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术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三生制药与辉瑞签许可协议,恒生医疗指数ETF(159557)大涨超4%,三生制药涨超35%
搜狐财经· 2025-05-20 10:25
港股医疗板块表现 - 5月20日港股医疗板块高开高走,创新药、医疗器械等细分板块表现活跃 [1] - 恒生医疗指数ETF(159557)截至发稿涨4.02%,涨幅暂居同标的首位 [1] - 成分股中三生制药涨超35%,诺诚健华、石药集团、先声药业等多股跟涨 [1] 三生制药合作动态 - 三生国健与关联方三生制药和沈阳三生签署许可协议,涉及与辉瑞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许可产品707项目 [1] 医疗器械行业趋势 - 国内医疗器械审批加速,短期将改善医疗器械出口企业盈利预期与估值修复 [2] - 成本压力缓解与市场环境优化将释放企业利润空间,低值耗材及中端设备领域率先受益 [2] - 全球医疗器械竞争转向技术攻坚与供应链重塑,需突破高端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等技术瓶颈 [2] 医药行业前景 - 创新药出海成果、医保目录调整、药品集采政策优化及医疗设备招标复苏推动中国医药行业估值修复 [2] - 政策红利与自主创新协同成企业突围关键,龙头企业有望通过布局AI医疗、手术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打破海外技术封锁 [2]
医疗器械行业或迎发展契机,恒生医疗ETF(513060)成交额已超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16 10:54
市场表现与指数概况 - 截至2025年5月16日10:34,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上涨0.65%,成分股中三生制药上涨4.90%,科伦博泰生物-B上涨2.97%,一脉阳光上涨2.88%,信达生物上涨2.60%,再鼎医药上涨2.48% [3] - 恒生医疗ETF(513060)上涨0.42%,报0.47元,盘中换手率为3.15%,成交额为3.12亿元 [3] - 截至5月15日,恒生医疗ETF近1年日均成交额为12.30亿元,在可比基金中排名第一 [3] - 恒生医疗ETF最新规模达98.67亿元,位居可比基金前列 [4] - 恒生医疗ETF近1周份额增长7500.00万份,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前列 [4] 政策环境分析 - 中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显示,双方将4月2日相关的34%关税调整为24%(暂缓90天)和10%,中方将暂停或取消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3] - 2025年4月,国家药监局共批准注册医疗器械产品266个,其中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25个,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30个,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11个 [3] - 中美关税缓和与国内医疗器械审批加速被视作“双引擎”,短期将改善医疗器械出口企业盈利预期与估值修复 [4] 行业影响与投资逻辑 - 政策环境优化将缓解企业成本压力并释放利润空间,低值耗材及中端设备领域预计率先受益 [4] - 中长期看,全球医疗器械竞争转向技术攻坚与供应链重塑,需突破高端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等技术瓶颈环节 [4] - 政策红利与自主创新的协同是企业突围关键,龙头企业有望通过布局AI医疗、手术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打破海外技术封锁 [4] - 建议关注技术壁垒深厚的龙头企业及外向型业务占比高的弹性标的 [4] 基金产品关键指标 - 截至5月15日,恒生医疗ETF近1年净值上涨20.87%,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8.34%,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连涨期间涨幅为38.75%,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6.79% [5] - 近1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2.45%,近1年夏普比率为1.30,在可比基金中排名前二 [5] - 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45%,在可比基金中回撤最小 [5] - 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5% [5] - 近1月跟踪误差为0.026%,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 [5] - 近5个交易日内合计资金净流入2665.80万元,本月以来融资净买额达102.87万元,最新融资余额为3.87亿元 [4][5] 估值与指数构成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为23.4倍,处于近1年4.36%的分位,即估值低于近1年95.64%以上的时间,处于历史低位 [6]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7.09%,包括药明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石药集团、京东健康、中国生物制药、巨子生物、阿里健康、翰森制药 [6] - 恒生医疗ETF紧密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该指数反映在香港上市的主要经营医疗保健业务证券的整体表现 [4]
43亿!骨科巨头公布最新财报
思宇MedTech· 2025-05-09 16:06
财报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净销售额为5.981亿美元(约合43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4%,按固定汇率计算下降0.8% [1][6] - 第一季度GAAP净收入为7550万美元,GAAP每股摊薄收益为0.54美元,非-GAAP每股摊薄收益为0.68美元 [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73亿美元,非-GAAP自由现金流为1.412亿美元 [6] - 公司重申2025年全年收入预期为28亿至29亿美元,非-GAAP每股完全摊薄收益预期调整为3.00至3.30美元 [6] 业务表现与整合 - 核心美国脊柱业务表现优异,部分抵消了技术交易放缓、供应链中断和国际经销商订单波动的影响 [4] - 2024年全年净销售额达25.19亿美元,同比增长60.6%,主要来自NuVasive并表 [13] - 2024年调整后EBITDA利润率达到30%,超过公司设定目标 [7] - 2024年推出18款新产品,包括整合Pulse神经监测功能的ExcelsiusHub机器人平台 [13] - 全球销售网络融合加速,美国和国际市场销售额分别增长6.3%和7.7% [13] 收购与债务 - 2023年以31亿美元(约合211亿人民币)收购NuVasive,交易完成后NuVasive股东持有合并后公司28%股份,Globus Medical股东持有72% [4] - 2025年第一季度成功偿还因收购NuVasive而承担的剩余4.5亿美元债务,恢复无债务状态 [4] - 2025年初以2.5亿美元收购脊髓刺激公司Nevro,每股5.85美元的全现金交易较过去90天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溢价27% [9][10] 高层变动 - 总裁Anthony L. Williams将于2025年5月31日离职,CEO Dan Scavilla将暂时兼任总裁 [8] - 创始人兼董事长David C. Paul因健康问题调整管理职责,市场对其长期战略参与度存在不确定性 [8] - 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后公司股价小幅下跌0.34%,市场对Williams离任引发的整合不确定性有所反应 [8] 公司背景与产品 - 创立于2003年,是全球最大的脊柱植入物制造商之一,产品线涵盖脊柱、关节重建、生物制品和创伤系列 [14] - 新业务领域包括成像、导航和手术机器人解决方案,主打产品为脊柱手术机器人ExcelsiusGPS和Excelsius3D智能术中三合一成像平台 [14] - NuVasive提供全面的脊柱手术解决方案,包括脊柱植入物、固定系统、生物制品和使能技术等 [5] - Nevro销售用于治疗背痛和糖尿病性疼痛性神经病变的脊髓刺激设备,以及骶髂关节融合设备 [10]
“手术机器人第一股”近3年收入首次下降 天智航回应竞争加剧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30 18:58
文章核心观点 - 天智航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去年营收下降、亏损收窄,今年一季度业务量回升但净亏损扩大,公司面临竞争和关税等挑战仍坚持国际化战略 [1]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9亿元,同比减少14.85%,归母净利润-1.21亿元,亏损同比收窄22.54%,是上市以来首次减亏、近3年首次收入下降,业绩改善源于降本增效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务量显著回升,收入同比翻番,净亏损同比扩大超三成 [1] 产品收入结构 - 2024年公司三类产品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配套设备及耗材、技术服务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其中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销售额7429.56万元,占比41.54%,较上年同期下降47.39% [3] - 2024年配套设备及耗材销售收入5485.50万元,耗材销售收入5260万元,同比增长55.27%;技术服务收入4295.80万元,“购买技术服务”收入3209.12万元,同比增长103.71% [3] - 2024年配套设备及耗材、技术服务两项收入合计占总营收比例达54.7%,超过一半,而2023年约为30% [4] 手术量情况 - 2024年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完成手术量超3.9万台,同比增长62.5%,但公司收入同比下滑14.85% [4] 面临风险 - 市场竞争加剧,截至2024年底全国有64家企业115款手术机器人产品获批,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占比47%,天智航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但有所下降 [5][6] - 关税风险悬而未决,部分重要部件及专用材料为国际厂商生产,国际间关税波动大,不排除供应中断或价格大幅上涨风险 [6] 应对策略 - 公司通过提升产品性能和服务增强竞争力,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计划根据海外目标市场特点制定差异化市场策略,建立海外服务体系 [6] 国际化进展 - 天智航境外收入从2023年的638.58万元减少到2024年的0元,未给出国际化战略具体时间表,称将动态调整和优化 [7] - 微创机器人用1年拓展多个市场,取得超20台商业化订单 [6]
天智航2025年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102.40% 收入结构优化营收稳定性增强
证券日报· 2025-04-30 13:11
文章核心观点 - 天智航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收入结构持续优化,2025年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超102.40%,核心产品累计手术量突破11万例,行业呈现复苏迹象 [2][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21亿元,较2023年亏损额同比收窄22.54%,扣非归母净利润相比同期亏损收窄20.68%,基本每股收益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22.86% [2]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58.38万元,较2024年同期同比增长超102.40% [3] 手术量情况 - 天智航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2024年全年完成手术量超3.9万台,较2023年同比增长62.5% [4] - 2025年一季度手术量超11000例,截至一季度末累计完成手术量突破11万例 [2][4] 收入结构情况 - 2024年配套设备及耗材收入5486万元,同比增长28.52%;技术服务收入4296万元,同比增长104.26% [4] - 2023年配套设备及耗材与技术服务两项收入合计占总营收比约为30%,2024年达54.7%,超过总营收一半 [4] 行业情况 - 受经济增速放缓、资本市场降温、医保控费等因素影响,手术机器人等高端创新医疗设备市场整体发展放缓、业绩承压 [2] - 随着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深化、医疗设备更新政策推进及患者对精准医疗需求增长,我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呈现复苏迹象 [2]
机器人颠覆传统手术,术锐演绎“刀尖”上的中国创新
北京商报· 2025-04-20 17:56
文章核心观点 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崛起,术锐以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垄断,推动外科手术进入单孔超微创时代,其产品走向欧洲临床获认可,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1][5][8] 术锐公司发展情况 - 研发单孔蛇形臂手术机器人,创始人徐凯自2004年开始技术研究,经近20年积累实现成果转化与商业化落地 [3] - 蛇形臂技术解决单孔手术机器人核心技术挑战,使机械臂灵活变形、全域可达,可替代多孔手术机器人,产品获批上市填补国内空白,已完成1000余例手术 [4] - 4月2日术锐蛇形臂单孔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胸外科远程手术,标志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获欧洲认可,开启向全球输出进程 [5] - 已启动国际化,预计下半年获批欧洲市场上市许可CE认证 [6] - 掌握腔镜手术机器人全链条关键核心技术,全球专利申请超803项,国外发明专利授权超100项,构筑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7] - 依托科技项目与医疗机构医工联合攻关,奠定持续创新能力 [7] 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情况 - 中国跃居全球第二大单体手术机器人市场,技术层面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域领跑的突破 [7] - 到2024年底,64家企业115款手术机器人产品获批,国产品牌占比81.7%达94款,覆盖多个细分领域 [8] - 除术锐外,多家企业产品彰显高端医疗装备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行业将迎来更广阔发展空间 [8]
报名即将截止!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中关村展示中心
思宇MedTech· 2025-04-18 19:02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概况 - 大会将于2025年4月24日在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主题为全球骨科技术与创新 [2] - 主办方包括骨未来、智汇骨、思宇MedTech等机构,联合中关村多家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及科技服务公司 [2] - 参会福利包含15万字骨科年度报告、政府闭门对接会及创新产品展区,医生可申请免费票 [2][10] 大会议程核心内容 政策与产业环境 - 北京市医保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及中关村科学城将解读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涵盖医疗器械创新服务及海淀区产业环境 [3][4] - 北京医药健康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刘慧将介绍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支持方向 [3] 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 - 磁力驱动技术三类有源骨科植入器械研发、机器人骨折治疗、可降解镁合金接骨螺钉等前沿技术将作为重点议题 [3][6] - 人因工程在骨科产品研发中的应用、3D打印假体精准生长技术及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助力产业升级等内容被多次提及 [4][6] 行业交流与奖项发布 - 圆桌讨论聚焦"集采下的骨科新出路",涉及政策与市场策略 [5] - 大会开场将发布《2025全球骨科创新年度白皮书》并颁布全球骨科器械创新大奖 [2] 参会与资料获取方式 - 转发文章至朋友圈可获赠票及资料,需提交截图审核 [8] - 正常报名需通过指定链接或二维码填写信息,含研究报告获取权限 [10] 往期活动与行业联系 - 往期同场地会议照片显示活动涉及手术机器人、数字医疗等领域 [12][14] - 骨未来作为思宇矩阵旗下平台,提供骨科科技动态报道并开放商务合作及投稿渠道 [15]
微创机器人20250401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公司 鸿鹄机器人、图脉机器人、红狐手术机器人、二万血管机器人、微创机器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产品进展 - 鸿鹄机器人以突破性创新进入美国、欧洲高端市场,全球累积全息关节致幻临床手术量近2000例,2024年获印度、日本、英国和加拿大注册证,全球认证达九个,基本覆盖发达国家及新兴市场[1][2] - 图脉多孔机器人获近20个国家和地区货批,单孔机器人近期货批上市,是国内唯一全球第二款机构不动点单孔手术机器人;累计多科室远程手术量超300例,实施成功率100%,创造超25项世界纪录,连接全球50多个城市80多家医院,超2000公里超远程手术占比近25%;2024年完成多项全球首例远程手术,攻克两大世界难题,开启第三代远程手术技术[1][2][3] - 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红狐实现亚毫米级骨切割精度,缩短手术和康复周期,临床应用覆盖70多家国内外医院,已开展宽息兼容版本海外注册申请[5] - 经支气管手术机前项目优化性能,处于注册审批阶段,目标2025年获药监局批准;二万血管机器人2023年12月获批上市,商业化进展顺利,获7台国内订单,2台2024年销售装机[6] 财务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2.57亿,保持大幅上涨,国内图脉枪击手术机器人市场实战率第一,二万血管介入机器人获市场认可[7] - 净亏损从2023年的10.2亿降至6.4亿,经调整净亏损4.8亿,较2023年收窄近4亿,降幅45%,得益于收入增长和降本增效[8] - 自由现金流流出金额3.8亿,较2023年减少近3亿,降幅42%,连续两年收窄幅度超42%,资本性支出水平较低[8] - 研发费用3.1亿,较2023年减少2.6亿,降幅46%,与研发项目进程和战略聚焦有关[9] - 销售费用2.08亿,较2023年下降13%,因推广效率提升和利用威创集团海外销售渠道[9] - 管理费用5500万,较去年减少56%,与运营规模优化和效率提升有关[10]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超85%,达4.8亿左右,因海内外市场齐头并进;运营费用降幅约10%,控制在5.2亿以内;研发费用降至2.2 - 2.5亿,降幅20% - 30%;管理费用稳定在5000 - 5500万;自由现金流出金额降幅50% - 60%,控制在2亿以内[10][12][13][14] 市场策略与竞争力 - 海外销售得益于微创集团海外销售渠道积淀,2025年将继续发挥渠道优势,优化体系;图脉机器人在中国市场装机打造出高信任水准和稳定性,性能获海外专家高度评价,远程技术是拓展海外市场的抓手[20][22][23] - 微创机器人全面掌握中间部件自研能力,物料成本低,随着装机量提升可降低固定资产和人员分摊成本,目前毛利率已从34%提升到40%多,预计2026年达50%[29][30][31] - 应对达芬奇国产化,长期战略是以更快创新速度提供贴合中国市场和政策需求的产品,远程技术是创新核心[33] 手术量与耗材情况 - 单台图脉机器人最高年手术量近600例,约三分之一机器年手术量300例左右,一半以上200例左右;耗材占比预计逐步翻倍,到30%左右会是阶段性台阶,现阶段耗材和主机毛利率相近,耗材毛利率提升更快[35][37][3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配置证有效期促使医院使用,未来一到两年国内手术机器人装机量将大幅提升,国产产品临床表现、口碑等利好其发展,国家对手术机器人政策支持力度加大[17][18] - 海外市场主要采用经销模式,特殊政府项目会转至新加坡,有当地服务体系;产品稳定性提升带来海外快速商业化布局信心[40][41] - 公司处于从创新公司向经营和商业化公司转化的关键阶段,2024年是三年计划第二年,连续两年亏损下降12%,2025年将进一步提升商业化、经营和管理能力[42][43]
议程更新!骨科医工交叉,15万字研究报告福利!首届全球骨科大会,报名中!
思宇MedTech· 2025-04-15 18:41
大会基本信息 -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将于2025年4月24日在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 时间9:00-17:30 [2] - 主办方包括骨未来、智汇骨、思宇MedTech等机构 联合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产业服务主体 [2] - 参会福利包含15万字骨科年度报告、政府闭门对接会及创新产品展区 医生可申请免费票 [2][12] 议程核心内容 政策与产业环境 - 北京市医药健康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刘慧将介绍生物医药产业政策 北京市药监局调研员黄荣建解读医疗器械创新服务政策 [2][3] -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程万慧将专题讲解海淀区生物医药产业支持政策 [3] 技术创新专题 - 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吴新宝分享机器人骨折治疗技术进展 协和医院赵宇教授探讨人因工程在骨科产品研发中的应用 [5] - 歌锐科技高级副总裁刘建勋展示大模型赋能的智能诊疗机器人技术 长木谷医疗董事长张逸凌分析骨科AI与手术机器人对产业升级的推动 [5][6] - 英诺科CEO时晨揭秘可降解镁合金接骨螺钉研发故事 史赛克市场经理姜升立参与相关讨论 [6] 临床与研发前沿 - 积水潭医院周一新主任解析型关节置换术的植入技术 齐鲁医院刘涛介绍烧骨远端骨折手术创新方案 [6][8]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芮碧宇探讨创伤中心建设新范式 另有专家分享3D打印假体精准生长技术 [8] 其他关键信息 - 会议设置圆桌论坛 主题为"集采下的骨科新出路" 体现行业对政策影响的关注 [3] - 创新产品展区将集中展示磁力驱动三类有源骨科植入器械等尖端技术 [3][6] - 往期同场地曾举办2024全球手术机器人会议 显示该平台在医疗科技领域的持续性 [15]
腔镜、骨科之外,又有手术机器人要突破了
36氪· 2025-04-07 08:45
手术机器人市场概况 - 手术机器人按手术部位可分为腔镜、骨科、血管介入、经自然腔道、经皮穿刺、神经外科、眼科、口腔、植发等类别 [1] - 2022-2024年获批手术机器人中,骨科和腔镜合计占比分别为86.7%、57.7%、62%,仍是市场主流 [1][2] - 2024年手术机器人市场中,腔镜与骨科合计市占率达81% [2] 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进展 - 罗伯医疗推出全球首款获NMPA批准的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EndoFaster,采用柔性机械臂设计(直径2.5mm,4自由度)解决ESD手术痛点 [6][7] - 经呼吸道手术机器人商业化加速:直观复星系统以1497万元完成首单,朗合医疗产品完成438例手术 [8] - 国内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1.3亿美元,2023-2026年CAGR为161% [8] - 消化内镜领域罗伯医疗暂无竞品,经呼吸道领域有直观复星、强生、朗合医疗等企业竞争 [9] 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发展 - 已有医达极星、真健康、微创医疗等10余家企业推出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11] - 联影推出全球首创uInterv C550经皮介入手术机器人,通过CT实时影像引导提升精准度 [12] - 卓业医疗推出世界首台采用"3D结构光融合传感定位技术"的机器人,定位精度达亚毫米级 [13] - 真健康产品已进入数十家医院,完成2500余例手术且成功率100% [12] 专科手术机器人突破 - 血管介入领域:唯迈医疗系统获批,微创R-ONE机器人2024年售出5台收入7600万元 [15][16] - 口腔种植领域:柳叶刀、柏惠维康等产品获批,已有10余家企业布局 [16] - 植发领域:磅策医疗HAIRO机器人获批并与多家机构达成合作 [17] - 眼科领域:迪视医疗产品进入创新通道,可将视网膜下注射成功率从85.5%提升至100% [17] 技术迭代与市场前景 - 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出现DeepJoint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 [18] - 瑞龙外科推出国内首个模块化腔镜手术机器人海山一 [18] - 手术机器人正与AI、大模型等技术深度结合,适应症持续拓展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