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
搜索文档
乐普医疗(300003):2Q业绩增长提速 长期业务看点丰富
新浪财经· 2025-08-25 14:39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1H25实现收入33.69亿元(同比-0.4%)、归母净利润6.91亿元(同比-0.9%)、扣非归母净利润6.62亿元(同比+2.3%)[1] - 2Q25收入16.33亿元(同比+11.7%)、归母净利润3.12亿元(同比+45.0%)、扣非归母净利润3.25亿元(同比+70.3%)[1] - 1H25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36亿元(同比+300.5%)[1] - 海外收入同比增长6.9%,海外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1] 业务板块表现 - 器械板块1H25收入17.76亿元(同比+1.3%),其中结构性心脏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1%[2] - 药品板块1H25收入11.17亿元(同比-1.5%),环比增长79.3%[2] - 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1H25收入4.75亿元(同比-4.1%)[2] 研发进展 - GLP-1/GCG/GIP受体三重激动剂MWN101完成肥胖和2型糖尿病二期临床[3] - MWN109片、MWX203注射液分别处于肥胖/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适应症一期临床[3] - MWN105注射液、MWN109注射液进入肥胖适应症临床二期[3] - 度拉糖肽生物类似药结束三期临床并准备提交Pre-NDA[3] - 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完成一期临床,已开展2型糖尿病三期临床[3] 消费医疗布局 - 皮肤科领域聚乳酸面部填充剂、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溶液已获批上市[4] - 注射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已申报注册[4] - 含聚左旋乳酸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处于临床试验阶段[4] - 眼科领域高度数角膜塑性镜已申报注册,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处于临床试验阶段[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10.64/13.34/16.25亿元(较前值上调6%/15%/22%)[5] - 给予25年40倍PE估值(可比公司Wind一致预期均值38倍),目标价22.63元[5]
“三无”公司华芢\生物两年三闯港交所:它的生死对手,是时间错配
华夏时报· 2025-08-24 19:11
公司上市进展 - 公司第三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仍处于无商业化产品 无稳定营收 无利润状态 [2] - 若不能在2026年底前成功上市 公司将面临股份回购压力 [2] 研发管线概况 - 公司专注于针对存在临床需求且具备市场潜力的适应症开发蛋白质药物 研发重点围绕伤口愈合治疗领域展开 [3] - 以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类药物为核心 构建了包含十款候选产品的研发管线 其中七款属于PDGF靶向药物 [3] - 两款核心产品Pro-101-1和Pro-101-2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其余八款仍处于临床前研究 [3] - Pro-101-1用于烧烫伤治疗 已完成IIb期临床试验 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启动III期临床 预计2026年四季度完成试验 力争2027年在中国获批上市 [4] - Pro-101-2针对糖尿病足溃疡 正处于II期临床阶段 预计2027年第二季度完成该阶段研究 目标2030年推向市场 [4] - Pro-101-1是国内烧烫伤治疗领域临床进展最快的PDGF候选药物 有望成为首款针对该适应症获批上市的PDGF生物药 [4] - Pro-101-2有潜力使公司成为国内率先实现糖尿病足溃疡PDGF疗法商业化的企业之一 [4] 财务表现 - 2023年 2024年及2025年前五个月收入分别为47.2万元 26.1万元和0元 全部来源于非核心业务 [7] - 同期亏损额达到1.05亿元 2.12亿元和7238.3万元 2024年全年亏损金额较上年同比扩大超过一倍 [7] - 研发投入分别为3991.5万元 9132.6万元和3206.1万元 [7] - 行政费用录得4211.7万元 1.17亿元和4016.3万元 [7] - 流动比率从2023年的20.9降至2024年的8.3 再到2025年5月31日的4.9 [9] - 截至2025年5月31日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5亿元 仅能覆盖8.7个月运营 [9] 融资与估值 - 2021年5月Pre-A轮融资后估值约8.05亿元 [9] - 2021年10月A轮融资后估值升至20.21亿元 [9] - 2023年10月B轮融资后整体估值达33亿元 [9] - A轮及B轮投资方均享有若干主要优先权 要求公司最晚于2026年底完成首次公开发行 否则须按每年6%至8%的利率回购股份 [11] - B轮投资方还要求公司在2025年12月31日前取得I类新药III期临床试验批件 [11] 研发挑战与行业环境 - 新药研发II期到III期阶段因高失败率被称为死亡之谷 公司两款核心产品均尚未通过II期临床验证 [5] - PDGF赛道参与者寥寥 且目前尚无成功先例 天士力曾于2014年推进同类药物进入III期临床 但十年过去仍未见明确进展 [5] - 港股市场对生物科技企业审核趋严 [11]
东吴证券给予东诚药业买入评级:第二季度利润增速较快,下半年创新催化较多
搜狐财经· 2025-08-24 16:25
核心观点 - 东吴证券给予东诚药业买入评级 主要基于核药板块产品增长及结构改善带动净利率提升 以及创新核药平台管线进入收获期且研发进度领先 [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核药板块核心产品增长较好 产品结构改善 带动净利率提升 [1] 研发进展 - 公司创新核药平台管线进入收获期 核药研发进度领先 [1]
亚盛医药-B(06855.HK):药品商业化符合预期 临床推进潜力倍增
格隆汇· 2025-08-23 19:4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业营业收入2.34亿元 同比减少71.6% 主要因2024年同期计入与武田合作产生的6.78亿元授权收入 [1]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约91% 核心产品奥雷巴替尼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92.4%至2.17亿元 [1]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3.7%至1.38亿元 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9%至5.29亿元 [1] - 现金储备方面2025年上半年达到16.61亿元 截至2025年7月在港股完成约15亿元配售后 总计超30亿元的现金储备 [3] 奥雷巴替尼进展 - 奥雷巴替尼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93% 年底有望同比去年做到翻倍销售额 [1] - 2025年上半年入院数量同比增加47% 所有已获批适应症均已进入医保 [1] - 奥雷巴替尼在推进多个全球注册临床 包括针对CML的单药疗法、针对Ph+ALL的联合化疗疗法和针对SDH缺乏症的GIST患者 [1] - 预计2026年6月武田所拥有的普纳替尼专利到期并行权 奥雷巴替尼的海外临床将会更快推进 [1] 利沙托克拉进展 - 2025年7月10日利沙托克拉获CDE附条件批准上市 用于既往经过至少包含BTK抑制剂在内的一种系统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 [2] - 从2024年11月申请上市到获批仅用时约7个月 目前已经开出第一份处方 [2] - 该管线还有多项全球临床推进中 包括1L和2L的CLL/SLL注册临床、联合AZA治疗AML [2] - 2025年8月18日公布其MDS全球注册临床获得FDA和EMA批准 利沙托克拉的主要竞争对手维奈克拉此前在该适应症上失败 [2] 商业化能力 - 在奥雷巴替尼销售中采取了和信达生物合作开发的模式 借此搭建了国内商业化运营团队 截至2025年7月31日超过140人 [2] - 利沙托克拉的商业化工作全部由公司自行开展 预计到2025年底或将超过200人 [2] - 2025年7月公司任命Veet Misra博士为首席财务官 并任命黄智先生为全球企业发展&财务高级副总裁 二人都具备丰富的国际商业化经验 [3]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收入将快速增长 提高2025-2027年的收入预测至5.86亿元/32.66亿元/21.21亿元 原值5.19亿元/32.15亿元/20.95亿元 [3] - 公司未来收入增长较快 确定性高 海外市场潜力较大 [3]
“三无”公司华芢生物两年三闯港交所:它的生死对手,是时间错配
华夏时报· 2025-08-23 16:55
公司IPO进展 - 公司第三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1] - 若不能在2026年底前成功上市将触发股份回购条款[1][9] - 本次IPO已成为必须成功的闯关行动[11] 公司研发管线 - 专注于蛋白质药物开发 围绕伤口愈合治疗领域展开[2] - 研发管线包含十款候选产品 其中七款属于PDGF靶向药物[2] - 两款核心产品Pro-101-1和Pro-101-2已进入临床阶段 其余八款处于临床前研究[2] - Pro-101-1用于烧烫伤治疗 已完成IIb期临床试验 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启动III期临床 预计2026年四季度完成试验 目标2027年在中国获批上市[3] - Pro-101-2针对糖尿病足溃疡 正处于II期临床阶段 预计2027年第二季度完成该阶段研究 目标2030年推向市场[3] - Pro-101-1是国内烧烫伤治疗领域临床进展最快的PDGF候选药物[3] - Pro-101-2有潜力使公司成为国内率先实现糖尿病足溃疡PDGF疗法商业化的企业之一[3] 财务状况 - 2023年收入47.2万元 2024年收入26.1万元 2025年前五个月收入0元 全部来源于非核心业务[6] - 2023年亏损1.05亿元 2024年亏损2.12亿元 2025年前五个月亏损7238.3万元[6][7] - 2024年全年亏损金额较上年同比扩大超过一倍[6] - 2023年研发投入3991.5万元 2024年研发投入9132.6万元 2025年前五个月研发投入3206.1万元[6] - 2023年行政开支4211.7万元 2024年行政开支1.17亿元 2025年前五个月行政开支4016.3万元[6] - 流动比率从2023年20.9降至2024年8.3 再到2025年5月31日4.9[8] - 截至2025年5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5亿元 仅能覆盖8.7个月运营[8] 融资与估值 - 2021年5月Pre-A轮融资后估值约8.05亿元[8] - 2021年10月A轮融资后估值升至20.21亿元[8] - 2023年10月B轮融资后整体估值达33亿元[8] - A轮及B轮投资方要求公司最晚于2026年底完成首次公开发行 否则须按每年6%至8%的利率回购股份[9] - B轮投资方还要求公司在2025年12月31日前取得I类新药III期临床试验批件[9] 研发风险与挑战 - 新药研发II期到III期阶段因高失败率被称为死亡之谷[4] - 两款核心产品均尚未通过II期临床验证 最终疗效和成药性存在显著不确定性[4] - 国内PDGF赛道参与者寥寥 目前尚无成功先例[4] - 天士力医药曾于2014年推进同类药物进入III期临床 但十年过去仍未见明确进展[4] - 在未来至少两年内仍将面临无产品上市销售 亏损持续扩大及研发投入居高不下的经营态势[4]
万邦德医药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子公司获得发明专利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8-23 03:30
核心观点 - 公司全资子公司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 涉及环肽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临床应用 专利有助于保护知识产权并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但对近期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 [1] 专利技术内容 - 专利涉及具有特定二硫键结构的环肽化合物 通过分子内二硫键形成刚性环状结构 [1] - 该化合物可作为黑皮质素受体的高选择性配体 精准调控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不同受体 [1] - 独特结构可提升药物靶向性 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1] 临床应用范围 - 专利化合物可应用于外周或神经系统疾病 炎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领域 [1] - 适用于癌症 呼吸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生殖系统疾病治疗 [1] - 对阿尔茨海默病 渐冻症 肥胖与超重 天疱疮等疾病的创新药物研发具有积极作用 [1] 公司影响 - 专利不会对公司近期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1] - 有利于保护新药研发知识产权 促进公司自研能力和科创实力 [1] - 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1]
益方生物: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22 20:20
募集资金变更概述 - 益方生物拟将部分募集资金用途变更为增加新药研发项目投资 募集资金投资金额由180,961.89万元增加至187,811.77万元 其中6,849.88万元原暂未确定用途的资金将全部投入D-2570项目[2][6] - 本次变更已通过董事会审议 尚需提交股东会批准[2][10]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11,500万股 发行价18.12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20.838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9.8215亿元[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募集资金实际投入金额为94,664.12万元[5] 变更具体内容 - D-2570项目投资金额由7,761.20万元增加至14,611.08万元 增幅6,849.88万元[7] - 其他子项目投资金额保持不变 包括D-0502项目42,081.34万元 D-1553项目51,858.30万元 D-0120项目61,982.26万元等[7] 变更原因 - D-2570是针对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口服TYK2抑制剂 2024年11月完成银屑病II期临床试验并取得积极结果[8] - 公司计划扩展D-2570适应症至溃疡性结肠炎 银屑病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疾病 需要增加临床试验资金投入[8] - 2025年5月D-2570溃疡性结肠炎II期临床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8] 市场前景 - 全球银屑病患者约1.25亿人 中国中重度患者约500万人 存在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9] - 全球仅有一款TYK2抑制剂获批上市 且目前仅用于银屑病治疗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尚未实现市场覆盖[9] - 口服小分子药物因方便性和成本优势逐渐成为新的治疗选择[9]
片仔癀: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9:14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为53.79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4.81% [1] - 营业利润为17.12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7.0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53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7.04%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2.39元 同比下降16.14%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减少2.48个百分点 [1] - 总资产增长6.67%至187.09亿元人民币 [1] - 股本保持60.33亿股不变 [1] 经营环境与挑战 - 面临复杂严峻的经营环境与双重挑战 [3] - 关键原材料价格持续处于历史高位 成本压力显著增大 [3] - 产品利润空间受到明显挤压 整体盈利能力面临挑战 [3] 市场策略与销售表现 - 战略性增加销售费用投入以保持收入稳健 [3] - 通过精准市场投入和终端渠道拓展巩固核心产品市场份额 [3] - 销售数量在逆势中保持韧性 [3] 研发进展与创新成果 - 积极推进2个新药立项和18个在研项目 [3][4] - 5个中药1.1类 1个中药1.2类和4个化药1类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4] - 中药1.1类PZH1219(养巢颗粒)获临床许可 [4] - PZH1215(芪术糖肾颗粒)完成Ⅱa期受试者出组 [4] - 化药1类PZH2111片(实体肿瘤)完成I期受试者入组 [4] - 院士专家工作站获批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 [4]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立项 [4] - 协同创新平台通过省科技厅验收 [4] 战略布局与投资活动 - 北京北方总部进入初期运营阶段 提升北方市场品牌辐射能力 [5] - 引进高端研发及营销人才强化人才梯队建设 [5] - 实现与北方区域优势资源对接协同 [5] - 参与设立总规模60亿元的健康产业基金 [5] - 基金已进入实质性投资阶段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整合 [5] 应对措施与经营策略 - 制定系统性应对方案应对复杂形势 [5] - 加强供应链管理以应对价格波动冲击 [5] - 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转化外部挑战为战略机遇 [5] - 通过降本增效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5] - 保障产品市场供给稳定基础上夯实盈利能力 [6]
聚焦2025半年报| 十年征程仍未盈利 诺诚健华称未来一段时间预计持续亏损
中国经济网· 2025-08-22 16:2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31亿元 同比增长74.26% [1] - 产品销售收入6.41亿元 同比增长53.4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0亿元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0.82亿元 [1] 研发与商业化进展 - 奥布替尼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 [1] - 坦昔妥单抗联合来那度胺疗法上市申请获得批准 [1] - 多款产品处于I/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1] - 多项临床试验在中美两地推进 [1] 行业特征 - 新药研发型企业具有研发支出金额较大的行业特征 [1] - 产品销售收入尚不能覆盖所有成本及费用 [1] - 新药研发生产商业化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 [2] - 公司大部分产品管线仍处于新药研发阶段尚未形成销售 [1] 经营状况 - 公司成立于2015年 截至2025年8月19日仍处于亏损状态 [1] - 报告期内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 [2] - 预计未来将持续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 [2]
科伦博泰生物-B(06990.HK):商业化步入收获期 核心临床布局迎来收获期
格隆汇· 2025-08-22 03:3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9.50亿元,其中商业销售总额3.10亿元,佳泰莱产品占比97.6%,净亏损1.45亿元 [1] 商业化进展 - 公司已有佳泰莱(TROP2 ADC)、科泰莱(PD-L1单抗)、达泰莱(西妥昔单抗)3款产品获批上市 [1] - 业务覆盖30个省份、300余个地级市及2000余家医院 [1] - 三款产品均通过基本医保目录初步形式审查,纳入医保后有望加速放量 [1] 核心产品临床布局 - 佳泰莱在2L+三阴乳腺癌和3L EGFRmt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已获批上市 [1] - 2L EGFRmt非小细胞肺癌和2L+ HR+/HER2-乳腺癌适应症处于NDA阶段 [1] - 1L EGFRmt非小细胞肺癌、1L NSCLC(PD-L1 TPS≥1%)、1L NSCLC(PD-L1阴性)、1L HR+/HER2-乳腺癌、1L三阴乳腺癌等多适应症处于注册性临床阶段 [1] - 临床布局完成后将实现乳腺癌和肺癌领域TROP2 ADC可及患者的全面覆盖 [1] 研发管线储备 - A166(HER2 ADC)处于NDA阶段 [2] - A400(RET抑制剂)处于注册临床阶段 [2] - SKB315(CLDN18.2 ADC)已启动联合PD-L1单抗的GC/GEJC探索 [2] - PTK7 ADC已启动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II期临床 [2] - SKB571(EGFR/c-Met ADC)即将启动Ib/II期多瘤种篮式试验 [2] - SKB378(TSLP)已启动哮喘全球II期临床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23.25亿元(原预测16.98亿元) [2]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36.68亿元(原预测22.60亿元) [2]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53.52亿元(原预测36.95亿元) [2]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3.50亿元(原预测-4.63亿元) [2]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原预测-2.60亿元) [2]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3.80亿元(原预测4.46亿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