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权变更

搜索文档
突发!603819,终止筹划控制权变更!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08:30
控制权变更终止 - 控股股东陈忠渭与辽宁为戍及其一致行动人康祺资产致远1号签署股份转让协议 拟转让4790万股(占总股本22%) 转让价格14.553元/股 总对价6.97亿元 [1] - 因受让方未按期支付第二期及第三期交易价款合计4.45亿元 双方签署终止协议 控制权变更事项终止 [1] - 交易已于2025年7月18日获得上交所协议转让确认意见 但受让方未在10个自然日内履行付款义务 [1] 历史控制权变更尝试 - 2022年6月陈忠渭及一致行动人与四川昱铭耀签署股份转让协议 转让8.5%股份 价格14.07元/股 [2] - 协议转让部分于2022年9月20日完成过户登记 但后续定向增发事项因资本市场环境及公司实际情况终止 [2] 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 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60-840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3] - 预计扣非净利润393-663万元 [3] - 业绩改善主要因未计提大额坏账准备(上年同期因砺剑集团未支付1.77亿元回购价款计提7600万元坏账准备)且主营业务经营稳定 [3]
603819,突然终止筹划控制权变更
证券时报· 2025-07-30 08:14
控制权变更终止 - 控股股东陈忠渭与辽宁为戍及其一致行动人康祺资产致远1号签署股份转让协议 拟转让4790万股(占总股本22%) 每股价格14.553元 总对价6.97亿元[1] - 因受让方未如期支付交易价款 双方协商一致终止控制权变更事项 原计划控股股东变更为辽宁为戍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王雪[1] - 交易已取得上交所协议转让确认意见 受让方需在10个自然日内支付第二期及第三期交易价款合计4.45亿元 但截至公告日未收到款项[3] 历史控制权变更 - 2022年6月陈忠渭及一致行动人与四川昱铭耀签署股份转让协议 转让8.50%股份 每股价格14.07元 同时计划定向增发[3] - 协议转让部分于2022年9月20日完成过户登记 若定增完成四川昱铭耀将合计持有29.62%股份 成为控股股东 姚雄杰成为实际控制人[3] - 2023年8月公司终止定向增发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 原因包括资本市场环境及公司实际情况[4] 财务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60万元至840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4] - 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393万元至663万元[4] - 业绩改善主因本期未计提大额坏账准备 上年同期因未收到砺剑集团1.77亿元回购价款计提坏账准备约7600万元[4] - 本期主营业务经营业绩稳定[4]
603819,突然终止
中国基金报· 2025-07-29 22:24
控制权变更终止 - 公司控股股东陈忠渭与辽宁为戍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康祺资产致远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因受让方未如期支付交易价款而终止 [2][6] - 原协议约定转让4790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总股本22%) 转让价格14.553元/股 总对价6.97亿元 [5] - 若交易完成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辽宁为戍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王雪 [5] 管理层变动 - 副董事长陈睿于7月25日辞去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全部职务 [7] - 董事兼副总经理蒋国峰于7月26日辞去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职务 [7] - 离职原因均为个人原因 离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 [7] 财务表现 - 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60-840万元 实现扭亏为盈 [7] - 业绩改善主因未计提大额坏账准备 主营业务经营稳定 [8]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大中型电机、发电机定转子冲片及铁芯生产 产品涵盖柴油发电机、风力发电机、轨道电机等 [9] - 截至7月29日收盘价14.78元/股 总市值32亿元 [9]
停牌前股价“抢跑”、净利连亏,时空科技易主告败
北京商报· 2025-07-29 20:12
控制权变更终止 - 控股股东宫殿海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仅不足一周后终止 导致公司股票于7月24日停牌并于7月30日复牌 [1] - 终止原因为交易双方未能就某些核心条款达成一致 [3] 股价异动表现 - 停牌前一日(7月23日)股价收于涨停价27.64元/股 总市值约27.43亿元 [3] - 6月16日至7月23日期间股价累计涨幅达64.13% 同期大盘涨幅仅6.08% [3] 财务业绩状况 - 2024年营业收入3.41亿元 归属净利润亏损2.62亿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2.59亿元 [4]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净利润亏损3563.29万元 [4]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净利润亏损7500万元至6100万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7300万元至6000万元 [4] 业务运营模式 - 主营业务涉及夜间经济与智慧城市两大行业 采用专业承包和EPC总承包模式 [4] - 主要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获取项目 [4] 业绩亏损原因 - 行业景气度未改善导致项目开发周期延长 竞争加剧使项目毛利下滑 [5] - 项目回款不及预期 计提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影响利润 [5] - 固定运营成本支出压降空间有限 [5]
康华生物(300841) - 300841康华生物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25
2025-07-25 21:52
控制权变更 - 万可欣生物基于对康华生物主营业务、内在价值及行业前景的认可受让股份,王振滔及奥康集团引入投资者为公司赋能 [2] - 万可欣生物以协议转让方式受让王振滔、奥康集团、康悦齐明合计持有的 2,846.6638 万股公司股份,王振滔将剩余 1,050.3517 万股公司股份对应的表决权等委托给万可欣生物行使 [2] - 股份转让完成及表决权委托后,万可欣生物拥有公司表决权的比例为 29.9893%,公司控股股东将由王振滔变更为万可欣生物,实际控制人将由王振滔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2] - 本次控制权变更需通过反垄断局经营者集中审查、深交所合规性审核,相关事项正在推进中 [3] 诺如疫苗研发 - 公司与 HilleVax 签署《独家许可协议》,授权其在除中国(含港澳台)以外地区对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及其衍生物进行开发、生产与商业化 [4] - 公司持续重点推进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的国内研发进程,已取得国内临床试验许可,海内外进程均在积极推进中 [4] 狂犬疫苗市场 - 狂犬病是致死性人兽共患病,我国为狂犬病流行国家,2024 年全国狂犬病死亡人数 143 人,暴露后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在我国属于刚性需求 [5] - 我国犬猫数量超 1 亿只,每年约有 4000 万人的狂犬病暴露人群,现阶段暴露后人群的狂犬病疫苗接种率仅为 35%左右,未来提升空间大 [5] - 我国获批上市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有 3 种细胞基质类型,Vero 细胞狂犬病疫苗批签发量占绝大部分,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对 Vero 细胞狂犬病疫苗补充空间较大 [5] 公司应对策略 - 公司积极应对行业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利用自身产品口碑及市场渠道优势,结合临床数据打造品牌影响力 [6] - 通过专业化学术推广传递产品使用信息,加强品牌宣传力度、深化市场认知度 [7] - 调整营销管理架构,扩充营销团队并加强专业化培训,提升营销及渠道协同作战能力 [7]
停牌筹划定增或成转折点,“海洋馆第一股”能否走出治理困局?
观察者网· 2025-07-23 23:05
公司发展历程 - 大连圣亚是A股唯一经营海洋馆的上市公司,已上市23年,发展历程充满戏剧性,从国资主导到多方资本角力,目前停牌筹划控制权变更 [1] - 2009年大连市国资委通过星海湾投资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24.03%,2018年私募基金磐京基金及自然人股东杨子平开始增持股份并引发控制权争夺 [2] - 2020年杨子平派系掌控董事会,但星海湾投资仍为大股东,股权结构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治理陷入僵局 [2][3] 控制权争夺 - 2019-2020年控制权争夺白热化,杨子平联合磐京基金罢免原管理层,股东大会爆发冲突,原管理层集体辞职 [2] - 星海湾投资虽持股24.03%,但股份被质押冻结,难以实际掌控公司 [2] - 2024年7月公司停牌筹划定增,可能引入地方国资+产业资本组合以解决控制权问题,二级市场股价一个月涨幅近20% [3] 业务结构 - 公司主营业务为景区经营、商业运营、动物保育及酒店服务,景区经营贡献约八成营收 [4][5] - 大连景区包括圣亚海洋世界、极地世界等,哈尔滨景区包括极地公园海洋馆、极地馆等 [5] 财务表现 - 2020-2022年受疫情影响累计亏损超3亿元,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197.75%,净利润扭亏为盈 [6] - 2024年营收5.05亿元(+7.93%),但归母净利润亏损7018万元,主因异地项目停工、成本费用化及联营公司亏损 [6]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271.9万至1907.84万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减少97.54%至98.36% [6] 经营挑战 - 治理内耗导致战略执行碎片化,董事会决策效率低下影响园区扩建、营销等关键事项 [6] - 东北气候窗口期短、极地馆高杠杆折旧重加剧业绩波动 [6] - 2025年新增多起诉讼案件,累计涉案金额超1900万元,涉及股权转让及合同纠纷 [7] 行业分析 - 海洋主题公园实体体验难以被数字化替代,但需加强轻资产输出能力和数字化运营水平 [7] - 东北旅游市场升温,哈尔滨成为现象级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经济蓬勃发展 [6]
连亏两年后,江特电机再启易主计划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22 13:22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公司实际控制人朱军、卢顺民正在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 可能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1] - 21日收盘股价报7 74元/股 总市值约132 1亿元 [1] - 控股股东江西江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公司14 12%股份 朱军、卢顺民通过控股江特集团间接掌控公司 [1] - 2020年曾筹划向赣锋锂业出让控制权 但因关键条款未达成一致而终止 赣锋锂业在该交易中涉嫌内幕交易 获利110 53万元并被处罚 [1] 经营业绩 - 公司形成锂矿采选与深加工、智能电机制造双主业格局 拥有锂矿资源量超1亿吨 [2] - 近年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 锂矿毛利率处于低位 导致连续亏损 2023年营收21 03亿元 净利润-3 19亿元 扣非后累计亏损超10亿元 [2] - 2024年锂矿业毛利率-22% 智能电机毛利率21% [2]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亏损9500万元至1 25亿元 扣非后亏损1 35亿元-1 65亿元 主因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及电机板块研发投入增加 [2] 业务调整 - 子公司宜春银锂新能源将于7月25日停产检修26天 涉及全部锂盐生产线 旨在降低生产成本 [3]
突然停牌!
中国基金报· 2025-07-21 20:33
控制权变更 - 公司实控人朱军、卢顺民正在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可能导致实控人发生变更 [2][7] - 公司自7月22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2] - 交易各方尚未签署正式协议,拟就相关事项进行进一步论证和磋商 [13]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为江西江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朱军、卢顺民通过间接控股江特集团掌控公司 [9] - 江特集团持股比例为14.12%,持股数量为240,875,533股,其中质押112,000,000股 [11] - 朱军担任公司名誉董事长,卢顺民担任董事 [12] 财务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9500万元至1.25亿元,2024年上半年亏损6406.56万元 [15] - 预计2025年上半年扣非后净利润亏损1.35亿元至1.65亿元,2024年上半年亏损1.45亿元 [16] - 亏损主要原因是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导致锂板块亏损,同时公司加大智能电机板块研发投入 [17] 业务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包含智能电机板块和锂板块,锂板块从事碳酸锂等锂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17] - 公司构建从锂矿石到锂盐的"采选冶"一体化产业链 [17] - 全资下属公司宜春银锂新能源计划于7月25日进行设备检修,预计检修时间26天左右 [17] 市场表现 - 截至7月21日收盘,公司股价报7.74元/股,涨幅1.18%,总市值132.1亿元 [4]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11,542户 [11]
临时停牌!控股股东拟转让股份!金智科技控制权生变!
IPO日报· 2025-07-21 19:51
金智科技控制权变更事件 - 公司于7月21日突发公告宣布临时停牌 原因为"拟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 预计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2][3] - 停牌直接源于控股股东金智集团计划协议转让16 01%股份 转让完成后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3][4] - 金智集团成立于2005年 注册资本1 18亿元 由18名自然人股东100%持股 无单一控股股东[5][6] - 截至2025年一季度 金智集团持有公司20 03%股份 为第一大股东[7] 金智集团背景与交易进展 - 集团采用"投资+产业"双轮驱动模式 聚焦高新技术与工业智能化 控股23家企业 参股20家实体 覆盖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农业等领域[8] - 集团近年因频繁减持上市公司股份及司法纠纷引发关注 目前各方正就交易方案细节进行磋商[8] - 交易对手方身份、转让价格等关键信息尚未披露 市场处于观望状态[9] - 此次大比例股份转让将直接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和战略方向 后续交易细节及新股东背景值得关注[9]
4倍大牛股,即将复牌!数次停牌核查
证券时报· 2025-07-19 21:00
公司复牌及股价表现 - 公司股票将于7月21日复牌,这是6月以来第3次停牌核查[2] - 公司股价自4月8日低点4.45元/股最大涨幅超过380%[2] - 5月6日至7月18日的52个交易日中,34天上涨(28天涨停),7天下跌(4天跌停)[2] - 7月8日股价出现"天地板"现象,收盘价17.79元,跌幅5.02%[5][6] 控制权变更及要约收购 - 4月17日原控股股东亚振投资与吴涛签署协议转让29.99996%股份[4] - 5月30日完成过户登记,控股股东变更为吴涛[4] - 吴涛发起部分要约收购21%股份,最终预受20.47%股份[4] - 要约收购完成后吴涛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50.47%,亚振投资持股10%[4] 新实控人背景 - 吴涛为济南域潇集团实控人(持股80%),有"山东矿业大佬"之称[5] - 吴涛同时担任上海域潇稀土董事(持股13.88%),范伟浩任董事长[5] 财务及退市风险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亏损3300-3950万元[7] - 2024年度营业总收入2.02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1.16亿元[7] - 因财务指标触及退市风险警示,2025年5月6日起股票简称变更为"*ST亚振"[7] 估值水平 - 公司最新滚动市盈率为亏损,市净率24.34[6] - 家具制造业平均滚动市盈率16.45,市净率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