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借壳上市
icon
搜索文档
一个00后,接管400亿
新浪财经· 2025-08-13 11:50
公司治理变动 - 00后陈汉伦被提名为市值456亿元ST松发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代表控股股东恒力集团参与战略决策和日常经营 [2][3][12] - 董事会提前换届选举共提名6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包括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及其子陈汉伦 [2][3] - 恒力系通过本次提名完成对ST松发治理架构的全面接管 为家族资产传承和船舶板块扩张铺路 [2] 资本运作历程 - 恒力集团2018年以8.2亿元收购松发股份29.91%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2][7] - 2024年底实施重大资产重组 将原陶瓷和教育资产以5.13亿元置出 同时作价80.06亿元注入恒力重工船舶资产 [10] - 配套定增以10.16元/股向恒力系发行7.38亿股 交易后恒力系合计持股比例升至89.93% [10] 股价与市值表现 - 公司市值从最低15亿元跃升至456.1亿元 股价从12元/股拉升到54.53元/股 [2][12] - 资产重组使公司主业由陶瓷教育转变为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 [2][10] 借壳上市模式分析 - 借壳上市具有时间优势 全流程6-9个月相比IPO排队2-3年 适合强周期行业 [13][14] - 壳公司选择标准包括:股本5000-7000万股 市值50亿元以内 业务干净无重大负债 [15] - 借壳可产生杠杆效应 恒力集团2018年8.2亿收购壳资源 2024年市值达400亿 杠杆超25倍 [13][14] 恒力集团产业布局 - 集团形成"原油-芳烃-PTA-聚酯-纺丝-织造"全产业链 2023年营收8177亿元 世界500强第81位 [5][6] - 拥有九大生产基地 19万员工 从369万起步发展到8000亿营收规模 [5] - 船舶板块通过收购原STX大连船厂设立恒力重工 具备30万吨级VLCC和LNG双燃料箱船制造能力 [5][6] 松发股份历史演变 - 公司原为潮州陶瓷企业 2015年上市后因行业下滑尝试教育双主业转型 [8] - 2019-2023年营收从5.8亿元降至2.06亿元 累计亏损近12亿元 [8] - 原实控人林道藩家族2018年套现离场 恒力集团接手时公司处于业绩低谷 [8][9]
国产光刻机大厂“借壳上市”,最新回应!
是说芯语· 2025-08-13 10:58
中颖电子控制权变更 - 原控股股东威朗国际及其一致行动人拟转让14.20%股份予上海致能工业电子,并将剩余9.20%股份表决权委托24个月 [3] - 交易完成后上海致能工电合计控制23.40%表决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公司控制权结构首次发生实质性变化 [3] - 上海国资成为大股东后,公司表示控股股东背景有助于部分业务推广 [3] 中颖电子与上海微电子传闻 - 公司澄清称不清楚吸收上海微电子上市的传闻来源,强调当前仅考虑IC设计公司 [1] - 上海微电子主营业务为半导体装备、泛半导体装备及高端智能装备的开发制造,产品应用于集成电路前道、先进封装等领域 [1] 行业动态 - 中颖电子加入"中国IC独角兽联盟",显示行业资源整合趋势 [4]
A股罕见,IPO公司谋控上市公司,安车检测能否终结连亏?
36氪· 2025-08-12 19:59
收购交易结构 - 矽睿科技通过"股权收购+表决权委托"组合模式以3.22亿元取得市值60.73亿元安车检测控股权[1][2][3] - 具体操作包括协议收购原控股股东贺宪宁6.43%股份(每股21.84元)及接受13.57%股份表决权委托[2][3] - 交易完成后矽睿科技合计控制20%表决权 上市公司将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3][4] 股价市场反应 - 安车检测停牌前一日(7月29日)股价放量上涨11.87%至26.01元 创2025年新高[2] - 复牌首日(8月6日)出现20CM涨停 但随后四个交易日累计下跌15.75%(跌幅分别为7.34%/6.74%/0.11%/1.56%)[2] - 收购作价较停牌前股价折价约16%(21.84元/股 vs 26.01元/股)[2] 双方业绩表现 - 安车检测2022-2024年营收停滞在4.48-4.62亿元区间 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且扩大(-3140.55万元/-5852.20万元/-2.13亿元)[5] - 2025年Q1营收1.15亿元(同比下滑8.23%) 归母净利润亏损403.48万元[5] - 矽睿科技2022-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4.89亿元→6.37亿元→8.46亿元) 归母净利润2024年扭亏为1.54亿元(前两年亏损2.51亿/3.60亿元)[6] 战略意图与协同效应 - 矽睿科技作为国内传感器龙头企业 产品覆盖MEMS传感器、汽车电子模组等领域 与安车检测机动车检测业务存在汽车电子应用场景协同可能[6][7] - 收购方拟通过产业规划与投资管理优势提升上市公司经营效率 可能推动新增业务板块[7] - 矽睿科技股权结构涵盖上海联和投资(国资平台9.471%)、云锋基金(6.755%)、小米产业基金(5.066%)等明星股东 具备产业资源整合潜力[7] 资本运作背景 - 矽睿科技自2021年起两度接受IPO辅导 目前仍处辅导阶段 本次收购为其提供借壳上市替代路径[3][4][7] - 此案例与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股价月涨800%)形成连续非上市公司反向收购上市公司市场现象[1][2] - 资产证券化"双轨并行"策略在A股市场较为罕见[1][4]
70后夫妻,买下一家上市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8-12 19:19
控制权变更 - 佳创视讯控股股东陈坤江与李莉、毛广甫签署控制权变更框架协议 若完成实施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毛广甫与李莉夫妇[1][2] - 控制权变更分三步实施 包括李莉通过协议转让受让陈坤江持有的4.6564%股份 陈坤江协助李莉受让其他股东0.3436%股份 陈坤江将剩余13.9692%股份表决权全权委托给毛广甫行使 同时李莉、毛广甫或其关联方将认购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的不超过6786.01万股股份 募集资金不超过3.54亿元[2][3] - 此次控制权变更计划与三个多月前陈坤江决定以1.4亿元包揽公司定增股份巩固控制权的操作形成鲜明对比[2][3] 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佳创视讯自2017年起扣非净利润已连续八年亏损 归母净利润连续六年亏损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营收分别为1.47亿、1.31亿及1.49亿 归母净亏损分别为7708.69万元、6661.95万元及5805.43万元[4] - 业绩压力导致公司现金流承压 急需外部资金缓解资金状况[5] - 公司成立于2000年 曾是中国最早投身数字电视产业的高科技企业之一 在国内电视软件市场排名第一 201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2] 收购方背景 - 毛广甫与李莉夫妇控制锂电池检测设备企业瑞能实业 二人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瑞能实业总股本的63.2891%[6] - 瑞能实业2021年6月创业板IPO获受理 拟募资3.7562亿元 但在三轮问询后于2022年6月选择撤单 终止原因为2021年扣非后净利润5711.45万元规模尚小[7][9] - 瑞能实业2023年12月再次启动上市辅导 2025年4月辅导机构国信证券公告终止辅导工作 原因为瑞能股份对股票发行上市事宜另有安排[10] 瑞能实业业务与市场地位 - 瑞能实业主要从事锂电池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并以锂电池检测设备及电池数据处理系统为核心 向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锂电池后段生产线 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全球2000多家客户[10] - 公司与全球主要动力电池厂商均有合作 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瑞浦能源、鹏辉能源等 其串联化成分容方案成功用于比亚迪刀片电池生产[11] - 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约4.47亿元 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6523.02万元 2024年1月获得“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 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前列[11] 交易影响与市场关注 - 若控制权变更完成 将为佳创视讯带来新的发展资金和发展机遇 但未来若瑞能实业准备借壳上市 还需要毛广甫与李莉夫妇筹划公司资产置换或吸收合并等操作[10] - 佳创视讯独立董事张学斌此前曾在瑞能实业任职独立董事 显示两家公司存在关联[11] - 截至8月12日 佳创视讯市值为28.74亿元[12]
再来聊聊智元和上纬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8-09 18:33
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交易分析 - 智元机器人通过两家关联有限合伙企业(智元恒岳、致远新创)收购上市公司上纬新材[1] - 收购主体与智元存在深度关联关系但非业务主体[1] - 总融资金额达数十亿元[1] 交易时间线与市场反应 - 7月1日上纬公告控制权变更并停牌 9日复牌[4] - 7月9日至30日股价连续涨停多次出现一字板[5] - 7月31日再次停牌 8月5日复牌后涨停市值达446亿元[6] - 较7月1日31亿市值暴涨13倍[6] - 上交所认定存在异常交易行为暂停相关账户[6] 交易财务细节 - 智元签署协议时上纬市值31亿元 计划出资9.41亿元[8] - 股价上涨后智元持股账面价值134亿元 浮盈124亿元[8] - 未实际出资即实现巨额账面收益[8] 交易结构争议点 - 采用29.99%协议转让+放弃表决权+37%要约收购组合方式[8] - 可能影响智元老股东权益 获利周期存在差异[8] - 交易结构设计引发借壳上市质疑[8] - 体外融资并购杠杆模式引发行业效仿担忧[8] 行业影响与创新 - 交易模式颠覆传统股东与企业关系[8] - 参与收购主体股东可快速获取二级市场溢价[8] - 可能引发机器人及低空经济领域类似并购潮[8]
宁德时代供应商,万华客户,毛率超50%的高分子材料龙头被“低价”收购!
DT新材料· 2025-08-09 00:03
收购交易概况 - 日播时尚拟以14.2亿元收购茵地乐71%股权,其中股份对价11.61亿元,现金对价2.59亿元,交易完成后茵地乐将成为其控股子公司 [2] - 茵地乐采用收益法评估值为20.05亿元,增值率103.4%,对应71%股权交易价格为14.2亿元 [3] 茵地乐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为国内锂电池PAA粘结剂龙头,市占率49%,前五大客户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企业 [4] - PAA产品通过聚合反应制成,主要原材料来自万华化学等供应商,眉山基地年产能5万吨,2023-2025年5月产能利用率从68.35%提升至165.33% [4] - PAA粘结剂具有环境友好特性,适配硅基负极和固态电池,正逐步替代传统CMC+SBR体系 [5] 产品价格与财务表现 - 产品单价持续下滑:负极粘结剂2025年1-5月单价8.55元/千克(同比-10.56%),正极粘结剂22.39元/千克(同比-6.57%) [6] - 2023-2025年1-5月营收分别为5.03亿元、6.38亿元、3.17亿元,净利润1.81亿元、2.04亿元、1.30亿元,毛利率稳定在51%-56% [7] - 截至2025年5月总资产13.72亿元,净资产11.18亿元,负债率仅18.5% [7] 交易背景与动机 - 日播时尚因服装主业疲软(2024年营收下滑15.68%至8.66亿元,亏损1.59亿元)寻求转型锂电池材料领域 [10] - 交易实质为璞泰来实控人梁丰(同时控制日播时尚)将茵地乐资产注入上市公司,71%股权通过股票支付实现资本运作 [9] 行业应用前景 - PAA粘结剂在动力电池、储能锂电池及消费电池领域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石墨/硅基负极和隔膜涂覆 [8] - 新能源碳材料行业快速发展,相关展会覆盖锂电池、钠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应用场景 [12]
中国人形机器人的期待与现实有差距
日经中文网· 2025-08-08 10:51
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价暴涨 - 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价从6月底至8月5日上涨14倍 收盘价达110 480元 起因是人形机器人企业上海智元新创技术宣布收购该公司 [2] - 市场猜测智元可能通过收购上纬实现"借壳上市" 绕过正规审查流程 但智元自身否认这一说法 [4][6] - 上纬市值在约一个月内膨胀至445亿元 远超智元150亿元的估值 东洋证券亚洲公司指出股价短期暴涨主要由个人投资者推动 [4][5] 上海智元新创技术背景与收购策略 - 智元由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成员彭志辉创立 其作为CTO在社交媒体拥有200多万粉丝 公司知名度高 [6] - 收购方案设计规避规则:智元仅收购上纬29 99%股份 低于触发公开要约收购的30%门槛 并通过表决权安排掌握经营权 [6] - 收购时机存疑 中国媒体指出智元成立不足3年 不符合与上市企业合并的资格要求 [6] 人形机器人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政府计划通过国有创投基金在20年内投资1万亿元培育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但民间基金面临更大压力 [7] - 行业另一企业杭州宇树科技正通过正规途径推进上市 获中信证券指导 市场估值120亿元 [7] - 香港上市企业优必选科技2024财年销售额13亿元 亏损11亿元 股价较最高点下跌70% 显示商业化难度 [8][9] - 英伟达CEO黄仁勋曾预测"生成AI之后是自律的人形机器人" 但市场期待与实际商业表现仍存在差距 [9]
安车检测拟易主矽睿科技或借壳 连亏三年股东减持套现近18亿
长江商报· 2025-08-08 08:07
公司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贺宪宁分两步转让控制权 第一步转让6.43%股份(对价3.22亿元)并委托13.57%表决权 第二步再转让13.57%股份 [1] - 交易完成后矽睿科技成为新控股股东 合计控制20%表决权 公司变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2][8] - 股权转让价格21.84元/股 较停牌前收盘价26.01元折价16.03% [7] 经营业绩表现 - 公司连续三年亏损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0.31亿元、0.59亿元和2.13亿元 累计亏损3.03亿元 [3][5] - 营业收入持续下滑 2021-2024年营收介于4.48-4.73亿元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5亿元(同比下降8.23%) [5] - 历史业绩显示2020年归母净利润达1.89亿元峰值 2021年骤降至1025.6万元(同比下降94.57%) [5] 股东减持与资产状况 - 2017-2022年股东通过二级市场累计减持套现17.95亿元 涉及中洲创投、华睿环保等机构 [3][6] - 公司货币资金加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12.26亿元 基本无债务负担 [9] - 2020年曾计划3.02亿元收购临沂正直70%股权 并通过定增募资11亿元 [4] 战略转型与业务布局 - 公司从机动车检测设备供应商向检测服务运营商转型 2018年起参与设立德州常盛新动能、临沂新动能等机构 [4] - 2021年完成定增募资11.49亿元 收购临沂正直、中检汽车等多家公司 [5] - 2021年与平安智慧城市合作 拓展智慧城市、二手车服务及汽车后市场领域 [5] 借壳上市预期 - 矽睿科技为国产传感器龙头 产品覆盖智能汽车、先进制造等领域 股东含上海联和投资、国家大基金等知名机构 [10] - 公司2021年起两度启动IPO辅导 市场预期可能通过入主安车检测实现借壳上市 [11][12] - 安车检测被视作理想壳资源 营收规模较小、股权分散且资产结构清晰 [9]
又一芯片巨头矽睿科技拟“曲线上市”,买壳细节曝光
新浪财经· 2025-08-07 12:15
交易方案 - 矽睿科技通过"股权受让(6.43%)+表决权委托(13.57%)"方式合计获得安车检测20%表决权,成为控股股东 [3] - 交易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以3.22亿元收购6.43%股份(1472.24万股,每股21.84元,较停牌前26.01元折价17%),第二阶段通过表决权委托获得13.57%控制权 [4] - 交易完成后安车检测实际控制人由贺宪宁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5] 交易特点 - 控制权转让价格出现17%折价,打破A股传统30%-100%溢价惯例,反映新旧产业转型背景下壳资源价值重估 [7] - 本次收购主体为矽睿科技(资产方)而非其创始人,打破传统"创始人买壳后注入资产"模式,可能增加后续资产下沉难度 [9][10] - 矽睿科技为MEMS传感器领域领先企业,产品涵盖六轴IMU、加速度计等,应用于智能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2023年启动IPO辅导但进展缓慢 [11][12] 后续操作难点 - 资产注入可能面临会计反向收购风险:若矽睿科技财务指标远超安车检测(目前营收4亿级),财报需以矽睿科技为延续主体 [15][16] - 未来三年内若注入资产规模达上市公司100%以上可能触发借壳上市认定,需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监管要求 [17] - 2024年矽睿科技曾以6.83亿元出售磁传感器子公司麦歌恩给纳芯微,显示其资本运作活跃 [13]
上纬新材复牌后再度20%涨停 今年首只涨幅超15倍A股诞生
深圳商报· 2025-08-06 01:24
公司股价表现 - 上纬新材复牌首日20%涨停 股价报收110 48元/股创历史新高 成为科创板第48只百元股 [2] - 2025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1566 62% 领涨A股 成为首只涨幅超15倍的股票 [2] - 7月9日至8月5日17个交易日内股价累计上涨1320 05% 收获12个20%涨停板 市值从31 38亿元飙升至410 14亿元 [2] 股权收购事件 - 智元机器人及相关主体拟通过两步走收购至少63 62%股份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团队 实控人变更为邓泰华 [3] - 收购前公司股权结构为"母公司一家独大+无实控自然人" 萨摩亚两家公司持股近80% 流通盘仅15%左右 [3] - 智元机器人为具身机器人头部企业 成立至今完成10轮融资 估值达150亿元 投资方包括正大集团 京东科技 腾讯投资等 [3] 经营与财务数据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业收入7 84亿元 同比增长12 5% [4] - 预计归属净利润2990 04万元 同比减少32 91% 扣非净利润2604 14万元 同比减少37 02% [4] - 公司公告称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 经营情况正常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