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优先
搜索文档
印度前总理顾问库尔卡尼接受《环球时报》专访:美国蔑视规则,会让更多国家质疑其理智
环球时报· 2025-08-19 06:56
美印贸易关系紧张 - 美国对印度进口商品征收总计50%关税 并威胁因印度是金砖国家成员再加征10%关税[1] - 两国曾设定2030年双边贸易额提升至5000亿美元目标 但关系在半年内急转直下[1] - 贸易紧张局势使"四方安全对话"合作更困难 今年领导人峰会存在不确定性[6] 印度对美态度转变 - 印度民众对美国态度变得更消极 带有苦涩情绪 因美国行动违背印美友好原则[3] - 即使曾经崇拜美国的印度人也感到失望和愤懑[3] - 印度认为推动关系跌入历史性谷底的不是印度 而是美国政府的行为[3] 地缘政治战略影响 - 美国拉拢印度遏制中国的战略在关系恶化前已被认为行不通[4][5] - 印度主张中印问题不应引入第三方 强调两国数千年的交流与尊重[5] - 印度坚持从俄罗斯购买石油的合理性 批评美国"指令式"态度[5] 多边机制前景 - "四方安全对话"被视为缺乏未来的"小圈子" 起不了什么作用[7] - 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秩序应纳入所有相关国家 包括中国和印尼[6] - 建立真正公平民主的全球贸易秩序需要各国协作 而非单独面对霸权[10] 国家政策立场 - 印度以独立主权国家为傲 不可能向美国或其他国家屈服[8] - 批评"美国优先"政策违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是单方面强加行为[9] - 主张"人类优先"理念 认为国家利益应置于全球共同利益之后[9]
阿拉斯加阴影下:欧洲能否阻止特朗普用乌克兰换对俄和解?
搜狐财经· 2025-08-19 00:54
欧洲对美外交策略 - 欧洲核心领导人组成元首天团与特朗普会晤 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 德国总理默茨 芬兰总统斯图布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1] - 欧洲制定三重策略应对美国立场转变:价值观捆绑与安全叙事重构 私人关系柔性突破 经济利益隐性交换 [3][4][5] - 芬兰总统斯图布作为特朗普的欧洲翻译 通过高尔夫友谊建立私人沟通管道传递欧洲立场 [1][4] 美国战略诉求 - 特朗普核心诉求包含国内政治短期收益 对俄战略长期布局 对欧关系重新校准三层逻辑 [7][8][9] - 寻求以承认克里米亚现状换取俄罗斯战略缓和 减轻美国军事负担并应对亚太挑战 [8] - 要求欧洲在防务开支和对华政策等领域与美国保持一致 将乌克兰问题与跨大西洋关系捆绑 [9] 潜在解决方案 - 类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机制为谈判提供缓冲空间 允许美欧在乌遭受攻击时采取联合行动 [10] - 欧盟306亿欧元对乌援助计划将优先用于购买美国武器 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 [11] - 利用战场形势和中期选举时间窗口 通过危机叙事迫使特朗普达成协议 [12] 地缘政治影响 - 会晤结果将决定跨大西洋联盟稳固性 欧洲战略自主进程及乌克兰命运 [14] - 若美国坚持强硬立场 欧洲将加速防务一体化 乌克兰可能成为大国博弈牺牲品 [14] - 博弈揭示小国命运取决于大国利益权衡 欧洲为战略生存空间而战 [14]
IPP全球智库纵览|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对拉丁美洲意味着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8-18 01:59
法案核心内容 - 法案名称为《大而美法案》,是特朗普标志性的税收与支出立法,将通过重构国内政策颠覆现有秩序 [4] - 法案通过强化移民执法、取消清洁能源税收优惠、开征侨汇税等举措,重塑美国与拉美的经济、能源和移民政策格局 [2] 移民执法影响 - 法案为移民与边境相关行动拨款1700亿美元,其中近470亿美元用于边境墙建设 [5] - 法案增聘数千名移民执法人员,并拨款450亿美元建设和运营新拘留设施,新增数万个拘留床位 [5] - 特朗普政府计划通过终止逾百万人的合法身份来扩大可被遣返人群规模,中美洲国家将受最严重冲击 [7] 能源政策转变 - 法案取消了《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中对环保技术、太阳能板、风力涡轮机及电动汽车的税收抵免 [8] - 法案废除了旨在协助美国企业构建锂、钴、镍及稀土等关键矿产本土供应链的税收优惠 [8] - 美国清洁能源政策倒退可能为中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扩大存在提供契机,中国有望通过提供更多融资与技术填补美方空白 [8] 侨汇税规定及影响 - 法案对侨汇开征1%的联邦税,使用美国发行的借记卡、信用卡或通过金融机构支付的侨汇可获豁免,但现金和汇票交易仍需缴税 [11] - 侨汇税可能驱使资金从传统平台转向非正规渠道及加密货币,导致通过正规渠道的资金流减少 [11] - 全球发展中心估算显示,中美洲国家和牙买加将受到最为严重的冲击,侨汇损失规模相对于本国经济的比例最高 [11] 宏观经济与债务影响 - 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该法案将使美国国家债务增加3.3万亿美元 [15] - 法案新增的债务可能削弱美国经济,并对其地区伙伴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长期可能加速拉美与加勒比经济体与美国的脱钩 [15]
特朗普关税再升级,或将升至300%,中国对此丝毫不担心!
搜狐财经· 2025-08-17 12:32
关税政策实施 - 特朗普以"美国优先"为旗帜,对中国商品加征两轮关税总计20% [3] - 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贸易震动 [3] - 给予贸易伙伴90天宽限期仅征收10%基础关税 [3] - 新一轮关税于8月1日生效,日本欧盟加征15%,瑞士39%,印度巴西50% [3] - 汽车零部件25%,钢铝及衍生产品50%,铜产品50%等特定行业受冲击 [3] 钢铁和芯片行业影响 - 计划对进口钢铁和芯片加征新税,税率可能逐步攀升至200%-300% [5] - 中国对美出口钢材仅89.17万吨占总出口量0.81%,芯片出口占比极低 [5] - 美国进口463亿美元半导体产品,64%来自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泰国越南 [7] - 美国一年进口超600亿美元芯片,主要来源中国台湾113亿美元 [7] - 2024年美国进口2885.85万吨钢铁同比增长2.5%,占消费量22% [7] - 钢铁主要供应商加拿大22.72%,巴西15.59%,墨西哥12.19%,韩国9.73% [7] - 越南对美钢铁出口136.3万吨同比增长143.4% [7] 美国国内经济影响 - 关税政策推高进口成本加剧通胀压力 [8] - 美联储降息决策受关税政策和经济数据变化影响 [8]
美国骄傲宣布,特朗普创造了最大的谈判筹码!50多国无奈服软谈判
搜狐财经· 2025-08-16 17:06
市场反应 - 美股创2020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总市值蒸发超6万亿美元 [1][8] - 亚太股市集体暴跌:澳大利亚S&P指数跌6.4%,新西兰股市跌3.5%,韩国综合股价指数触发熔断,台湾地区股市跌近10% [12] - 欧洲市场受波及:德国DAX、英国富时等股指期货跌幅均超4% [13] 行业影响 - 韩国半导体巨头SK海力士股价暴跌7%,现代汽车和浦项制铁受重创 [19] - 澳大利亚必和必拓股价跌幅逼近9%,铁矿石和石油出口商受打击 [21] - 中国宣布对美加征34%关税并限制稀土出口,美国80%稀土供应依赖中国 [31] 政策与谈判 - 美国财长称特朗普关税策略创造"史上最大谈判筹码",50多国主动寻求贸易谈判 [5][15] - 欧盟内部对美政策分歧:德法倾向强硬反击,东南亚国家试图平衡中美关系 [40] - 特朗普关税政策被指瓦解多边贸易体系,全球GDP或损失数万亿美元 [40] 公司动态 - 摩根大通警告贸易对抗可能导致美国GDP缩水0.3%,失业率升至5.3% [31] - 美国财长贝森特被曝因"无法忍受关税算法"萌生退意 [25] - 特朗普贸易顾问纳瓦罗称美股未来或冲上5万点,引用减税和能源政策为例 [28]
欧洲各国默契保持沉默,要和中国打关税战?还是想想再说吧
搜狐财经· 2025-08-15 16:08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立场 - 美国财政部长在G7会议上提议对中国征收高达200%的二级关税 [1] - 美国在对华政策上陷入困境,既希望施压盟友反对中国,又不敢独自开启新关税战 [1] - 美国试图将反对中国的重担转嫁给盟友,暴露了其手足无措的状态 [3] 欧洲国家对华关税的态度 - 面对美国征收高额关税的提议,欧洲各国领导人陷入沉默,不愿成为美国关税战的炮灰 [1][3] - 欧盟表面与美国保持一致,实则对与中国展开全面贸易战心存忌惮 [3] - 欧盟在过去一年仅与中国在特定领域(如电动车)展开有限竞争,被视为一种避免正面冲突的权衡策略 [3] - 欧盟担心若与美国一起征收高关税将遭中国强力反击,此风险难以承受 [5] 全球贸易格局与影响 -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税战让各国认识到贸易战结局往往是两败俱伤 [5] - 单纯加强贸易壁垒无法解决问题,可能在复杂全球经济形势下带来更多麻烦 [7] - 随着经济一体化深入,各国利益联系紧密,不愿为美国利益放弃自身市场机会 [7] - 美国追求的“关税同盟”被视作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 [7] 中国的应对与博弈 - 面对美国威逼,中国不可能坐以待毙,需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7] - 中国需通过外交或经济政策进行反制,以展示其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7] - 平衡中美等国关系是全球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课题 [7]
莫迪访华,双普会面,欧洲没资格上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真要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8-14 12:08
地缘政治格局变化 - 特朗普签署对印度加征25%关税的行政令 莫迪宣布时隔七年再次访华并出席上合峰会 [1] - 印度最初响应美国关税政策但谈判破裂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指责印度为"死亡经济体" 导致美印同盟关系恶化 [3] - 美俄达成"双普会面"协议 乌克兰和欧洲被排除在俄乌停火谈判之外 [5] 美国与盟友关系恶化 - 特朗普认为欧洲军费支出不足 要求欧洲各国将军费增至GDP的5% [7] - 欧盟对美贸易顺差达1982亿欧元 不符合特朗普"美国优先"理念 [7] -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批评欧洲不作为 [7] 全球多极化趋势 - 印度转向访华 美俄关系破冰 显示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正在转变 [7] - 特朗普推行"美国至上"政策 退出《中导条约》并计划退出《开放天空条约》加剧国际紧张 [9] - 西方社会民粹主义抬头 逆全球化和单边主义增长 欧盟内部不合 北约裂缝加大 [9] 对中国的潜在影响 - 特朗普可能在解决关税和俄乌问题后转向对华围堵 要求盟友配合对华战略 [11] - 特朗普政策导致盟友不满 可能推动全球多极化 弱化美国主导地位 为中国提供争取对象 [11]
特朗普拖到最后一晚才签字,关税战败给中国,他还是心有不甘的
搜狐财经· 2025-08-13 14:38
不过,特朗普个人显然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早在外媒曝光特朗普政府计划访问中国的消息时,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就有所软化。他试图通过释 放一些善意,迫使中国做出妥协,但显然,中国并没有轻易上钩。在社交平台上,特朗普的措辞也明显变得低调和克制。他宣布延长关税的消息时,没有了 以前的"气势",大写字母减少了,感叹号也少了,甚至连自夸的语气也消失了。这些变化无疑显示出特朗普对当前局势的某种无奈。 延长对华关税,实际上是美国的无奈之举。特朗普虽然签署了这项行政命令,但他心里可能依然不甘。随着中国宣布将延长关税休战期,特朗普通过社交媒 体表示,他已经签署了行政命令,将关税延期至11月10日。而中美双方随后也发布了联合声明,确认了这一延长决定。然而,这份声明的内容很简单,除了 延长关税期限,双方似乎并没有达成其他实质性的共识。 事实上,延长关税期限似乎早有预兆。特朗普一直秉持"美国优先"的政策,导致中美之间的经贸问题不断积累和扩大,短期内解决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对美 国来说,当前的经济谈判不仅仅是经贸问题,而是涉及到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因素。因此,尽管双方没有达成重大突破,休战本身仍然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 号,意味着美国并不希 ...
美印贸易谈判恐陷入僵局
经济日报· 2025-08-13 06:15
贸易政策变动 - 美国对印度输美产品加征25%惩罚性关税 叠加后总体关税税率达50% 印度成为美国在亚洲征收关税最重的贸易伙伴[1] - 美国加征关税理由包括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及长期购买俄罗斯武器和能源 被视为对印征收额外罚款[1][2] - 印度政府称美方做法不公平不正当不合理 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维护国家利益[1] 贸易谈判分歧 - 美印贸易谈判因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分歧陷入困境 印度拒绝按美国要求给予农业和乳业关税优惠[1][2] - 双方在农业乳业汽车领域分歧严重 这些领域是印度核心竞争力所在 美国要求印度作出较大让步[2] - 印度面临加权平均关税比亚洲其他经济体高出5至10个百分点 恐削弱劳动密集型出口领域相对优势[2] 结构性矛盾 - 美印贸易谈崩暴露出美国优先与印度优先的结构性矛盾 美国强行推动制造业回流与印度制造存在不可调和冲突[3] - 特朗普多次对印度制造公开表达不满 要求苹果公司等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回归美国本土[3] - 印度政府心怀让印度成为超级大国的雄心壮志 印度制造是重要国策尽管落实步履艰难[3] 经济影响评估 - 穆迪表示美国对印度商品征收50%高额关税可能严重打击印度制造业雄心并减缓经济增长[3] - 高关税将削弱印度制造业发展 甚至可能逆转近年来在吸引相关投资方面取得的成果[3] - 印度政府敦促企业加码支持国货战略 考虑为出口商提供政策支持并加速推动本土品牌建设[4] 战略调整方向 - 印度开始放下对美幻想 尝试以自力更生求经济发展破局 通过品牌发展计划拓宽国际市场[4] - 印度可能进一步寻求贸易多元化 拓展与亚洲东盟欧洲等国家的贸易合作网络以减缓美国关税政策影响[4] - 美国高额关税加速推动世界贸易转型 改变各国对供应链和物流规划 逐渐转向区域合作就近取材[4]
赖清德突遭晴天霹雳!特朗普下“死命令”,美国对台态度有变?我国防部发出统一最强音
搜狐财经· 2025-08-12 12:55
美国对台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台湾地区实施20%特别关税 显著高于原有税率[1] - 工具机行业关税从4.7%大幅提升至24.7% 增幅达20个百分点[3] - 半导体行业面临100%关税威胁 该行业占台湾地区总产值40%[3] 产业受影响情况 - 工具机厂商开始大规模裁员 行业面临严重冲击[6] - 半导体企业私下评估赴美建厂成本 考虑产能转移[6] - 台湾地区经济支柱产业遭受直接打击 特别是占出口总值40%的半导体行业[3] 地缘政治经济关系 - 美国对台政策呈现交易型特征 日本以5500亿美元投资换取9%关税减免[4] - 韩国以3500亿美元获得10%关税优惠 欧盟以6000亿美元换取15%税率[4] - 台湾地区被作为贸易筹码 需承诺开放美猪美牛或扩大军购换取关税优惠[4] 军事与政治态势 - 解放军明确表态为完全统一时刻准备着 展现强硬立场[6] - 大陆方面从军演到关税反制采取系统性应对措施[8] - 台湾地区当局幻想继续与美方沟通 但现实面临经济绞杀压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