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经济
搜索文档
米奥会展涨2.07%,成交额1031.90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0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5 10:23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15日盘中股价上涨2.07%至14.32元/股,成交金额1031.90万元,换手率0.42%,总市值42.80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06万元,大单买入56.64万元(占比5.49%),卖出53.57万元(占比5.19%)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下跌5.25%,近5个交易日下跌0.76%,近20日下跌9.10%,近60日下跌7.52% [1] 公司基本概况 - 浙江米奥兰特商务会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30日,于2019年10月22日上市,主营业务为会展项目的策划发起、组织承办、推广及运营服务 [1]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00%来源于自办展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社会服务-专业服务-会展服务,概念板块包括首发经济、跨境电商、数据要素、微盘股、小盘等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1.29万,较上期减少2.16%,人均流通股13446股,较上期增加32.06% [1] - 同期,嘉实主题新动力混合(070021)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156.86万股,相比上期增加42.44万股,而嘉实领先成长混合(070022)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2]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亿元,同比减少7.43%,归母净利润1554.00万元,同比减少61.84%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4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44亿元 [2]
又一巨头倒下!疯狂关店11万家,为什么我们都不愿意逛商场了?
搜狐财经· 2025-10-14 20:35
行业衰退现状 - 武汉地标武商亚贸广场因客流量稀少、亏损严重,在经营28年后于去年9月不再续租并注销企业 [1] - 去年全国有21家大型商场关闭,其中不少位于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1]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实体店关闭超过1.7万家,从超市到服装店,从餐饮到百货,关店总数预计将达11万家 [12] - 全国购物中心日均客流量从2015年的4.7万人降至2023年的2万人,降幅超过57% [2][10] 市场饱和与同质化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4年报告显示,抽样的447个商业场所空铺超过9400个,整体空置率达9.1%,远超5%的盈亏平衡警戒线 [14] - 武汉武昌商圈半径3公里内聚集8家大型购物中心,总商业面积超120万平方米,是行业供过于求的典型 [16] - 商场品牌组合和楼层布局高度雷同,珠宝、服饰、鞋包、餐饮等业态缺乏新鲜感,导致消费者重复逛不同商场的意愿降低 [17] 电商冲击与成本压力 - 电商渠道提供显著价格优势,如同品牌衬衫线上售价300元比商场500元便宜40% [19] - 线上购物便捷且提供免运费退货等服务,契合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偏好居家休息的消费习惯 [19][21][23] - 实体店成本持续攀升,以上海五角场商圈为例,购物中心首层租金从2015年约8元/平方米/天涨至2024年22元/平方米/天,涨幅达175% [27] - 2024年一线城市商业营业员月薪普遍6000-8000元,加上社保、培训等费用,人均年成本超10万元 [27] 成功转型案例 - 山姆会员店通过差异化商品策略取得成功,截至2024年中国付费会员数接近900万,卓越会员续卡率达92%,会员年均消费额1.3万元是普通超市的5倍 [31] - 胖东来以极致服务吸引客群,许昌天使城店提供免费验光、衣物熨烫等60余项增值服务,日均客流量超5万人次,客单价320元是周边商场的2.5倍 [34] - 山东临沂泰盛广场通过本地餐饮和文化节等体验式消费,实现日客流11.3万人 [37] 未来发展方向 - 购物中心需从"商品购买"转向"场景体验",成为社交、休闲、情绪疗愈的综合空间 [36][39] - 应积极发展体验经济、首发经济、自营创新,设置沉浸式体验、主题街区、艺术展览等场景化消费 [36][39] - 核心目标是让商场变成"让人想去的地方",而非单纯"卖东西的地方" [39]
全国首个“首发经济指数”在四川成都发布
中国发展网· 2025-10-14 16:29
指数发布与意义 - 全国首个量化评估首发经济发展的“首发经济指数”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发布[1] - 该指数由商务部-复旦大学消费大数据实验室联合四川师范大学首发经济研究院共同编制,是国内首次以系统量化指标评估首发经济发展态势的权威成果[1] - 指数发布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注入精准决策参考,填补了国内首发经济领域缺乏量化评估工具的空白[3] 指数构建与方法论 - 指数以“科学量化、精准画像”为核心目标,涵盖首发资源聚集度、首发生态支撑力、首发发展转化力、首发影响辐射力四大核心板块[3] - 通过“指标确定—数据收集—得分计算—结果公布”的全流程闭环机制构建,指标体系围绕“点—链—面”三层逻辑搭建[3] - 编制团队选定国内7个首发经济表现突出的重点城区作为评估样本,包括北京东城区、上海静安区、南京鼓楼区、广州天河区、西安雁塔区、重庆渝中区与成都锦江区[4] - 评估过程多源采集7个核心城区2024年的动态指标数据,涵盖20余项细分指标,经过加权计算与交叉验证后形成最终结果[4] 生态共建与合作 - “全国首发经济创新生态共建仪式”同步启动,全国十余个首发经济标杆城区加入创新生态共建[3] - 广州天河区、南京秦淮区、重庆渝中区、重庆江北区、成都蓉北商圈作为代表签署生态共建协议,旨在打破区域壁垒、共享发展经验[3] - 共建活动旨在携手打造全国首发生态圈,推动首发经济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协同”新阶段[3] 区域案例与成效 - 成都锦江区以春熙路—太古里商圈为核心,在首发资源转化效率上表现亮眼,成为“消费驱动型”城区的典型代表[4] - 锦江区以策展思维筑强首发平台、以链式思维构建生态闭环、以产业思维推动价值跃升,通过创新三层分布生态系统构建发展体系[5] - 该区加速春熙路商圈流量聚合与高品质转化,持续推动核心商圈向高能级消费地标转型升级,为区域消费升级与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5] 未来规划与目标 - 锦江区将构建“首发传播矩阵”,定期举办“全球首发经济论坛”、“国际品牌成都首秀季”等活动,并计划在海外重点城市设立“锦江首发体验中心”[5] - 目标不仅是成为全国首发经济的“数据标杆”,更要成为“实践标杆”,为全国首发经济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锦江经验”[5]
全国首个“首发经济指数”落地成都锦江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05:29
首发经济指数发布 - 全国首个量化评估首发经济的权威指标“首发经济指数”在成都正式发布 [1] - 该指数由商务部-复旦大学消费大数据实验室联合四川师范大学首发经济研究院共同编制 [1] - 评估样本选定北京东城区 上海静安区 南京鼓楼区 广州天河区 西安雁塔区 重庆渝中区与成都锦江区这7个核心城区 [1] 指数编制方法 - 编制团队多源采集7个核心城区2024年的动态指标数据 [1] - 评估涵盖首发品牌数量 消费人流转化 产业协同效应等20余项细分指标 [1] - 经过加权计算与交叉验证后形成最终评估结果 [1] 成都锦江区表现 - 成都锦江区以春熙路—太古里商圈为核心 在首发资源转化效率上表现亮眼 成为“消费驱动型”城区典型代表 [2] - 2024年锦江区品牌首发事件282次 首发活动期间周边消费影响力达26.50万人/天 客流增幅14.57% 两项数据均居全国前列 [2] - 春熙路商圈与锦东商圈占全区面积36.54% 商业空间供给充足 形成“首发活动-客流聚集-消费增长”的闭环 [2] 锦江区发展战略 - 锦江区立足商圈流量优势和创新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 以首发经济为核心牵引 全力打响‘首发春熙路+科创白鹭湾’品牌 [2] - 通过创新三层分布生态系统构建发展体系 加速春熙路商圈流量聚合与高品质转化 [2] - 持续推动核心商圈向高能级消费地标转型升级 为区域消费升级与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
从“首发经济指数”看城市“首发经济”进阶密码
搜狐财经· 2025-10-14 01:24
首发经济指数发布 - 全国首个首发经济指数在成都发布,由商务部-复旦大学消费大数据实验室联合四川师范大学首发经济研究院编制,填补了量化评估工具的空白 [1] - 评估结果显示,上海静安区、北京东城区、成都锦江区综合表现位列全国前三,广州天河区、重庆渝中区、西安雁塔区、南京鼓楼区分列第四至第七位 [1] - 成都依托首发+消费模式,综合表现跻身全国前列,稳固了全国首发经济第三城的地位 [1] 城市首发经济竞争态势 - 上海2024年新增首店1173家,其中全球及亚洲首店13家,升级推出首发上海3.0版政策,提供场地租赁和展台搭建补贴 [4] - 北京2024年落地首店960家,将首发经济纳入新型消费重点培育领域,金融覆盖密度达2.55家/万人,技术支持存量3.56万件 [4] - 深圳以年均300家首店的速度领跑,3年引进超千家首店,平均每日1家首店落地 [6] - 杭州2024年上半年引入首店110家,同比增长18%,依托数字经济优势打造线上+线下发首场景 [6] - 成都2024年落户首店820家,2025年上半年落户395家,持续巩固中西部首店第一城地位 [6]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家层面,二十届三中全会和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商务部等七部门部署支持首店、首展、首秀 [8] - 地方层面,上海推出首发上海3.0版,北京出台促进首店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重庆和成都也发布了支持首店经济发展的政策 [8] - 成都出台推动首发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27年底落地各类首店累计达6500家,高能级首秀首展等首发活动超1000场 [24] 成都首发经济优势分析 - 成都锦江区首发资源聚集度均衡,2024年品牌首发事件282次,高能级首店占比0.85%(全国第二),首店空间密度3.81家/km²(全国第三) [13] - 商业空间供给优势明显,春熙路-锦东商圈占全区面积36.54%(全国第一),拥有太古里、东郊记忆等非标商业载体 [16] - 消费转化效率领跑全国,2024年首发活动期间本地消费影响力68.80万人/天,周边消费影响力26.50万人/天,消费影响力增幅14.57%,三项数据综合第一 [17] - 人口结构年轻化,成都为00后最爱去的城市,近3年吸引156万多名青年群体,2024年有超过50万青年人才涌入 [17][21] 首发经济载体与案例 - 成都春熙路-太古里商圈依托日均百万客流,成为国际品牌首发流量放大器 [21] - 白鹭湾科技生态园聚焦科创首发,推动华为、腾讯等企业新技术首展 [21] - 成都水璟唐以在地文化+商业创新为核心,2024年签约42个首发品牌 [21] - 国庆中秋假期,熊猫吃个饱全国首店与竹构春熙特色体验店在成都春熙路亮相,成为热门打卡地 [19]
首发经济升温:深圳求解AI产业化路径,荣耀前店后研引关注
南方都市报· 2025-10-13 17:55
消费市场热度与“首发经济”新内涵 - 中秋国庆假期深圳消费市场热度攀升,“首发经济”成为拉动城市内需的关键动力,其内涵从新品牌或新产品首次亮相演变为以全新消费场景和深度体验为核心的复合模式[1] - 荣耀阿尔法全球旗舰店作为“首发经济”新案例,假日期间日均客流超4500人,进店率高达70%,全店人均停留时长超过15分钟[1] - 线下实体价值重估从简单的“人、货、场”数字化重构转向以尖端技术重塑消费场景的核心体验[1] 实体门店功能变革与新商业模式 - 实体门店功能从单一“销售终端”向链接市场与创新的“产业枢纽”演进,代表“前店后研”新商业模式[1] - “前店后研”模式将门店作为市场“末梢神经”直接与企业研发“中枢大脑”相连,构建从需求感知到产品交付的高效闭环[6] - 门店价值不止于销售额,而是成为即时收集用户需求与市场数据的反馈场,例如店内设置“AI灵感Café”和VIP社交空间用于吸纳用户心声[6] 新一代体验式门店设计理念 - 新一代体验式门店打破传统零售空间以“货”为中心的动线逻辑[2] - 荣耀阿尔法旗舰店设计语言强调“无边界”与“人文科技”,采用43米长曲面玻璃、9米高室内瀑布和“鹦鹉螺形态”旋转楼梯构成开放公共空间[4] - 门店以“AI终端智慧生活创新工坊”为定位,围绕AI运动健康、AI教育等生活场景展开,汇集超过200种AI电子消费品,包括仅重350g的三折叠投影仪等[4] 消费行为与门店角色转变 - YOYO体验区让消费者深度互动具备“可看可记可执行”能力的AI智能体,将消费行为从“被动看产品”转向“主动玩AI”[5] - 门店从交易场所转变为生活方式的“沉浸剧场”,成为消费者体验AI智慧生活的窗口[5][8] - 门店定位为创意者灵感共创的舞台和伙伴开放共赢的平台,构建品牌、用户、伙伴共同参与的价值共生体[8] 后端研发体系与产业协同 - 荣耀研发投入营收占比达11.5%,全球研发团队占比超70%,累计获得AI相关专利超2100项[7] - 西安电子产品研发中心通过自动化测试、仿生机械手等创新科技,将产品开发周期提升30%[7] - 旗舰店设置智能制造展示区,展示整合超10亿个生产参数的荣耀鲁班大模型,将旗舰机生产制造精度从毫米级提升至亚微米级[7] 城市AI生态与产业链接 - “前店后研”模式成为深圳AI产业生态中的“链接器”和“加速器”,与深圳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理念同频共振[8][10] - 门店作为产业协同“全球会客厅”,邀请大湾区AI创新企业交流展示,促进区域AI产业从单点创新走向生态协同[10] - 该模式为深圳“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链条AI生态提供具象化场景支撑,打通“技术—场景—产品”最后一公里[10]
持续发力“首发经济” 名创优品MINISO LAND双首店亮相重庆
证券日报网· 2025-10-13 14:29
公司战略与渠道升级 - 公司于10月12日在重庆解放碑与观音桥两大核心商圈同开MINISO LAND"双首店" [1] - 此次布局是公司渠道升级战略在西南市场的重要实践 [1] - 公司展现了"开好店、开大店"的战略前瞻 未来将持续拓展高势能城市 [2] 店态特色与产品策略 - MINISO LAND店态特色为"沉浸式IP场景+超大空间" 单店SKU超过6100款 [1] - 店内汇聚Hello Kitty、史迪仔、疯狂动物城、Chiikawa、哈利·波特等全球热门IP 单店IP产品占比均超80% [1] - 公司采用"顶级授权IP+独家自有IP"双轮驱动策略 孵化了右右酱、Kumaru、猪坚强等原创艺术家IP [1] 市场影响与品牌建设 - MINISO LAND作为公司IP战略的核心载体 旨在打造集购物、社交、打卡于一体的潮流新地标 [1] - 此次落子重庆有力巩固了西南市场 并实现了品牌认知的升维 [2] - 公司为重庆"首店经济"注入全新活力 助力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1]
商圈焕新消费场景,普陀区商业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10-13 12:08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普陀区紧扣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以新姿态绽放商业活力,持续为商圈注入新鲜动能。去年以来,普陀 区吸引超150家高能级首店落户。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全区重点监测的13个商业综合体客流量突破320万人次,同比增长5.7%。销售额同比增长 9.1%。 夜经济点燃消费引擎 开业两周年的鸿寿坊同样活力迸发。这座1.5万平方米的商业体,今年有2成商户主动延长夜间营业时间,打造外摆经济消费新场景。鸿寿坊32个外摆区域 占用约三成公共空间,向80多家商户开放共享。围绕着外摆区域,鸿寿坊制定了具体的商场规范,要求保证通行街道宽度不小于4.5米并使用花箱、绿植 作为隔离物。 当前,普陀区正通过城市微更新与夜经济等消费场景创新,让烟火气与时尚感在街巷间交融共生。 环球港 "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热度持续攀升,申城夜晚灯火璀璨,人声鼎沸。 刚刚度过了12岁生日的环球港正通过"首店集群+夜间经济"双轮驱动,打造"越夜越精彩"主题活动:延长营业时间至凌晨2点、推出夜间免费停车……一系 列创新举措使其跻身"精彩夜上海"五大夜生活地标。 9月以来,包括RenX TECH、EIDER、红蜻蜓等国内外 ...
武汉加快打造双循环重要枢纽
搜狐财经· 2025-10-13 07:16
文章核心观点 - 武汉正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通过激发消费活力、提升开放能级,实现商务动能和枢纽优势的增强 [7][9] 消费市场表现与活力 - 2024年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629.3亿元,规模稳居全国前十,增幅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位居第一 [10][13] - 2025年1月至8月,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1%,持续稳居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前列 [13] - 近三年引进各类首店超千家,总数位列全国第六 [11][17] - 武汉首家市内免税店于今年5月30日试营业,并获批88个离境退税店 [6][17] - 培育了4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国家级示范步行街与智慧商圈,以及18个直播电商集聚区 [17] 对外贸易与国际合作 - 2024年武汉市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达到4033.5亿元,"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10.5%,居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四,中部第一 [10][13] - 2025年1月至8月,武汉市外贸进出口增长17.1%,跃升至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二 [13][14] - 2024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34.93亿美元,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完成营业额61.39亿美元,连续3年稳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二 [10][14] - 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覆盖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 [14] 新业态与创新动能 - 近三年跨境电商年均增长48.3%,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年均增长22%,知识密集型服务占比达45% [12][17] - 获批5个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10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 [17] - 成功争取服务业扩大开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等6个国家级试点,近30项创新举措向全国复制推广 [12][18] - 全国首个AI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落地并在全省推广,服务全省9000余家外经贸企业 [18] 物流枢纽与开放平台建设 - 中欧班列(武汉)连续两年开行超千列,通达欧亚大陆40国、120城 [19] - 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居长江中上游第一 [19] - 已完成"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成为全国物流枢纽第二城,形成以3个国家一类口岸、9类13个指定监管场地为支撑的口岸开放体系 [19] - 三大综保区进出口额突破千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29.6%,东湖综保区跻身全国及中部地区"双A类"综保区 [12][18] 未来发展规划与目标 - 锚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构建品质化现代零售、多元化服务消费、特色化新型消费、高效化现代流通四大体系 [21][22] - 力争跨境电商年均增长30%以上,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年均增长10%,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 [23] - 加强外贸主体培育,目标引育年进出口过百亿企业15家、亿元以上企业500家 [23] - 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每年形成10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并创建2家以上全国A类综保区 [23] - 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全球布局,新增10家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建成30个境外经贸合作处 [23]
人气旺带动消费火 假期市场活力足
人民网· 2025-10-12 09:20
首店首展经济 - 南京D9街区通过市集和小众好物打造“人类生活实验室”,花嫁丽舍“诗宴”全国首店以传统诗词伴餐结合光影演艺,多个首店首展叠加将假日消费氛围推向顶峰 [2] - “首发长沙”消费季吸引130余家首店开门迎客,并举办20余场首秀首展,同步发放5000万元消费券以激活消费需求 [2] - 西安高达基地西北首店开业后客流火爆,30多家轻餐首店带动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整个楼层客流量翻了近4倍 [2] 夜间经济 - 天津海河灯光秀联动多个地标节点,双节假期日均吸引游客超过30万人次,直接拉动游船、酒店、餐饮、酒吧等关联业态订单同比增长27%到65%不等 [3] - 云南省夜间消费较去年同期增长17.3%,昆明、曲靖、丽江等地通过多样活动打造集餐饮、文创、演艺、市集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夜间经济圈 [3] - 河北唐山丰南区文旅产业在暑假期间用电量同比增长超23%,显示夜间经济活力持续增强 [3] 低空旅游 - 敦煌开通长途低空游航线,将点状景区串联成空中走廊,标志着敦煌正式迈入“低空+文旅”融合发展的航空旅游新时代 [4] - 浙江文成县将低空元素与地面活动结合,推出直升机游览项目,通过“空中+地面”双线联动提升游客体验,旨在吸引年轻游客并推动低空经济与文旅深度结合 [4] 票根联动消费 - 北京石景山区联动重点商圈推出“赛事票根惠享季”活动,凭WTT中国大满贯和中国网球公开赛票根可在200余家商户享受优惠 [6] - 上海南京西路商圈打造网球主题场景装置并开设第二观赛现场,吸引客流日均约7万人次,带动周边商户商品销售增长明显 [6][7]