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粮食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夏收连夏种 夏管正当时(三夏进行时)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21
农业科技与机械化 - 种粮大户采用宽窄行密植播种技术,智能精量播种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实现播种、施底肥、铺滴灌带一次完成,每亩密植6000多株玉米 [2] - 全国夏收投入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其中跨区作业超20万台,单机日均收获面积80亩,效率比5年前提高30%以上,麦收进度比常年快2至3天 [2] - 农机智能化显著提升效率,如"不到4分钟收割一亩地"、"自动规划最优路线"等技术应用广泛 [3] 金融服务与政策支持 - 中国农业银行聚焦13个粮食主产省份,制定粮食金融服务方案,支持购买智能化高端农机,夏收以来累计投放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领域贷款超700亿元 [3] - 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加强农机作业服务保障,提前做好跨区通行、用油保供等准备工作 [3] - 全国建立3900多家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2000多家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6900多支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确保应急调度即时响应 [3] 粮食生产与灌溉管理 - 全国夏粮收获过九成,冬小麦大面积收获基本结束,夏播粮食进度近八成,其中夏玉米、中稻播栽九成半,夏大豆播种过七成 [2] - 东雷抽黄灌区从6月1日开机引水,已浇灌农田28万亩次,夏玉米浇灌过半 [4] - 水利部强化水源统一调度管理,加快补齐灌排设施短板,做好科学灌溉和农田排涝工作 [4] 病虫害防治与农田管理 - 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农村局通过虫情测报系统向农户推送病虫害预警信息,如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 [4] - 种粮大户采用手机智能化灌溉系统,实现400多亩稻田精准上水,增强管护效果 [4] - 各小麦主产区机收损失率连年走低,预计今年全国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3]
亚行增加二百六十亿美元粮食安全援助资金——加大投资 改善亚太地区粮食安全状况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18
除增资计划外,亚行正在开发创新自然资本融资机制,通过设立自然资本基金,加大对气候智能型农业 的支持。据亚行介绍,这是一个计划规模为1.5亿美元的混合融资工具,由全球环境基金提供主要支 持,预计还将得到包括全球农业和粮食安全计划在内的其他资金支持。该机制将支持亚行发展中成员的 农民和创新者开展的农业食品体系项目,与生物多样性补偿、水质检测等有形生态系统服务或碳信用额 挂钩,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护、恢复和管理自然资本,努力构建一个富有韧性、可持续的粮食体系。 "当前极端气候和资源退化威胁着众多人口的粮食供应和生计。这笔资金不仅有助于缓解饥饿、改善营 养状况,还将推动粮食生产、加工、分销和消费全链条的变革。"亚行行长神田真人表示,通过推广气 候适应型农业技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为农民增加收入,为农业企业创造发展机会。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地缘冲突影响粮食供应链稳定,给亚太地区粮食安全带来严峻挑 战。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全球超过一半的营养不良人口分布在亚洲发 展中国家。世界粮食计划署评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三大粮食不安全风险中的至少两项,即极端天 ...
粮食“飞地”新模式前景广阔
经济日报· 2025-06-26 05:57
粮食"飞地"模式的核心观点 - 粮食"飞地"模式通过产销区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格局,有望破解产销区省际横向补偿难题,成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1] - 该模式将主销区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与主产区粮食资源优势深度融合,推动产销区产供储加销一体化发展,助力主产区粮食产业向精深加工、品牌化经营跃升 [2] - 目前全国已形成土地流转型、股份合作型、订单托管型三种比较成熟的产销合作模式,推动产销合作从简单的供需合作向产业链深度合作转型 [3] 粮食产销区结构性矛盾 - 13个主产区每年贡献全国近80%的粮食产量,但因产业链短、附加值低,长期陷入"粮财倒挂""农民增产不增收"困境 [2] - 经济发达的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低,主要从主产区调入或进口,面临粮源不稳、供应链风险等挑战 [2] 粮食"飞地"模式的实践案例 - 北京在黑龙江、天津拥有"飞地"农场,上海在江苏、安徽等地建有多个"飞地"农场 [2] - 浙江金华鼓励各县市出台补助政策,支持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建立省外粮食生产基地 [3] 粮食"飞地"模式的推广难题 - 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主产区担忧成为"代工基地",需创新合作机制确保双方共赢 [4] - 跨区域政策协调难度大,需国家层面建立协调机制打通行政壁垒 [4] - "北粮南运"长距离运输增加成本,需配套建设粮食仓储物流枢纽,发展低碳运输方式 [4] - 粮价波动可能引发销区压价或产区违约,需完善期货市场,引入"保底价+浮动溢价"合同 [4] 粮食"飞地"模式的未来发展 - 国家层面应将"飞地"纳入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等规划,给予重点扶持 [5] - 主销区应设立专项基金激励企业跨区投资,主产区应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强化基础设施配套 [5] - 推动物联网、区块链溯源、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粮食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数字飞地" [5]
阿布扎比财富基金ADQ:支持阿联酋的长期粮食安全目标,包括将国内粮食产量提高到总消费量的 50%,并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快讯· 2025-06-26 00:44
阿布扎比财富基金ADQ的粮食安全战略 - 公司支持阿联酋长期粮食安全目标 包括提升国内粮食产量至总消费量的50% [1] - 公司计划减少阿联酋对进口粮食的依赖 [1]
第一观察丨领悟总书记抓土地工作的系统思维
新华社· 2025-06-25 21:08
土地资源保护与系统治理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土地观",强调土地资源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多功能性,将生态保护、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 [3] - 我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凸显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 [3] - 耕地保护需要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3][4] 土地资源类型与功能 - 森林被定位为"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强调其多功能联动价值 [5] - 草原是地球的"皮肤",具有基础性生态作用,破坏后修复困难 [6] - 湿地是"地球之肾",开发应以生态保护为主,贵在原生态 [6] - 沙地治理是滚石上山的过程,需要持续努力防止反复 [6] - 5亿亩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6] 土地资源利用原则 - 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6] - 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田则田、宜湿则湿、宜沙则沙,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7] - 土地要素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需要兼顾科学保护和高效利用 [7] 系统治理与生态保护 -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需要统一保护、统一修复 [4] - 土地保护与生态保护统筹推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的美丽国土 [5] - 各类土地资源都承载着独特而不可或缺的生态功能与资源价值 [5]
农行广东分行:浇灌金融“活水” ,守护沃土粮安
南方农村报· 2025-06-25 10:32
广东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 广东以全国1.9%的土地面积承载8.9%的人口和10.9%的经济总量,关键在于严守耕地红线[2][3] - 广东省实施《广东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推动"小田变大田"、永久基本农田变高标准农田[7][15] - 南雄市作为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市,探索"多田套合"路径,实现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层层套合[18][21] 农行广东分行的金融支持措施 - 农行广东韶关分行为南雄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供2250万元信贷支持,满足5家施工单位资金需求[34][35] - 针对南雄市"政府招标自建+企业共建"模式,推出"高标准农田施工单位承建模式"特色金融服务方案[28][29] - 农行广东清远分行为连州市诚晟米业发放1600万元纯信用农业龙头贷,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58][59]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 南雄市统筹补充耕地约53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约14.03万亩[24][25] - 南雄市永久基本农田内高标准农田面积从试点前的38.65万亩提升至42.69万亩[25][26] - 南雄市丝苗米产业园采用烟稻轮作模式,提升土地综合生产能力[31][32] 粮食企业金融支持案例 - 诚晟米业具备日产400吨优质大米的加工能力,但面临资金瓶颈影响粮食收购[48][50] - 农行贷款帮助诚晟米业稳定"公司+集体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保障农户种粮收益[62][63] - 农行广东分行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达360亿元,支持粮食企业超千户[64][65]
米价一年暴涨98%,日本“米荒”折射了什么问题?
虎嗅· 2025-06-25 08:16
日本大米危机 - 2024年夏季以来日本大米歉收导致价格持续上涨,2025年5月底米价同比涨幅超98%,达24元人民币/斤(中国同等价格可购6-12斤)[1] - 米价上涨未显著提升农民收益,因生产成本增加且流通环节分走大部分利润,加剧农业经营困境[1] - 日本政府通过释放储备米和增加进口缓解短期供应压力,但长期可能加深对国际市场的依赖[2] 东亚农业模式特征 - 东亚地区(日韩中台)形成高度趋同的"东亚模式":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牺牲农业推进城市化、食物能源高度依赖进口[13][14] - 人均耕地资源紧张:日本0.5亩、韩国0.44亩、台湾0.52亩,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89亩[8][9] - 1960年代曾实现粮食自给(日本1955年谷物自给率88%,台湾1952-60年为农产品净出口地区),但此后自给率持续下降[11][12] 粮食自给率演变 - 日本谷物产量从1960年代末2100万吨降至新世纪约1000万吨,1972年起进口量持续超过产量2倍以上[24][25] - 韩国谷物进口量从1960年代持续增长,1986年首超产量,近年达1400万吨(为产量2.5倍)[26][28] - 台湾粮食产量从1960年代末647万吨峰值跌至21世纪不足200万吨,进口量1979年超500万吨,1995年突破1000万吨[28][30] 消费模式转型 - 日本1954年通过《学校给食法》推广欧美化饮食,肉奶消费指数从1954-56年的100增至1970年的436(肉类)和381(奶制品)[33][34] - 台湾人均肉类消费从1961年16公斤增至90年代末80公斤,30年翻两番[35] - 饮食结构转型导致饲料粮需求激增,东亚地区玉米大豆等作物种植被放弃,转向依赖美国进口[39][40] 中国大陆消费革命 - 1990年代完成消费转型,肉蛋奶消费量显著增长:1978-2018年肉类产量增8.1倍至8625万吨,禽蛋增11.1倍至3128万吨[52][53] - 大豆进口量从2000年1012万吨增至2017年9500万吨,对外依存度超80%,2023年隐含虚拟耕地达10.17亿亩(占国内耕地33.4%)[56][62][69] - 主要农产品进口来源集中于美洲(巴西、阿根廷、美国)和东南亚,导致南美三国森林减少与农地扩张直接关联中国需求[71][72]
日本大米为什么越来越贵? |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2025-06-24 13:01
日本大米危机核心观点 - 日本大米价格飙升至一年前两倍,政府投放30万吨储备粮未能抑制价格[1] - 危机根源在于长期"减反政策"导致产量弹性不足,过去60年产量减少37%[2][4] - 日本农协控制50%大米流通渠道,3月拍卖的储备米仅20%进入消费市场[7] - 政府政策受农村选民政治影响,农村选民投票价值是城市2-3倍[6] - 农业结构性问题包括耕地破碎化、农民老龄化(平均69岁)、劳动力减少50%[8] 供需失衡原因 - 2023年罕见高温导致秋季收成减少且质量较差[2] - 疫情后国际游客激增推高大米需求[2] - 日本大米年消费量约1000万吨,但仅允许进口10万吨免关税大米(占比1%)[1] - 超额进口需缴纳700%关税,导致60年来基本依赖国产[1] 政策演变与影响 - 1942年食品管理法:政府高价收购低价销售,导致财政负担[4] - 1970年代减反政策:限制60%水田种稻,其余改种或休耕[4] - 2018年取消面积限制但保留转种补贴,实质延续减产逻辑[6] - 政府每年发布需求预测引导产量,但连续两年出现误判[6] 产业结构问题 - 日本农协控制产业链:收购50%大米、提供金融服务、维持高关税[7] - 供应链冗长导致囤积行为,批发环节形成价格瓶颈[7] - 3月储备米拍卖90%由农协中标,但两个月仅释放20%[7] - 零售商难以直接对接农协,大型批发商控制流通[7] 潜在解决方案 - 考虑放松进口限制并增加直接国际采购[9] - 尝试绕过农协体系,直接与大型零售商签约[9] - 调整补贴制度但需平衡农民生计稳定性[9] 行业数据对比 - 1961-2023年全球主要产米国产量增长300%达2亿吨,日本反降37%[2] - 过去二十年日本水稻种植面积减少20%[2] - 日本农业人口比20年前减少一半,年轻劳动力严重不足[8]
农林牧渔行业周报:猪价低位反弹,关注种植产业链投资机会-20250624
甬兴证券· 2025-06-24 12: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2025/6/16 - 6/20)农林牧渔板块跑输大盘2.68个百分点,申万农林牧渔指数收于2,640.23,周下跌3.13%,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周涨跌幅排名第26位;各子板块均下跌,农产品加工、动物保健、饲料、种植业、渔业、养殖业板块分别下跌1.89%、2.27%、2.43%、2.72%、3.21%、3.81% [1][15][17] - 生猪养殖惜售情绪增强,猪价低位反弹但高度有限,6月20日全国生猪均价14.22元/公斤,周环比上涨1.43%,较2024年同期下跌22.59%;自繁自养利润为19.40元/头,周环比上升22.30元/头,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为 - 186.79元/头,周环比上升23.85元/头 [2] - 肉禽苗价大幅下跌,肉鸡价格持续低迷,6月20日肉鸡苗均价1.86元/羽,周环比下跌32.12%,白羽肉鸡价格7.12元/公斤,周环比下跌2.06% [2] - 农产品中小麦、玉米和豆粕价格均环比上涨,6月20日全国小麦现货均价2441.67元/吨,周环比上涨0.46%;全国粳稻现货均价2892.00元/吨,周环比持平;全国玉米现货均价2342.86元/吨,周环比上涨0.37%;全国豆粕现货均价3024.00元/吨,周环比上涨1.00%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复盘 板块行情 - 本周(2025/6/16 - 6/20)农林牧渔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2.68个百分点,申万农林牧渔指数收于2,640.23,周下跌3.13%,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周涨跌幅排名第26位 [15] - 各子板块均下跌,农产品加工、动物保健、饲料、种植业、渔业、养殖业板块分别下跌1.89%、2.27%、2.43%、2.72%、3.21%、3.81% [17] 个股表现 - 本周涨跌幅位居前5名的个股分别是邦基科技(24.71%)、*ST贤丰(21.87%)、晨光生物(13.43%)、雪榕生物(7.81%)、*ST天山(4.19%) [19] - 本周涨跌幅位居后5名的个股分别是安德利( - 18.67%)、中宠股份( - 13.42%)、晓鸣股份( - 11.27%)、路斯股份( - 10.96%)、辉隆股份( - 10.71%) [19] 行业重点数据 生猪养殖 - 6月中上旬规模猪企主动降重去库存,猪价持续偏弱;中旬之后,养殖端有所抗价惜售,猪价低位反弹但高度有限 [2] - 截止6月20日,全国生猪均价14.22元/公斤,周环比上涨1.43%,较2024年同期下跌22.59%;自繁自养利润为19.40元/头,周环比上升22.30元/头,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为 - 186.79元/头,周环比上升23.85元/头 [2] 肉禽 - 近期白羽鸡苗供应压力增大,叠加养殖端补栏情绪偏低,鸡苗价格持续走弱,肉鸡受下游屠宰端高库存影响,价格持续承压 [2] - 截止6月20日,肉鸡苗均价1.86元/羽,周环比下跌32.12%,白羽肉鸡价格7.12元/公斤,周环比下跌2.06% [2] 农产品 - 截止6月20日,全国小麦现货均价2441.67元/吨,周环比上涨0.46%;全国粳稻现货均价2892.00元/吨,周环比持平;全国玉米现货均价2342.86元/吨,周环比上涨0.37% [3] - 伴随5 - 6月到港大豆陆续通关,油厂压榨量攀升,豆粕供应量逐步恢复,价格回落至2900 - 3100元/吨之间震荡,截止6月20日,全国豆粕现货均价3024.00元/吨,周环比上涨1.00% [3] 重点公司公告 - 温氏股份5月份肉猪养殖窝均健仔数提升至11.7头,猪苗生产成本降至280元/头左右,肉猪上市率93%左右,养猪综合成本为6 - 6.1元/斤 [36] - 温氏股份5月份肉鸡养殖上市率为95%,毛鸡出栏完全成本降至5.5 - 5.6元/斤 [38] 投资建议 - 关注种植产业链投资机会,建议关注直接受益于农产品涨价的相关标的,以及产业链上游种业公司 [4] - 生猪养殖关注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巨星农牧、神农集团、华统股份、天康生物 [4] - 肉禽白羽鸡板块关注圣农发展,黄羽鸡板块关注立华股份 [4] - 饲料关注行业龙头海大集团,区域龙头禾丰股份 [4] - 农产品关注苏垦农发、北大荒,以及上游种业板块登海种业、隆平高科、康农种业、荃银高科 [4]
从田间到餐桌 夏粮收储加工一线追踪
新华社· 2025-06-23 21:36
夏粮收购 - 预计今年新季夏粮收购量将达到2000亿斤左右,其中小麦1700亿斤 [2] - 小麦收购价格平稳运行,质量整体好于常年,收购进度快于上年同期 [2] - 国家在河南、安徽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政策性和市场性因素支撑后期麦价走势 [2] 粮食储存技术 - 中储粮集团采用"内环流控温"技术,实现冬季蓄冷夏季循环利用,能耗少且无污染 [3] - 应用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在粮堆内部创造低氧环境,抑制微生物繁殖 [3] - 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超过98%,粮食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 [4] - 全国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2亿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超5500万吨 [5] 粮食加工与节粮减损 - 中粮集团将小麦麸皮转化为全麦面粉原料,全麦粉加工得粉率达到97%以上 [7] - 各地推进小麦、稻谷等适度加工,应用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减少损失 [7] - 目标到2027年年底将粮食加工损失率控制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