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激光雷达
icon
搜索文档
丘钛科技(01478.HK):2025年业绩有望超预期 IOT新消费持续高景气
格隆汇· 2025-08-13 19:43
业绩预测与估值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6.7/7.8/9.0亿上调至8.5/10.9/12.5亿 对应同比增长204%/28%/15% [1] - 2025-2027年EPS分别为0.7/0.9/1.0元 当前股价13.06港币对应PE为16.7/13.0/11.3倍 [1] - 联营公司新钜科技扭亏盈利0.5亿 改善超预期 [2] 业务表现与驱动因素 - 2025H1归母净利润3.08亿同比增长168% 经营利润2.8亿(2024H1为0.2亿) [2] - 手机CCM出货量同比下滑15% 但ASP改善使收入稳定 非手机CCM出货量同比增长48% [2] - IoT客户收入17.4亿超预期 指纹识别模组行业集中度提升带动稼动率改善 [2] 产品结构与业务指引 - 维持2025年32M以上产品占比不低于55%指引 潜望/OIS/可变光圈升级驱动ASP提升 [3] - 非手机CCM出货量指引由同比增40%上修至60% 因IoT业务进展顺利及车载模组向好 [3] - 指纹识别模组出货增速指引由20%上修至30% 有望持续改善毛利率 [3] 战略布局与价值重估 - 公司具备光学系统级能力与国际化布局 AI眼镜/机器人/激光雷达/车载模组多元化布局提升中期成长性 [1] - 印度手机CCM业务及TDK马达业务后续上市或并表有利于价值重估 [1]
直击WRC | 专为机器人场景打造 禾赛科技展示全新激光雷达产品
新浪财经· 2025-08-08 21:52
禾赛科技新品发布 - 公司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两款激光雷达新品:专为机器人设计的迷你型超半球3D激光雷达JT系列和新一代纯固态激光雷达FTX [1] - JT系列基于第四代自研芯片架构,提供360°x 189°超半球视野,外形小巧便于隐蔽安装 [1] - JT系列支持256线分辨率,发布不足5个月已交付10万台 [1] - 产品适用于服务机器人、清扫机器人等场景 [1] 行业动态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盛大开幕,展示最新机器人技术 [1] - 激光雷达技术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应用持续拓展 [1]
宇瞳光学:目前已获得主流激光雷达模组客户多个定点,多个项目已开始批量交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12:16
公司与激光雷达模组厂商合作进展 - 公司与国内主流激光雷达模组厂商均有项目合作 [2] - 目前已获得主流激光雷达模组客户多个定点 [2] - 多个项目已开始批量交付 [2]
中国Robotaxi市场:渗透率将高速增长,单车运营接近盈亏平衡,激光雷达是降本核心
华尔街见闻· 2025-07-30 11:54
行业规模与增长预测 - 中国Robotaxi行业正处于关键拐点,目前全国投入运营车辆约2000辆[1] - 预计到2030年行业将部署30-50万辆Robotaxi,市场渗透率达到5-10%[1][2] - 行业增长轨迹类似中国电动汽车2015-2016年发展阶段,技术成熟但受限于运营区域覆盖[3] 成本结构优化 - 单车制造成本已降至3.5-4万美元,与特斯拉Cybercab目标成本基本一致[1] - 过去五年制造成本大幅下降80%,主要得益于激光雷达价格暴跌[8][10] - 激光雷达成本占比从早期显著份额降至目前约15%,百度RT6车型激光雷达成本从70万元骤降至4000元[10] 运营成本分析 - 目前年运营成本约10万元,单次行程成本约18元[6] - 成本结构中车辆折旧占50%,运营中心人力成本占20%,其他运营费用占30%[7] - 到2030年预计制造成本再降30%以上,年运营成本降至8万元,单次行程成本降至7.3元[13][14] 区域市场渗透 - 目前仅3%城市道路开放Robotaxi运营,70%集中在四个一线城市和武汉[4] - 武汉道路开放比例达68%,其他一线城市普遍低于20%[4] - 武汉渗透率领先达2%,预计2030年武汉渗透率将达30%,北京上海各10%,广州深圳各12%[2][3] 运营效率提升 - 百度Apollo在武汉部分运营已实现单车层面盈利[5] - 目前日均行程15次,成本18.3元/次;2030年预计日均行程30次,成本7.3元/次[7][14] - 远程安全控制员配比将从2人监管30车提升至2人监管100车,大幅提升运营效率[13] 市场基础数据 - 中国网约车市场拥有超过5亿用户,年订单量约160亿次,年增长率约10%[2] - Robotaxi主要竞争一二线城市按需出行市场,总体规模450-500万辆车[2] - 一线城市加武汉总需求94万辆车,预计部署12.1万辆Robotaxi,渗透率13%[3]
40款车平均通过率不足36%,争议测试背后的自动驾驶迷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22:57
核心观点 - 懂车帝对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进行15个场景的辅助驾驶测试,平均通过率仅35.74%,特斯拉表现突出[2] - 测试引发车企对辅助驾驶安全性的讨论,部分车企质疑测试方法和结果的普遍性[5][6] - 行业面临L2向L3升级的技术瓶颈,需解决非标障碍物识别和极端场景感知问题[9][10] - 激光雷达与纯视觉方案的技术路线争议持续,提升感知能力是当前主要方向[11][12] 测试结果分析 - **整体表现**:15个场景平均通过率35.74%,高速夜间遇施工场景仅47%车辆避让,儿童突然冲出场景58%车辆刹停[2] - **特斯拉优势**:Model X和Model 3在高速6场景中通过5项,城市9场景中Model X通过8项[2] - **国产短板**:高速避险和非标障碍物识别能力不足,技术共性瓶颈显现[5][10] 车企反应 - **特斯拉态度**:强调安全无上限,认为测试排名是相对的,法律限制下仍取得中国区最佳成绩[5][6] - **其他车企质疑**:岚图指出测试反映行业技术瓶颈,理想工程师称单次测试变量不可控,智界/AITO/鸿蒙智行不予置评[5][6] - **懂车帝回应**:否认人为干预测试,解释AEB功能抑制NCA导致绕行失败,强调测试目的是科普安全边界[7] 行业技术动态 - **L3竞赛加速**:广汽计划2024年量产L3车型,2026年推L3+,2027年布局L4[10] - **硬件升级**:小米S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700TOPS算力芯片,提升暗光环境识别[10] - **感知方案争议**: - 激光雷达派:禾赛科技认为其能覆盖极端场景且成本更低[11] - 纯视觉派:小鹏通过提高算力增强安全性,但需大量数据训练[11] - 融合方案:需补充超视距动态信息,如提前4小时上传道路拓扑数据[13] 技术挑战 - **动态场景复杂性**:Waymo仿真显示人类驾驶意图预测错误率15%,城市道路需每秒处理数十移动目标[11] - **传感器局限**:激光雷达雨雪天散射,毫米波雷达静态物体分辨率低,摄像头受光照影响[12] - **系统延迟风险**:计算延迟超100毫秒可能导致决策失效[11]
美股三大指数上涨,热门中概股涨跌不一
凤凰网财经· 2025-07-28 22:56
美股市场表现 - 道指涨0.03%,纳指涨0.36%,标普500涨0.14% [1] - 中概股中斗鱼涨超4%,阿里巴巴涨超2%,爱奇艺涨超1%,金山云跌超3%,网易、哔哩哔哩、传奇生物跌超2% [1] - 激光雷达概念股集体走强,AEye涨超6%,禾赛涨超5%,Luminar Technologies涨超7% [2] 全球贸易动态 - 美国宣布8月1日加征关税期限将不再延长 [3] - 美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欧盟将支付1.35万亿美元并接受15%关税,同时增加对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产品及军事装备 [4] 美联储与经济数据 - 特朗普政府官员指责美联储"财政管理不善",要求降息 [5] - 本周将发布非农就业报告、PCE物价指数、二季度GDP数据,可能影响美联储政策路径 [5] 半导体与科技行业 - 三星与特斯拉达成165亿美元芯片供应协议,推动三星股价大涨 [6]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业务面临产量大幅落后和技术未达预期的挑战,马斯克曾预测该业务可能推动公司估值至25万亿美元 [7] 京东业务动态 - 京东启动2026校园招聘,开放3.5万个岗位,预计员工数将突破100万人 [8] - 京东持续布局外卖、酒旅及人工智能领域,计划投入70亿元建设公寓 [8]
亚马逊投资了一家芯片公司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4 08:46
公司融资与战略合作 - Lumotive Inc完成1400万美元融资,由亚马逊工业创新基金和ITHCA集团提供资金,这是其4500万美元B轮融资的延续[3] - 公司CEO表示融资需求远超预期,虽拒绝部分投资者但仍选择与亚马逊和ITHCA保持合作[3] - 亚马逊被公司视为具有战略价值的合作伙伴,其价值超越资金本身[4] - 新资金将用于扩大销售和市场营销,并增加研发投入[4] 核心技术产品 - Lumotive开发的光控超表面固态芯片由纳米级像素组成,可通过电子控制弯曲和操纵光线[4] - 旗舰产品LM10芯片基于光控超表面技术,利用液晶材料改变光束方向,可电子调节反射角度[5] - 该技术无需传统激光雷达的机械部件,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可靠性[3] - LM10芯片兼容所有类型激光发射器,包括EEL和VCSEL模块[6] - EEL芯片适合远距离传感,VCSEL模块则更节能但探测范围较小[7] 技术应用场景 - 主要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激光雷达传感器,提供更小更经济的解决方案[4] - 技术可用于数据中心光交换,管理光纤电缆内的光流[7] - 潜在应用场景包括手机、卫星等多种设备[7] - 开发套件可将传感器设计周期缩短至几个月[7] 商业化进展 - 公司成立于2018年,计划2024年开始销售芯片[4] - 技术已通过实践验证,具备可部署性[4] - 将利用B轮融资扩大工业领域影响力和吸引国际客户[8] - 采取聚焦策略,保持客户规模较小且目标明确[4]
长光华芯20250709
2025-07-11 09:13
纪要涉及的公司 长光华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经营情况**:2025 年上半年经营持续增长,光通信芯片研发转量产带来收入增量,特殊领域订单签订改善,推动营收增长,毛利随产品结构变化恢复,工业领域保持稳定周期性波动且缓慢增加[3] - **光通信板块业务进展**:2025 年上半年 100G EML 产品量产,Q3 接 CW 订单,下半年量产突破,威斯科预计年底量产,已送样 200G EML 产品,更高速率产品研发中,今年板块营收预计几千万元,明年有望翻倍甚至更多[2][4][5] - **智能驾驶和激光雷达领域发展**:激光雷达行业因降价更多车型应用,目前数量增加但营收变化不明显,未来元器件成本降低将显著改善营收[6] - **客户情况**:直接客户主要是下游光模块厂商,数据中心终端订单来自国内,海外公司陆续对接,光通信方向未量产无公开客户,激光雷达方向合作客户有 h 客户和一家车企[7][25] - **100G EML 产品情况**:已验证约一年,批量供货,良率爬坡未稳定,与海外比良率优势暂不明显,规模扩大和技术成熟后将提升良率优化成本,产品价格低于海外市场[2][8][9][10] - **产能情况**:产能充足但利用率不足,极端情况有储备产能,生产端难度不大[11] - **产品应用领域**:100G EML 用于 400G/800G 光模块,4W EML 用于 800G/1.6T 光模块,终端客户主要是国内数据中心,下游客户为国内厂商[12] - **产品出货量预期**:2025 年三款 100G EML 产品预计营收几千万元,2026 年订单量预计成倍增长达 1 - 2 亿元[2][13] - **海外市场拓展计划**:绑定下游光模块厂商突破海外客户,市场部直接对接海外客户并加大人手[14] - **CW 线订单情况**:Q3 两个新客户下单,在手订单几千万元,后续订单持续更新[15] - **200G EML 产品进展**:Q1 送样,验证阶段,周期至少半年,通过验证可能有小批量订单,2026 年各条线陆续起量量产[16] - **工业领域激光器情况**:价格稳定,今年需求稳定增长,无新应用场景不会爆发式增长,保持正常工业周期波动[17] - **光通信业务良率影响**:良率逐步提升,目前出货量不大对盈利能力影响不明显,大批量订单出现后影响显著[18] - **订单盈利情况**:2025 年几千万订单肯定会盈利[19] - **特殊领域应用场景**:包括攻击类和反乌类,2025 年订单源于十四五规划,前两年进展少完成约 30%,后续订单释放和科研项目推进,订单可见度高[20] - **消费电子领域布局**:电子烟等领域产品取决于客户发布时间,客户发布新产品后公司再发布[21] - **全年业绩预期**:年初指引 4 亿元营收并扭亏,目前营收完成良好,预计利润更好[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激励层面规划**:激励层面安排看公司整体安排,无确定时间,近期无相关计划[23] - **解禁情况**:10 月解禁,未达股东减持条件,发行价未到,解禁也无法减持,公司经营和价格低于股东心理预期[24]
【公告全知道】光模块+数据中心+芯片+激光雷达!公司1.6T光模块用AWG芯片及组件进入客户验证阶段
财联社· 2025-07-10 23:04
光模块与数据中心 - 某公司1.6T光模块采用AWG芯片及组件已进入客户验证阶段 [1] 光刻胶与新材料 - 某公司光刻胶酚醛树脂产品实现小批量销售 [1]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项目进展至中试阶段 [1] 人形机器人与AI算力 - 某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预增最高达100% [1] - 公司拥有多款AI算力模组产品线 [1] - 业务涉及英伟达合作、AI眼镜及算力领域 [1] 公告服务功能 - 推送内容涵盖停复牌、增减持、投资中标等个股重大公告 [1] - 重要公告以红色标注便于识别投资热点 [1]
停车后自动转向!特斯拉Robotaxi发生首起碰撞事故 监管部门启动调查 “纯视觉”技术受质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19:12
特斯拉Robotaxi首起碰撞事故 - 特斯拉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启动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试运营项目曝出首起公开碰撞事故,一辆Robotaxi在结束行程后突然自行加速并偏转方向,擦碰到一辆静止车辆 [2] - 事故发生在6月22日启动试运营后,由博主"DirtyTesla"拍摄并发布于6月24日,视频显示车辆在无人操作情况下自行转动方向盘擦碰丰田凯美瑞车门 [4] - 尽管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且损失轻微,但因发生在Robotaxi测试期间且被公众清晰记录,象征意义重大 [4] 事故暴露的技术问题 - 试乘用户记录了多起运行异常事件:包括左转驶入对向车道逆行数秒、多起"幽灵刹车"事件、错误识别下客位置、在30英里限速区以近40英里/时行驶 [5] - 涉事车辆在光线不佳、空间狭窄的停车场内未能识别贴近车身的静止障碍物,也未触发紧急制动或预警行为 [9] - 公司始终未披露运营数据,也未主动公布FSD的接管频率或具体故障日志 [6] 监管部门反应 -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已向公司发出正式信息要求函,要求提交事发车辆的感知逻辑、控制决策链、异常响应机制等 [8] - NHTSA表示正在"基于潜在系统性缺陷"的评估框架下进行信息收集,将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监管行动 [8] "纯视觉"技术路线争议 - 公司长期坚持"纯视觉"自动驾驶技术路线,马斯克认为道路和交通规则基于人类视觉设计,纯视觉方案能最贴近人类驾驶习惯 [8] - 业内专家指出事故是纯视觉感知系统在"近距离、低对比度、弱光环境"下的典型失效场景,弱光条件会严重影响视觉传感器性能 [9] - 公司使用8个500万像素摄像头作为主要传感器,分辨率远低于智能手机摄像头,在强光和弱光条件下表现不佳 [10] 行业技术路线对比 - 与公司不同,Waymo和Zoox采用"双管齐下"策略,配备全套传感器包括摄像头、雷达和激光雷达 [10] - 激光雷达可在摄像头难以应对的环境下工作,如黑暗或强光直射,提供冗余安全保障 [9] - 业内高管评价公司当前技术水平相当于Waymo 3年前的水平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