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C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一季度净亏损13.2亿元,天合光能称“未来行业竞争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第一财经· 2025-04-29 23:4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802.82亿元,同比下降29.21%,全年净亏损34.43亿元,同比下降162.30% [1]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净亏损13.2亿元,低于同行晶科能源(13.9亿元)、晶澳科技(16.38亿元)和隆基绿能(14.36亿元) [1] - 业绩亏损主因是光伏组件价格下跌及计提信用与资产减值,2025年Q1计提减值3.59亿元(信用减值0.73亿元+资产减值2.85亿元),2024年全年计提31.06亿元(信用减值5.08亿元+资产减值25.98亿元) [3] 业务发展动态 - 公司战略性布局海外轻制造,在沙特设立智能跟踪制造工厂并中标GW级订单以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3] - 受益于光伏组件和储能设备价格下行,公司国内风光储项目指标获取量超5.7GW,支架业务出货7.3GW(欧洲、拉美、中东区域前五),储能舱及系统累计出货超10GWh [4] 技术路线与行业竞争 - 公司属于TOPCon技术阵营,预计该技术未来数年仍将主导市场,并通过工艺优化提升量产效率 [5] - 公司布局钙钛矿叠层技术,TOPCon叠加钙钛矿后电池理论转换效率可超30%,为下一代技术奠定基础 [5] - 行业竞争焦点将从单一组件供应转向光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盈利能力取决于技术集成与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5] 行业需求展望 - 光伏主产业链价格已触底,终端需求持续释放 [1][5]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中国新增装机215-255GW,全球新增装机531-583GW,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增长迅猛 [6]
单结硅光伏电池“终极”技术正式进入规模化应用
新浪财经· 2025-04-28 16:55
当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德国莱茵TÜV集团、鉴衡认证中心、爱旭股份、隆基绿能联合于北京发 布了《背接触(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 这是光伏行业首份BC技术发展白皮书。上述机构认为,这标志着这一"单结硅太阳能电池终极形态"技 术正式进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目前国内光伏电池技术层面,TOPCon技术占据主流,BC相对小众,主要是隆基绿能、爱旭股份 (600732.SH)、TCL中环(002129.SZ)等企业在量产推广。BC技术的推崇者普遍认为,BC组件效率高、发 电能力更强,具有更优的功率温度系数、更好的抗衰减性能等,可靠性更高。 BC电池(Back Contact Cell) 是一种通过将电池的正负电极全部置于背面、正面无任何栅线遮挡的光伏电 池技术。 智通财经记者|马悦然 "目前,BC技术的成熟比重约能达到80%的水平,未来还会有一些优化的空间,但是大的堵点、卡点问 题已经没有了,完全可以真正在行业里大规模推广。" 4月27日,光伏龙头隆基绿能(601012.SH)创始人、总裁李振国表示。 国务院国资委原行业协会商会工作局局长张涛在上述会上提出,BC技术深度发展与成熟需要社会协同 共 ...
光伏行业发布首个《背接触(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
快讯· 2025-04-27 12:02
BC技术行业白皮书发布 - 中电联、德国莱茵TÜV、鉴衡、爱旭股份、隆基绿能联合发布《BC技术行业白皮书》[1] - BC技术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7%[1] - BC技术较TOPCon电池量产效率领先1.6%[1] - BC技术理论效率极限29.1%逼近晶硅理论效率天花板[1] - BC技术成熟度与成本竞争力已直逼传统路线[1]
隆基绿能再度升级BC2.0产品 BC产能有望快速放量
证券日报· 2025-04-16 19:43
文章核心观点 - 隆基绿能在BC技术领域持续发力,通过战略布局引领光伏行业发展,其技术突破和产品放量有望推动BC产能扩张和市占率提升 [2] BC技术再突破 - 自2024年BC二代技术面世,隆基绿能凭借双重技术基因掀起全球清洁能源市场技术革命 [3] - 公司HPBC系列组件订单累计出货30GW,储备订单超40GW,市场覆盖30余国家和地区,构建全球实证网络 [3] - 依托市场数据反哺,Hi - MO 9组件实现三大技术爆破,转换效率提至24.8%,双面率跃升至80%以上,组件功率攀升至670W [3] - 三大技术爆破驱动BOS成本阶梯式下降,以山东100MW海上光伏电站为例,25年质保期内可为资产所有者增收超4437万元 [3] - 隆基绿能通过三维突破重塑光伏电站收益,提升公司行业竞争力 [4] BC产品放量提速 - 2021 - 2025年隆基绿能在BC技术领域不断加速,持续斩获新订单,近日在希腊签订226MW Hi - MO 9组件订单 [5][6] - 公司预计年底形成50GW的BC二代产能,已形成完整BC产业链配套 [7] - BC组件适用于分布式市场,技术突破有望打开集中式市场应用空间,央企国企招标倾斜推动行业技术升级,BC产品或开启放量征程 [7] - 中信证券研报称2025年行业资本开支或围绕BC技术,国内BC出货量或接近50GW,全市场渗透率有望达7%,2027年全球BC组件出货量有望超160GW,渗透率或超20%,市场规模有望超1200亿元 [7] - 2025年是公司BC产能爬坡之年,BC产品真正发挥作用在2026年且效果会增强 [8]
实地探访|协鑫集成芜湖基地:TOPCon满产提效中,布局BC主要对标分布式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4-03 21:53
技术进展与产品规划 - GPC2 0电池效率突破27 5%,较2023年12月底提升0 4个百分点,爬坡速度超预期[1][5] - 预计2024年二季度推出GPC3 0产品,效率将超过27 8%[1][5] - 芜湖基地以TOPCon电池产能为主,同时储备BC电池及叠层技术[3] - 已发布基于BC技术的GPC2 0高效组件,布局多项专利且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长[3][5] - 计划将徐州鑫曜部分TOPCon产线升级为BC电池产能,初期规划12GW[5] 产能布局与资本开支 - 已建成合肥、芜湖、阜宁三大生产基地,形成30GW组件与16GW N型TOPCon电池年产能[3] - 推动48 42亿元定增计划,用于芜湖二期10GW电池项目及流动资金补充[5] 技术路线与市场策略 - N型技术被视为产业升级未来趋势,TOPCon技术当前产业化与商业价值更优[6] - BC技术在分布式场景相比TOPCon有较明显优势,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布局该技术[5] - 通过金属无银化、0BB(无主栅)等技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5] 业务结构与财务表现 - 组件业务收入占比攀升至历史新高,系统集成业务占比降低[3] - 20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5500万至8000万元,扣非净利润1000万至5000万元[8] - 国内央国企招投标项目中标规模居行业第一梯队,组件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8] 市场分布与需求变化 - 海外出货量占比从2019年的60%下降至2023年,预计未来国内外市场占比将各占50%[8] - 分布式市场需求多元化,公司通过BC技术适配差异化场景[5]
晨报|左侧布局BC设备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4 08:15
机械行业BC设备 - BC是目前最具能见度的扩产方向,2024-2027年头部厂商拟新增BC产能40-65GW/年,存量780GW的TOPCon改造将带来更大增量 [1] - BC带来显著设备弹性,主要为2-3道激光、1道镀膜,激光设备中激光器向短波长、窄脉宽升级,价值量大幅提升,格局优化,镀膜设备中LPCVD用量翻倍 [1] 债市商业银行卖券行为 - 部分商业银行近期卖出OCI账户和AC账户中部分债券,兑现浮盈、弥补浮亏,银行"以丰补歉"操作在波动较大的债市环境下影响可能放大 [2] - 银行卖券行为尚不至于触发机构踩踏,短端后续调整压力相比长端更小 [2] 呼和浩特生育补贴政策 - 呼和浩特市发布生育补贴细则,最高单孩补贴达10万元,补贴年均额度提升且周期较长 [4] - 若按呼和浩特标准外推全国,预计2025-2027年财政补贴资金规模901/1363/1825亿元,相比国际水平仍有差距 [4] 深海科技产业政策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增"深海科技",体现高层对深海开发的重视 [6] - 深海感知通信多采用声学,深潜平台需钛合金打造,关注声学及钛材投资机会 [6] 煤炭行业预期改善 - 3月13日煤炭板块领涨大盘,行业悲观预期改善,受高股息风格强化、动煤价格企稳、板块筹码结构优化等因素带动 [8] - 煤价底部预期明朗,若需求改善带动库存去化,煤价上涨通道将打开,板块龙头公司红利水平具备吸引力 [8] 银行理财市场景气度 - 2025年2月银行发行理财产品2,326只,发行量回落,纯债型和非纯债型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0.82%/0.95%,较1月分别-0.86pct/+0.04pct [9] - 2025年2月末理财存续规模30.33万亿元,较1月增加0.33万亿元,增量弱于往年同期(2021-2024年2月平均增加0.66万亿元) [9] 民营物业服务企业 - 民企物业服务公司历史问题消散,分红吸引力强,现金资产安全边际高,经营性现金持续净流入,高分红可持续 [10] - 当前板块催化剂为2024年年报有望兑现可持续高分红及长期稳健发展愿景,推荐头部民营物业服务企业 [10] 锡行业供应缺口 - 刚果(金)局部冲突升级,Alphamin Resources暂停Bisie锡矿采矿业务,该矿山2024年产量占全球6%,若停产至年底,2025年或减少1.4万吨供应 [12] - 缅甸锡矿复产进度不及预期,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全年供应量或同比增加1万吨,综合考虑供应缺口放大,锡价有望突破30万元/吨 [12] 军工新材料景气上行 - 2025年国防支出同比增长7.2%,"十四五"规划收官年前期滞后订单有望复苏,需求集中释放,欧洲军费提升带来军贸契机 [13] - 军工行业需求显著复苏将带动上游军工新材料企业业绩和估值双重修复,行业处在拐点位置 [13]
机械|左侧布局BC设备,能见度与弹性兼具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4 08:15
BC电池行业分析 核心观点 - BC电池是当前最具能见度的扩产方向,2024-2027年头部厂商拟新增产能40-65GW/年,存量780GW的TOPCon改造将带来更大增量 [1] - BC技术带来显著设备弹性,主要为2-3道激光和1道镀膜设备,激光设备价值量从TOPCon的400-2000万/GW跃升至5000-6000万/GW [1][6] - BC电池具备账面经济性,溢价在5.2分/W以上即可覆盖设备成本增量1.6-3.4分/W [4] 技术路线对比 - **TOPCon**:采用1道LPCVD+扩散或1道PE-Poly,激光减薄设备价值量3000万/GW [3] - **TBC**:采用2道LPCVD+扩散,激光开膜设备价值量5000万/GW,镀膜设备用量翻倍 [3][7] - **HJT/HBC**:采用2道PECVD,激光设备价值量预计5000万/GW以上,镀膜设备以PVD为主 [3] 产能规划与市场空间 - **新增产能**:2024-2027年头部厂商规划新增BC产能分别为41/47/56/64GW,中性预期下2027年合计新增89GW [4][5] - **设备市场空间**: - 2027年激光设备中性市场空间47.5亿元(单GW价值量0.5亿元) [4] - 2027年镀膜设备中性市场空间65.0亿元(单GW价值量0.58亿元) [4][5] 设备升级方向 - **激光设备**: - 从光热效应(纳秒激光)升级为光化学效应(皮秒/飞秒激光),波长向绿光/紫外升级 [6] - 国产厂商有望突破超快激光器技术 [6] - **镀膜设备**: - LPCVD渗透率将从TOPCon的40%大幅提升,因其成膜均匀性更适合BC工艺 [7][8] - LPCVD工作温度400-900°C,沉积速率<2.5nm/min,但缺陷少;PECVD沉积速率>25nm/min但均匀性较差 [8] 行业竞争格局 - **激光设备厂商**:头部厂商保持高份额,国产厂商加速技术突破 [6] - **镀膜设备厂商**:LPCVD方案以拉普拉斯、北方华创为主,PECVD方案以捷佳伟创、微导纳米为主 [8]
为了隆基BC这碟“醋”,华晟新能源董事长也包了盘“饺子”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13 22:04
文章核心观点 - 华晟新能源董事长徐晓华怒批BC技术,呼吁将选择权力交给市场和客户,HJT阵营因BC与TOPCon竞争激烈而焦虑,突围希望在海外市场 [3][4][17] 分组1:徐晓华怒批BC“三宗罪” - 徐晓华在朋友圈提到BC“三宗罪”,包括只谈正面效率不谈综合效率、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转嫁客户、以先进产能带动投资与竞争内卷,并呼吁少用“政府政策杠杆”,将选择权交市场和客户 [3][4] - 陕西省“光伏领跑者计划”组件转化效率要求与隆基即将量产的BC组件正面效率一致,隆基或成最大受益者,非BC技术路线拥趸者担忧 [5][6] - 徐晓华表面为TOPCon发声,实则借其壮大非BC阵营声量 [6] 分组2:HJT阵营的生存焦虑 - 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易倒下,HJT阵营有生存焦虑 [7] - BC有望降低非硅成本,TOPCon头部企业推进3.0技术,效率超隆基BC组件,BC与TOPCon实力相当,HJT阵营无重量级玩家,跨界选手客户认同度低且现金流易耗尽 [9][10] - 当下光伏产能出清,大厂无暇顾及新建HJT产能,HJT阵营难游说决策层,BC阵营进军集中式将蚕食HJT未来市场 [11][12] 分组3:光伏行业的“数据战” - 光伏行业打起“数据战”,各阵营公司组件实证测试结果都称自家最好,发电数据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技术路线玩家可针对性选择 [14][15] - 阿特斯董事长文章称HJT发电量比TOPCon高2%,但阿特斯有意北美布局HJT组件,有利益诉求 [15][16] 分组4:HJT突围希望在海外 - HJT最大希望在海外,2025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或下滑,全球新增装机预计增长,HJT适合美国本土扩产,海外市场高毛利有利 [17][18] - 若HJT在北美市场增长,阿特斯加入战局,或助HJT增强话语权、突围包围圈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