便使用长期资金也不应参与 [4] - 需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包括股价从高位回落后锁定盈利及设定合理止损点位 [4] 投资者行为趋势 - 部分投资者仍存在追涨杀跌行为 易受市场波动情绪影响 [3] - 资产配置意识不足可能导致风险过度集中 建议采用核心-卫星策略 将大部分资金配置于宽基指数基金或高股息蓝筹股等稳健资产 小部分配置行业主题基金或成长股 [3]
中长期资金入市提速!5家险企股票配置增逾28%、国内ETF破5万亿元
财经网· 2025-09-12 18:54
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引导 - 监管部门2024年9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引导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公募基金加大入市力度 [2] - 政策建立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 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年度考核权重 明确全国社保基金5年以上考核安排 [2] - 政策推动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 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发展 提升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比例 [2] 保险资金入市规模与配置 - 五大上市险企2025年中报股票投资金额合计18464.29亿元 较年初增加4118.58亿元 增幅28.71% [2] - 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36.23万亿元 同比增长17.39% [2] - 险资股票配置余额达3.07万亿元 上半年净增6406亿元 同比增幅47.57% 较一季度末增长8.92% [2] - 预计下半年险资将增配A+H股3000-4000亿元 重点关注科技创新、消费制造、先进制造、新消费、出海企业等方向 [3] 公募基金规模与结构变化 - 2025年7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35.08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4] - 国内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 较2024年末增加1.29万亿元 增幅超34% 总份额达2.89万亿份 [4] - 权益类基金正收益数量持续增加 百亿元规模以上ETF产品数量突破100只 [4] - ETF产品数量超1200只 覆盖宽基、行业、主题等多元领域 [5] 机构投资者行为特征 - 2025年上半年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型基金1.48万亿份 同比增加4458亿份 [6] - 机构投资者持有占比从34.44%提升至40.49% 增加6个百分点 [6] - 中央汇金等国家队在市场波动期间增持ETF 对市场稳定产生重要作用 [6] 企业年金投资状况 - 2025年二季度末企业年金投资资产净值约3.8万亿元 较2024年底增长0.69万亿元 [7] - 权益类组合4208个 资产金额3.09万亿元 近3年累计收益率5.84% [7] - 当前企业年金A股投资比例约14% 距离40%上限仍有较大空间 [7] - 长周期考核机制下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有望大幅提升 实现保值增值目标 [7]
新京报贝壳财经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合机构发布《长钱长投十条共识》
贝壳财经· 2025-09-12 18:17
沙龙活动背景 - 新京报贝壳财经资本市场研究院举办第一期沙龙 主题为"A股十年新高 耐心资本如何助力稳市场" [1] - 来自长城财富 弘康人寿 东方基金 中邮基金 工银理财 农银理财 北银理财 民生理财等十余家金融机构参与研讨 [1] - 沙龙旨在凝聚共识 形成合力 共筑稳健生态 [4] 长钱长投共识内容 - 长钱入市是资本市场向好的结果而非主因 [5] - 促进长钱入市需优化考核周期 维护中长期上涨趋势 严格反欺诈 降低市场波动率 [6] - 只有"慢牛"行情能吸引更多中长期"耐心"资金 [7] - 低利率与久期缺口加大险资权益投资必要性 [8] - 股市已告别滞涨 进入长期趋势性上涨阶段 [8] - 市场需从流动性牛向基本面牛切换以实现指数持续突破 [8] - 慢牛行情下股市有望替代房地产成为居民资产新蓄水池 [9] - 银行理财积极布局权益市场 固收+含权产品规模料持续提升 [10] - 基金公司应激励基金经理追求长期稳定收益以承接中长期资金 [11] - 普及投资者教育有助于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 [12] 研究院定位与发展 - 新京报贝壳财经资本市场研究院于今年7月成立 [13] - 研究院通过媒体力量连接多元主体共塑资本市场繁荣生态 [13] - 致力于成为资本市场价值发现者 塑造者及生态服务者 连接者 [14]
引长钱促长投 中长期资金入市提速
证券时报· 2025-09-12 01:53
5家险企股票配置规模增长逾28%、国内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外资持有A股总市值持续增加……随 着以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公募基金等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的入市机制及考核政策日渐清晰明确,以长 期投资、价值投资为主导的资本市场生态正逐步形成,中长期资金入市更加积极,为资本市场引入更 多"活水"。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快有助于降低市场波动性和投机性,更好地 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改善资本市场生态结构,真正构建起"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投资体系,为A 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险资加速入市 以2024年9月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为始,监管部门 持续引导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一方面,通过全面建立实施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明 确全国社保基金5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等措施引导"长钱长投";另一方面,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 占比,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发展,用"改革之手"提升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 同时,今年以来,估算险资净流入股票规模与新增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