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电商

搜索文档
华人健康涨3.98%,成交额3.67亿元,近5日主力净流入-3888.53万
新浪财经· 2025-08-19 16:29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19日公司股价上涨3.98% 成交额达3.67亿元 换手率16.16% 总市值61.64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371.19万元 占成交额0.06% 在医药商业行业中排名第3/31 [4] - 主力持仓未呈现控盘状态 筹码分布分散 主力成交额8797.63万元 占总成交额7.26% [5] 业务布局与战略合作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医药零售、代理及终端集采三大板块 产品包括中西成药(80.25%)、保健品(4.62%)、医疗器械(4.00%)、中药饮片(3.28%)及特色原料药(1.89%)[2][7] - 全面布局主流电商平台 包括阿里旗下天猫/饿了么 以及京东/拼多多/美团等平台 [2] - 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健康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持股7.51% 与支付宝、天猫、阿里健康O2O平台保持深度合作 [3] 研发与技术创新 - 子公司安徽正药医药科技专注于创新药与高端仿制药研发 截至2023年6月30日拥有在研药品22个 聚焦中药同名同方及仿制药领域 [3] - 积极推进AI技术应用 通过AI医疗轻问诊提升服务效率 AI客服优化客户体验 探索AI在新零售领域的应用场景 [2] 财务表现与股东结构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2.67亿元 同比增长14.71% 归母净利润6122.23万元 同比增长28.15% [8] - A股上市后累计现金分红8000.20万元 [9] - 股东户数达1.80万户 较上期增长9.39% 人均流通股8309股 较上期减少8.58% [8]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已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9] 行业属性与概念板块 - 公司属于医药生物-医药商业-线下药店申万行业 概念板块涵盖医药电商、小盘股、零售药店、融资融券及创新药等 [7] 技术指标与筹码分布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15.04元 近期减仓程度减缓 [6] - 股价运行于压力位16.43元与支撑位14.53元之间 呈现区间波段特征 [6]
电商供应链的医药叙事:成本拆解、反向定制、服务穿透
晚点LatePost· 2025-08-19 15:49
医疗健康电商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医疗健康是互联网平台尚未完全渗透的最后消费级市场 由于高度专业和安全性要求 政策开放进程缓慢[3] - 1998年上海第一医药开通全国首家网上药店但次年被叫停 2004年政策允许有偿提供药品信息服务 2005年《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出台允许网售非处方药 医药电商正式进入零售领域[3] - 2013-2022年实体药店药品销售规模从3616亿元增至6117亿元 CAGR 6.02% 同期医药电商市场规模从43亿元增至2608亿元 CAGR 57.8% 近三年CAGR 37.5%[4] - 医药电商发展落后普通消费品电商8-10年 因药品需平均2年以上研发 5年以上临床试验 1年审批才能上市 供应链管理和冷链物流标准远超普通商品[4] 京东健康业务布局与供应链建设 - 2014年筹划进入药品零售 2015年获网上售药资质 2016年完成2万平米药品仓改造[6] - 建设符合GSP资质的专业药品仓 与其他商品严格分离 配备温湿度监控和冷库 组建专业冷链物流车队并培训配送人员[8] - 自营药品SKU超2万个 覆盖全国30多个药品仓 90%订单当日或次日达 O2O模式最快9分钟送达[8] - 2025年中期总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24.5% Non-IFRS净利润35.7亿元同比增长35% 药品及保健品收入占比超8成[16] 电商平台与药企合作模式创新 - 提出掌握定价权 留货权 履约权的三权概念 要求采销人员深入了解产品BOM成本[11] - 通过承担品牌方人力成本 税费和仓储物流成本(占GMV 10%)换取更低供货价格[12] - 将消费趋势洞察反向输出给药企 联合开发新品并获取线上首发或全网包销权益[13] - 年活跃用户数突破2亿 帮助药企定制不同药量规格药品 如一次性购买三个月用量更便宜[13][14] 互联网医疗服务闭环构建 - 2017年推出在线健康咨询 2018年获互联网医院牌照 可开展在线问诊和复诊续方销售处方药[17] - 建立医-检-诊-药闭环服务 医生在线开具检验单 提供160种到家快检服务 覆盖23个城市 结果3-5小时出具[18] - 提供7大类64项护士到家服务 包括伤口护理 上门采血等 助听器退货率下降20% 呼吸机销售额同比提升40%[18][19] - 配备全职营养师提供咨询服务 母婴营养品转化率提升3-5个百分点[19] 技术赋能与产业价值延伸 - 主动激活药企沉睡批文 2025年上半年超30款新特药线上首发 包括礼来穆峰达 诺华飞赫达等[22][23] - 利用用户数据建立临床试验患者招募通道 帮助药企解决三期试验患者招募难题[24] - 2023年发布医疗大模型京医千询 推出AI医生 AI药师等服务 AI营养师转化率超45%接近50% 高于人工30% 投诉率仅0.01%[29]
华人健康跌3.97%,成交额2.32亿元,后市是否有机会?
新浪财经· 2025-08-14 17:40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14日股价下跌3.97% 成交额2.32亿元 换手率10.54% 总市值58.04亿元 [1] - 主力资金连续2日净流出 当日净流出3181.35万元 行业排名28/31 [4] - 主力持仓未控盘 成交额占比8.17% 筹码分布分散 [5] 业务布局与股东结构 - 医药零售代理及终端集采为主营业务 中西成药占比80.25% 保健品4.62% 医疗器械4.00% [2][7] - 阿里健康持股7.51%为第二大股东 与支付宝/天猫/饿了么等平台深度合作 [2][3] - 全渠道覆盖主流电商平台 包括京东/拼多多/美团等 [2]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持续探索AI技术应用 AI医疗轻问诊提升服务效率 AI客服优化客户体验 [2] - 子公司正药医药聚焦创新药研发 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研药品22个 [3] - 从信息化向数智一体化转型 拓展AI在新零售领域应用场景 [2] 财务表现与股东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2.67亿元 同比增长14.71% [8] - 归母净利润6122.23万元 同比增长28.15% [8] - 香港中央结算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股东户数增至1.80万户 较上期增加9.39% [8][9] 技术分析与市场定位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15.03元 股价靠近14.53元压力位 [6]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商业-线下药店 概念板块包含小盘/阿里概念/医药电商等 [7] - 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8000.20万元 [9]
华人健康跌2.48%,成交额2.13亿元,近3日主力净流入-4126.76万
新浪财经· 2025-08-06 15:49
公司股价表现 - 8月6日股价下跌2 48%,成交额2 13亿元,换手率9 81%,总市值58 12亿元 [1] 业务布局与概念 - 医药电商+创新药+医疗器械+阿里巴巴概念+电子商务多概念叠加 [2] - 线上渠道覆盖天猫/饿了么/京东/拼多多/美团等主流电商平台 [2][3] - 子公司安徽正药医药科技聚焦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研发,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研药品22个 [2] - 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健康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7 51%),与支付宝/天猫/饿了么等平台深度合作 [2] 主营业务结构 - 医药零售/代理/终端集采三大业务板块 [2] - 收入构成:中西成药80 25%/保健品4 62%/医疗器械4 00%/中药饮片3 28%/特色原料药1 89% [7] 财务表现 - 2025年Q1营收12 67亿元(同比+14 71%),归母净利润6122 23万元(同比+28 15%) [7] - 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8000 20万元 [8] 股东与筹码 - 股东户数1 80万(较上期+9 39%),人均流通股8309股(较上期-8 58%) [7] - 筹码平均成本14 73元,当前股价靠近14 23元支撑位 [6] - 主力持仓占比6 24%,连续3日净流出累计4126 76万元 [4][5] 行业属性 - 申万行业分类:医药生物-医药商业-线下药店 [7] - 概念板块涵盖零售药店/小盘/医药电商/创新药/融资融券等 [7]
8月1日沪深两市强势个股与概念板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18:47
强势个股表现 - 上证综指下跌0.37%收于3559.95点,深证成指下跌0.17%收于10991.32点,创业板指下跌0.24%收于2322.63点,沪深两市A股共计51只涨停 [1] - 天府文旅(000558)以5天3板成为最强势个股,换手率25.38%,成交额23.01亿元,龙虎榜净买入额1.67亿元,最高价创一年来新高,属于社会服务行业 [1] - 亚太药业(002370)同样5天3板,换手率41.49%为前十最高,成交额22.01亿元,龙虎榜净买入1.92亿元,属于医药生物行业 [1] - 利德曼(300289)实现2连板,换手率10.83%,成交额4.96亿元,龙虎榜净买入2867.06万元,最高价创一年来新高,属于医药生物行业 [1] - 首板个股中科拓生物(300858)换手率18.07%成交6.63亿元,东杰智能(300486)换手率19.33%成交10.0亿元,均属机械设备行业 [1] - 成交额最高个股为提佳伟创(300724)达31.69亿元,龙虎榜净买入233亿元,属于电力设备行业 [1] 强势概念板块分析 - 动物疫苗概念板块涨幅2.22%位列第一,涨停成分股占比5.26%,上涨成分股占比68.42% [2] - DRG/DIP概念涨幅1.87%排名第二,上涨成分股占比82.61%为全板块最高,下跌成分股占比仅13.04% [2] - BC电池概念涨幅1.71%居第三,涨停成分股占比233%,上涨成分股占比79.07% [2] - 医疗废物处理概念涨幅1.61%,涨停成分股占比2.44%,上涨成分股占比78.05% [2] - 医药电商概念涨幅1.51%,涨停成分股占比3.47%,上涨成分股占比79.17% [2] - TOPCON电池概念涨幅1.53%,上涨成分股占比81.33%,下跌成分股占比14.67% [2]
阵痛中的连锁药店:有上市连锁也考虑整体出售 70万家药店寻找新方向
第一财经· 2025-07-03 08:1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连锁药店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期,面临处方外流不及预期、线下客流量下滑、线上转型艰难、资本退潮等多重矛盾 [1] - 2024年六大上市连锁药店中仅益丰大药房实现净利润增长,其余五家均出现下滑,漱玉平民出现2019年以来行业首次亏损 [1][6] - 多家连锁药店寻求整体出售但资方信心不足,包括已上市企业 [1][6] 扩张与政策误判 - 中国线下药店数量从2019年52万家增至2024年70万家,头部企业通过自建、并购、加盟加速扩张,2022-2023年多家突破万店规模 [2] - 部分企业溢价收购埋下隐患,如漱玉平民曾计划以7.15亿元溢价68倍收购辽宁天士力大药房 [2] - 行业对"医药分家"政策预期过于乐观,但处方未大规模流向社会药房,反而回流至基层医疗机构 [3] 政策与合规压力 - 医保飞检全面覆盖药店并推行"驾照式记分"制度,追溯码强制落地提升合规成本 [4] - 药店盈利周期延长,从半年延长至一年,现金流压力加大 [5] 业绩与战略调整 - 2024年六大连锁营收同比涨幅均未超10%,远低于2023年及以前超10%-20%的水平 [5] - 企业放缓扩张步伐,老百姓大药房2025年计划开店1000家(加盟为主),较2023年新增3388家明显减速 [6] - 闭店数量激增,益丰大药房2023年闭店153家,2024年增至1078家 [6] 股东减持与资本退潮 - 益丰大药房股东2024年6月计划减持2%股份(套现超6亿元),此前已多次减持 [7] - 老百姓大药房控股股东2024年5月计划减持2280万股(套现约4亿元) [7] 线上渠道冲击与应对 - 2024年中国实体药店销售额首次下降(从6229亿元降至6117亿元),占比跌至65%;网上药店销售额达3292亿元创新高 [10] - 医药电商头部企业业绩亮眼:京东健康营收582亿元/净利润47.9亿元,阿里健康营收305.98亿元(+13.2%)/净利润14.32亿元(+62.2%) [10] - 连锁药店O2O渠道增速远超大盘:一心堂新零售板块同比+47.6%,健之佳线上营收25.86亿元(+19.47%) [11][12] 非药业务转型探索 - 一心堂打造"便利店"模式,2024年泛健康品类销售同比+29.3%,目标将药品销售占比长期降至50% [14] - 老百姓推出"老百姓优选"自有品牌,2024年销售额35.4亿元(占比22%) [15] - 漱玉平民试点引入乳制品等高频商品,并与大树、旺旺合资聚焦差异化商品 [15] 行业转型方向 - 行业需重新定义价值,从依赖医保支付转向差异化商品与服务,如山东某品牌推出戒烟用户管理服务 [15][16] - 处方外流不及预期、扩张成本显现、电商切割用户、政策与技术压力并存,推动行业进入务实转型阶段 [16][17]
AI视角下互联网“大厂病”系列之:阿里健康的问题、根源与解决方案
搜狐财经· 2025-06-26 17:08
阿里健康发展历程与战略定位 - 公司2014年通过收购中信21世纪54.3%股份正式进军医药电商,并更名为阿里健康[2] - 早期战略聚焦医药O2O,2016年联合65家连锁药店成立"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构建"在线问诊-处方-配送"闭环[2] - 2017年后业务重心转向B2C,阿里巴巴分四次注入天猫健康资产(2017/2018/2020年),2023年B2C业务收入占比达88%[3][5][8] 战略漂移原因分析 - 集团规模扩张导向:四次资产注入使营收从2016年0.57亿港元激增至2023年267.63亿港元,但导致低毛利B2C业务依赖[8] - 管理层执行偏差:2018年后O2O资源被抽调转向天猫整合,2020年进一步强化商业化致O2O边缘化[11] - 资源协同不足:菜鸟物流仅参与个别案例,日常配送依赖第三方;未有效整合阿里云技术及线下医疗资源[11] 运营能力短板 - 物流劣势:仓库数量39个(京东健康22+450个),冷链覆盖200+城市(京东300+),配送时效落后[13] - 供应链效率:SKU达7800万但用户转化率低,3亿用户规模下收入仅为京东健康(1.72亿用户)的一半[14] - 服务质量:医鹿APP日均问诊量1.1万次,用户投诉回复率0%,ARPU为京东1/3[14] 监管合规风险 - 广告违规:2024年因未审查保健食品广告被罚45万元,2022-2024年多次受罚[16] - 追溯系统缺陷:2025年"码上放心"平台批号显示错误,与国家药监局数据不同步[17] - 处方药漏洞:存在未核实病历即开具10盒处方药的案例,违反《处方管理办法》[17] 转型建议 - 商业模式创新:构建"医药+服务+数据"立体模式,投资区域药店作前置仓,复制铂生生物"药品追溯-患者管理"一体化案例[18] - 技术整合:利用菜鸟航空冷链(碳纤维冷箱/氢能动力)提升配送效率,嵌入阿里云ET医疗大脑强化AI诊断[20][21] - 组织重构:成立独立医疗事业群,引入医疗背景高管,采用区块链升级追溯系统[21][22] 运营优化路径 - 物流协同:整合菜鸟资源实现三四线城市"30分钟送达",优化库存管理算法[26][27] - 用户服务:转型医鹿APP医疗属性,开发AI辅助诊断和健康管理订阅服务[27][28] - 合规体系:建立AI广告审核工具,实现药品追溯数据实时同步,直连医院处方系统[29]
中国医药3亿关联收购金穗科技:转型电商的豪赌
中国经营报· 2025-05-23 20:44
收购概述 - 中国医药拟以现金3 02亿元收购控股股东通用技术集团旗下新兴集团持有的北京金穗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 [2] - 收购完成后金穗科技将围绕中国医药总体发展战略加强电商运营平台、产品管线、营销策略及品牌形象建设 [2] - 金穗科技核心业务为飞利浦电动牙刷、血压计等低频消费品与中国医药慢性病药物等高医疗属性产品协同性存疑 [2][6]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 - 金穗科技营收从2021年17 47亿元降至2023年10 18亿元两年降幅41 73%2025年一季度营收进一步降至2 64亿元 [4] - 2024年1-11月净利润4148 99万元2025年一季度骤降至624 26万元全年净利润或跌破3000万元 [5] - 标的公司尚欠新兴集团2 05亿元内部借款年息约600万元交易后需120天内融资偿债实际资金支出将突破5亿元 [4] 中国医药战略意图 - 公司称收购旨在完善医疗器械板块布局拓展电商渠道能力推动从医药企业向医药健康企业转型 [2][6] - 2024年年报提出将创新突破健康产业实施大健康及电商业务一体化战略统筹与多渠道协同发展 [5] - 医药电商与消费电子电商存在本质差异前者需特殊资质且处方药网售未完全放开后者为完全市场化红海 [5] 中国医药自身财务压力 - 2024年营业收入341 48亿元同比下降12 04%归母净利润5 35亿元同比腰斩48 91%扣非净利润3 23亿元 [7] - 核心业务全线下挫医药工业营收下降9 85%医药商业下降9 72%国际贸易骤降41 82% [7] - 2024年资产负债率60%带息债务64 4605亿元此次收购或进一步加剧财务压力 [8] 历史并购风险 - 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超20亿元并购但屡遭商誉爆雷2018年收购辽宁公司计提减值1 28亿元2023年子公司涉税问题被追缴9687万元 [9] - 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标的评估增值1 17亿元增值率62 97%引发利益输送质疑 [10] - 收购金额3 02亿元接近2024年扣非净利润叠加2 05亿元债务相当于透支未来两年经营现金流 [8] 行业竞争格局 - 医疗器械电商赛道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占据超60%市场份额垂直平台加速崛起金穗科技缺乏流量入口与医药专业能力 [6] - 医药流通企业净利润率已压缩至不足2%带量采购常态化与医保控费深化加剧行业压力 [7]
电商抢走药店蛋糕!线下药店一个季度注销1.41万家
第一财经· 2025-05-20 22:53
医药电商行业表现 - 阿里健康2025财年营收305.98亿元,同比增长13.2%,净利润14.32亿元,同比增长62.2%,连续三年实现盈利并突破10亿元净利润大关 [1][2] - 京东健康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166.45亿元,同比增长25.5%,经营盈利10.71亿元,同比增长119.8%,期间盈利9.34亿元,同比增长4.6%,连续实现盈利 [2][3] - 2024年中国医药零售市场规模5019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电商渠道药品销售645亿元,占比19%,增速4.6%,高于实体药店0.3%的增速 [5] 线下药店行业现状 - A股8家药店企业中,2024年5家净利润下滑,2025年第一季度仍有一半企业净利润下滑 [4] - 2024年末全国药店总数季度环比下降0.5%,首次出现负增长,第四季度净减少3395家,闭店加速 [4] - 医保政策调整导致线下药店客流量下降,行业竞争加剧,合规要求增加,进入业绩阵痛期 [4] 医药电商发展趋势 - 处方药外流推动药企加大医药电商渠道布局,跨国药企将学术推广从线下转向线上 [6] - 医药电商加码互联网医院建设,阿里健康签约在线健康服务专业人员增长至近24万 [6] - 新药选择电商渠道首发,京东健康2025年第一季度首发多款创新药品,阿里健康与多家知名药企合作完成新药首发 [7]
电商正在分走药店的市场蛋糕!两大医药电商巨头业绩相继报喜,线下药店一个季度净减少3395家
第一财经· 2025-05-20 20:14
医药电商巨头业绩表现 - 阿里健康2025财年营收305 98亿元同比增长13 2% 净利润14 32亿元同比增长62 2% 连续三年盈利且突破10亿元净利润大关 [2] - 京东健康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166 45亿元同比增长25 5% 经营盈利10 71亿元同比增长119 8% 期间盈利9 34亿元同比增长4 6% 自2022年以来连续盈利 [3] 线下药店行业现状 - A股8家药店企业中2024年5家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滑 2025年第一季度仍有半数企业净利润下滑 [4] - 2024年末全国药店总数季度环比下降0 5% 首次出现负增长 第四季度新开门店1 07万家 注销门店1 41万家 净减少3395家 关店加速趋势明显 [4] - 线下药店面临医保政策调整、客流量下降、竞争加剧及合规性要求提升等多重压力 [4] 医药零售线上化趋势 - 2024年中国医药零售市场规模5019亿元同比增长0 8% 其中电商渠道销售645亿元占比19% 增速4 6% 高于实体药店0 3%的增速 [5] - 处方药外流推动药企加大电商渠道布局 医生线上诊疗行为增加促使药企调整学术推广策略 [5] - 阿里健康签约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医疗专业人员增至近24万名 [5] 医药电商平台战略布局 - 京东健康强化"新特药全网首发第一站"定位 2025年第一季度首发辉瑞泰泽纳、Esteve利舒仁等多款创新药 [6] - 阿里健康大药房与兴齐眼药、欧加隆等合作完成多款新药首发 通过数字技术为药企提供院外市场服务新途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