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国统一大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快递业发展持续向好
经济日报· 2025-10-23 06:09
行业规模与增长 - 截至10月11日,今年快递业务量已突破1500亿件,比2024年提前37天 [1] - 3月以来,快递单月业务量均超160亿件 [1] - 2025年9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459.6,同比提升3.9% [3] - 来自新疆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倍 [2] - 四季度行业预计保持向好发展态势 [8] 物流网络与服务提升 - 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加速构建 [3] - 京东物流喀什仓落地后,南疆4地州快递用时缩短2天至3天,最快当日达 [2] - 京东平台80%以上商品对新疆实现包邮 [2] - 2025年9月快递服务质量指数为690.8,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 [4] - 快递企业拓展无人机跨长江运输新航线,实现大闸蟹15分钟快速送达 [7] - 香港首条离岛无人机航线启用,较海运时效提升60%以上 [7] 业务创新与服务场景 - 行业积极服务“东货西进、西产东流”,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占比持续提升 [4] - 行李托运、特产寄递业务呈现鲜明“假日经济”特征 [4] - 顺丰在贵州各景区特产寄递点日均收件量超5000件,节假日期间高达7000件 [4] - 德邦快递国庆中秋假期前一周汽车托运量超300辆 [5] - 行业加速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创新服务为文旅经济注入新活力 [6] 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 - 快递企业应用大数据、AI智能算法等技术,打造数智化供应链平台 [7] - 京东物流推出超脑大模型和具身智能机械臂系统,构建“人工智能+”物流应用生态系统 [7] - 顺丰航空新增“鄂州—纽约—哈利法克斯—鄂州”等国际货运航线 [7] - 快递企业以科技为根基,搭建覆盖全球、触达末端的智慧物流体系以应对“双11” [7]
辽宁省国资国企阳光采购平台正式启动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00
辽宁省国资国企将通过阳光采购平台进行相关业务,实现全流程线上操作、全程留痕、永久可追溯,进 而有效防范采购领域廉政风险、遏制"暗箱操作"等行为,切实压缩权力寻租空间,筑牢"不能腐"的制度 防线。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从辽宁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获悉:辽宁省国资国企阳光采购平台启动仪式于日前在沈阳举 行。 据悉,建设全省国资国企系统统一的阳光采购平台,是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公共 资源交易体系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 国资监管效能、全周期赋能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推动国企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
翻山越岭的快递 接续奋斗的足迹(四海听音)
人民日报· 2025-10-23 05:58
日前,一则经济数据引人注目: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1500亿件,较去年提前37天实现这一目标。 其中,贵州、西藏、新疆等西部省份增速尤为亮眼,加速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快递,这一现代生活的 标配,正翻山越岭,不断向西部延伸、向乡村下沉。 展望"十五五",前方的"山峰"或许更高,路上的"沟坎"可能更多。但只要以翻山越岭的意志攻坚克难, 以绵延接力的脚步笃定前行,"中国式现代化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一定会实现"。那时,抵达千家 万户的将不仅仅是一件件快递,更是一个更加繁荣、更富活力的未来。 乌蒙山区深处,贵州毕节将收寄服务拓展到田间地头,助力农特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帕米尔高原 上,新疆乌恰县深入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快递站点覆盖这里的每一个村落……一件件通达"末梢"的快 递,丈量着我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昂扬步伐,也诠释着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取向。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小快递、大民生,承载着乡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端深入广袤乡野,一端直抵繁华都市,让海量 日用品"买进来",优质农特产"卖出去"。一收一发之间,不仅助力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城乡融合发 展,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动能。 快递物流业的快速 ...
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必须改变以往将资金过度集中于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倾向 更加突出民生领域投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22:22
宏观经济与政策导向 -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其中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三季度增长4.8%[1] - 宏观调控的关键任务在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变资金过度集中于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倾向,更加突出民生领域的投入[2] - 应摒弃“GDP至上”的政绩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三至五年[2] - 在宏观调控上应注重财政收支平衡,预算一经人大批准即具有法定约束力,必须严格执行[3] 财政与民生投入 - 中国GDP中最终消费占比仅为55%左右,目标是将这一占比提高到至少65%以拉动消费[2] - 财政支出结构必须逐年向民生倾斜,必要时应直接向生活困难群体发放消费券或现金[4] - 财政投入需向社会保障倾斜,目前社会保障水平偏低、资金缺口较大是全国性难题,应严格缴纳“五险一金”并加强稽核[7] - 基层医疗能力薄弱问题已获中央关注并着手改善,预计两三年内局面将明显好转[7] - 衡量民生改善成效需关注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及促进就业[5] 企业发展与市场环境 - 企业面临的关键困难是部分产品生产后销售困难,核心症结在于需求不足,中央已将扩大需求视为关键抓手[8] - 商业银行体系资金总体充裕,但出现“有钱难贷”现象,主因是企业困难未解决导致信贷需求不足[5] - 政策资源应聚焦于产品确有市场的企业,包括劳动密集型企业,并可设立创造岗位的奖励机制[10] - 对于产品滞销、技术落后、丧失竞争力的企业,若因缺乏创新导致市场流失且不思改革,应允许其依法退出市场[10]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着力点是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实地调研,以掌握市场动态,确保供应链完整连续[9] 市场竞争与法规建设 - “反内卷”政策焦点在于反对不正当竞争,应首先厘清哪些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并予以打击,对正当竞争则依法保护[9] - 需要有法律约束来构建可行的ESG执行标准,可先由政府制定行政法规,经试行后正式上升为法律[8] - 企业必须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依法经营,法律一经审议通过必须不折不扣执行[7] - 任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不缴社保”的约定均属无效,需增强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7]
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必须改变以往将资金过度集中于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倾向,更加突出民生领域投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21:50
宏观经济与政策导向 -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其中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三季度增长4.8% [1] - 宏观调控关键任务在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变资金过度集中于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倾向,更加突出民生领域投入 [2] - 应摒弃“GDP至上”的政绩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财政收支预算经人大批准后具有法定约束力必须严格执行 [2][3] 财政与民生投入 - 中国GDP中最终消费占比仅为55%左右,目标是将此占比提高到65%以上,财政支出结构需逐年向民生倾斜 [2] - 财政投入民生可采取直接发钱或发放消费券的方式,但需确保资金真正流向有需要的困难群体 [4] - 财政投入需向社会保障倾斜,目前基层医疗能力薄弱是普遍问题,预计两三年内局面将明显好转 [7] 企业发展与市场环境 - 企业面临的关键困难是部分产品生产后销售困难,核心症结在于需求不足,中央已将扩大需求视为关键抓手 [8] - 政策资源应聚焦于产品确有市场的企业,包括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创造岗位的企业可设立奖励机制 [10] - 对于产品滞销、技术落后、丧失竞争力的企业,若因缺乏创新导致市场流失且不思改革,应允许其依法退出市场 [10] 要素市场与竞争政策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前提是准确掌握市场动态,需深入基层和企业调研,厘清供应链哪些环节过剩哪些短缺 [9] - “反内卷”政策焦点是反对不正当竞争,应首先厘清哪些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并予以打击,对正当竞争则依法保护 [9] - ESG执行标准需要有法律约束,可先由政府制定行政法规,经试行后提请人大正式上升为法律 [8]
规上工业产能利用率回升,反内卷成效初显
第一财经· 2025-10-22 21:29
工业企业价格、利润方面的数据也积极改善,显示出反内卷成效初显。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6%,比二季度 上升0.6个百分点,但仍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 除了产能利用率回升,近期发布的工业企业价格、利润方面的数据也积极改善,显示出反内卷成效初 显。 自从去年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开始,综合整治内卷式无序竞争成为经 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日前正式施行,综合施策治理"内卷式"无序竞争迎来 关键一步。 国家发改委党组近日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现阶段最急迫的是聚焦 重点难点,围绕着力整治企业无序竞争乱象等方面集中攻关。加强对重点行业的产能治理,依法依规治 理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的无序竞争,推动行业提质升级。进一步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加快推进修订 价格法,依法依规查处价格垄断、低价倾销、价格欺诈等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更好发挥标准引领产业 升级作用,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质量等增强竞争力。 产能利用率回升 产能利用率是指实际产出与生产能力的比值,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经济景 ...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丨通江达海 物畅其流
央视新闻· 2025-10-22 21:01
行业规模与效率 - 快递业务量达到1500亿件,破千亿件所用时间逐年缩短 [3] - 全社会物流成本预计节省超11000亿元,每创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费用降至14元以下 [6] - 物流业市场规模有望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 [10] 基础设施与网络建设 - 181个国家物流枢纽加速排布,链接生产、消费与区域经济 [6] - 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稳步构建,快递网点以平均每天新增一百多个服务站的速度覆盖边远村庄 [8] - 建成全球最大的邮政快递网络 [10] 技术应用与服务创新 - 即时物流年订单量已突破480亿单,"万物到家"成为日常 [6] - 鲜活农产品运输增加2.3万条次日达路线,物流平台实现转运流程预演 [4] - 新增冷库容量相当于2.77亿台家用冰箱,49.5万辆冷藏车投入运营 [8] 专项物流发展 - 105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在31个省(区、市)完成布局 [8] - 冷链运输能力显著提升,保障生鲜产品通达各地 [4][8]
重磅会议召开,“十五五”规划怎么看?(上篇)|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2 20:18
外部环境变化 - 新一轮科技革命向纵深推进,人工智能迅速迭代升级成为核心领域,全球争夺科技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3][26] -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从以成本效率为主导转向以安全稳定为主导,美西方国家推动供应链近岸化、在岸化和友岸外包[3][28] - 全球治理体系加快变革,新兴多边机制如G20、APEC、金砖国家以及区域自贸协定如RCEP在推进全球治理变革中扮演重要角色[3][30]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 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万亿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6.78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1.6倍左右[7] - 超大规模市场带来五大效应:规模经济效益大、范围经济效益大、创新创造效应大、空间集聚效应大、发展外溢效应大[7] -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稳定在30%左右,超大规模市场可以摊薄研发投资物流营销采购等成本,形成综合成本优势[7][8]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释放内需潜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举措,需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制度[5][9] - 现实中存在各种显性隐性市场准入壁垒,如地方在工程招投标、招商引资中设置不利于外地企业的条件[11][12] - 完善公平竞争制度需要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16][17] 产业发展趋势 - 新型工业化向纵深推进,重化工业大规模扩张接近尾声,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将明显加快,人工智能+将孕育智能制造新场景[4][45] - 产业结构深度调整,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产业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36][37] - 绿色低碳转型进入攻坚期,2024年能源消费量59.7亿吨标煤,增长4%,预计2025年将超过60亿吨标煤,各类污染物排放叠加达峰增大环境压力[4][47] 科技创新挑战与机遇 - 中国科技创新存在短板,2024年研发经费支出3.6万亿元,投入强度2.68%,其中基础研究经费2497亿元,占6.91%,远低于OECD国家水平[40] - 中国已形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理工科毕业生规模全球最大,人力资本加快积累,人口数量红利转向质量红利[35] - 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前瞻布局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构建科技创新容错机制[58] 经济增长动力转换 - 经济增长向中速收敛,劳动力数量贡献减弱,劳动力质量提升对冲,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对经济增长贡献相对上升[3][44] - 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房地产加上建筑业占GDP比重14%,2024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额9.7万亿元,较2021年峰值收缩8.5万亿元[41] - 需要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转向政府促进消费、消费引导投资的发展方式,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42] 深化改革与开放 - 推进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38] -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深化国际产能合作[65] - 需要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发挥数字智能技术积极作用,打破妨碍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类障碍和壁垒[22][23]
硬核“十四五”丨以速度改写距离 这五年“万物到家”成为日常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2 13:49
行业规模与效率 - 快递业务量达到年度1500亿件,五年间快递破千亿件所用时间逐年缩短 [3] - 当前每秒钟有超6000件快递寄递,每天超96万个标准集装箱往来港口,每年590多亿吨货物穿行 [3] - 全社会物流成本在五年间预计节省超11000亿元,每创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费用降至14元以下 [3] - 即时物流年订单量已突破480亿单 [7] - 物流业市场规模有望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 [9] 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 181个国家物流枢纽加速排布,串联重要交通动脉 [5] - 物流枢纽类型从港口型、陆港型为主,扩展到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数量持续走高 [5] - 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稳步构建,快递网点以平均每天新增100多个服务站的速度覆盖边远村庄 [7] - 建成全球最大的邮政快递网络 [9] 冷链物流发展 - 五年间鲜活农产品运输增加了2.3万条次日达路线 [3] - 布局105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覆盖31个省(区、市) [9] - 五年间新增冷库容量相当于27700万台家用冰箱,并拥有49.5万辆冷藏车 [9] 技术应用与创新 - 物流平台运用预演技术优化转运流程 [3] - 无人机突破地面交通限制,算法持续优化配送路径以提升效率 [7]
辽宁省国资国企阳光采购平台启动仪式在沈阳举行
辽宁日报· 2025-10-22 09:01
副省长王利波出席活动并讲话。 国资国企通过阳光采购平台进行相关业务,实现全流程线上操作、全程留痕、永久可追溯,能有效 防范采购领域廉政风险、遏制"暗箱操作"等行为,切实压缩权力寻租空间,筑牢"不能腐"的制度防线, 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作贡献。 会议强调,制度建设是前提,平台建设是基础,规范运行是关键。要把阳光采购平台全方位建好、 全过程用好、全系统抓好,将平台打造成为辽宁国资国企改革的亮丽名片、监管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工 程、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采购平台,为辽宁振兴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0月21日,辽宁省国资国企阳光采购平台启动仪式在沈阳举行。 建设全省国资国企系统统一的阳光采购平台,是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公共资 源交易体系决策部署的关键举措,是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国 资监管效能、全周期赋能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推动国企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