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

搜索文档
数字孪生优化零碳园区能源配置
搜狐财经· 2025-05-15 13:30
园区能源系统面临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大、多能互补协同性差、碳排放动态监测难等挑战。数字孪生技术 通过构建物理世界与虚拟空间的实时映射,为零碳园区能源配置优化提供了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推动 园区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创碳"跃迁。 数字孪生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预测-优化-闭环"能力。在规划阶段,通过三维建模与气象数据融合, 可模拟不同建筑朝向、光伏布局下的发电效率,某园区通过该技术将光伏板布局优化后,年发电量提升 18%。在运营阶段,依托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状态、环境参数,数字孪生平台能精准预测能源需 求峰值。例如,某生态园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通过数字孪生模型提前15分钟预判负荷增长,自动启动储 能系统释放电能,避免电网过载风险。更关键的是,该技术可量化不同减排策略的经济效益。某园区模 拟碳交易市场机制后,发现通过调整储能充放电策略,每年可增加碳资产收益超200万元。 在能源生产端,数字孪生技术破解了可再生能源"靠天吃饭"的难题。通过整合风速、光照、温度等多元 数据,平台可构建风光发电功率预测模型,某风电场应用后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2%,弃风率下降至3% 以下。在能源传输环节,泛能网技术结合数字孪生,实现电、热、冷 ...
首个零碳产业园国家标准预计于今年审查报批
快讯· 2025-05-15 11:59
零碳产业园区国家标准研制 - 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远景科技集团等单位共同发起《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导则》正在研制 预计2023年审查报批 [1] - 标准内容涵盖园区分类、总则、系统建设和分类建设等 适用于指导园区零碳建设工作 [1] - 作为首个零碳园区国家标准 对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里程碑意义 [1] 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1] - 标准将为我国零碳园区建设提供范本 并为海外输出打造"中国样本" [1]
“能”见首席|对话远景科技集团CSO孙捷:零碳园区建设应有标准 AI赋能电力市场交易革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2 17:45
在发布《2025零碳行动报告》之时,远景科技集团(下称远景)宣布自2022年起连续第三年实现运营碳 中和。在这份报告中,该集团称将在2028年达成核心供应链100%使用绿电的目标。 "从策略上,我们要跟供应链合作方达成战略一致性,包括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数字化工具去跟踪、计 算、管理碳排放,要授之以渔。"远景科技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CSO)孙捷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 报道等媒体采访时认为,供应链减碳的关键在于理念的提升。"我们要帮助整个供应链认识到,减碳是 一件非常有意义且没有那么难的工作。" 眼下,全球范围内所掀起的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浪潮,正在重新构建人类与能源的共生关系。在此 背景下,诸多应用场景模式应运而生,例如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设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聚焦能源开 发利用的全过程、全环节,来通过打造绿色环保的供给、互动节约的消费、低碳替代的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运营的服务保障等系统性实践,进一步促进绿色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远景作为零碳产业园的开创者,也正在进一步扩大其建设目标——未来十年,其将携手 合作伙伴在全球建设100个零碳产业园。 ...
江苏:零碳园区应配置新型储能,推动微电网与主网协同发展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5-12 16:53
零碳园区建设指南核心观点 - 江苏省提出零碳园区建设框架,要求通过新型储能配置、微电网协同、能碳监管平台等技术手段实现园区碳中和目标 [1] - 文件适用于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要求3年内无重大安全环境事故,建设范围可为整体园区或"园中园" [10][15] - 提出7大类28项绩效指标,包括单位能耗碳排放<0.3tCO2/tce、非化石能源占比≥80%、光伏覆盖率≥75%等强制性指标 [31][34] 能源系统建设 - **储能配置**:要求在电网/电源/用户侧配置新型储能,容量≥日均用电量10%,支持多元化技术应用 [1][20][31] - **微电网发展**:推动数字化微电网建设,实现新能源/负荷/储能聚合调控,与主网分层分级协同运行 [1][20] - **绿电供应**:要求可再生电力消费占比≥70%(含绿证),开发分布式光伏/风电,推进电能替代和绿证交易 [19][20][31] 基础设施要求 - **建筑标准**:新建公共建筑需达二星级绿色标准,超低能耗建筑面积≥3万㎡,推广光伏建材/热泵技术 [21][31] - **交通体系**:新增车辆100%使用新能源,布局充换电/加氢站,建设智慧路灯等辅助设施 [21][31] - **数字基建**:数据中心PUE需优于国家要求,通过水冷/余热回收等技术实现节能 [21] 产业运营管理 - **企业要求**:规上企业100%完成清洁生产审核,50%以上开展碳足迹认证,80%披露环境信息 [24][31][34] - **技术创新**:鼓励CCUS/BECCS技术应用,探索绿氢制备/燃料电池等场景,研发经费投入强度≥4% [28][29][34] - **监管平台**:建设能碳监管系统集成电/热/冷等多维数据,实现实时监测和碳排放溯源 [1][26] 循环经济措施 - **资源利用**:要求工业固废利用率≥80%,余热利用率≥50%,推动中水回用和伴生资源综合利用 [25][31] - **产业链协同**:通过延链补链形成闭环物料流,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培育绿色工厂占比≥30% [23][24][31] 政策实施机制 - **评价体系**:将指标分为强制类(一类)、参考类(二类)和激励类(三类),实施分级考核 [34] - **服务支撑**:构建一体化低碳服务平台,提供碳资产/绿电交易等服务,与省级系统互联互通 [27]
工业供热“绿”变记:高温热泵将成为零碳园区的供热标配
新京报· 2025-05-09 15:11
在"双碳"目标下,工业领域的碳排放压力日益加剧。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工业园区的供热 系统如何实现绿色转型,尤其是零碳园区的供热系统如何低碳,成为必须攻克的关卡。本期碳讨,新京 报零碳研究院专访了中国节能协会副监事兼热泵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恒谊,解析高温和工业热泵在零碳 园区中的技术应用。 赵恒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高温热泵技术凭借其节能、环保、电气化三大优势,正成为工业零碳供热的 核心解决方案。然而,技术推广仍面临初期投资高、工艺整合难度大等挑战,亟须政策支持与用户行业 协同破局。 热泵并非通过燃烧产热,而是像"热量搬运工",将低温热源提升至可用温度。其能源效率(COP)可达3- 6,即消耗1度电可产生3-6倍热能,远超燃煤锅炉(能效约90%)。"在余热回收场景下,能效甚至更 高。"赵恒谊举例,某啤酒厂采用热泵技术后,洗瓶热水和发酵冷却系统协同运行,综合能耗降低 60%。 另外,高温热泵以电力驱动,可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无缝衔接。在新疆、西藏等可再生能源富集 地区,绿电直接驱动热泵供热,实现"零碳闭环"。 供热减碳压力聚焦"范围一",高温热泵成核心解决方案 在工业园区的碳排放结构中,供热是"最难啃 ...
中山公用:5月8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搜狐财经· 2025-05-09 10:16
业务布局与协同发展 - 公司构建环保水务、固废处理、新能源三大主业深度融合的生态服务体系,通过"强链补链、资源共享"实现协同发展 [2] - 水务板块通过全市"供水一盘棋"整合实现全流程统一管理,形成规模效应与区域集约化优势 [2] - 固废板块协同环卫前端收集与后端焚烧发电,形成资源循环闭环,并拓展跨区域市场 [2] - 新能源板块以分布式光伏为切入点,联动Pre-REITs基金与资本运作,保障技术转化和项目落地 [2] 业务增长与市场扩展 - 2025年一季度公司主营收入9.77亿元同比上升8.25%,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上升62.19%,扣非净利润3.04亿元同比上升92.11% [8] - 水务板块营收同比增加7.43%,固废板块营收同比增加32.00%,新能源板块营收同比增加77.13% [3] - 水务板块未来将推进供水管网升级、工业污水处理项目及镇街厂网一体化布局 [3] - 固废板块计划深化产业链整合,拓展工业固废等新兴业务,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3] - 新能源板块将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建设,并布局"人工智能+虚拟电厂"区域运营平台 [3] 盈利增长点 - 水务板块重点拓展中山特色产业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市场,提升运营效率 [5] - 固废板块围绕"城市服务""再生资源""工业环保"等领域补链强链,提升综合竞争力 [5] - 新能源板块通过"能源建设-能源管理-智慧运营-平台交易"构建大湾区绿色发展新范式,培育电力交易、碳交易等新业务 [5] 市值管理与股东回报 - 2025年1月实施特别分红方案,派发现金红利5.14亿元 [6] - 公司通过聚焦主业、强化股东回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及投资者关系管理提升市值 [6] - 组建专业化、年轻化董事会改善治理结构,提升决策科学性 [6] ESG与社会责任 - 公司荣登"中国ESG上市公司大湾区先锋50"和"大湾区国企ESG发展指数榜单" [8] - 连续十年蝉联水业最具社会责任投资运营企业,承担供水、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等公共服务 [8] 机构预测与市场数据 - 中信建投预测2025年净利润13.21亿元,2026年15亿元;方正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13.59亿元,2026年14亿元 [9]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2910.51万,融券净流出50.19万 [11]
22MW!铁建重工长沙园区光伏项目如期并网,铁建发展点亮零碳园区新图景
长沙晚报· 2025-04-29 21:27
项目概况 - 中铁建发展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铁建重工长沙第一、二产业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装机容量达22MW [1] - 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运营模式,是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的标杆成果 [1] - 项目在4月30日前完成并网,符合国家能源局对装机规模小于20MW光伏电站维持"余电上网"模式的政策要求 [1] 项目建设 -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项目一线统筹协调关键环节,积极与铁建重工、国家电网等单位密切沟通 [1] - 项目部科学制定施工方案,细化倒排工期计划,将每个施工节点精确到小时,昼夜奋战克服困难,最终在"430"大限前实现竣工并网 [2] - 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玄武岩支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特性,有效降低屋面荷载,提升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大幅缩短安装周期 [2] 项目效益 - 预计每年可为园区输送2000万千瓦时绿色电力,优先保障园区生产、办公用电需求 [2] - 余电并入公共电网后,每年可实现标准煤减排6200吨、二氧化碳减排1.6万吨 [2] - 绿色电力的使用将助力铁建重工产品满足国际市场碳排放要求,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2] 未来规划 - 此次项目成功并网标志着公司在分布式能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 - 未来将持续发挥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优势,加速布局新能源项目,为国家"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2]
622家!陕西省重点用能单位名单(2025年版)发布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3-25 15:53
文 |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 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2月2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统筹新能源与重点产业优化布局,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在工业、交通、建筑、 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积极支持零碳园区建设和光伏建筑一体化,更好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发展改革委(局),省节能中心,各重点用能单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有关要求,现将陕西省重点用能单位名单(2025年版)予以公布,并就相关工作要 求通知如下: 一 、各市区要加强本地区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指导工作,配合做好新进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在线监测接入端系统建设。新进重点用能单位需于2025 年4月底前完成系统注册,并确保能耗监测数据及时准确上传。 二、省节能中心需切实履行主责主业,保障各重点用能单位尽快完成接入端系统建设,做好接入后的系统运行、管理工作。 三、各市区发展改革部门、节能中心(节能监察机构)、各重点用能单位应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责任义务,切实做好节能工 ...
固废AI+系列:固废+AIDC,打造零碳园区新模式
广发证券· 2025-03-13 20: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买入,前次评级也为买入,报告日期是2025年3月13日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央强调“零碳园区”推广,2025年建设进程有望提速,两会强调相关建设且能耗指标更稀缺,与垃圾焚烧能耗优势匹配,固废静脉产业园是优选之一 [7] - 垃圾焚烧结合AIDC,有望成为发达地区探索“零碳园区”的优选,供能层面可建立综合能源供给,发达地区能耗等资源稀缺,焚烧厂有优势,且行业进入稳定期,转型后利润和估值有想象空间 [7] - 上海浦东首个固废零碳产业园即将落地,实现五大类废物循环利用,固废资源利用率达98.9%,园区绿色能源占比达93.7%,还有零碳数据中心新模式 [7] - 建议关注具备区位优势+静脉产业园布局的固废公司,如旺能环境、军信股份、永兴股份等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零碳园区政策加码,固废产业园为重要落地场景 (一)两会再强调“零碳园区”建设,各地建设规划加速出台 -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零碳园区,2025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李强总理强调建立零碳园区等举措,各部门将其纳入工作规划 [14] - 各地区政府积极响应,东部沿海聚焦技术创新与试点示范,西部地区重点是生态资源与清洁能源利用,重工业城市侧重工业升级 [15] (二)两会对能耗指标要求趋严,再提“隔墙售电、绿电直供”模式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较此前目标提升,能源重点工作部署在绿色低碳经济和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 [20][22] - 多名代表委员建言,允许通信运营企业通过“隔墙售电、绿电直供”模式,支持共建“零碳数据中心园区” [22] (三)固废静脉产业园天然为零碳园区的重要落地场景 - 产业园区零碳转型需围绕“能效水平、生产过程、能源供给、基础设置、资源利用”五大方面进行,江苏省有相关考核指标 [23][25] - 以固废处置为核心的静脉产业园具备降低碳排放、提供绿电、提升资源利用率等优势,可实现能源供需动态平衡和提升低碳化水平 [25] 二、垃圾焚烧参与零碳园区:以浦发黎明项目为例 (一)实现五大类废物循环利用,固废资源利用率达到98.9% - 浦发黎明零碳产业园项目是上海市首批零碳创建园区,占地约1200亩,包括多个处理厂和发电场等 [28] - 形成集干垃圾、湿垃圾等五大废物处理的产业链,固废资源利用率达98.9%,园区固废年处理总量达130万吨 [31] (二)多元化资源深度利用,园区绿色能源占比达到93.7% - 建设“光伏+风电+储能+可调负荷”微电网示范项目,建成9.3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累计发电930万度,采用一站式微网架构提升能源稳定性 [33] - 利用垃圾焚烧/沼气发电产生的蒸汽为园区供热,一期2024年供热量约6.1万吨,二期预计2025年一季度投用 [36] - 积极参与绿电市场化交易,截至2025年1月,完成绿电交易约2006万度,占发电量77%,售出绿色电力证书约20067张,收回国家补贴89.2万元 [38] (三)零碳数据中心的新模式——垃圾焚烧发电供能、余热制冷 - 浦东黎明智算中心项目建设中,利用垃圾焚烧供能,打造超低PUE值,计划打造新区首个万卡集群,支持万亿超大模型训练 [39][41] - 该项目能源利用特点包括绿电、分布式光伏+储能、余热制冷、引入LNG相变余冷,可实现绿电就近消纳和余热制冷 [41][43] 三、建议关注:旺能环境、军信股份、永兴股份等 (一)旺能环境:“运营+出海”战略转型,重视低估值机会 - 公司为浙江垃圾焚烧龙头企业,垃圾焚烧和餐厨处置产能领先,现金流转正并提升,2023年分红金额达2.15亿元,还将回购股票 [48] - 项目质量优异,BOO项目占比高,区域优势突出,规模效应显著,再生业务减值风险已在出清 [48][49] (二)军信股份:新签海外垃圾焚烧+IDC项目,期待项目复制 - 公司在吉尔吉斯新签垃圾焚烧+IDC协同项目,海外市场为业绩提供新增长点,首次协同布局垃圾焚烧+算力中心+供热,价值重估进行时 [52] - 国内已有垃圾焚烧+IDC落地案例,且该主体公司参股公司长沙垃圾焚烧厂,收购仁和环境助力固废一体化布局 [53] (三)永兴股份:Q3业绩稳步增长,期待陈腐垃圾掺烧贡献增量 - 2024Q3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业绩增速超出收入增速,24Q1 - 3自由现金流大幅转正,承诺2023 - 25年分红比例60%以上 [55] - 24H1垃圾焚烧量和发电量同比增长,生物质项目处理垃圾量增加,确认中标项目续签合同,期待陈腐垃圾掺烧和供热贡献利润增量 [56][57] (四)瀚蓝环境:分红大幅提升,股息+弹性兼备的固废白马 - 2024年分红大幅提升,拟派发现金分红6.52亿元,对应24年分红率为38%,24 - 26年股息率为3.9%、4.3%、4.8% [59] - 2024年解决存量应收账款24亿元,有望冲回减值、改善现金流,私有化粤丰进度符合预期,落地后有望增厚利润及现金流 [60] (五)三峰环境:业绩保持稳定,现金流表现亮眼 - 2024Q1 - 3公司收入、业绩维持稳定,2024Q3收入和利润有所下滑系在建工程减少,经营性现金流同比高增42.75% [61] - 公司运营产能增加,发电效率持续领先,2024H1项目运营收入、垃圾处理量和发电量同比增长,平均厂用电率保持行业领先,还销售蒸汽 [62] (六)海螺创业:现金流显著改善,期待分红提升 - 2024年中报首次特别分红,公司2024H1收入、业绩下滑系建造收入减少,运营收入保持稳增 [64][65] - 现金流大幅改善,自由现金流转正在即,期待后续分红潜力 [65] (七)光大环境:盈利结构改善,分红稳定 - 公司2024H1营业收入和盈利有所下滑,但利润、资产、现金流结构已明显改善,运营收入占比提升,负债水平下降,分红稳定 [66] - 公司为全国固废龙头企业,2024H1垃圾处理量同比增长,驱动固废运营收入增加,期待后续分红潜力 [66][67] (八)城发环境:Q3业绩高增,现金流向好 - 2024Q3公司业绩同比增长超30%,控费效果显著,净利率提升,经营性现金流向好,资本开支明显收窄 [68][69] - 公司垃圾焚烧、水务稳健增长,推进供热改造和绿证申领工作 [69]
公用事业行业跟踪周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四川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方案发布-2025-03-11
东吴证券· 2025-03-11 17: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政策导向 - 2025 年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零碳园区和工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等 [5] - 四川印发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力争到 2027 年打造一批零碳工业园区,探索“绿电直供”模式,创新实施“隔墙售电”政策 [5] 行业核心数据 - 2025 年 3 月电网代购电价同比下降环比持平 [5] - 截至 2025/3/7,动力煤秦皇岛 5500 卡平仓价 688 元/吨,周环比下跌 2 元/吨 [5] - 截至 2025/3/7,三峡水库站水位 163 米,入库流量 7900 立方米/秒,同比+8.23%,出库流量 7860 立方米/秒,同比+14.91% [5] - 2024 年全社会用电量 9.85 亿千瓦时,同比+6.8%,各产业用电均有增长 [5] - 2024 年累计发电量 9.42 亿千瓦时,同比+4.6%,各电源发电均有增长 [5] - 2024 年新增装机容量,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5] 投资建议 - 水电推荐长江电力,因其量价齐升、低成本受益市场化 [5] - 火电建议关注皖能电力、申能股份等,优质区域火电电量电价有支撑 [5] - 核电重点推荐中国核电、中国广核,成长确定、远期盈利和分红提升 [5] - 绿电重点推荐龙净环保,化债推进财政发力,绿电国补欠款问题有望解决 [5] - 消纳关注特高压和电网智能化产业链,如配电网智能化、电网数字化、国际化等方向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板块周行情:本周(2025/3/3 - 2025/3/7),SW 公用指数下降 0.5%,细分板块中燃气、火电等多数下跌,核电部分上涨 [13] - 个股涨跌幅:本周涨幅前五为凯添燃气、中泰股份等,跌幅前五为新奥股份、华电国际等 [13] 电力板块跟踪 用电 - 2024 年 1 - 12 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6.8%,三产和居民增速更高,占比持续提升 [16] 发电 - 2024 年 1 - 12 月发电量同比+4.6%,水电增速环比回落,各电源发电均有增长 [23] 电价 - 2025 年 3 月电网代购电价同比下降环比持平,各省均价 398 元/MWh [36] 火电 - 2025 年 3 月 7 日,动力煤秦皇岛港平仓价同比-24.81%,周环比-0.29%,3 月月均价同比-21.60% [43]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火电累计装机容量 14.4 亿千瓦,同比提升 3.8%,2024 年新增装机 4744 万千瓦,同比提升 1.9%,利用小时数 4400 小时,同比下降 76 小时 [47] 水电 - 2025 年 3 月 7 日,三峡水库站水位正常,入库/出库流量同比+8.23%/+14.91% [53]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水电累计装机容量 4.4 亿千瓦,同比提升 3.2%,2024 年新增装机 998 万千瓦,同比+6.3%,利用小时数 3349 小时,同比提升 219 小时 [60] 核电 - 2024 年核电行业再获 11 台核准,表明“安全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趋势,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国电投分别获新项目 3/6/2 台 [66]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核电累计装机容量 0.61 亿千瓦,同比提升 6.9%,2024 年新增装机 119 万千瓦,同比持平,利用小时数 7683 小时,同比上升 13 小时 [69] 绿电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风电累计装机容量 5.2 亿千瓦,同比提升 18.0%,光伏累计装机容量 8.9 亿千瓦,同比提升 45.2% [75] - 2024 年 1 - 12 月,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5175 万千瓦,同比提升 25.0%,光伏新增装机容量 20630 万千瓦,同比提升 25.9%,风电利用小时数 2127 小时,同比下降 107 小时,光伏利用小时数 1211 小时,同比持平 [75] 重要公告 - 融资:中广核电力、皖天然气、粤电力、国投电力等公司有融资相关公告 [81] - 对外担保:晶科科技、国电电力有对外担保事项 [86] - 对外投资:国电电力、中绿电有对外投资项目 [86] - 分配方案实施:韶能股份有权益分派方案 [86] - 经营情况:长源电力、中国电力公布经营情况 [86] - 解除质押:水发燃气控股股东解除部分股份质押 [86] - 股权转让:深南电有股权转让交易 [89] - 回购:韶能股份、洪通燃气、露笑科技有股份回购情况 [89] 往期研究 - 报告列出多篇往期研究报告,涉及火电、环卫装备、公用事业、燃气等行业 [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