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借壳上市
icon
搜索文档
暴涨80%,姚劲波一次罕见出手
投中网· 2025-06-14 15:02
核心观点 - 互联网大佬姚劲波通过北京福好斥资6.62亿元收购易明医药23%股份,成为控股股东,这是其在A股的首次公开投资[1] - 交易公告后易明医药股价连续7个涨停,6月以来累计涨幅达84.32%,市值增至42.81亿元[1] - 近两年政策利好下,产业大佬、GP机构和政府/国资成为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的三大活跃买家[17][18][19][20][21] 易明医药交易详情 - 转让价格为15.1元/股,交易尚未完成姚劲波已获浮盈[2] - 易明医药主营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核心产品米格列醇片占营收超70%[5] - 2023-2024年营收连续下滑,2025年一季度营收1.49亿元(降7.41%),净利润1879.39万元(降32.64%)[5] - 第二大收入来源瓜蒌皮注射液(占营收12.92%)已于2024年12月终止合作[5][6] - 交易包含业绩对赌:2025-2027年营收不低于6亿元/年,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年[9] 姚劲波投资背景 - 2010年起通过58同城参与猎聘网等投资,2018年成立CVC神骐资本[12] - 神骐资本管理6只基金,累计投资71起,但此前鲜少涉足上市公司投资[13] - 此次通过个人控股公司北京福好(与配偶共同持股)完成收购[14] 控制权交易市场动态 - 产业方案例:世纪金源4.22亿元收购安奈儿13.03%股份,哈啰15亿元收购永安行[18] - GP机构案例:启明创投4.52亿元收购天迈科技,梅花创投吴世春入股梦洁股份[19] - 政府/国资案例:2025年50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中11家买家为国资,包括无锡财政局21.18亿元收购通用股份等[21] 交易驱动因素 - 政策层面:2024年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等推动市场活跃[17] - 产业方动机:业务协同或借壳上市(如哈啰收购永安行)[18] - GP机构动机:装入资产实现退出并获取财务收益[19] - 政府动机:招商引资、产业扶持和项目兜底[20]
一年狂揽超12亿,30年没涨价,江西“一元水王”借壳上市
36氪· 2025-06-13 10:05
公司概况 - 润田实业是江西区域性包装饮用水品牌,主打1元纯净水,在江西省内市场占有率高达58%,被称为"赣水之王"[1][5] - 公司成立于1994年,创始人黄安根具有医疗背景,将医疗标准引入饮用水生产[6] - 2023年营收12.6亿元,净利润1.77亿元,在全国布局10大生产基地,覆盖22个省级行政区[12][13] - 产品线包括6大系列30多款产品,但纯净水和高端产品"润田翠"矿泉水仍是主要收入来源[14][15] 资本运作 - ST联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润田实业100%股权,实现"曲线上市"[1] - 润田此前四次冲击IPO未果,曾因品牌危机、债务问题、同业竞争等障碍受阻[10][11] - ST联合2024年营收仅3.65亿元且亏损6370万元,面临退市风险,重组可帮助其"保壳"[17] - 交易双方实控人均为江西省国资委,属于兄弟公司间的资本运作[17] 市场策略 - 采用1元极致定价策略,低于当时市场1.5-2元的主流价格区间[6] - 重点布局县乡市场,通过自建瓶坯厂降低成本,制定优厚经销商政策构建密集渠道网络[8] - 2007年获软银赛富2亿元投资后加速全国扩张,建立七大生产基地覆盖20多个省市[8] - 2016年推出高端产品"润田翠"含硒矿泉水,定价2.7元尝试产品升级[14] 行业格局 - 2023年全国饮用水市场CR5达58.6%,农夫山泉(23.6%)、怡宝(18.4%)等巨头主导[5] - 2024年行业爆发价格战,农夫山泉推出12瓶9.9元产品,行业均价被拉低至0.8元/瓶[20] - 巨头在水源布局上优势明显:农夫山泉拥有12个主要水源地,华润计划投入14亿港元扩产[22] - 润田全国市占率不足1%,跨省运输成本高,四大水源中三处位于江西制约扩张[22] 财务数据 - 2024年资产总额16.4亿元,负债4.28亿元,所有者权益12.12亿元[13] - 2024年营收12.6亿元(+9.4%),净利润1.77亿元(+20%),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83亿元[14] - 对比行业龙头农夫山泉2024年营收428.96亿元,净利润121.23亿元,规模差距显著[19]
原西凤酒董事长被提名非独立董事,*ST步森却再度辟谣西凤酒“借壳”
华夏时报· 2025-06-12 20:44
公司治理与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方维同创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进行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提名7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包括原西凤酒董事长秦本平)和3名独立董事候选人[2][3] - 现任董事会仅留任1名独立董事(穆阳)和1名监事(张宝文),原管理班子基本被替换[4] - 第六届董事会任期已于2024年3月17日届满,但公司未主动启动换届程序,控股股东方维同创通过司法拍卖取得14.81%股权后成为实控人(最终控制人为宝鸡市财政局)[5][7] 西凤酒借壳传闻与市场反应 - 因提名西凤酒前高管秦本平及宝鸡国资背景候选人,市场对西凤酒借壳*ST步森的猜测再度升温[2][4] - 公司多次公告澄清,称换届改选与西凤酒借壳无关联且无重组计划[4][8] - 公告发布后公司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9] 经营业绩与退市风险 - 2022-2024年连续亏损,净利润分别为-7845万元、-6700万元、-5140万元,2022年营收同比下降35%[11] - 2024年末全国门店仅剩205家,线下业务受电商冲击严重且线上布局滞后[1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234.5万元,净亏损416.6万元,若2025年审计指标不达标将面临退市[12] - 公司因2024年扣非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3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同时因持续经营能力存疑叠加"其他风险警示"[11]
又一巨头暴雷!338亿总资产,99.91%转移美国,15万股民恐打水漂
搜狐财经· 2025-06-10 16:06
公司资产与业务结构 - 公司核心资产338亿元中99.91%位于美国[1] - 2015年公司转型出售国内业务 使用A股融资124亿元收购美国油田[3] - 美国子公司2023年资产规模达338亿元 员工人均年薪175万元 为当地平均水平的3倍[3] - 国内母公司连续15年未获分红且负债24亿元[5] - 公司拒绝将海外70亿元三年净利润转回国内 称可能被债权人划转影响业务[5] 公司治理与控制权争议 - 2021年董事会出现控制权争夺 原董事长刘珂让位予其兄刘斌[7] - 刘珂在美国注册空壳公司并以100万美元收购美国子公司0.01%股份 依据加州法律成为执行董事[7][9] - 形成"中美分治"格局:刘斌控制国内上市主体 刘珂实际掌控338亿美国资产[9] - 公司15年内发生至少15次大规模资本运作及控制权变更[15] 财务审计与信息披露 - 2022年起多家会计师事务所辞任或出具否定意见[11] - 审计机构对美国子公司账目核查覆盖率仅18% 关键财务数据缺失[11] - 公司以隐私为由拒绝公开人均175万年薪明细[11] - 2025年1月中瑞诚会计师事务所辞任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13] - 2025年5月6日年报正式无法披露 进入退市倒计时[13] 资本运作与收购企图 - 2024年8月汇能集团拟97亿元收购46%股权被证监会叫停[16] - 2025年1月浙江金帝石油报价42亿元收购0.14%股份未果[16] - 2025年4月伊泰集团提出118亿元收购51%控股权[16] - 收购方实质目标为美国子公司持有的二叠纪盆地页岩油资产[17] - 汇能集团通过多个账户隐蔽增持规避信披义务 被记入诚信档案[19][21] 历史沿革与现状 - 公司前身为烟台毛纺厂 1996年以新潮实业名义登陆A股[25][27] - 2007年盈利急剧下滑 为后续业务转型埋下伏笔[27] - 当前公司处于停牌状态 涉及15万投资者[29] - 公司位列A股2023年人均薪酬榜首 达222.82万元[17]
姚劲波A股首秀6.6亿拿下易明医药 58同城掉队分拆上市不顺引借壳猜想
长江商报· 2025-06-09 07:15
姚劲波收购易明医药 - 姚劲波斥资6.62亿元收购易明医药23%股权,成为实际控制人,首次现身A股市场 [3][6] - 收购价格15.10元/股,较停牌前收盘价溢价24%,较20日均价溢价30% [7] - 交易附带业绩对赌:2025-2027年营收不低于6亿元/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年 [7] 易明医药经营状况 - 2020-2024年营收稳定在7亿元左右,归母净利润约4000万元 [9] - 核心产品米格列醇片贡献72.72%营收,瓜蒌皮注射液收入同比下降55%至8421万元 [9] - 公司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54.93亿元,总负债仅2.19亿元,负债率低 [18] 姚劲波资本运作历史 - 2013年推动58同城纽交所上市,2020年私有化退市 [3][16] - 分拆业务中仅快狗打车2022年港股上市,安居客、天鹅到家IPO均受阻 [3][21] - 设立159亿元产业基金,布局新能源、机器人等领域,如投资迈宝智能、光因科技等 [16] 借壳上市猜想 - 市场预期姚劲波可能向易明医药注入58集团资产实现整体上市 [20][23] - 58集团业务面临BOSS直聘、贝壳等竞争,快狗打车2024年亏损1.93亿元 [21][23] - 替代方案或注入新能源、机器人等投资资产 [24] 行业竞争格局 - 58同城主营业务受经济环境影响,姚劲波要求2023年所有业务线盈利 [17] - 家政服务需求增长,58到家处于行业前列 [23] - 初代互联网平台面临技术迭代与新兴竞争对手挤压 [25][26]
一场涉资百亿的“买壳”争夺战,最终被鄂尔多斯前首富拿下
36氪· 2025-06-03 07:45
收购争夺战概况 - ST新潮控股权争夺战最终由伊泰B股以3.40元/股、总价117.92亿元收购50.10%股份完成交割 [1][4] - 此前汇能海投(郭金树控股)曾以3.10元/股收购46%股份但交易因信披问题流产 [2][3] - 金帝石油曾以3.15元/股要约收购20%股份但因预受股份未达8%门槛失败 [3][5] 标的公司ST新潮核心价值 - 主营业务为美国德克萨斯州二叠纪盆地页岩油勘探开采,子公司MCEP贡献主要营收利润 [8] - 股东结构分散且无实控人,治理结构形成"收购友好型"特点 [9] - 虽因内控缺陷被ST且面临退市风险,但海外油气资产具备稳定产能和盈利能力 [8][9] 收购方战略意图 - 伊泰集团作为内蒙古煤炭龙头,通过收购切入海外能源市场并获取A股资本运作平台 [10] - 未来可能通过ST新潮实施资产注入、分拆上市等操作,解决煤化工/LNG项目融资瓶颈 [10] - 收购价3.40元/股相比同类并购具备价格优势,且符合产业资本转型需求 [10][12] 区域产业资本特征 - 鄂尔多斯煤炭富豪郭金树(汇能)与张双旺父子(伊泰)均参与竞购,显示区域资本活跃度 [6][12] - 传统煤企通过控股上市平台向"控股+运营+投资"模式转型,寻求资源整合与海外扩张 [12] - 交易反映能源行业在双碳背景下对资产跨境配置和资本工具创新的需求 [10][12]
借壳上市需要什么条件?快速融资还是资本游戏?
搜狐财经· 2025-06-02 21:08
借壳上市的核心要素 - 借壳上市需满足控制权变更与资产注入两大核心要素 非上市公司需在36个月内完成资产注入 [2][5] - 资产注入触发标准为任一指标(总资产/营收/净资产)达到壳公司前一年对应指标的100% [2][6] - 优质壳公司需具备低负债 低债务 低关联交易及稳定盈利能力的"三低一稳"特征 [2] 监管环境与审核标准 - 监管层对借壳审核趋严 要求借壳方在盈利能力 资产质量 规范运作等方面对标IPO标准 [3][6] - SEC新规将借壳企业锁定期从6个月延长至12个月 2024年《壳公司披露规则》要求借壳后立即提交全套信息 [3] - 资产真实性是监管红线 某科技企业因核心技术专利权属不清被否 [3] 市场操作与行业趋势 - "类借壳"模式通过分步交易 分散标的规避100%资产规模标准 例如某企业三年分四次注入资产 [3] - 传统制造业与资源型企业更热衷借壳 科技类企业倾向IPO直接上市 [3] - 业务连续性影响借壳效果 某新能源汽车企业因主业反复变更导致投资者信心崩塌 [3] 风险与机遇分析 - 投资者需警惕"空壳重组"陷阱 某壳公司借壳后股价暴涨300%但两年后因业绩造假退市 [4] - 企业需权衡借壳的短期利益与长期代价 包括控制权变更带来的治理成本和舆论压力 [4] - 劣质壳公司可能导致债务黑洞 某珠宝商跨界白酒选择十年七亏的壳公司最终基本面脆弱 [2]
“轻资产上市”逆袭?杜甫酒业曲线登陆港股,诗酒文化能否突围?
搜狐财经· 2025-05-31 00:07
公司上市与资本运作 - 杜甫酒业通过借壳中国环保能源(00986 HK)完成港股上市,更名为"杜甫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第22家上市公司及港股第二家酒企[1][3] - 上市首日收盘价0 142港元/股,涨幅达79 75%[3] - 采用非传统股权收购模式,通过3年1 5亿元销售额对赌协议绑定控制权,未进行股权置换或资产注入[11] - 合作方中国环保能源近10年业绩不佳,7个财年亏损,2024年9月30日半年报显示营收同比减少15 38%至2736 2万港元[12][13] 公司基本面与产能 - 公司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四川绵竹县曲酒二厂,2013年正式成立杜甫酒业,拥有"杜甫"、"李白"等上千文化商标[3] - 下辖13家控股子公司,具备年产5000吨原酒、1万吨商品酒产能,覆盖浓香和清香两大香型[3] - 产品分为杜甫核心系列、文化系列和典藏系列共10款,定价200-800元中高端带[14] - 2024年前三季度产值超1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但距离2025年10亿元产值目标差距显著[21] 行业对标与渠道表现 - 港股首家白酒企业珍酒李渡2024年营收70 67亿元(+0 5%),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3 1%至13 24亿元,毛利率从2022年55 3%提升至2024年58 6%[4][6][7] - 珍酒李渡经销商数量从2022年6618家增至2024年7635家,但股价较发行价10 82港元下跌39 7%至6 52港元(2025年5月29日)[7][8] - 杜甫酒业线上渠道薄弱,淘宝官方店粉丝仅2035人,核心产品125ml装月销70件,2180元典藏款仅售1件[16][17] - 京东平台存在9 9元/100ml的"杜甫小酌酒"售出3万+,但未在公司官方渠道展示[18] 战略规划与品牌建设 - 提出"百年杜甫、百亿产值"目标,2021年启动"百城千庄"计划招募999名酒庄联合庄主[21] - 主打"诗酒文化"IP,构建"酒业+文旅+文创"生态,定位"诗酒第一股"[3][21] - 计划聚焦白酒主业并拓展东南亚等海外市场,但面临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川酒龙头及江小白等新兴品牌的双重竞争[14][21]
科技巨头超聚变借壳上市猜想
经济观察网· 2025-05-29 12:20
公司背景与上市动因 - 超聚变是算力行业巨头,业务覆盖算力基础设施和服务全产业链,目标成为全球领先提供商[2] - 公司原为华为子公司,2021年剥离后由河南国资委旗下豫信电科控股[2] - 直接IPO流程需2-3年周期过长,借壳上市成为现阶段最优选择[2][7] - 2025年是国资国企改革收官年,河南国资委将推动上市作为深化改革关键任务[3][6] 估值与政策环境 - 公司估值一度超过900亿元,直接IPO可能考验市场资金承接能力[8] - 2024年新"国九条"明确鼓励并购重组,为借壳上市提供政策支持[9] - 河南省出台专项政策支持科技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优做强[12] - 监管层对大盘股IPO持谨慎态度,更倾向支持并购重组等温和方式[8][9] 潜在壳公司筛选 - 市场传闻指向河南国资委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包括棕榈股份、豫能控股、安彩高科等[14][15][16] - 筛选标准包括业务协同性(如荣科科技在智慧医疗/城市领域合作)、股权结构、市值等因素[18][19] - 优先考虑科技型、产业链上下游及国资背景企业,以降低政策风险[19] - 安彩高科因半导体材料布局与服务器业务协同性强被列为潜在目标[19] 上市路径与预期管理 - 借壳上市可避免IPO长时间审核,符合国企改革时间窗口[6][7] - 需防范市场预期过高导致股价波动,计划通过透明信息披露管理预期[24][25] - 预案包括股价波动时实施股份回购、大股东增持、维持稳定分红政策等[25][26][27] - 将与监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确保合规,及时回应监管意见[27][28] 市场动态与壳公司反应 - 2023年10月起市场持续传闻借壳上市,2025年初传闻再度发酵[13][14] - 棕榈股份、豫能控股等公司均澄清未涉及相关计划,但股价出现异动[14][15] - 荣科科技2023年澄清无重组计划,但2025年称正开展主业并购[16] - 管理层对借壳持"开放态度",最终选择仍存不确定性[17][20]
苦等16年,1块钱一瓶的矿泉水企业终于能上市了?
商业洞察· 2025-05-23 17:42
润田发展历程 - 品牌创立于1994年,初期以550ml装纯净水为核心产品,定价1元,市场渗透率一度突破50%[3] - 2000年启动全国扩张,进入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引入DRP分销系统[3] - 2007年获软银赛富2亿元A轮融资,布局沈阳、成都等七大生产基地,覆盖20多个省市,推出高端产品线"润田翠"[5] - 2008年收购江西芙蓉山矿泉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并计划2009年IPO,被列为南昌市首批拟上市企业[5] 危机与重组 - 2013年因"首长专供"矿泉水事件陷入舆论危机,品牌价值暴跌[8] - 2014年被曝债务危机,欠薪、欠货款等问题频发[10] - 2014年10月成立润田实业,通过承债式并购重组原润田饮料[11] - 2016年江西省旅游集团增资控股51%,公司转为国资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12] 当前挑战 - 同业竞争问题未解决:江西国控旗下南山御泉与润田实业存在竞争关系[12][13] - 低价策略导致盈利困境,单瓶净利润仅2分钱(参考今麦郎数据)[15] - 水源地集中于江西(3处)和神农架(1处),全国化扩张受成本制约[15] - 产品单一,官网仅显示无气苏打水和即饮蜂蜜饮料两款非水类产品[16] 资本运作新动向 - 2024年5月拟通过"借壳"ST联合上市,交易方式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19] - ST联合近年业绩持续下滑:2024年营收3.65亿元(同比-37%),净亏损6370万元[20] - 2025年Q1营收8705.69万元(同比-29.16%),净亏损853.63万元(同比-94.98%)[20] 行业竞争格局 - 瓶装水市场CR6超80%,头部品牌为农夫山泉、怡宝、康师傅等[15] - 区域品牌面临巨头挤压,需通过多品类布局(如饮料业务)提升盈利能力[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