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信息
搜索文档
我国5G基站总数已近460万个
科技日报· 2025-09-01 08:53
网络基础设施发展 - 截至7月底建成5G基站4598千个 实现县县通千兆和乡乡通5G覆盖 [1] - 千兆网络能力端口超过3053万个 网络覆盖向完善性能领先升级 [1] - 加速推进5G-A和万兆光网试点部署 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 [3] 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 - 5G标准必要专利全球占比42% 5G-A和6G技术研发处于全球第一阵营 [1] - 形成完整5G产业链涵盖芯片终端基站设备和测试仪表 [1] - 人工智能领域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模型快速发展 催生大量垂直领域模型 [2] 企业竞争力表现 -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全球运营商排名分别第1第7和第8 [2] - 华为等设备制造企业成长为全球龙头企业 [2] - 7家上市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30强 [2] 未来发展规划 - 深入实施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和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 [3] - 推动信息通信业与人工智能协同赋能 加速6G技术研发和产业生态培育 [3] - 持续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 加强城乡一体化网络建设 [3]
重大突破!中国科学家成功观测→
科技日报· 2025-08-28 20:30
研究突破 - 中国科学家在125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新型热拓扑边缘态 为量子信息保护开辟新路径[1][4] - 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 由清华大学与浙江大学多个团队合作完成[1][4] 技术细节 - 对称性保护的拓扑边缘态具有抵抗特定对称性扰动特性 在量子信息领域极具潜力[4] - 该态通常仅在绝对零度理想环境下存在 极易受热噪声干扰[4] - 基于天目2号芯片开展量子模拟实验 芯片具备灵活可编程性与高精度同步量子逻辑操作能力[4] - 在约270层量子线路演化过程中成功观测到不受热激发影响的拓扑边缘态[4] - 研究团队利用拓扑边缘态编码并制备逻辑贝尔态 验证其抗热激发的鲁棒性[4] 实验平台 - 实验基于浙江大学自主研制的125比特天目2号超导量子芯片[4] - 芯片支持高精度同步调控 建立可行的数字量子模拟方法[4] 研究意义 - 为在有限温度下探索拓扑物质提供新的实验手段[4] - 为保护脆弱量子信息开辟新路径[1]
展示12项科技成果及产品需求!青岛举办量子信息领域发布活动
齐鲁晚报网· 2025-08-28 17:57
政府活动与产业对接 - 青岛市大数据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和科技局举办量子信息领域成果发布活动 旨在促进高校院所科研成果与企业创新需求对接 [1] - 活动聚焦量子信息领域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 现场展示12项科技成果及创新产品需求 包括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电信青岛分公司和凯福智能科技等机构 [1] - 活动设置供需对接环节 高校专家 企业代表和技术经纪人围绕技术成果研发与产业化进行深入交流 [1] 产业支持与发展规划 - 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介绍青岛市工业互联网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概况 中试熟化和场景应用等情况 [1] - 青岛市大数据局将联合有关部门畅通量子信息领域技术合作与供需对接渠道 搭建更多产业交流平台 [1] - 政府将加强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在科研项目申报 人才引进和重大项目落地等方面提供保障和支持 推动量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1]
上交所举办 科创板六周年线上路演活动
金融时报· 2025-08-26 10:35
科创板市场发展 - 上交所举办科创板六周年专题线上路演活动 近50家国际机构参与 活动涵盖科创板发展情况 改革政策及指数化投资讲解[1] - 科创板开市6年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0%[1] - 科创板上市公司正布局人工智能 基因技术 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 推动前沿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1] 制度创新与改革成效 - 科创板6年落地一系列制度创新 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 为更多改革提供借鉴[1] - 科创板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引导资本向硬科技企业聚集[2] - 证监会今年6月推出深化改革"1+6"政策措施 继续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2] 指数化投资与资金吸引 - "科八条"实施一年来科创板指数化投资成效突出 指数及ETF品类不断丰富[2] - 科创板指数化投资在吸引增量资金入市 服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 企业融资与发展 - 4家科创板公司创始人参与国际路演 分享科创板培育硬科技创新的独特价值[2] - 科创板为企业上市融资提供强大助力 企业家期待"1+6"制度创新服务科技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2]
瞭望 | 未来产业新使命
新华社· 2025-08-25 16:42
未来产业产值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未来产业产值规模约11.7万亿元,预计2025年达13.4万亿元、2026年达15.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 [1] - 原子级制造领域2024年装备企业销售额80亿元,相关材料及元件销售额20亿元,产业规模五年内有望突破千亿元 [5] - 商业航天领域2025年产值预计突破2.7万亿元,2026年达3.3万亿元 [5] 未来制造领域发展 - 原子级制造技术处于起步阶段,攻坚周期长,但能解决战略装备和尖端制造中的"卡点" [5] - 该技术在潜艇深水导航陀螺仪、大功率激光反射镜、先进制程芯片等核心元件和工艺上潜力巨大 [5] 未来能源领域进展 - 氢能源在"双碳"目标下潜力巨大,技术攻关集中在制氢、储运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5] 未来信息领域产业链 - 卫星互联网已进入商业化拐点,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50亿元 [6] - 我国规划卫星总数近1.6万颗,形成包括卫星平台、星载通信、火箭制造和发射、终端、芯片和测试仪表的完整产业链 [6] - 量子信息领域超前布局,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产业位居世界前列 [6] 未来健康领域突破 - 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合成生物学等领域未来5~10年将进入规模增长期 [6] - 2024年我国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 [6] 未来材料领域建设 - 先进有色金属、无机材料、化工材料持续向高端化、绿色化迈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 [6] 区域布局特点 - 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在通用AI、原子级制造、生物制造、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等领域形成策源高地 [7] - 长江经济带沿线在商业航天、合成生物、绿色能源等领域"多点开花" [7] 产业特征分析 - 显著战略性:关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安全与国家竞争力 [8] - 显著引领性:通过前沿技术突破带动关联产业升级,如量子信息推动密码学发展,AI改变科研范式 [8] - 显著颠覆性:技术突破带来供给侧"创造性破坏",可能重塑未来经济社会结构 [9] - 显著不确定性:技术路线、商业化路径和政策环境均存在不确定性 [9] 发展挑战与应对 - 基础研究短板亟待补齐,生物制造、基因技术、具身智能等新赛道面临"卡脖子"难题 [10] - 产业链协同需加强,实验室到量产的转化是关键环节 [11] - 资本支持机制需创新,早期资本及长期投入力度待加大 [12] - 脑机接口单一产品投入需数亿元,投资回收期至少3年且存在失败风险 [12] - 需强化风险管理,提高标准和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安全治理能力 [13] 创新生态构建 - 需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及基础研究,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 [16] - 应建立投入增长机制,引导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战略资本支持创新 [16] - 基础研究应提高到更突出位置,避免投入结构前轻后重 [17] - 原子级制造基础研究需国家主导非功利性长效投入,容忍高风险与零产出 [18] - 需加强未来产业领域方向遴选,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并推广中国优势技术标准 [18]
毅达资本投资,南大院士团队孵化的苏州公司完成Pre-A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8-24 21:15
融资事件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由毅达资本投资 [2][10] 公司背景与技术实力 - 公司为南京大学院士团队产学研孵化的创新型企业 依托南京大学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铌酸锂超晶格晶体研究基础 [4] - 2006年相关研究成果"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4] - 2020年成功研制8英寸光学铌酸锂晶体并创立公司 相继获得"姑苏重大创新团队"和"江苏省潜在独角兽"等荣誉 [4] - 公司产品已进入多家行业头部企业 实现数万片晶圆量产交付 品质稳定且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 近日成功开发12英寸光学铌酸锂晶体并交付重要客户 [2][9] 产品特性与应用领域 - 铌(钽)酸锂晶体具有优秀的光电、非线性和压电性能 光折射率和透过率高 被称为"光学硅" 是光电芯片的理想衬底材料 [2] - 在AI光电芯片领域:薄膜铌(钽)酸锂技术是实现下一代高速光通信(如3.2T)和光(量)子计算的重要路径 为公司产品开辟新赛道 [6] - 在先进显示领域:铌酸锂凭借高折射率、高透光率、易加工和高性价比特性 成为AR衍射光波导眼镜的理想镜片衬底材料 公司正与国内外巨头合作开发解决方案 [6] - 在无线通信领域:铌(钽)酸锂是制造高性能声表面波(SAW)滤波器的重要衬底材料 公司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正满足国内领先滤波器厂商需求 [7] 资金用途与发展规划 - 融资将用于扩大6/8/12英寸高品质铌(钽)酸锂晶体产能 加速新品开发 [2] - 公司致力于满足下游AI光电芯片、先进显示和无线通信等产业快速增长的需求 [2] - 公司将继续聚焦先进光电材料研发 发挥产学研优势 配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推动光电集成产业发展 [10] 投资逻辑与战略意义 - 投资方看好铌(钽)酸锂晶体在AI算力中心、AR显示和5G/6G/卫星高速通信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9] - 公司12英寸光学铌酸锂晶体的成功开发为智能AR眼镜和高速光电芯片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9] - 投资是毅达资本在新材料这一硬科技关键赛道上的重要布局 看好公司推动产业升级和服务国家战略的潜力 [9] - 核心基础材料的自主可控关乎产业安全和国家竞争力 公司突破代表我国在高端光电材料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 [10]
上交所举办科创板六周年线上国际路演活动 解码投资新机遇新动能
上海证券报· 2025-08-21 07:53
科创板市场发展成果 - 科创板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0% [1] - 开市六年来一系列制度创新落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为更多改革提供借鉴 [1] - 科创板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引导资本向硬科技企业聚集 [2] 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 - 中国证监会今年6月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科创板"1+6"政策措施 继续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 [2] - "科创板八条"实施一年来指数化投资发展成效突出 指数及ETF品类不断丰富 [2] - 制度创新在吸引增量资金入市 服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企业参与与投资价值 - 4家科创板公司创始人CEO与国际投资者深入交流 展示科创板投资机遇及中国资产潜力 [1] - 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推动人工智能 基因技术 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布局 [1] - 企业家认为科创板为企业上市融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期待制度创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2] 国际市场推广举措 - 上交所举办专题线上路演活动 美欧及亚太近50家国际机构参与 [1] - 活动讲解科创板最新发展情况 改革政策及指数化投资情况 [1] - 交易所将加快推动改革举措落地 打造更具吸引力产品体系 提升外资参与深度与广度 [2]
上交所举办科创板六周年线上国际路演
中国证券报· 2025-08-21 04:17
科创板市场发展成果 - 科创板开市六年来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0% [1] - 科创板指数及ETF品类不断丰富 在吸引增量资金入市和服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 上交所将加快推动改革举措落地 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产品体系 提升外资参与深度与广度 [2] 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 - 科创板一系列制度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为更多改革提供借鉴 [1] - 证监会今年6月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 继续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 [2] - "科八条"实施一年来取得突出成效 科创板指数化投资发展显著 [2] 企业价值与国际化推进 - 4家科创板公司创始人通过路演向国际投资者展示科创板培育硬科技创新的独特价值 [2] - 科创板为企业上市融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企业家期待制度创新服务科技企业发展 [2] - 上交所举办专题线上路演活动 近50家国际机构参与 展示科创板投资机遇和中国资产潜力 [1]
展示科创板市场投资机遇及中国资产潜力 上交所举办科创板六周年线上国际路演活动
证券时报网· 2025-08-20 18:08
科创板市场发展成果 - 科创板开市六年来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0% [1] - 上交所通过专题路演活动向美欧亚太等近50家国际机构展示科创板最新发展情况及改革政策 [1][2] - 科创板推动人工智能 基因技术 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布局 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 [1] 指数化投资与政策支持 - "科八条"政策实施一年多来推动科创板指数化投资取得突出成效 [2] - 2024年6月证监会推出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 继续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 [2] - 上交所将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体系 提升外资参与市场深度与广度 [2] 企业参与与国际交流 - 4家科创板公司创始人CEO通过行业探讨环节与国际投资者深入交流 [1][2] - 企业认为科创板提供强大上市融资助力 期待制度创新服务科技企业发展与产业转型 [2] - 活动多方位展示科创板市场投资机遇及中国资产潜力 [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15 02:34
公司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694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491亿元,同比增长1.2%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30亿元,同比增长5.5%,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25元 [4] - 资本开支为人民币342亿元 [4] - 移动通信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066亿元,同比增长1.3%,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641亿元,同比增长0.2% [5] - 移动用户达到4.33亿户,宽带用户达到1.99亿户,移动用户ARPU达到人民币46.0元,宽带综合ARPU达到人民币48.3元 [5] 战略新兴业务 - 产业数字化收入达到人民币749亿元,AIDC收入同比增长7.4% [5] - 天翼云收入达到人民币573亿元 [5] - 智能收入达到人民币63亿元,同比增长89.4% [5] - 安全收入达到人民币91亿元,同比增长18.2% [5] - 视联网收入同比增长46.2%,卫星收入同比增长20.5%,量子收入同比增长171.1% [5] 人工智能布局 - 构建完成智能云体系,自有及接入算力总规模达77EFLOPS [7] - 打造"星海"数据智能中台,汇集超10万亿token的通用大模型语料数据和14个行业数据集,总量超350TB [8] - 打造全模态、全尺寸、全国产星辰大模型,发布智能体即服务体系(AaaS)和终端即服务体系(TaaS) [8] - 打造80多个行业大模型和30多个智能体,服务行业客户超2万家 [9] - 智能客服占比达到87.5%,"AI+全业务数字门店"覆盖1.2万自有营业厅 [10] 科技创新 - 自研天翼云服务器操作系统通过国家安全可靠测评 [12] - 创新提出Triless架构,实现资源、框架与工具三重解耦 [12] - 持续升级星辰多模态大模型,获得ICCV 2025、IJCAI 2025 AI鉴伪赛道冠军 [12] - 自主实现高性能隐私计算协议簇,突破百亿级海量数据联合计算性能瓶颈 [12] - 发布全球首个融合QKD和PQC的分布式密码系统 [13] 数字基础设施 - 自有智能算力达到43EFLOPS,数据中心机架超58万架 [14] - 开通全国首条400G量子安全OTN加密入算专线 [14] - 千兆光网10G PON端口超988万个,城镇千兆住宅覆盖率超96% [14] - 5G中高频基站总规模达149万站,低频基站达88万站 [14] - 已在超300个城市规模部署5G-A载波聚合10万站和Redcap 60万站 [14] 股东回报 - 2025年中期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230.2亿元的72%向全体股东分配股息,合计人民币165.8亿元 [2] - 向全体股东派发每股人民币0.1812元股息(含税) [2] - 每股股息同比增长8.4% [6] 公司治理 - 连续第六年荣获"亚洲最佳企业社会责任"大奖 [21] - 荣获"投资者关系管理股东回报奖" [21] - 获得2025年华证指数ESG综合评级A级 [21] - 连续4年获中央企业改革重点任务考核A级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