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首次写入政策 “智能经济”发展路线图划定
北京商报· 2025-08-27 00:24
核心观点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提出通过"人工智能+"重点行动推动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 明确2027年、2030年和2035年三阶段发展目标 [1][3] 产业发展规划 - 培育智能原生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鼓励企业将人工智能融入战略规划和组织架构 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3] - 定义智能原生产业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基因创造的新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 例如大模型内容创作平台、自动驾驶系统、智能体和通用机器人 [4] - 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 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 [4] - 加快人工智能驱动育种体系创新 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4] - 加快服务业向智能驱动的新型服务方式演进 在金融、法律、交通、物流等领域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广泛应用 [4][5] 应用普及目标 - 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到2030年超90% [3] -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6] - 加快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 [6] 消费与民生应用 - 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 培育智能服务业态 发展提效型和陪伴型智能原生应用 [6] - 提升文娱、电商、家政、物业、出行、养老、托育等生活服务品质 [6] - 探索人机协同新型组织架构 培育智能代理等创新型工作形态 在劳动力紧缺和环境高危岗位应用 [6] - 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医疗场景应用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 [7] 教育文化应用 - 把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 创新智能学伴和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 [7] - 构建智能化情景交互学习模式 推动灵活自主学习 [7] - 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创作具有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内容 壮大文化产业 [7]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布局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搭建行业应用共性平台 降低应用创新门槛 [8] - 通过在制造、医疗、交通、金融、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布局应用中试基地 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和孵化创新主体 [8] - 加大人工智能领域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 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战略资本 [8]
中央重磅部署“人工智能+” 推动一二三产业向智能化跃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00:17
核心观点 - 国家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系统性部署人工智能与科学技术 产业发展 消费提质 民生福祉 治理能力 全球合作六大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 并首次提出第一 第二 第三产业全要素智能化转型发展路径 同时设定了2027年 2030年 2035年三阶段量化发展目标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步入智能发展新阶段 [1][3][10] 重点领域行动部署 - 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行动 加速科学发现进程 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科研范式 加快"从0到1"重大科学发现 [3] - 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 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 鼓励企业将人工智能融入战略规划 组织架构 业务流程 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 [7] - 开展"人工智能+"消费提质行动 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 加强智能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文娱 电商 家政 物业 出行 养老 托育等生活服务品质 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 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 智能机器人 智能家居 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8] - 开展"人工智能+"民生福祉行动 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 发挥人工智能在创造新岗位和赋能传统岗位方面的作用 探索人机协同的新型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 培育发展智能代理等创新型工作形态 [3] - 开展"人工智能+"治理能力行动 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 有序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 探索面向新一代智能终端发展的城市规划 建设与治理 提升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 [4] - 开展"人工智能+"全球合作行动 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 打造平权 互信 多元 共赢的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开放生态 [4] 产业发展路径 - 首次提出第一 第二 第三产业全要素智能化转型发展路径 [1][7] - 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 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 中试 生产 服务 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 [7] - 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加快人工智能驱动的育种体系创新 支持种植 养殖等农业领域智能应用 [7] - 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 加快服务业从数字赋能的互联网服务向智能驱动的新型服务方式演进 拓展经营范围 推动现代服务业向智向新发展 [7] -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应用主要集中在第二 第三产业 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最高 突出体现在信息技术服务业 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 聚焦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 而第一产业应用仍相对不足 [8] 阶段发展目标 - 到2027年目标: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新一代智能终端 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 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 [1][10] - 到2030年目标: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 新一代智能终端 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 智能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 [1][10] - 到2035年目标: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1][10] 基础支撑体系 - 围绕模型 数据 算力 应用 开源 人才 政策法规 安全8个方面 系统构建人工智能基础支撑体系 [9] - 具体包括提升模型基础能力 加强数据供给创新 强化智能算力统筹 优化应用发展环境 促进开源生态繁荣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政策法规保障 提升安全能力水平等 [9] 技术应用特征 -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呈现从单任务智能到可扩展 多任务智能的范式转变 语言大模型 多模态模型 智能体和具身智能等领域技术不断出现突破性创新 [11] - 人工智能赋能行业路径遵循"从数字化水平较好的领域率先突破 再逐步扩散到更多行业"的推进特征 在数字原生和数字化基础较好的领域已取得良好成效 [11] - 与"互联网+"相比 "人工智能+"在连接基础上进一步叠加认知能力 实现从"信息连接与扩散"向"知识运用与创造"的跃升 推动生产要素重组 价值创造方式升级 组织形态演化和社会治理模式转变 [12]
中央重磅部署“人工智能+”,解读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23:49
文章核心观点 -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正式发布 围绕科学技术 产业发展 消费提质 民生福祉 治理能力 全球合作6大重点领域部署人工智能+行动 首次提出第一 二 三产业全要素智能化转型发展路径 并设定2027年 2030年 2035年三阶段发展目标 [1][4][9] 三阶段发展目标 - 到2027年目标: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新一代智能终端 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 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作用明显增强 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 [1][14] - 到2030年目标: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 新一代智能终端 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 智能经济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 [1][14] - 到2035年目标: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1][14] 六大重点领域行动部署 - 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加速科学发现进程 加快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科研范式 加速"从0到1"重大科学发现进程 [4][5] -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 鼓励企业将人工智能融入战略规划 组织架构 业务流程 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大力发展智能原生技术 产品和服务体系 加快培育智能原生企业 [4][10] - 人工智能+消费提质: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 加强智能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文娱 电商 家政等生活服务品质 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 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4][11] - 人工智能+民生福祉: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 发挥人工智能在创造新岗位和赋能传统岗位作用 探索人机协同新型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 培育智能代理等创新型工作形态 [4][5] - 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 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 探索面向新一代智能终端发展的城市规划 建设与治理 提升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 [4][5] - 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 打造平权 互信 多元 共赢的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开放生态 [4][5] 产业智能化转型路径 - 首次提出第一 二 三产业全要素智能化转型发展路径 [9][10] - 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 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 中试 生产 服务 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 [10] - 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加快人工智能驱动的育种体系创新 支持种植 养殖等农业领域智能应用 [10] - 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加快服务业从数字赋能的互联网服务向智能驱动的新型服务方式演进 拓展经营范围 推动现代服务业向智向新发展 [10] 基础支撑体系建设 - 围绕模型 数据 算力 应用 开源 人才 政策法规 安全8个方面系统构建人工智能基础支撑体系 [12] - 具体包括提升模型基础能力 加强数据供给创新 强化智能算力统筹 优化应用发展环境 促进开源生态繁荣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政策法规保障 提升安全能力水平 [12] 与互联网+的差异 - 互联网+突出"连接" 通过网络连接传递信息 实现生产过程流程再造和效率提升 [16] - 人工智能+在互联网+基础上进一步叠加认知能力 实现从"信息连接与扩散"向"知识运用与创造"跃升 推动生产要素重组 价值创造方式升级 组织形态演化和社会治理模式转变 [16]
国务院划重点:十年时间,全面AI
第一财经· 2025-08-26 23:03
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政策核心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普及率超9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阶段[3][7] - 政策旨在通过顶层设计与市场机制融合,激活多元主体创新活力,推动从AI应用大国向AI创新强国跨越[3][7] - 智能体成为人工智能落地应用重要形式,政策支持智能体广泛应用及发展"智能体即服务"[3][7][11] 六大重点行动领域 - 科学技术领域:加速AI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技术协同创新,加强AIforScience科研突破[7][8] - 产业发展领域:增强工业系统智能感知与决策能力,推广生产工艺优化方法,加快农业智能育种及智能农机、无人机、机器人装备应用[7][8][13][14] - 消费提质领域:发展智能原生应用提升文娱、电商、家政等服务品质,拓展体验消费、个性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电脑、智能家居等新一代智能终端[8] - 民生福祉领域:支持AI技能培训,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模式,提升AI在医疗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及文化创作中的应用[9] - 治理能力领域:打造政务服务新模式,提升AI在安全生产监管、防灾救灾、公共安全预警及环境监测预测中的应用[9] - 全球合作领域:政策未详细展开但纳入重点行动框架[7] 行业应用与商业化进展 - 工业领域:大模型与智能体通过工业软件和机器人驱动制造业转型,推动价值分配向研发设计和销售运营两端拓展[12] - 农业领域:丰登育种大模型辅助发现作物基因功能,超100个全球育种单位试用,无人机技术解决劳动力不足及管理粗放问题[13][14] - 气象领域:AI气象预报模型"风乌GHR"实现10公里级中期天气预报,展示AI在地球科学应用潜力[14] - 企业智能化转型从碎片化改造转向全价值链重构,人机协作成为新常态[12] 企业观点与技术趋势 - 国产大模型如DeepSeek、千问、Kimi、智谱能力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开源普惠生态形成,企业部署成本从两年前天价大幅降低[11] - 智能体具备工具使用、记忆能力和自主任务规划能力,解决大模型"缸中大脑"局限,2025年成为智能体商业化落地元年[11][12] - 网络安全隐患加剧,"智能体黑客"出现,一名人类黑客可操控数十个智能体发起攻击,需提升安全能力应对不对称性威胁[15]
重磅解读《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2025-08-26 23:02
Q&A 国务院发布的《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加行动的意见》在文件层级上处于什么位置, 其重要性如何? 重磅解读《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 见》20250826 摘要 《人工智能加行动》战略文件是中国未来十年智能化变革的重要纲领, 旨在全面赋能各行业,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其重要性甚至超过第一层 级文件,反映了中国在全球 AI 竞争中的战略布局。 国际环境,特别是中美关系,对该文件的出台产生显著影响。美国 AI 行 动计划促使中国加快制定应对策略,通过强化自身在全球 AI 领域中的地 位来应对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的双向赋能是指 AI 技术赋能实体产业的同时,实体产业产 生的数据反过来提升 AI 模型性能,形成双向循环,这与单向赋能技术 (如 5G/6G)不同。 文件强调大模型发展不仅限于生成式模型,还包括非生成式的判别式模 型,后者在工业应用中更为重要,主要用于判别任务,无需生成新内容。 文件对企业或经济主体提出了根技术、大模型与生态建设,原始创新与 产业化发展,算力底座与电力布局,以及重点行业数据集与数据产业发 展等促进措施。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加行动的意见》是由国务院发布的文件,属于第二层级。 尽管它没有达到 ...
人工智能+行动 来了
小熊跑的快· 2025-08-26 22:19
政策框架与目标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政策 以6大领域为重点培育新质生产力并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 - 设定三阶段发展目标:2027年人工智能与重点领域深度融合且应用普及率超70% 2030年应用普及率超90%且智能经济成为重要增长极 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1] 重点应用领域 - 科学技术领域加速科学发现进程并驱动技术研发创新 [2] - 产业发展领域培育智能原生新业态并推进工业农业全要素智能化 [2] - 消费提质领域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并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 [2] - 民生福祉领域创造智能工作方式与更有品质的生活 [2] - 治理能力领域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 [2] - 全球合作领域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与共建全球治理体系 [3] 基础设施支撑 - 提升模型基础能力与加强数据供给创新 [4] - 强化智能算力统筹与优化应用发展环境 [4] - 促进开源生态繁荣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4] - 强化政策法规保障与提升安全能力水平 [4] 商业化应用关键要素 - 生态构建需满足to b端无缝对接业务流程与to c端快速培养用户习惯形成网络效应 [5] - 垂类数据结合强化学习可创造巨大价值 特别是高质量用户数据持续反馈形成的滚雪球优势 [5] - 人才储备是人工智能应用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6]
中央重磅部署“人工智能+”,推动一二三产业向智能化跃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22:18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冉黎黎 北京报道 刘枝表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的六大行动是围绕着科学研究者、行业企业、消费者、人民群众、政 府部门、世界各国等不同参与主体来展开的,核心都是一个"新"字。从科学研究者的视角来看,利用人 工智能开拓新研究范式,加速成果发现。从行业企业的视角来看,利用人工智能培育新产业业态,转型 新发展模式,创造更多价值。从消费者的视角来看,利用人工智能拓展新消费场景,享受更优质的产品 和服务。从人民群众的视角来看,利用人工智能体验新工作方式、新学习方法、新生活状态,使其更好 地服务于人。从政府部门的视角来看,利用人工智能打开新治理格局,加速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从世界 各国的视角来看,利用人工智能开辟新合作空间,促进共同繁荣。 人工智能将"+"到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6大重点领域。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围绕前 述六大重点领域,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对各行业各领域范式变革影响,前瞻谋划"人工智能+"工作着力 点。其中,《意见》首次布局了智能原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也首次提出第一、二、三产 ...
国务院划重点:十年时间,全面AI
第一财经· 2025-08-26 21:43
政策目标与时间节点 - 2024年为AI应用落地元年 AI在日常生活和智能终端落地 2025年为智能体元年 AI从听令行事转向主动服务[1] - 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1][4] - 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90% 智能经济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4] - 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1][4] 重点发展领域 - 科学技术领域加速从0到1重大科学发现 加强AI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领域技术协同创新[4] - 产业发展领域增强工业系统智能感知与决策执行能力 推广AI驱动的生产工艺优化方法[5] - 农业领域加快AI驱动育种体系创新 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5] - 消费提质领域发展提效型和陪伴型智能原生应用 提升文娱/电商/家政/物业/出行/养老/托育等生活服务品质[5] - 智能终端领域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产品[5] - 民生福祉领域将AI融入教育教学过程 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新模式[5] - 医疗健康领域应用AI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 提高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效率[6] - 政府治理领域打造精准识别需求/主动规划服务/全程智能办理的政务服务新模式[6] - 全球合作领域提升AI在大气/水/海洋/土壤等环境的监测预测能力 进行精准治理[6] 行业应用进展 - 工业领域以大模型和深度学习为核心 AI技术通过工业软件与工业机器人双维度驱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8] - 农业领域丰登育种大模型辅助发现未被报道的作物基因功能 全球超100个育种单位试用[9] - 气象领域AI气象预报模型风乌GHR实现对中期天气进行10公里级建模与预报[9] - 企业智能化转型从碎片化改造转向全价值链整体重构 智能体让人机关系从人适应机器变为机器服务于人[8] 技术发展现状 - 国产大模型DeepSeek/千问/Kimi/智谱能力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开源普惠生态逐步形成[7] - 企业部署大模型成本从两年前天价大幅降低 人工智能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时代[7] - 智能体产品能够使用各种工具并具备记忆能力 可自主理解任务目标并规划分解任务[7] - 数字孪生在智能制造中深化应用 柔性生产线自适应能力显著提升[6] 产业生态建设 - 政策通过顶层设计与市场机制融合激活多元主体创新活力 推动从AI应用大国向AI创新强国跨越[1] - 智能终端依托消费电子市场优势 结合生成式AI算法优化使人机交互体验迎来质变[6] - 生物医药领域高通量测序数据增长推动AI辅助药物研发进入临床转化关键期[6] - 具备明确数据入口和清晰商业闭环的领域将成为政策落地核心抓手[6]
一文带你通俗易懂的看懂"人工智能+",这是十年一遇的大机遇。
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5-08-26 21:02
人工智能+行动政策解读 - 文件重要性被认为远超2015年"互联网+"指导意见 将引发社会级变革 [2] - 核心逻辑从"连接"转向"赋能" 通过赋予智慧重塑生产力基础 [9][10][11] - 明确人工智能为"新质生产力"核心注脚 将成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5][15][16] 实施时间表与目标 - 2027年目标: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达到类似移动支付的渗透速度 [3] - 2030年目标:应用普及率超90% AI成为水电级基础设施 智能经济成重要增长极 [4][5] - 2035年目标: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引发社会形态深度变革 [5] 行业应用方向 - 科学技术:AI承担重复性实验数据分析 解放人类进行高维度思考创造 [18][19] - 产业发展:新药研发周期从十年缩短至1-2年 成本大幅降低 [21];AI设计新材料从原子层面构建 创造全新材料结构 [21];数据分析助力宇宙探索和历史研究 [21] - 消费提质:以智能体和万物互联为核心 实现环境主动适应人的智能生活 [24][27] - 民生福祉:教育领域实现因材施教 医疗领域成为7x24小时健康管家 大幅降低误诊率 [30] - 治理能力:AI交通大脑动态调整红绿灯 政务AI助理实现"政策主动找人" 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31] - 全球合作:推动开源共享建立全球生态 参与制定国际AI规则确保技术造福人类 [32] 产业变革特征 - 诞生原生AI公司:从成立第一天即围绕AI构建商业模式 区别于传统公司+AI模式 [22] - 工业智能化:AI全链条参与设计生产维护 实现微米级瑕疵检测和预测性维护 [13][14][27] - 农业智能化:无人机高光谱分析实现精准施肥 AI育种缩短研发周期 [15][27] - 服务业变革:AI理财顾问不受情绪影响 AI法律咨询30秒分析500页合同 [27] 发展机遇 - 能力放大器效应:个人能力取决于使用AI工具的水平 需掌握AI协作技能 [44] - 高价值领域凸显:创造力/审美/同理心/复杂沟通等人类特质价值提升 [44] - 创业机会涌现:各行业都值得用人工智能+思路重做 提出好问题成为关键能力 [44]
【新华解读】“人工智能+”重磅文件出台:提出6大行动 首次布局智能原生
新华财经· 2025-08-26 17:48
人工智能+行动政策部署 - 国务院部署人工智能+6大重点行动包括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 [1] - 提出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的目标 [1][2] - 首次布局智能原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1][3] 智能经济概念与产业规模 - 智能经济以大模型、深度学习技术为依托,涵盖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等前沿应用 [2] - 智能经济核心产业与新一代人工智能整合的数字基础设施相关 [3] - 2027年产业规模受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影响 [3] 智能原生产业发展 - 智能原生产业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基因的新产品和服务模式 [4] - 包括大模型驱动的内容创作平台、自动驾驶系统、智能体和通用机器人 [4] - 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轨迹预测误差控制在0.2米内,准确预测97%自行车和98%汽车加塞行为 [4] 行业应用案例 - 制造业实现全要素智能联动 服务业推动规模化发展 [5] - 树根互联智能焊接机器人精度达0.5毫米 远超业界2-3毫米水平 [5] - 新产业生物医药通过人工智能将试剂开发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降低废品率 [5] 技术实施与产业融合 - 大模型落地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 需深度产业融合 [4] - 零一万物推出企业大模型一站式平台 覆盖模型训练到应用搭建 [4] - 新一代人工智能具备更强泛化性 处理不确定场景和任务能力提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